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11 毫秒
1.
一、第三个消费高峰的形成中国第一个消费高峰在1984年至1989年,第二个消费高峰在1992年至1997年,分别满足了居民对于生活必需品、服装、自行车和家电等商品的需求。那么,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消费水平的提高,消费群结构的变化,第三个消费高峰什么时候到来呢?企业面对第三个消费高峰的到来如何赢得品牌影响力和销量的双赢?这是一个新鲜的话题,值得分析和研究。1.第一代独生子女消费群的形成。中国从1978年开始实行计划生育政策,到1982年,独生子女的总人数已经达到了1.08亿。到2008年,第一代独生子女群正值26~30岁。第一代独生子女一年的…  相似文献   

2.
王艺瑾 《广东经济》2016,(12):280-281
随着地铁高峰时段客流量不断增长,国内各大城市地铁均提出增大发车密度、提高地铁运能的要求.尤其在早高峰时段,客流拥挤是必须面对的一个重要问题,而合理的发车密度是减少客流滞留的关键因素.在考虑早高峰发车密度的影响因素基础上,论述了早高峰发车密度对乘客、运营企业及社会三方的经济影响,给出了一个简单算例说明.并为制定合理的早高峰发车密度提出了参考措施及建议,以期最大限度满足旱高峰客流需求及地铁公司在内的社会收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3.
对于全球生物技术产业来说,2004年是欢庆的一年.自2000年达到前所未有的融资高峰后,经过3年的漫长等待,2004年,全球生物技术产业终于迎来又一次融资高峰.  相似文献   

4.
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落到实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秀平 《经济导刊》2008,(7):101-102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实现年均8%-9%的经济高速增长.进入21世纪,受房地产业和出口导向型产业带动,经济发展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GDP年增长率连续在10%以上,在世界经济中一枝独秀.  相似文献   

5.
杨秀平 《经济导刊》2008,(8):101-102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实现年均8%-9%的经济高速增长.进入21世纪,受房地产业和出口导向型产业带动,经济发展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GDP年增长率连续在10%以上,在世界经济中一枝独秀.……  相似文献   

6.
刘长江 《经济》2007,(11):54-56
"世界第一高峰是珠穆朗玛峰,第二高峰是哪一个?"当华硕董事长施崇棠提出这个问题时,他心里明白,华硕要想不被其他品牌淹没,惟有成为"世界第一"这一条路可走.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中国历年出生人数的考察,发现60年代存在一个生育高峰,70年代出生人数逐年下降,80年代又存在一个生育高峰,90年代出生人数又逐年下降,2000年后历年出生人数在一个低水平上轻微下降。随着80后生育高峰的来临,即开始进入成年,步入婚配,则每年新增城镇住房需求出现逐年上升;随着80后生育高峰的离去,即90后和00后进入成年,步入婚配,则每年新增城镇住房需求逐年下降。在2003-2030年间,即80后、90后以及00后顺序进入成年,步入婚配的时间段内,中国历年新增城镇住房需求呈现一个倒U型的轨迹。到2030年以后,中国人口红利开始转为人口负债,城镇化水平开始接近饱和值,如果2010年后新生婴儿对20年后的成年人口数量没有足够的补充,此时影响中国城镇住房需求的更多是投资性需求和改善性需求及背后的收入和货币因素,而非背后的人口年龄和城镇化因素。  相似文献   

8.
进入九十年代,我国将相继遇上两个还债高峰,一个内债一个外债。据估计,内债高峰将发生在90年,外债高峰将发生在92年,并将延续几个年头。两次高峰紧紧相随,使人没有喘息之机;更为令人不快的是,两次都是在八十年代末国内经济遭受通货膨胀的打击后旋即出现,这样的来势着实咄咄逼人。有人匡算,内债高峰时还将与外债高峰重迭,这时期的还债本息总额相当于同期新增国民收入的一半左右。如此严峻的债务形势不能不引起足够重视。内债问题,在我国经济发展史上曾经遇到过,有历史的经验可以借鉴,即使从最不理想  相似文献   

9.
区域的轮动     
"中国经济增长是波浪式的,下一浪还会往上去,但可能下一浪的高度赶不上前一浪.1998年,东部出现了高峰;2008年,中部出现了高峰,但西部的高峰还没有出现."国家发展委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宋立接受本刊采访时称,中国大规模基础设施投入高峰没有过去. 宋立说,"日本、德国等经济增长都是台阶式下滑,因为它们国家比较小,工业化城市化一次性就推过去了.而中国不同,我们有沿海中国和内部中国,城市中国和农村中国.过去,我们把框架(省会城市之间)建立起来,而网络化(市与市、县与县之间)还没建立起来."  相似文献   

10.
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拥有13亿人口,这个庞大的群体存在着各种显性和隐性的问题,正在多位地影响着我国资源、环境、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人口问题解决不好,必将影响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时期,中国人口发展已经进入稳定的低生育水平阶段,但未来十年人口的四大高峰问题倪端出现:人口总量高峰、就业人口高峰、人口老龄化高峰、流动人口高峰,给中国未来经济发展带来沉重的压力。  相似文献   

11.
2003年我国高校迎来了扩招后的第一个毕业生高峰年,就业人数的增加让高校感到很大的就业压力,毕业生就业难题开始显现,大学生就业也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问题.不少学者提出变被动为主动通过鼓励大学生创业来缓解就业压力,本文剖析了我国大学生自主创业的社会环境、存在的利弊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2.
制造业是日本输出外国直接投资(FDI)的主要产业,20世纪70年代,日本的FDI输出主要集中在制造业,涉及的企业都是中小型企业.在60年代和70年代,来自日本制造业的FDI稳步增长.自1989年起,日本制造业的FDI开始迅速上升,1991年达到一个发展顶峰,经过几年的衰退期后,1998年又达到了一个新的发展高峰,2000年的衰退比较严重,此后则一直保持稳定的发展态势.20世纪80年代后期,其他非制造业如金融、保险和房地产的FDI输出也得到了迅速发展,但进入90年代后,制造业重新成为日本FDI输出的主要行业.  相似文献   

13.
卢波 《经济》2004,(4):39
《经济》:早在2000年您就预测粮食价格要大涨,现在粮价涨起来了,您判断主要是什么原因? 宋国青:从常理推断,随着人口增长和国人食品结构变化,中国的粮食总需求应当是一个上行的曲线.而根据官方统计,从1996年我国粮食总产量达到高峰后就开始维持在4.5亿吨左右的水平,而且从2000年开始,产量一直下行,2001年全国粮食产量同比下降1.9%,为4.53亿吨.比1996年的5.45亿吨的历史峰值低10.2%.同时粮食进口也不升反降.供需缺口明显,涨价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相似文献   

14.
2004年10月20日,是一个让龙岗人深深铭记的日子,是一个让16岁的天健地产登临高峰、尽展风采的日子。龙岗中心城16万平米首席高尚社区--天健·郡城盛大开盘。  相似文献   

15.
严冬的北京,《经济》记者接到越来越多的市民来电反映"打车难"的问题."我下午5点在协和医院门口打车,等了40多分钟,还是没有打到,"刘女士无奈地告诉记者:"不管是晚高峰还是中午,基本上都得等半个多小时才能打到车."同样的问题在住宅区、写字楼、商圈等人流集中的地方都有体现,而且越是在早晚高峰或者恶劣天气的时候,这种现象就越发严重. 为了不赔钱高峰时段、恶劣天气不运营 一个周五下午6点,记者打算从北京朝阳区国贸打车去四惠,正常驾车大概需要15分钟.在近一个小时的等待中,有6辆出租车停下询问记者去哪里,在说明目的地后,司机以"快交班了,不顺路"、 "那边太堵了,不去"、 "收车了"等为理由直接开走.  相似文献   

16.
"堵""疏"并用     
最近,在香港地区出现了接连几天街头排队兑换人民币的现象.结合最近很多媒体连续报道的数千亿美元囤积香港、准备流入内地投机的消息,以及近期农产品接二连三涨价的问题,我们可以断定,中国经济又开始进入了一个热钱进场的高峰.  相似文献   

17.
计世资讯(CCW Research)预计:到2008年中国制造行业信息化投资总额达到437亿元.2005年~2008年制造行业信息化投入年增长将保持15%的增长速度.中国制造行业在2001~2004年进行了大规模的信息化基础普及之后,自2005年开始,信息化应用及投资将进入新一轮的高峰.  相似文献   

18.
微信的诞生使自媒体发展到一个高峰,用户在自媒体土壤上尽享由"生产者"和"传播者"双重角色所带来的话语权,同时微信也变成了网络谣言传播的重灾区.本文以大学生群体为分析目标,浅析微信朋友圈中谣言的传播与治理.  相似文献   

19.
2009年是美国中小银行倒闭的高峰年,许多中小银行资本充足率低、商业和住房房贷比例过高、资产质量大幅下降以及流动性缺乏.虽然金融危机对我国中小银行的直接影响有限,但应从美国中小银行倒闭事件中吸取教训.重新审视我国中小银行的发展模式,提高资本充足率.  相似文献   

20.
11月,北京的文化创意产业迎来了一个发展的高峰.为期五天的第二届文博会,在"文化创意与人文奥运"主题下,将中国传统优秀文化、融入现代时尚元素的创新文化,与"人文奥运"理念相融合,多层面展现了中国文化、中国设计的丰富创造力,展现了中国未来几年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脉络和趋势,展现了中国文化创意产品市场化、产业化和国际化的巨大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