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科斯定理的实质及其学术纷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讨论了科斯定理的实质及其学术纷争,以及产权界定与企业效率的关系等,同时针对产权界定,提出了产权界定的最优度理论。  相似文献   

2.
《经济研究》2017,(11):178-193
科斯及其追随者关注于产权界定对生产制度结构的影响,从而使产权成为新制度经济学的中心命题。但产权界定与产权交易是两个不同的问题,尽管科斯定理并未否定产权界定所隐含的交易含义,但却未能顾及人格化财产及其交易性质。本文认为,基于中国农地制度的特殊性,并鉴于新一轮农地确权中"生不增、死不减"的身份产权固化与地块"四至"的空间产权界定,有必要将科斯的思想范式进一步拓展到农地产权的交易问题——当存在交易成本时,如果不能通过产权的重新调整来改善效率,那么就有必要选择适当的产权交易装置进行匹配来改善总的福利效果。作者强调,应该在重视产权的生产制度结构的同时,深化对产权的交易制度结构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生态市场何以失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科斯的效益定理认为,如果交易成本为零,那么明确的产权界定都会达到经济效率帕累托最优。从科斯定理出发,似乎只要明确界分产权,市场就会自动建立,外部性及其它生态问题将迎刃而解。而现实却更多证明,“科斯市场”难以建立,为何?本文从多个方面阐述了其中原因。  相似文献   

4.
科斯定理现在是太有名了,简直可以说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它说的是:只要产权得到清晰界定,资源就一定能够得到有效配置,至于产权界定给谁并不重要。科斯定理具有开天辟地的贡献,但后来的研究发现,它忽视了产权界定的财富效应,因为,得到产权的一方财富增加了,他的行为会发生变化;没有得到产权的一方,其行为同样会发生变化,只不过变化的方向相反。即使考虑了财富效应,产权界定的问题也不是那么简单的,其背后还有许多需要考虑的因素。我想通过一个小山村的产权故事说明一个道理:  相似文献   

5.
代际外部性问题主要是人类代际之间行为的相互影响,尤其是前代对后代、当代对后代的影响。在解决代际外部性上,施害者、受害者和政府生活在不同的时空中,新古典方法几乎就无能为力。产权的界定是在产权主体存在的前提下进行的,所以产权在代际进行界定是不可能实现的,所以通过科斯定理来消除代际的外部性也行不通。  相似文献   

6.
产权的界定是科斯分析社会资源配置的基本出发点。在科斯看来,产权的界定在于这种界定能否实现社会产值的增加。在污染企业对居民的损害的案例中,科斯考虑的仅仅是两种产权的界定是否有益于社会产值的最大化,而对处于受伤害主体的自然以及个人毫不介怀,表现了其产权理论对于自然生态的漠视以及道德情感的缺失。  相似文献   

7.
李星 《时代经贸》2008,6(1):29-30
德国经济学家柯武刚和史漫飞编著的《制度经济学》提出建立和保护私人产权的制度是资本主义系统的基础,界定明确和受保护的产权对于激励人们的努力是必不可少的因素。本文将从科斯定理角度入手,分析探究那么现代社会如何通过有效资源配置,界定明私有产权,发挥其应有的经济作用。  相似文献   

8.
科斯定理1-2-3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可以把科斯定理划分为三个层次,或称三个定理。科斯第一定理的实质是,在交易成本为零的情况下,权利的初始界定不重要;第二定理认为,当交易成本为正时,产权的初始界定有利于提高效率;科斯第三定理的结论是,通过政府来较为准确地界定初始权利,将优于私人之间通过交易来纠正权利的初始配置。  相似文献   

9.
李星 《时代经贸》2008,6(2):29-30
德国经济学家柯武刚和史漫飞编著的<制度经济学>提出建立和保护私人产权的制度是资本主义系统的基础,界定明确和受保护的产权对于激励人们的努力是必不可少的因素.本文将从科斯定理角度入手,分析探究那么现代社会如何通过有效资源配置,界定明私有产权,发挥其应有的经济作用.  相似文献   

10.
科斯第二定理指出,在交易费用大于零的现实世界,产权的不同界定会对资源配置效率产生影响。政府(或法院)的基本原则应该是把权利界定给能以较低交易费用解决外部性问题的一方。科斯第三定理的准确含义是,在交易费用大于零的现实世界,制度安排的生产本身是有成本的,净收益最大的制度安排就是最佳的选择。科斯第二、三定理为市场经济中普遍存在的外部性问题提供了新的解决措施和科学的决策原则,间接意味着科斯并非政府干预的完全反对者,科斯定理也不足以成为有些学者把新制度经济学定性为新自由主义的充分理由。  相似文献   

11.
Competition for publicly owned natural resources may be intensified when property rights are incomplete. Incomplete delineation of these rights among claimants to the various resource attributes of the public rangelands of the western United States has resulted in high transaction costs for capturing and/or protecting unassigned rights. This paper addresses how changes in the values society places on the public land resources have resulted in changes in the relative positions of various interest groups with respect to resource allocation decisions. The paper concludes by discussing implications of the property right approach for land management policies and grazing fees.  相似文献   

12.
The Coase Theorem is a fundamental tenet of environmental economics and is taught to thousands of principles of microeconomics students each year. Its counterintuitive conclusion, that a Pareto optimal solution can result between private parties regardless of the initial allocation of property rights over a scarce resource, is difficult for students to understand. By using a mock trial that centers on a property dispute, students can be taught how the Coase Theorem works in practice with minimal preparation. The strong assumptions on which the Coase Theorem relies also can be included to show why the theorem may not hold. By using a unique, active learning technique, students will be more engaged and may have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a difficult but seminal theory of economics.  相似文献   

13.
《China Economic Journal》2013,6(2):119-132
Based upon the author's personal observation and research experience, the article summarizes and interprets Deng Xiaoping's great contributions to China's economic reform from four perspectives: delineation of property rights in Deng's style, bringing entrepreneurship back into China, facilitating the ‘invisible hand’ again, the challenges of corruption.  相似文献   

14.
his paper contrasts state–directed and market–mediated reform of enterprise ownership rights in transition economies. We evaluate China's emerging market for enterprise ownership right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nditions underpinning the Coase Theorem: the assignment of property rights, the degree of competition, and the nature of transaction costs. China's recent experience suggests that policies designed to expand and support the scope of decentralized, market–based restructuring of ownership rights, even under conditions that deviate widely from the ideal assumptions underlying the Coase Theorem, may prove more beneficial than direct official intervention. JEL classification: G34, K11, L1 and P3.  相似文献   

15.
提高知识产权的利用、保护与管理能力,已成为维护国家利益和经济安全的战略性武器。知识产权制度的非理性扩张,使得政府作用的介入成为一种必然。当前我国正处于紧锣密鼓的知识产权战略制定过程中,政府的角色定位宜比拟为孵化器,通过培育私权精神和促进经济效益,从国内、国际两个层面作出合理选择和战略安排,才能更好地促进我国知识产权战略的运用。  相似文献   

16.
在中国,虽然通过承包制等改革手段划分了资源产权的权属,但因未明确赋予产权行使者对所承包资源实施市场交易的权利,影响了产权功能的发挥和资源的可持续开发与有效利用.本文在分析产权与市场交易关系的基础上,提出市场交易是产权的一项根本内涵,是产权的资源配置功能得以实现的重要条件,并结合牧场等资源产权改革的问题与困境,提出实现市场交易是资源产权改革的最终出路.  相似文献   

17.
人力资本产权激励功能源于产权所带来的收益,而产权收益的实现是产权主体拥有产权权利的根本目的.从理论渊源来看,关于公务员人力资本产权激励的研究大体可分为两种视角:即制度主义研究视角与管理主义研究视角.制度主义研究视角强调制度建设对于产权主体的重要意义,主张通过制度设计来确保公务员人力资本所有者获取到合理的产权收益.而管理主义视角则认为,公务员人力资本产权收益的实现是以人力资本所有者的需求满足为基础,不同的产权收益方式和内容带给公务员个体的满足程度不一,从而可以形成不同的产权激励效果,因而,其所关注的重点不再是产权制度的设计,而是产权收益的表现形式.两种视角共同构成了公务员人力资本产权激励的实现途径.  相似文献   

18.
刘浩  孙铮 《财经研究》2006,32(6):44-53
在保护小股东的产权方面,中国会计准则曾一度被寄予厚望,但是结果却并不尽如人意。这很大程度上缘于我们缺乏对会计准则保护小股东产权的作用机理,以及会计准则产权保护功能发挥所需要的条件的分析。文章通过对英国、荷兰和美国建立产权法律保护体系的历史回顾,以及从企业所有权理论的角度对会计准则保护产权的作用途径进行分析,提出了会计准则与产权保护之间的基本关系———会计准则是产权法律保护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同时对产权保护又具有“马太效应”。这一理论对于理解中国会计准则具有深刻的含义。  相似文献   

19.
论知识产权经济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郭民生 《经济经纬》2004,(6):146-149
通过知识产权经济的基本内涵和主要特征,分析知识产权经济与知识产权、知识产权制度、知识产权战略和知识经济的相互关系和主要异同。结论:知识产权经济是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现实选择,大力发展知识产权经济已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相似文献   

20.
唐剑  贾秀兰 《财经科学》2011,(1):109-116
本文以巴泽尔产权经济模型为理论基础,分析了西藏民族文化旅游资源的特殊产权属性,指出西藏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在开发中受到破坏的制度经济学根源,并提出以关联博弈为基础健全社会声誉机制,规范利益博弈强势方的开发行为,基于产业发展的三大维度原则,构建西藏民族文化旅游资源的保护性开发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