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资本外逃现象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腐败是导致资本外逃的重要因素。文章分析了我国资本外逃的规模,从贪官携款外逃的角度探讨了腐败对资本外逃的影响程度,并在分析资本外逃对国家经济发展负面效应的基础上,提出了治理腐败并抑制资本外逃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中国大量吸引外资的同时伴随着大量的资本外逃 ,本文主要就这一现象进行了研究。通过分析我国资本外逃的现状及特点、资本外逃的原因、资本外逃与外商直接投资的关系 ,得到了一些关于有效吸引外资和防止资本外逃的启示  相似文献   

3.
牛晓健  姜波克 《财经研究》2005,31(10):14-21
文章在把握资本外逃实质性内涵的基础上,重新定义了中国经济转型时期的资本外逃,将脱离国内监控、不向政府纳税的对外投资纳入资本外逃的范围,在国内首次深入研究了资本项目下的资本外逃问题,借鉴并改进了多利法(Dooley Method),在相关数据有限的条件下首次测算了中国改革开放以来资本项目下的资本外逃的规模,分析资本项目下资本外逃的负面效应,并就如何治理资本项目下资本外逃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对资本外逃与国有资产流失的关系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我国 ,资本外逃与国有资产的流失同样倍受关注。本文在对二者作了相关分析的基础上 ,认为国有资产流失是资本外逃的一大诱因 ,资本外逃为国有资产流失提供了可能。在本文的最后 ,提出了通过防止国有资产流失而降低资本外逃的对策 ,以及通过遏止资本外逃而降低国有资产流失量的建议。我们只有从体制和政策环境等深层次上采取措施 ,才可能从根本上抑制和防止资本外逃及国有资产的流失。  相似文献   

5.
引起资本外逃原因的理论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80年代以来,虽然国内外很多学者对资本外逃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是关于资本外逃的实质和发生原因在学术界并未达成共识.本文以伊格·沃尔特提出的对资本外逃的认识为基础,首先确定了资本外逃的实质,然后着重以资产组合理论作为分析思路,在投资者反应曲线的基础上,建立了一个引起资本外逃原因的局部均衡模型,目的是得出资本外逃发生的一般原因和资本外流成为资本外逃的条件.  相似文献   

6.
方娜  孙亚轩 《经济论坛》2006,(12):51-52
我国自20世纪80年代初就出现了大量资本外逃,1990年以来更为严重。采用世界银行的间接测算法估算我国1990~2004年的资本外逃数额,从结果可以看出我国资本外逃的总量巨大,增长迅速、总体增长有波动,外逃情况也在逐渐改善,2003年和2004年已经出现了负的资本外逃。为什么资本外逃会这样变动,它受哪些因素的影响呢?本文主要从微观角度分析各因素对资本外逃的影响。细化国际收支项目来分析资本外逃获取外汇的来源是有必要的,对中国来说,经常账户和外商直接投资如何影响资本外逃的呢?最后,如何管制和防止资本进一步外逃?一、中国资本外逃规模的核…  相似文献   

7.
资本外逃话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任惠 《资本市场》2001,(9):68-69
对于中国资本外逃问题,社会上一直有议论,对资本外逃的规模也有不同的测算结果。那么,目前资本外逃的现状到底如何?究竟如何看待中国的资本外逃呢?  相似文献   

8.
左昊华  刘芃 《生产力研究》2006,(11):93-95,105
资本外逃对于许多资本相对缺乏的国家来说是一个十分敏感的话题,近二十几年来,随着几轮波及世界的金融和经济危机的出现,国际学术界对资本外逃现象的研究不断深入,但关于资本外逃的确切经济范畴,不同的学者有着不同的看法,结果,在不同的概念基础上,出现了几种不同的对资本外逃的估算方法。文章在分别介绍不同的资本外逃定义和估算方法的基础上,力图更清晰的界定资本外逃的实质,并确定某种或几种与这种实质性逻辑范畴相匹配的资本外逃估计方法。  相似文献   

9.
胡光辉 《经济师》2008,(5):67-69
资本外逃的概念在国外经济学界已经有60多年的历史了,而我国对资本外逃的研究却在1997年东南亚经济危机之后。危机让我们认识到资本外逃产生的消极影响,因此,国内学者对资本外逃的研究自上世纪末悄然兴起。但最近一年多的时间以来人民币升值呼声一浪高过一浪。人们的注意力从资本外逃上逐渐向资本的内流转移。而众多研究结果表明,汇率因素只是影响资本外逃的一个方面,资本外逃增长是一个比较稳定的过程。所以在目前的形势下,继续关注资本外逃是有很强的现实意义的。  相似文献   

10.
邱剑 《经济研究导刊》2010,(25):102-103
资本外逃是衡量一国经济结构完善状况以及金融体系潜在危机程度的一个重要指标。对资本外逃的原因、方式进行了分析,结合中国资本外逃的现状作了对策分析。  相似文献   

11.
在2014年10月24日,外汇局就“资本外逃”、外储止涨等热点问题做出了回应,称跨境资金流动震荡中趋向平衡,当前我国有资本外流,但并没有资本大量外逃的风险。不过最近也有外媒称人民币远汇走软表明中国存在资本外逃风险项。本文拟从历史的角度分析中国的资本外逃,分以下几个部分:首先,分析资本外逃的成因,再次,收集整理近年来我国发生的资本外逃现象以及方式,最后,对资本外逃这一现象提出一些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12.
侯茜 《经济师》2003,(6):58-59
文章首先阐述了资本外逃的概念和危害 ,指出了对这一问题进行法律研究的重要意义 ;其次简单探讨了我国资本外逃的途径 ;然后重点分析了造成我国资本外逃的法律原因 ;最后在比较了俄罗斯的资本外逃对策后 ,结合中国的现状和特点提出了相应的法律对策  相似文献   

13.
中国资本外逃的规模测算和对策分析   总被引:37,自引:0,他引:37  
本文首先对资本外逃进行了定义 ,认为中国的资本外逃是指未经批准的、违法违规的资本外流 ,是超出政府实际控制范围的资本流出。接着 ,分析了我国资本外逃的主要动机、方式和渠道。本文尝试运用国际通用的直接法和间接法对 1 997-1 999年我国资本外逃的规模进行了测算 ,并与其他学者的测算方法进行了比较。最后提出 ,只有从体制和政策环境等深层次上采取措施 ,才能从根本上抑制和防止资本外逃  相似文献   

14.
蒋丽丽  伍志文 《财经研究》2006,32(3):93-102
关于资本外逃的经济金融效应问题,近20年来一直是经济学家们关注的焦点之一。资本外逃损害金融稳定吗?文章在借鉴国内外现有研究的基础上,编制了4个衡量中国金融稳健性的指数,并用最小二乘法分析了资本外逃对中国金融稳健性的影响。文章研究发现,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资本外逃对金融稳定构成显著的威胁,即使考虑经济基本面这一控制变量之后,资本外逃对金融稳定状况也有显著的不利影响,但是这种影响有一定的时滞效应。  相似文献   

15.
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正处于经济转型时期,在吸引大量外商投资的同时,也存在大量的资本外逃。本文主要使用直接法和间接法对我国资本外逃的规模进行测算,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分析了资本外逃的成因和对策。  相似文献   

16.
从国际收支误差与遗漏看中国资本外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琳 《经济师》2001,(12):240-241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 ,我国出现了资本外逃现象 ,且数量不断扩大。它可以通过我国国际收支平衡表中误差与遗漏项目反映出来。通过与其它国家的比较 ,文章指出 ,我国资本外逃规模大 ,形势严重。应采取积极措施来抑制和防范资本外逃。  相似文献   

17.
中国资本外逃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谢建国  黄凌莹 《经济评论》2007,144(2):104-109
利用1982-2004年的统计数据对中国资本外逃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结果显示:人民币名义汇率贬值、美国与中国存款利率差、财政赤字、中国政府内外资差别待遇政策对资本外逃都起到了推动性作用,而外汇储备、国内生产总值则对资本外逃起到了抑制作用。因此,对中国政府来说,保持宏观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建立灵活、市场化的利率和汇率形成机制,实行稳健的财政与货币政策,进一步消除内外资的差别待遇是防止资本外逃最根本的措施。  相似文献   

18.
贺力平  张艳花 《经济研究》2004,39(12):66-74
资本外逃通常被认为有害于一国经济增长 ,尤其当资本外逃规模显著并连续长时间的时候。本文基于多位作者关于近 2 0余年来中国资本外逃连续年份估计数据 ,用两种方法回归了资本外逃对同期内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实际增长指数的影响 ,发现并没有任何计量结果表明资本外逃具有显著负作用。本文认为 ,一个可能的解释是 :中国外逃的资本很大一部分是“迂回性”外逃 ,即它们流出后以外资身份流回国内并参与国内经济增长过程。对中国实际利用外商投资来源地区结构的分析、对资本外逃与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相关性分析和格兰杰因果检验以及世界银行的相关统计均支持这一观点。  相似文献   

19.
刘学军 《时代经贸》2008,6(19):98-100
资本外逃是衡量一国经济结构完善状况以及金融体系潜在危机程度的一个重要指标。本文主要分析了我国资本外逃的现状、特点以及对中国经济产生的主要危害。对此,提出应采取优化环境、完善政策、健全制度等措施,有效遏制资本外逃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李双杰  赵楠 《经济论坛》2006,(13):31-34
一、前言资本外逃是衡量一国经济结构完善状况以及金融体系潜在危机程度的一个重要指标。管涛(2000)将资本外逃定义为“超出政府控制范围之外的那部分资本流出,即未经批准的国内资本违规外流。”我国在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前几乎没有对资本外逃问题做过详细和系统的研究,危机爆发后资本外逃问题才引起中国政府和学者的普遍关注。目前,我国在经济和金融领域存在着不少的问题和隐患,具有异常性和隐蔽性的资本外逃会危害经济安全,恶化金融稳定,甚至诱发金融危机。因此,系统地研究我国的资本外逃问题是防范金融风险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收集了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