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市场秩序混乱是制度转轨期的一种“伴生”现象。我国正处于新旧体制交替的制度变迁时期,新的约束体系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而旧的制度又有许多漏洞,这是导致当前市场秩序混乱的主要原因。要从根本上优化市场秩序,制度建设是根本。一方面要建立健全市场经济法律体系,充分发挥制度对市场秩序的规范作用;另一方面要建立以“利人利己”、“诚信”为核心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道德体系,充分发挥道德、信誉机制等非正式制度对市场秩序的优化作用。  相似文献   

2.
现代市场经济离不开宏观经济政策协同配合的调节作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使基于市场经济运行的宏观经济政策的协同配合的调节开始发挥作用。然而,由于我国正外于体制转轨时期,宏观经济政策运用中仅仅关注于技术性的财政货币政策协调,难以取得理想的政策协调效果,只有在技术性协调的同时,关注财政货币的政策体制性协调,即关注宏观经济政策协调运用中的体制性参数的改善,才能取得宏观经济政策协调运用的理想效果。  相似文献   

3.
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我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飞速发展,硕果累累,法制建设也成绩不斐。然而,在执法实践中,却依然存在着地方保护主义。对此,本文从四个方面进行论述:一、地方保护主义在执法实践中的几种主要表现形式;二、地方保护主义的危害;三、地方保护主义产生的原因;四、对消除执法中地方保护主义的几点设想。  相似文献   

4.
中国非公有制经济在50年中经历了允许存在、消灭、限制发展、最后纳入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的“之’’字形演变过程。所有制改革中必须坚持生产力标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份并存的混合经济是我国经济改革的理性选择。切莫人为规定各种所有制经济的比例,让市场竞争的力量去决定并自动调整。  相似文献   

5.
论转轨时期我国政府的八大职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政府职能具有不同于计划经济条件下政府职能的一些新特点。在市场经济发展的不同时期,政府的职能也是不同的,因此,确定转轨时期我国政府的职能,必须充分考虑目前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现实、所处的时代背景、经济发展水平,以及政治制度与西方国家之间的巨大差别。在此基础上,我们提出并分析了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轨时期,我国政府应着重行使的八大职能。  相似文献   

6.
短缺与过剩并存,经济结构刚性和分配不分等问题,严重影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我们应以税收的三大内在功能作为我国现行税收政策目标,并由此确定近期税收政策思路。  相似文献   

7.
地方保护主义现象是目前经济运行和宏观调控中面临的突出问题之一。对于地方保护主义的经济现象,经济学界有不同的称谓,但其基本特征都是地方政府通过不恰当地追逐本地经济利益,而导致的一个国家范围内各个地区之间经济联系的分割和重复建设问题,以及进而出现的与国家宏观调控目标和效果相背离的经济现象。本文探讨了地方保护主义的生成机理,对财政包干制和分税制财政体制运行与地方保护主义问题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指出财政体制是产生地方保护主义的影响因素之一,但不是根本原因,并且从财政体制视角提出了治理地方保护主义问题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8.
中国经济体制转轨过程中制度缺失的主要原因可以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制度供给滞后;制度需求不足;制度变迁的路径依赖;制度刚性和制度博弈的存在。制度缺失的存在表明,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尚未实现全面的制度转型。  相似文献   

9.
转轨时期的企业统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怀伟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1999,21(1):111-112,F003
  相似文献   

10.
我国转轨时期的行政垄断问题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行政垄断是行政权力在经济领域的滥用,是我国体制转轨时期的特殊现象。其表现形式多样.成因复杂。行政垄断问题的解决主要依靠反垄断法和政府职能转变。  相似文献   

11.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市场化程度的显著差异,表明了各地区经济改革推进上的差异,进而表现出金融深化与金融发展程度上的差异,这种差异加剧了东、中、西部地区资金配置的不平衡,显现出金融政策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明显的不协调.应通过金融制度创新,形成与区域特色有机结合的金融制度体系,加大对东、中、西部地区的金融政策倾斜力度,缩小区域金融发展差异,进而缩小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差异.  相似文献   

12.
目前关于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的研究主要归因于某种具体的因素,注重从要素投入或者某些外在影响因素去分析。本文以新制度经济学为分析框架,从转型中对经济发展起决定作用的市场主体的角度考察不同主体的发展战略和行为选择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国家发展战略的不同、区域历史禀赋和自然禀赋的差异、地方政府官员的异质性以及这些因素的不同组合构成了区域间的巨大发展差异。  相似文献   

13.
基于中国省级层面的数据实证检验市场化制度变迁对企业家精神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市场化制度变迁程度越高的地区,越能发挥出企业家精神,不论是基于企业家精神不同衡量指标的检验或是采用市场化指数的分指数检验,还是其他各种稳健性检验,这一结论均具有稳健性;运用面板联立方程克服逆向因果性问题后的研究发现,市场化制度变迁程度每增加1%,企业家创业量将增加2.4%;地区腐败、金融发展、财政分权等外部宏观环境变量均会影响市场化制度变迁对企业家精神的作用效果.  相似文献   

14.
我国区域金融生态失衡的制度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东中西部金融生态状况严重失衡,无论是在金融深化程度、资源配置效率方面,还是在金融制度创新等方面,东部的金融生态明显优于中西部。从制度经济学角度来看,区域金融生态差异是由既定的经济体制、法律法规等制度环境决定的。要解决我国地区金融生态失衡问题,应采取以下措施:一是中西部地区要树立科学的金融生态观,二是要加大对中西部地区金融发展的政策支持力度,三是要改善中西部制度环境,四是要形成良好的金融生态调节体系。  相似文献   

15.
为获得国企对制度转轨的政治支持,政府安排了金融约束型的垄断性银行体系,并通过贷款配额,低于市场出清利率及政策性贷款等方式为国企提供制度补贴。公有产权隐含的政府担保,一方面使国企和国有银行之间的金融交易契约蜕变成特殊的保险契约,从而内生了国企对银行的信用风险;另一方面使银行通过政策性呆账贷款来实现商业性呆账的公共化,内生出国有银行对政府的信用风险。政府既是银行又是企业的所有的制度安排是产生国有银行的信用风险及不良贷款的制度根源。求解不良贷款问题在于通过民营化的制度转轨使二成为独立的经济主体。  相似文献   

16.
环渤海区域经济合作的主要障碍是市场分割、产业同构、国有独大、机制不力和税制偏好,根源在于制度供给不足。应在区域管理领导、完善联席会议制度、构筑一体化市场、构建经济技术合作机制、完善国有经济体制、加快财政体制改革等方面提供有效的制度安排,消除环渤海地区盲目竞争,加快经济合作步伐,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  相似文献   

17.
伴随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区域经济差异日益突出,其中制度因素的差异是导致经济增长差异的主要原因之一。以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为基础,将其中的资本投入剖解为政府部门投入、私人部门投入、外资投入,从而可以在经济增长模型中引入经济体制、产权制度、对外开放程度三个制度变量,利用具有代表性的省市1978-2003年间的面板数据,建立计量模型,结果表明这些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释区域经济差异。  相似文献   

18.
长期以来,美国一直被视为经济自由主义的大本营,然而次贷危机后,美国贸易政策却明显地转向保护主义。回溯美国经济发展的历史与美国学派的经济思想,保护主义一直是美国早期所惯用的政策选择,自由贸易只是其确定经济霸权地位后的选择。因此,美国在危机后的贸易保护主义有着其历史渊源,不能说是其贸易政策从自由贸易向保护贸易的根本性转向,而是其经济政策又回归了保护主义的传统。  相似文献   

19.
通过比较分析“十一五”时期长三角地区、泛珠三角地区、东北地区、环渤海地区四大经济圈以及东、中、西部三大经济带主要污染物的减排效果,指出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环境治理投入力度、政策执行能力不同导致各地区污染减排的实际效果存在差距.总体而言,东部经济发达地区的减排效果较好,而受发展理念、发展阶段以及产业转移等因素的影响,西部地区污染减排进展相对滞后.在此基础上,提出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协调区域减排进程、改善环境质量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两型社会体制机制创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两型社会建设离不开体制机制创新。创新的思路主要从市场、政府和社会三个层面展开。首先,要以健全资源产权交易机制、建立健全公平有序的市场竞争机制、加快完善资源价格形成机制来创新市场交易机制,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其次,要以改革投融资体制、完善财政管理体制、改进考核管理体制来创新政府管理体制,发挥政府在经济社会运行中的导向性作用;最后,要以鼓励社会组织参与制定节能减排和环保生态标准、宣传推广节能减排和环保生态理念、监督政府和市场的节能减排和环保生态行为来创新社会协调机制,发挥社会组织在连接市场和政府中的桥梁性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