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针对浙江省的农业生态旅游资源状况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并分析指标权重,以期为浙江省农业生态旅游资源的开发评价和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持。[方法]采用层次分析法(AHP)构建了3个子系统19个指标的浙江省农业生态旅游资源评价指标体系,通过专家咨询和问卷调查结果计算指标权重值和重要值,据此筛选重要指标。[结果]在浙江省农业生态旅游资源评价指标体系中,子系统层中的农业生态旅游资源自身价值的权重要远高于生态环境条件及其旅游开发条件。在指标层中,农事体验参与性、生态环境适宜性、生态稳定性、田园观赏美感度、民俗文化价值、田园景观奇特度、污染治理状况、交通状况、农事活动娱乐性、自然灾害防范能力和区位条件的权重之和超过80%,是最重要的评价指标,农事体验参与性和生态环境适宜性的重要性最高,而与之相对应的重要值排序也表现出相同的规律。[结论]农业生态旅游资源的评价应侧重于对其自身价值的评价和研究,该研究根据专家咨询和问卷调查的结果筛选出对农业生态旅游资源评价较为重要的指标,借助对这些重要指标的测度,可以对浙江省的农业生态旅游资源做出科学合理的评价,各指标虽有侧重,但共同协调发挥作用才能保证评价的整体效果。  相似文献   

2.
农业生态旅游资源评价模型构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论述了农业生态旅游资源评价模型构建的必要性基础上,构建了包括资源自身价值评价、生态环境条件评价、旅游开发条件评价三大评价子系统的农业生态旅游资源评价指标层次结构模型,并采用改进的层次分析法及专家征询法确定了各项指标的权重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农业生态旅游资源是一种具有农业特色的生态旅游资源,为了优化现有国家标准对这一新型旅游资源评价的科学性与准确性,需要建立新的农业生态旅游资源评价体系,才能做好农业生态旅游资源的开发经营工作。[方法]文章以太行山大峡谷景区为例首先运用层次分析法构建了评价指标;其次,通过专家打分法计算得出各评价指标的权重,并建立评价模型;再次,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得出各评价指标的评分,并计算太行山大峡谷景区的农业生态旅游资源总体评价得分;最后对其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资源自身的美感度、独特性、环境的适宜性和生态环境的稳定性是农业生态旅游资源开发的优势所在;组合度、聚合度、区域内的经济条件及历史文化价值则是农业生态旅游资源开发的劣势所在。[结论]资源的美感度和独特性是开发农业生态旅游资源的重要指标;生态环境的稳定性是开发农业生态旅游资源的基础保证;完善配套设施,加强与旅游的融合是开发农业生态旅游资源的未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4.
基于生态承载力的河套地区农业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根据农业生态环境发展情况,从生态弹性力、资源环境承载力和人类经济协调力3个角度切入,对河套地区农业生态环境发展状况进行调查与分析,为科学制定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政策和保障河套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参考。[方法]文章基于生态承载力构建农业生态环境指标评价体系,采用标准差化法和层次分析法相结合的方法确定指标权重,利用状态空间法计算研究区域的生态承载力指数。[结果]河套地区不同区域间的生态承载力存在显著差异,磴口县和乌拉特前旗生态承载力相对较弱。2000—2017年河套地区生态弹性力、资源环境承载力和人类经济协调力指数都呈上升趋势,表明该地区农业生态环境质量趋于好转,正在向可持续发展方向转变。2017年研究数据表明不同地区都基本达到了农业生态环境的可持续性,整体上农业生态环境处于较安全级别。[结论]河套地区农业生态环境发展已基本达到可持续状态,农业经济发展和资源利用方式逐渐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但目前整体生态安全级别尚未达到理想状态。在今后的发展中应该继续加强农业生态环保监督工作,进一步落实生态环保措施。  相似文献   

5.
南京市农村生态环境分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南京市49个乡镇(街道)为评价单元,选取压力指标和状态指标构成农村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利用GIS空间分析功能和矩阵聚类分析方法,对南京农村地区进行生态环境分区,将其分为综合环境优良区、较好区和一般区3类,基于生态环境分区确定了重点环境整治地区和重点环境保护地区,并分区评述了不同环境类型区的环境污染特征和环境保护战略取向。分区结果可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6.
四川秦巴山区是我国连片贫困地区之一,在国家扶贫攻坚政策背景下,对四川秦巴山区人居环境进行评价具有重要意义。在归纳国内城市人居环境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提出建立四川秦巴山区人居环境评价的原则、指标以及评价方法。运用AHP层次分析法,从居住建设、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三大方面提出了26个单项指标,在区县层面对人居环境的建设水平和满意度两方面进行了对比评价,得出四川秦巴山区人居环境整体处于中等偏下水平,其中居住建设和社会经济因素得分较低,生态环境因素得分较高。评价结论可以为四川秦巴山区后续人居环境建设提供科学依据,为贫困地区人居环境评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综合评价研究——以浙江省为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该文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为指导,构建农业可持续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评价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综合水平。采用熵值法、模糊数学方法选取了人口、社会、经济、资源、环境5个方面31个指标进行评价,确定指标权重。采用指数和公式计算各年度的综合指标值,评价浙江省农业可持续性发展的状况。研究结果:浙江省农业可持续发展整体水平持续提高,人口、经济、社会呈可持续发展趋势,资源子系统呈非可持续利用态势,环境子系统呈不稳定态势,人口、经济、社会、资源、环境5个子系统处于非协调发展中。  相似文献   

8.
华东地区矿山地质环境定量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华东地区各省矿山地质环境调查资料,从矿山区域条件、矿山开采对矿山地质环境的影响程度、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的发育程度、矿产资源开发规划、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的难易程度等5个方面确定了影响矿山地质环境的指标体系,建立了矿山地质环境定量评价模型。该模型有16个评价指标,涵盖了影响矿山地质环境的各种因素。在GIS软件辅助与专家干预下,对16个评价指标逐一开展了评价工作,并在专家打分的基础上,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了各评价指标的权重值。根据各指标的评价结果及相应的权重值,计算得出总体评价的分值。在专家干预下利用MAPGIS软件编制了华东地区矿山地质环境评价图。经野外验证,评价结果与实际情况较为吻合。  相似文献   

9.
农业可持续发展问题的实质是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生态环境间的关系问题,没有生态安全,系统就不可能实现可持续发展。文章讨论了黑龙江垦区构建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安全指标体系的必要性、基本过程和方法,提出了包括资源生态环境压力、质量和保护整治能力三方面23项指标在内的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提出了从发展循环经济、环境综合整治、流域和区域污染防治、国土绿化、水资源优化配置、生态系统保护与恢复、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推进垦区与地方合作共建、健全生态安全建设领导机制等9个方面推进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安全建设的途径与对策。  相似文献   

10.
内蒙古自治区农业经济与农业生态经济耦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分析内蒙古自治区农业经济与农业生态环境耦合程度,从农业经济系统与农业生态环境系统中分别选取6个指标,构建农业经济与农业生态环境耦合关联模型,定量评判农业经济系统与农业生态环境系统交互作用的关联耦合度。[方法]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法,选取2006~2016年内蒙古自治区农业经济与农业生态环境两个系统中12个不同的指标,研究两系统间的耦合关系。[结果]2016年农业经济与农业生态环境的关联程度均较高,其中农业生产总值与农业生态环境的关联度最高,而人均农用机械总动力与农民人均纯收入与农业生态环境的平均关联度最低;2006~2016年间,内蒙古自治区农业经济系统的6个指标与农业生态环境系统的关联度均较高,农业生态环境系统的各项指标总体趋势起伏不大,呈稳步上升趋势;2006~2016年间,内蒙古自治区农业经济与农业生态环境的耦合度呈"小波浪"形趋势变化,整体的耦合度较高。[结论]内蒙古自治区农业经济与农业生态环境处于高水平耦合阶段,为高度协调类型中的中级协调发展类。  相似文献   

11.
[目的]农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的好坏程度通过农业生态环境质量的评价来体现。基于上述原因,研究农业生产效率及其影响因素对于我国经济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方法]文章通过对农业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相关方面资料的查阅,在国内外相关领域学者对农业生态环境质量的研究基础上,采用模糊数学法来评价生态环境质量,通过构建AHP模型算法计算来评价确定区域农业生态环境质量好坏,以及影响农业生态环境质量的相关因素以及影响程度,并以绍兴上虞区为研究对象。[结果]通过对绍兴上虞区农业生态环境质量调查、统计资料及上虞区区域农业生态环境-经济系统协调发展度相关数据分析得出,农业生态环境质量与生态经济系统协调度变化趋势一致。[结论]农业生态环境作为目前社会主要的研究方向,有关于农业生态环境质量的评价以及了解农业生态发展状况,对于改善当前农业发展状况,提高农业经济以及保护农业生态环境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根据黑龙江省西部沙地农业在我国农业经济中的地位,具体分析了泰来县沙地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抑制因子;针对这些障碍因素,提出了现阶段实现沙地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措施及具体建议:探索治沙模式,改善生态环境;以市场为导向,发展特色农业带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以生态农业为指导思想,大力推广和发展可持续农业;合理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进行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13.
内蒙古林西县生态脆弱性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内蒙古林西县是典型的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地区,生态环境问题严重,直接威胁着区域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该文以古林西县为研究区域,探讨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带生态脆弱性及其成因。在分析林西县生态环境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生态脆弱性评价模型,建立了生态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结果表明,林西县区域生态系统运行状况良好,生态脆弱度较低,微度和低度脆弱区共占55%以上,极度脆弱区仅占5%左右。然后,进一步分析了林西县区域生态环境脆弱性的驱动力、发生机制和主要影响因子,提出了生态建设治理的重点方向,为区域生态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目的]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各地区都面临着不同程度的农业生态脆弱性,通过研究特殊地形和气候下的农业生态脆弱性,有助于为农业生态环境的综合治理提供参考。[方法]文章以广西为例,通过构建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和熵权法确定综合权重,通过构建综合评价模型对广西农业生态脆弱性程度进行评价,利用ArcGIS对生态脆弱性进行分级,以期探究广西农业生态脆弱性的空间分布情况。[结果]权重分析结果表明水蚀面积的权重值最高为0134,年平均降水量的权重值为0113,自然环境指标相对于农业生产和经济指标对农业生态脆弱性的影响更大。区划研究结果表明广西农业生态脆弱性区域大致可分为5个区域,分别是桂西峰丛洼地带、桂东山地丘陵地带、桂中低山丘陵地带、桂东北山地、桂南沿海丘陵地带。[结论]广西农业生态环境整体来看较为脆弱,处于轻度和中度脆弱等级,但生态环境问题仍不容忽视。为了改善农业生态脆弱性,政府应实行区域的联合防治,加大对农业生态环境的监督和治理,积极探寻生态、环保的农业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改善农业生态环境的状态,促进广西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目的]农户作为土地利用的微观主体既是农地保护的重要承担者,也是解决农业生态环境问题的基本单元。文章从农户土地利用行为角度出发,以期构建基于农户土地利用行为的农业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为农业生态保护提供对策建议。[方法]以昌吉州奇台县384户农户的调查数据分析为基础,采用熵权法确定各指标权重,运用综合评价法构建基于P-S-R模型对奇台县农业生态安全进行评价。[结果]奇台县农业生态安全综合指数为0.745,农业生态环境处于一般安全的状态。[结论]农业生态环境受翻耕深度、农药使用量、森林覆盖率、化肥使用量等的影响较大;农户土地利用行为对农业生态环境有重大影响。据此,该文提出拓宽耕地保护范畴、完善耕地保护制度、实施节水工程、调控水盐平衡、完善耕地保护补贴政策等建议。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构建一套适用于区域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灰色关联分析对区域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方法]采用AHP方法构建区域农业循环经济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进一步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法构建区域农业循环经济发展评价模型,对石家庄2000~2015年的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水平进行了评价。[结果]从发展评价结果来看可以划分为3个阶段,即缓慢下滑阶段(2000~2004年)、快速下滑阶段(2005~2008年)和快速上升阶段(2009~2015年)。从各类指标灰色关联度数值变化情况来看可将其划分为2种类型:(1)包括农业经济发展和农业产出等2类指标,其关联度数值都呈快速增长态势;(2)包括资源减量投入、资源循环利用以及生态环境等3类指标,其历年灰色关联度数值变化均具有先减小再增大的特点。[结论]石家庄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整体水平不高,并呈现"U"型特征。  相似文献   

17.
安徽省泾县国家级生态示范区环境综合整治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环境综合整治在生态示范区建设规划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生态示范区环境建设的重点任务;在分析泾县区域自然、社会、经济及环境质量现状的基础上拟定了该县环境综合整治的环境目标,从具体项目层次提出了合理调整产业结构和工业布局、综合治理水污染、综合利用固体废弃物及保护农村生态环境等环境综合整治的具体措施与对策。  相似文献   

18.
土地利用变化研究是生态环境变化研究的重要基础,也是规范人类行为的科学决策依据。随着人口的持续增长和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平昌县土地利用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本文以平昌县2006~2010年土地利用统计资料为依据,利用土地利用动态度模型、土地利用程度模型、区域差异模型,对该县2006~2010年的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状况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平昌县耕地、园地、林地、城乡建设用地、交通水利用地面积在增加,其他农用地、水域、自然保留地在减少;自然保留地和林地面积变化幅度相当大,变化面积分别为-2005.92hm2、937.96hm2;土地利用变化速度较快,年变化率达0.53%;土地利用程度较高,土地利用综合指数达245.18,土地利用处于发展时期;各乡镇土地利用变化区域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19.
随着农地制度的改革、农业投入和技术创新活动的加强,常州农业现代化建设取得了较快发展,但农用地面积不断减少、农业投入不足、农业产业化发展缓慢及农业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影响和制约了常州的农业可持续发展,针对性地提出了加强农用地和生态环境的保护、调整和优化农业产业结构、重点扶持龙头企业和增加科技投入等措施,以实现常州农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