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经济科学的理论也日益发展起来,世界经济学就是百花丛中的一朵鲜花。我觉得,在研究世界经济学时,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作为我们的指导思想。马克思在写作《资本论》的过程中,曾写了大量的计划草稿。从这些计划草稿中,我们可以看出马克思较完整的经济学思想,包括世界经济学方面的理论。下面我们通过对马克思的经济学计划手稿的分析,来谈谈对世界经济学研究对象的认识。一、马克思经济学计划手稿的结构及其特点马克思从19世纪50年代后期起以全部精力投入到政治经济学的研究中去。马克思从1857年到1867年的十年间写了十几篇经济学计划手稿。马克思的经济学计划手稿基本上分  相似文献   

2.
交换关系理论是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重要原理,交换关系理论破解了资本与雇佣劳动交换的虚假平等幻象,劳动价值论揭示了资本和雇佣劳动的交换关系的实质,即揭示了资本与雇佣劳动的对立、矛盾的历史事实。梳理《资本论》及其手稿中的分配关系理论的主要内容可以发现,交换关系理论在马克思生产关系理论中具有重要地位,从而明白《资本论》是一个“艺术的整体”。马克思的交换关系理论蕴含着“从后思索法”“抽象力分析法”“辩证总体法”等科学研究方法,新时代重新激活《资本论》及其手稿中的交换关系理论能够为我们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提供理论资源和方法论启示。新时代为优化我国数据商品交换以及批判数字拜物教需要以马克思交换关系理论为指导,破解平台经济中劳资关系矛盾、收入分配极化、劳动强度增加等问题需要整合生产四环节,优化营商环境,改善消费环境,加大政府、行业、协会、社会大众的协同监管,以完善平台经济、数字经济治理规则和颁布相关法律为抓手,加快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在《资本论》及其手稿中分析了商品经济与法权的内在联系,指明了商品关系形成所必须具备的条件以及相应的法权表现。研究《资本论》及其手稿中关于商品经济与法的观念,对我国转型期的法治建设和经济建设协调推进将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4.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和《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异化思想是马克思异化思想发展两个不同的代表阶段,它们之间既有差别,又有内在的逻辑联系,这种差别与联系不仅体现了马克思关于异化理论的思想观点的转换,同时也体现了其研究异化问题方法论的根本转换。这不仅为人们全面、深入、科学地理解马克思的异化理论指明了方向,同时也为人们研究具体问题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资本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基础,在高校经济学院系加强和改进《资本论》教学对于夯实经济学专业理论基础,强化学生的马克思主义立场和观点意义重大.当前《资本论》教学面临的众多困境需要不断的改进来破解,在教学中应注意《资本论》理论体系的完整性;内容上要突出方法论和辩证法;处理好理论和现实以及《资本论》与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学科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变革要从“基因”层面开始,要依靠唯物辩证法的原理和它的内在动力。由于历史限制,马克思没有发现使用价值二重性和需求二重性,没有发现劳动二重性和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矛盾的特殊性,没有建立起多维对称的完整的逻辑结构。但《资本论》的逻辑可以自我复制、自我完善,形成完整的逻辑结构。资本论的完整逻辑可以为中国经济体制的改革提供深刻的政治经济学解释。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的名字是和《资本论》联系在一起的。因此,对马克思的一个很好的纪念方式,就是认清《资本论》和以《资本论》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历史地位,就是认清《资本论》在马克思身后一百年来已被证明是颠扑不破的真理。  相似文献   

8.
万钰莹  王早 《魅力中国》2014,(23):268-268
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称《手稿》)中马克思对黑格尔辩证法和整个哲学体系的批判,奠定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理论基础。所以这一章可谓是马克思对黑格尔哲学批判的重要转折点,他从方法论上对黑格尔的辩证法和整个哲学进行全面批判性的解读。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意识形态具有丰富的内涵,其理论的形成过程体现在马克思不同时期的著作中.《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代表马克思意识形态理论的初步形成.  相似文献   

10.
陈小玲 《南方经济》2000,(7):75-76,66
近 2 0年来 ,我国政治经济学界一直面对一个回避不了的问题 ,即作为我国主流经济学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应如何发展 ?一般的政治经济学教科书的应对方式就是 ,保留马克思《资本论》的内容作为基础理论 ,再加上一套“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这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只是在传统的“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框架内作一些修正而已 ,与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基本框架是相脱离的。近年来 ,有过许多经济学家把马克思政治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进行比较研究。也有不少人尝试把马克思政治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主流学派或非主流学派 (如制度经济学 )的理…  相似文献   

11.
“价值”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的一个基本概念和重要范畴.虽然两者界定角度及概念的功能定位不同,并且各自具有不同的学科内涵和话语系统,但是二者在马克思文本的表层语句背后潜藏着马克思话语的隐性逻辑,即二者最后在马克思文本更深一层次的阐释中“殊途同归”.本文结合马克思《资本论》及《手稿》等相关文本的论述,通过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政治经济学中的价值范畴的分析,进一步阐明和澄清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政治经济学中的价值之间的概念关系,并且对价值在不同学科之间的内涵找到了共同的实践生存的根基,从而维护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统一性和完整性.  相似文献   

12.
生态思想是马克思理论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马克思的一些早期著作中有体现。比较集中阐述生态思想的著作是《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在这部著作中,马克思从人与自然关系、人与人关系两个方面阐述了他的生态思想。《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生态思想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张晓慧 《魅力中国》2010,(15):103-104
马克思的本体论思想有一个形成、成熟、完善的过程,《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和《德意志意识形态》两书反映了这一过程,分别对这两书中马克思的本体论思想进行研究,然后联系起来看待它们,有助于正确理解马克思的本体论思想。  相似文献   

14.
无产阶级革命家和无产阶级革命的科学理论奠基人马克思逝世一百周年了。马克思呕尽了毕生的心血写作《资本论》,直到他的生命最后一刻——1883年3月14日。对马克思留下的理论巨著《资本论》,可以从各个方面进行研究与阐述,特别是六十年代——七十年代以来,陆续地发表了马克思一系列经济手稿后,研究的任务更为艰巨和重要了。《资本论》方法的探讨是有待于加强的一个方面。本文试图就《资本论》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用毕生的精力写下了不朽的著作——《资本论》。在《资本论》中,马克思运用辩证唯物论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分析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发生、发展和消亡的历史过程,揭示了资本主义必然被社会主义所取代的“自然规律”,从而把社会主义置于科学的基础之上。通过认真学习《资本论》,通过对我国改革开放 20多年伟大实践的思考,使我们深刻的认识到:马克思主义将永放光芒。《资本论》的基本原理不仅没有过时,而且对于我们今天完成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伟大任务,具有巨大的启发、帮助和指导意义。 一、学习剩余价值理论的现实意义 …  相似文献   

16.
在《资本论》和《经济学手稿》经典文献中,尽管马克思没有对基础设施问题进行专题论证,但他在研究劳动资料和资本流通过程等问题时却多处提出了关于基础设施的鲜明观点.马克思将基础设施表述为社会生产过程中一般的共同的生产条件,并认为它包含在劳动资料中.马克思将基础设施资本表述为具有铁路、建筑物、农业改良、排水设备等形式的固定资本,它与机器形式的固定资本具有不同的性质.此外,马克思还对基础设施建设中政府的责任和建设补偿问题,以及基础设施对社会生产具有的特殊作用和重要性等进行了深刻的论述.这些观点实际上形成了马克思关于基础设施的朴素理论,它不仅丰富和发展了早期的基础设施理论,而且即使在现代社会,对发展中国家也具有普遍的指导作用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有丰富的内容。本文所指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包括马克思政治经济学、苏联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以及在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和中国建立起来的政治经济学。1.马克思、恩格斯对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的表述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版序言中明确指出:“我要在本书研究的,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以及和它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马克思在1845年出版的《神圣家族》一书中第一次使用了“生产方式”这一概念。他在1848年出版的《德意志意识形态》中说:“人们用以生产自己必需的生活资料的方式,首先取决于他们得到…  相似文献   

18.
陆昱 《改革与战略》2010,26(1):8-11
文章指出,经济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创始人始终关注的历史话题。在《资本论》中,马克思阐述了丰富而深刻的经济发展思想,认为经济发展具有历史过程性,经济应按比例发展,经济发展应注重生态保护,经济发展具有价值目的性。马克思经济发展思想以其透彻的辩证性和鲜明的前瞻性实现了经济发展思想的历史革新。在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时代背景下,马克思经济发展思想对促进当今中国又好又快的发展仍具有巨大的理论和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弗里德利希·李斯特(Friedrich List,1789—1846,以下简称李斯特)是一位在世界经济学说史上有着重要地位的经济学家,是经济学历史学派的先驱。这位活跃于19世纪上半期的经济学家的主张,与当时在西方经济学界占主流地位的以亚当·斯密和李嘉图为代表的自由放任主义、抽象数理主义的经济学说有很大的差异。他的一些著作(主要经济著作包括《美国政治经济学大纲》[1827年]、《政治经济学的自然体系》[1837年]、《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1841年])就是针对斯密、李嘉图及其在美、法、德的门徒提出的批评。  相似文献   

20.
2022年12月3日至4日,由中国政治经济学学会、上海对外经贸大学主办,上海对外经贸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资本论》与中国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承办,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上海财经大学海派经济学研究院、《上海经济研究》编辑部、《政治经济学研究》编辑部、《世界政治经济学评论》编辑部、《海派经济学》编辑部协办的“中国政治经济学学会第32届学术年会暨中国海派经济论坛第25次研讨会”在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古北校区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召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