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奥巴马的能源政策和中东政策取向及其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奥巴马在其竞选纲领中提出“新能源计划”,核心是能源安全和环境保护。未来美国政府将加大投资,优先发展新能源,降低对化石燃料,特别是进口石油的依赖;同时减少碳排放,实现环保目标。中东地区一向是美国的战略利益所在,奥巴马不会改变维护美国利益的中东外交政策基调,相对于布什的“单边主义”奥巴马将更多地采用外交手段解决重大国际问题,撤军、反恐和推进伊朗核谈判是其首要任务。金融危机的蔓延、美对伊拉克控制力的下降、美“撤军”后国际局势的变化、美推行新能源政策可能产生的影响等,使企业开展海外经营的外部环境更加复杂多变。因此,中国的石油企业应从正反两个方面审慎分析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危中求机,机中思危”,在开展海外经营过程中壮大自身实力,稳健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2.
日本的能源政策和能源安全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能源安全和能源节约是围绕日本能源状况的两个关键问题。日本的基本能源政策强调逐步减少对中东石油的依赖,然而这种对中东石油的依赖似乎在可预知的未来并不能得到改观。  相似文献   

3.
在中东北非动荡局势愈演愈烈、奥巴马总统支持率不断下降和美国量化宽松政策作用不如预期的背景下,奥巴马推出了美国对中东的新政策。"中东新政"的核心内容有:支持中东北非民主运动与政治改革;区别对待动荡国家;加大对重建民主国家的经济援助,支持中东地区的民主化运动;承认1967年巴以边界线。美国调整中东策略,旨在通过民主化运动实现疏美政权的和平演变;美国继续对中东北非地区推行双重标准,可实现美国在该地区利益的最大化。推出"中东新政"是美国国内政治和经济形势发展的需要,它可能引发新一轮示威活动,导致动荡局势向其他国家和地区蔓延,进而引发世界对石油供应的担忧和油价的上升。同时,"中东新政"可抑制日、欧和新兴经济体的经济发展,有利于美国继续加强和巩固其金融主导地位。当前,中国石油企业的海外油气合作正进入政治风险高发期,为此,企业应加强风险预警研究,构建战略层面的风险预警机制;把握合作机会和主动权。  相似文献   

4.
奥巴马的“能源政策构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9年1月20日.美国历史上第一位黑人总统奥巴马将正式宣誓就职。由于此次政权交替正处在美国发生金融危机、整体经济衰退、全球经济低迷.又是民主党从共和党手里全面接掌美国政治话语权的特殊时刻,世人对奥巴马的走马上任格外关注,并对他可能采取的政策取向进行了种种分析和猜测。  相似文献   

5.
石油是全球消费比例最高的能源,追逐石油是任何一个国家在现阶段不敢懈怠的任务。如今,很多国家开始奉行“保存本国能源,廉价使用外国能源”的政策。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人们觅到了一方宝地,那就是尚未完全开垦的石油“聚宝盆”一中东北非地区。中东北非地区占全球石油储量的57%和全球石油出口量的70%,  相似文献   

6.
对中东石油发展前景的预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当前高油价下,石油产量“顶峰论”、“石油枯竭论”再度盛行,引发人们对世界石油前景的深思和对石油发展战略方向的讨论。尽管有人对作为世界主要石油生产和出口区的中东的石油前景作出了悲观论断,然而有一个事实不能忽略:新技术和新工艺的采用不仅可以减缓油田产量的下降,还可以使已进入“壮年期”的油田得以长期稳产甚至增产。基于对中东不同类型产油国油气开发阶段的客观分析和根据相关参数所作的产量预测,可以得出结论:中东的石油前景不是“黄昏的落日”,中东的石油产量远未达到“顶峰”。由于中东产油国长期执行“限产保价”政策以及部分国家战火连绵,中东的很多地区勘探程度不够。加大投资力度、提高技术水平、使石油政策向有利于石油开发的方向调整等是中东石油生产获得进一步发展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7.
脚踩多只船的美国能源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彬 《中国石化》2002,(10):34-35
作为美国经济运行的血液,石油问题始终是美国政府优先考虑的重大问题之一。美国是全球最大的石油消费国,同时又是最大的石油进口国。美国人口仅占世界总人口的5%,但每天消耗石油和石油产品1900多万桶,约占世界日消耗量的1/4,其石油消费量的50%以上依赖进口。由于石油占美国能源需求的40%,所以国内经济容易受到世界石油市场风云变幻所带来的冲击,为此美国对石油市场的动荡特别敏感。不久前美国总统布什的俄罗斯之行,除核军控之外,最大的成果就是美国准备扩大与俄罗斯在石油开发、生产、运输和销售上的合作,同时考虑…  相似文献   

8.
F·费萨拉基博士从区分不同国家入手,分析了造成中东北非局势动荡的内外部原因,并指出,即使卡扎菲下台,利比亚部落之间的矛盾还会长期存在,利比亚多年之内不会和平,石油生产也很难恢复到战前水平。就中东产油国而言,沙特阿拉伯在世界石油市场的地位正在增强;伊拉克受基础设施和石油出口设施的限制,难以达到理论上1200万桶/日的石油生产能力;伊朗将继续受到美欧的严厉制裁,不会成为大赢家。从石油需求来看,目前世界石油需求是8700万桶/日,封顶数量预计为1亿桶/日。2015年以后,石油需求增长主要由欧佩克特别是沙特阿拉伯增产来满足。过旺的需求将受到125190美元/桶高油价的抑制,中国会面临调整需求增长的压力。随着时间的推进,中东产油国与亚洲石油进口国的经济关联性会更加紧密,但是美国依然会在中东保持强大的政治和军事影响力。  相似文献   

9.
朱凯 《国际石油经济》2011,19(11):17-26,110
为提高能源自给率,保障国内能源安全,经过不断调整和完善,日本已经形成了常规化石能源的供给保障与节能、新能源、低碳减排并行的多元化能源政策体系。同为能源消费大国,日本大幅降低石油对外依存度的经验以及发展新能源和低碳减排的教训,值得我国学习借鉴,从中可以得到以下启示:在确立能源战略时,要具有明确的指导思想;与主要油气出口国开展能源外交要作为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同时要充分重视经济成本效益分析,发挥政府、市场和企业各自不同的作用,形成合力,共同推进经济、环境、能源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0.
2017年3月28日,美国总统特朗普签发《关于促进能源独立和经济增长的总统行政命令》,大力扶持化石能源行业,取消对可再生能源、气候变化、环境保护等领域的支持政策,贬低气候变化议题的重要性,这一切将对未来较长一段时期内美国煤炭、石油、天然气、可再生能源等行业产生深刻影响,也会对国际气候与能源合作造成一定的冲击.中国正在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和升级,从中美关系全局和中国参与和引领全球治理体系变革角度看,特朗普气候与能源新政对中美平衡贸易关系,做大贸易规模,探索建立新型大国关系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1.
2015年前9个月,中国累计生产新能源汽车15.62万辆,同比增长近3倍.新能源汽车一路狂奔的背后,是政策性倾斜带来的私人消费市场的觉醒和撬动.根据规划,2020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年产量要达到200万辆,累计保有量将达500万辆.尽管近3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增长速度很快,但到2020年要实现该目标仍有困难.当前,中国新能源汽车还存在经济性不佳,电池续航里程不高,整车关键技术缺失,电池安全隐患等问题.但是新能源汽车时代的到来势不可挡.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将影响传统油品的销售,同时减缓中国原油对外依存度上升的压力;短期内有利于缓解柴汽比下降带来的炼油结构挑战,长期将改变石油产业链下游的发展重心.建议传统石油石化企业加强"能源与汽车"的对话,适时介入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继续加强天然气汽车的推广,超前布局石油新用途的技术研发.  相似文献   

12.
2021年中东地区部分国家局势动荡,整体局势可控;地区经济整体复苏,各国经济发展存在差异;地区国家顺应世界能源转型趋势,调整对外合作政策。中东地区国家的经济发展仍需依靠化石能源行业,新能源开发还未列入各国的投资重点。中东地区14个国家均已于2016年签署《巴黎协定》,截至2021年底,除伊朗和也门外,这一协定在其他国家均获得批准。但仅阿联酋、沙特阿拉伯和巴林计划分别于2050年和2060年实现净零碳排放目标。目前,和世界其他地区相比,中东地区的能源转型尚处于起步阶段。主要油气资源国沙特阿拉伯、阿联酋和卡塔尔等,在发展油气业务的同时,加快推进能源转型,在碳捕获利用和封存(CCUS)、氢能等方面都获得一些进展。同时,国际大石油公司积极开展与地区资源国的绿色低碳合作。该地区的激励措施不足、缺乏碳税制度、化石能源补贴较高等影响能源转型的因素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3.
《巴黎协定》已于2016年11月4日生效,控温2摄氏度将使全球近2/3化石能源储量得不到开发,导致油气上游投资大幅减少,对油气公司融资造成阻碍.随着缔约国碳约束逐步增强,油气公司将被要求做出碳财务披露,中国公司海外项目运营难度加大.国际石油公司纷纷探寻低碳转型之路,引入碳定价机制,将碳成本纳入项目投资计划,加大天然气和新能源业务投资比重.2017年,中国碳交易市场将全面铺开,石化、化工企业将被首批纳入碳配额体系.建议中国石油行业高度重视《巴黎协定》的影响和碳排放权的价值,制定低碳发展战略;各石油公司逐步建立碳资产管理体系;将碳成本纳入项目投资决策,以节能管理促进碳减排;积极参与电力和船舶行业的碳标准制定,建立碳交易能力.  相似文献   

14.
15.
陈蕊 《国际石油经济》2012,20(5):39-43,111
剑桥能源咨询公司对全球范围的原油和凝析油的整体品质变化情况进行了评估,主要结论如下:一是全球原油品质出现下降的趋势,但在近期内世界原油品质总体变化很小,API度将从2011年的36.1降至2020年的35.8.二是原油品质的区域性变化较为显著并呈现较大波动性.中东北非原油供应中断对世界原油品质的总体影响不大,但对欧洲炼油行业影响较大.三是超重原油供应比例的增加速度超过炼油业的适应能力,对原料具有更大适应能力的超级炼油厂可能不断出现.此外,考虑到中东原油在中国原油进口结构中的重要地位,预计中国进口原油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将有变重、变酸的趋势,这将对中国炼油厂加工重油的能力及灵活性提出更高要求.  相似文献   

16.
对石油企业低碳发展战略及财税政策保障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低碳发展已成为国际化大趋势,我国也高度重视低碳发展.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坚持走低碳发展之路,对于石油企业实现发展战略目标、全面推进科学发展进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低碳经济对石油企业是一把"双刃剑",既会带来良好的发展机遇,也会带来冲击和挑战.建议中国石油企业的低碳发展战略应为:统筹规划,分步实施,立足实际,务实发展.与此同时,为了引导、支持和鼓励石油企业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努力实现发展方向低碳化,国家需要制定和完善配套财税保障政策.  相似文献   

17.
分析了近几年中东北非地区钢铁工业的发展现状,介绍了当地主要钢铁企业的情况,列举了中东北非地区钢铁工业的产能扩张项目,并指出了其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8.
高油价均衡下中国与中东产油国的石油合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冬 《国际石油经济》2011,19(10):16-20,106,107
石油产权转移改变了国际油价的长周期波动,也使国际油价在新世纪进入了相对稳定的高油价均衡时期。在高油价均衡下,中东部分产油国根据国际能源环境的新变化调整了本国的石油政策。虽然中国石油企业未来"走出去"的难度将会不断增大,但如能把握中东产油国石油政策调整的机会,双方仍可在石油上下游领域找到许多合作空间。中东地区局势错综复杂,中国石油企业在与中东产油国开展合作时,应加强对中东地缘政治的解读。  相似文献   

19.
俄美新政府大幅调整能源政策的可能性不大;两国能源政策出发点和关注点有很大区别;对外都将保持强势;外交是手段,资源与市场是重点。  相似文献   

20.
徐海丰 《国际石油经济》2012,20(9):74-77,106
近年来,天然气项目开发推动亚洲地区凝析油产量快速增长。未来几年,亚洲尤其是海湾地区凝析油产量将继续增长,并将重塑整个地区的原油、油品和天然气市场。凝析油正在使中东和亚太地区上游开发机制发生变化,有助于困难天然气项目的开发。中东、亚太地区新一轮的建造凝析油分馏装置的投资将影响石脑油和汽油贸易流向。韩国和中国将成为凝析油需求的增长源。俄罗斯生产的凝析油开始进入亚洲市场。石脑油是凝析油价格水平的决定因素,原油、汽油和中间馏分也对凝析油销售有影响。决定未来凝析油价格的关键是亚太地区吸收中东新增石脑油的能力和印度新增石脑油出口的能力。石油公司已注意到凝析油市场的变化,正试图抓住机会使其利益最大化。凝析油贸易正日益成为全球石油贸易和供需平衡一体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