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锡林郭勒草地样带食物消费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文章以锡林郭勒草地样带上典型草地牧区、浑善达克沙地牧区和农牧交错区为典型区,分析锡林郭勒草地样带农牧户食物消费结构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通过开展农牧户入户调查获取问卷数据,开展典型农牧户食物跟踪调查获取农牧区食物消费季节变化数据,结合2015年全国土地利用数据、居民营养膳食结构宝塔(2016)和锡林郭勒盟经济社会数据,对研究区居民食物消费进行分析。[结果](1)农牧户食物消费以粮食、肉类、蛋奶为主,其中肉类消费以牛肉和羊肉为主。食物支出以蔬果、粮食和肉类为主,肉类消费量和肉类支出呈现倒挂现象; (2)食物消费量呈现季节变化,从夏季到冬季粮食消费量逐渐减少,肉类和蛋奶消费量增加,蔬菜消费量月际波动较大,水果、油类、饮料等消费量月际波动较小,食物中蛋白质、脂肪和能量摄取总量季节变化不明显; (3)区域间生产生活方式不同和文化习惯不同使食物消费结构沿样带呈现差异化,食物间互补性和闲暇时间增加引起了食物消费结构季节性变化。[结论]居民食物消费沿锡林郭勒草地样带由北向南呈现梯度变化,随着时间推移农牧户食物消费呈现季节变化,食物消费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生产生活方式、文化习惯、季节间食物互补性和闲暇时间。 相似文献
2.
AbstractThe goal of the present study is to assess the impact of attitudinal and sociodemographic variables and resources restriction (time, effort and income) on convenience food usage, mediated by customer convenience orientation. The study was conducted in the state of São Paulo, Brazil. 1391 participants completed an online questionnaire designed to evaluate convenience food usage, attitudinal and sociodemographic variables. Data were analyzed through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 by blockwise comparison technique.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convenience food usage was directly affected by convenience orientation towards the meal planning, kitchen setup and cleaning up stages, and was driven by time and budget perception, both directly and indirectly (as mediated by convenience orientation). Health consciousness and cooking enjoyment showed a negative impact on the usage of these products. The convenience food market in Brazil has a large growth potential, especially if new products take into consideration palatability and nutritional quality. 相似文献
3.
[目的]为探索农户生活能源消费结构及影响因素。[方法]文章以2018年\"劳动力转移与农户生活能源\"专项调查数据为依托,引入非农就业特征、抚养比和代际同住变量,运用Tobit模型分析非农就业特征、家庭人口经济特征、能源可获性、能源价格因素、区位因素及消费偏好对陕西农户生活能源消费结构的影响。[结果]非农就业特征对农户能源消费结果有显著影响;代际同住、抚养比、人均农业收入及其他收入均对生物质能源消费有显著正向影响;户主的高教育程度和外出务工经历对商品能源消费有显著正向影响;人均耕地面积、商品能源平均价格作用则相反;不同地区农户生活能源消费结构差别大且受消费偏好影响。[结论]研究表明,非农就业能够直接推动陕西农户生活能源由以生物质能源为主向以商品能源为主转型,但家庭人口经济等特征使非农就业对农户生活能源消费转型的显著影响力以经济因素为中心产生不同变化。 相似文献
4.
5.
从林农自身特征、家庭生产条件、家庭经营状况、社会环境特征、经济环境特征5个方面进行了研究假设,确定出影响林农参与林业专业合作社行为的13个变量,并采用Logistic模型对变量进行计量分析,结果表明:林农的文化程度、家庭林业生产人数比值、林地面积、林产品销售价格、自筹经营资金比重、政府是否配合建立合作社、林农参加技术培训次数以及所在村贫富差距8个变量对林农参与行为具有不同程度和不同方向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江苏省南京市234名市民的线上调研,运用多元线性回归实证分析休闲农业消费者消费水平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停留时长是影响休闲农业消费者消费水平的首要因素,家庭人均月收入、个人年均旅游消费支出以及停留时长均与消费水平呈正相关关系,而游览次数与消费水平呈负相关。基于研究结果,为休闲农业的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7.
8.
发展低碳农业是我国农业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和必由之路,低碳种植是低碳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低碳农业的发展并不尽如人意,其原因之一在于大多数农户在种植过程中仍然采用常规的农业种植方式。为研究农户低碳化种植的决策行为,该文以效用最大化理论为基础,建立了农户选择低碳化种植行为的效用函数模型,从理论上证明农户采取低碳化种植行为是一种有限理性行为,农户在选择种植方式时遵循了效用最大化原则,并结合前人研究推导了农业种植收入、农业种植行为以及种植预期对农户选择低碳化种植决策的影响趋势。根据对河北邯郸、保定和张家口3市360家农户的调查数据,运用Logit模型对调查数据进行计量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对农户低碳化种植行为选择影响显著的因素有种植业收入比重、预期收益、现行种植行为、农户受教育水平、农业劳动力人数、政府政策以及同伴的种植行为。在此研究结论基础上,该文提出了促进低碳农业发展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9.
[目的]农村居民是乡村振兴的主体,其食物消费和膳食结构直接影响乡村振兴战略的顺利实施。四川省是我国西部农业大省,其农村居民的食物消费和膳食结构在中国西部地区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分析四川农村居民食物消费支出及其影响因素,对于改善农村居民食物消费和推进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具有重要意义。[方法]根据经济发展水平进行分层抽样,选取四川省3市3县(区)156个农户,开展食物消费支出及营养认知问卷调研,采用LASSO方法对调研结果进行回归,筛选出影响农村居民食物消费支出的关键因素。[结果]在影响农村居民食物消费支出的主要因素中,家庭食物营养决策人的营养态度、家庭收入和决策人年龄与家庭食物消费支出都存在显著正相关;其中,决策人的营养态度相关系数最大,达到0.886,家庭收入和决策人年龄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043和0.011;而在家就餐人数与食物消费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020。[结论]影响四川农村居民食物消费支出的关键性影响因素主要有决策人的营养态度、家庭收入、在家就餐人数和决策人年龄;其中,决策人的营养态度是四川省农村居民食物消费的主要因素,且存在正相关,即决策人营养认知水平高对农村居民膳食结构优化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这也表明营养知识宣传及消费引导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0.
以沈阳市为倒,利用对辽中、法库的农户调查数据,分析集体林权改革后农户利用林权抵押贷款的模式、资金使用去向、满意程度等,剖析了非贷款农户未参与抵押贷款的原因,对影响农户林权抵押贷款的因素进行了计量经济分析.结果表明:有48%的农户将抵押贷款用于扩大非林业领域生产活动,这与国家出台林权抵押贷款政策初衷存在一定程度的脱节;贷款利率高低和还款期长短等因素对林权抵押贷款有显著影响,即当前林权抵押贷款利率较高和贷款期限过短是制约林权抵押贷款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非贷款农户不选择抵押贷款获得发展资金的最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目的 通过构建市场、政府、社会3个维度的理论分析框架,文章探究了农户高效低毒农药施用行为的影响因素并进行了差异性分析,以期为高效低毒农药的有效推广提供理论参考。方法 基于冀、鲁、豫3省598份调研数据,运用Logistic模型进行实证研究。结果 (1)绿色认证、政府补贴、技术培训、与农资店员的交流程度均能正向影响农户施用行为。(2)不同种植规模、不同种植年限、不同技术认知限定下,影响农户高效低毒农药施用行为的因素存在差异。小规模种植限定下,绿色认证对农户的高效低毒农药施用行为具有正向影响;短期种植限定下,与农资店员的交流越频繁农户越有可能施用高效低毒农药;不认可高效低毒农药重要性限定下,进行过绿色认证、与农资店员交流程度的提高可以引发农户的施用行为;而政府补贴、技术培训则始终是影响农户行为的重要因素。结论 因此建议引导农户积极进行绿色认证、拓宽政府补贴的范围、扩大技术培训渠道、促进农户与农资店员的常态化交流、实施差异化的激励措施。 相似文献
12.
研究目的:顺应农民宅基地财产权益实现诉求,从农户和村庄层面解析宅基地财产性利用行为的影响因素及其复杂作用过程,以期为促进宅基地财产性利用提供决策参考。研究方法:理论分析法、多层线性模型。研究结果:(1)随着宅基地从非财产性利用转向财产性利用,影响因素从以农户层面因素为主转为农户和村庄层面因素共同作用。(2)宅基地财产性利用行为受农户和村庄层面因素的共同作用,农户层面的城镇购房、宅基地数量、家庭类型等因素和村级层面的主导产业、人口流动、宅基地市场发育等因素发挥主要影响。(3)村庄层面因素的作用路径更为复杂,其可通过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农户层面因素两个路径影响宅基地财产性利用行为。(4)异质性分析表明,不同地区、不同村庄宅基地财产性利用行为影响因素的作用过程存在明显差异,具体表现为农户和村庄层面各个因素的影响程度和方式。研究结论:各地可通过优化宅基地制度、改善村庄发展环境,夯实农户财产性利用基础,并探索差异化的财产性利用路径,以提升农户宅基地财产性利用能力。 相似文献
13.
[目的]喀斯特农村地区低值粗放的能源利用方式对原本脆弱的生态环境产生强烈胁迫,薪柴过度使用造成植被破坏,从而加剧土壤侵蚀,成为诱发石漠化的主要因素之一。明确不同喀斯特地区农村能源消费特征及影响因素以促进能源结构优化是喀斯特生态系统恢复的重要措施,也是社会—生态研究领域的一大议题。[方法]采用随机抽样的方式调查喀斯特峡谷、高原山地和槽谷3种不同地貌类型的石漠化治理示范区的能源结构特征与消费现状,利用Tobit和Logit模型对能源消费的影响因素进行回归分析。[结果](1)喀斯特地区用能结构单一,电力使用率达99. 31%,但对薪柴的替代进程缓慢,薪柴使用率仍高达83. 10%,其他能源使用率均不足50%,不同地貌区能源结构差异显著。(2)喀斯特地区农村能源消费量整体偏低且以薪柴消费为主导,人均能源消费量仅占全国人均消费量的40. 32%,薪柴消费量占总能耗的50. 69%,其余能源均不足20%,不同地貌区能源消费差异明显。(3)家庭人口数量、年纯收入、养殖牲畜数量、耕地面积、煤矿以及政策对喀斯特地区农村能源的消费具有显著影响,能源政策可以有效促进新能源使用。[结论]针对喀斯特峡谷区、高原山地区和槽谷区依次提出能源服务配套型、金融贷款合作型和企业入驻引资型3种模式建议,对优化喀斯特地区能源结构、保障石漠化治理成果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文章梳理了我国玉米空间格局演变及其影响因素的已有文献。[方法]文章采用文献综述法和归纳分析法,总结了我国玉米空间格局演变及其影响因素文献的研究结论和发展趋势。[结果](1)已有的关于玉米生产、消费和贸易的文献,均从中国和世界两个尺度进行分析,认为我国玉米消费量和进口量逐年递增,供给偏紧,消费结构和贸易格局正在发生改变,应当采取提高玉米单产、实施玉米优势区规划等应对措施。(2)在玉米空间格局演变方面,已有文献聚焦于作物空间格局演变特征和规律,认为我国玉米生产中心有\"北移\"的趋势。(3)在玉米空间格局演变驱动因素方面,已有文献主要从自然、社会经济、要素投入、技术进步和农业政策等因素入手,研究发现气候变暖、自然灾害对玉米增产有负向作用;经济发展水平、交通运输水平等因素对玉米空间布局有正向作用,而非农就业有负向作用;劳动力投入、技术进步、惠农政策等因素都是影响玉米生产布局的重要因素。(4)上述研究多以描述性统计分析、数理统计分析、传统计量经济学等为研究方法。[结论]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上,定量分析和识别影响玉米生产空间格局的关键因素,将是一个新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15.
[目的]农业资源环境是农业产品质量保障的基础,农业科技创新有力支撑农业产业发展,探究农业绿色生产技术的影响因素与经济效益,对保障农业产业绿色发展,提高农户绿色生产积极性具有重要意义。[方法]文章基于2020年河北省定兴县实地调研所得的219份农户数据,通过二元Logistic模型分析农户采纳绿色生产技术的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运用倾向得分匹配方法研究技术采纳对农户家庭经济效益的作用水平。[结果](1)虽然定兴县绿色生产技术推广取得一定成效,共有67.58%的农户采纳一种或多种绿色生产技术,但采纳程度有待提高。(2)农户的年龄、受教育程度、大棚类型、是否加入合作社、是否接受技术培训以及政府是否给予指导显著影响农户技术采纳决策。(3)采纳绿色生产技术的农户与未采纳组相比每公顷年均收入增加28.44%;测土配方技术、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分别带来26.52%和14.90%的增收效应,并分别在1%和5%的水平上显著,节水灌溉技术和废弃物循环利用技术增收效果不显著。[结论]绿色生产技术能显著提高农户收入,因此政府要加强对绿色生产技术的推广,通过技术培训、经济激励、构建技术推广体系等措施提高农户绿色生产... 相似文献
16.
马瑛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6,37(1):23-29
建立农业可持续发展长效机制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任务,也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使命,农业面源污染问题日渐成为建立农业可持续发展长效机制的严峻挑战。新疆是全国最大的优质商品棉生产基地,其棉花种植占中国棉花种植面积近一半,棉花生产在有力促进新疆地区收入增加的同时其负外部性也日渐显现,农膜、农药瓶及化肥包装物等生产性废弃物随意处理现象突出,新疆已成为\"白色污染\"最严重的区域,如何无害化处理这些废弃物,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为研究新疆棉花生产性废弃物的处理方式及其影响因素,基于对新疆玛纳斯县、呼图壁县、石河子市、莎车县、阿瓦提县及哈密市276家农户的调查数据,探讨农户对农膜、农药瓶及化肥包装物等农业生产性废弃物处理方式的选择,并运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棉农的受教育程度、棉花种植面积的大小、参与棉花专业合作社对于棉农对这些废弃物处理方式的选择具有正向作用,而棉农环保意识的高低没有转化成为其决策的重要因素。在此研究结论基础上,给出了有利于改善棉农生产性废弃物处理方式的几点启示。 相似文献
17.
基于分布式认知理论的农户保护性耕作技术采纳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目的:基于分布式认知理论,揭示影响农户保护性耕作技术采纳行为的因素及其规律,为制定促进和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的政策提供参考依据。研究方法:从“个人力、地域力、文化力”三个层次构建影响农户保护性耕作技术采纳决策行为理论分析框架,利用辽宁省典型地区农户调查数据构建Heckman两阶段选择模型,定量分析各因素在农户是否采纳保护性耕作技术和采纳程度两个阶段中的影响机制。研究结果:(1)较多农户已采纳保护性耕作技术,但在采纳程度上差异明显;(2)农户的家庭资源禀赋条件即务农人数、耕地资源、收入来源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保护性耕作技术采纳行为,而农户的从众心理、信息获取渠道、政策满意度能够在物质与精神“双重”补偿,使其获得“安全感”,克服风险规避心理,从而促使技术采纳行为;(3)与第一阶段不同,农户保护性耕作技术采纳程度受“个人力”影响效应减弱,而受到“地域力”和“文化力”影响更加显著。研究结论:政府应从制定最优技术组合、加快推进农村教育、加强配套设施建设和完善政策扶持机制等方面采取措施,促进和推广农户采纳保护性耕作技术。 相似文献
18.
《国际粮食与农业综合企业市场学杂志》2013,25(1-2):103-123
Abstract Supermarkets in urban Kenya have risen from a tiny niche a half decade ago to a fifth of food retail, spreading well beyond the richer consumers to derive more than a third of their sales and half of their customers from low income and poor consumers.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patterns and determinants of purchases of the overall food category versus fresh fruits and vegetables, over Nairobi consumer income strata, for purchases from supermarkets versus traditional retailers. Implications are drawn for development programs to help farmers be strategically positioned for change in the food markets facing them. 相似文献
19.
[目的]有机肥施用对实现中国农业绿色发展、缓解生态环境压力至关重要,厘清农户有机肥施用行为的影响因素可为农业绿色生产行为等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文章通过荟萃中国农户有机肥施用行为影响因素的相关实证文献,首次运用Meta分析方法评估了已有研究结论的综合效应量并明确相关影响因素的作用方向和强度。[结果]性别、家庭人口数量、家庭年收入、是否接受过技术培训及政府补贴对农户有机肥施用行为有正向促进作用,而土壤肥力对农户施用有机肥行为的影响为负作用。[结论]性别、是否接受过技术培训及政府补贴与农户有机肥施用行为存在强相关性关系;土壤肥力为中相关性影响因素,家庭人口数量为弱相关性影响因素;年龄、农户受教育年限、耕地块数、是否饲养家禽的影响较为微弱,仅属于可忽略相关性影响因素。可忽略相关性影响因素数量较多,说明目前围绕农户有机肥施用行为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尚未溯及根本,依然存在较大的研究空间。 相似文献
20.
[目的]生物菌肥对于土壤改良、环境改善、食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但目前生物菌肥在整个肥料产业中所占份额较小,迫切需要探讨如何从农户角度提高生物菌肥的施用比例。[方法]基于设施蔬菜农户的数据,构建Bivariate Probit模型,对农户生物菌肥的购买意愿和行为的影响因素进行比较研究。[结果]农户的生物菌肥购买意愿和行为总体上呈现一致性,愿意购买的农户中有97. 77%的农户具有实际的购买行为;但两者的影响因素有所差异,从差异因素来看,质量安全检测对购买意愿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但对购买行为的影响并不显著;农户文化程度、种植年限、对无公害、绿色、有机蔬菜的了解程度,经销商推荐,施肥指导对购买行为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从共同因素来看,生态环境认知变量对购买意愿和购买行为影响不显著。[结论]要推广生物菌肥,需要进一步加强质量安全检测体系对农业行为的约束性,提升经销商的规范经营意识,采用集中招标等灵活的价格政策,提升农户的生态技能,并在保护生态环境方面出台更完善的农业绿色发展政策。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