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第三方物流被广泛认为是企业在降低物质消耗、提高劳动生产率之外创造利润的第三重要源泉.港口发展第三物流,为用户提供包括储存、装卸、加工、拆装箱、包装、转运、信息等服务在内的部分或全部物流服务,其增效将是显著的,价值体现可概括为"多、快、好、省"."多"即提供服务的项目、内容、方式、期限等是全方位的、立体的、综合的."快"即提供服务通江达海、快捷简便、迅速及时."好"即提供服务安全、优质、畅通."省"即提供"一票承诺"、"星级服务"、"品牌服务"等服务、价格优惠、手续简便.  相似文献   

2.
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的蓬勃发展,人类生活的各方面发生了巨大变革,会计环境也发生了变化.国际互联网使企业在全球范围内实现信息交流和信息共享;企业内部网技术在企业管理中的运用,则使企业走出封闭的"局域"系统,实现企业内部信息的对外实时开放,同时,使企业内部包括财务部门在内的所有部门实现了资源优化配置;企业外部网使企业对外有选择地对合作者开放或提供有选择的服务,使信息共享.网络时代的来临必将使会计由传统形式演变为网络会计.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本体论的研究出发,认为能力的本体除了非对象化的物质存在外,必须把人的因素包括在内.在企业内部,存在两种能力体的生存环境:合法系统和影子系统.两种系统中的能力体具有不同的特点.由此,将研究对象由抽象的能力转为具体的能力体.本文认为核心能力体就是由多样化的能力体构成的多层次的系统.  相似文献   

4.
李晓娣 《当代经济》2005,(13):52-53
一、企业集团的产生及发展 1、企业集团的概念 日本是最早使用"企业集团"概念的国家,日本<经济词典>将企业集团概述为"多数企业相互保持独立性、并相互持股,在融资关系、人员派遣、原材料供应、产品销售、制造技术等方面建立紧密关系而协调行动的企业集体".欧美等国虽没有明确的"企业集团"概念,但是以垄断形式存在的卡特尔、辛迪加、托拉斯和康采恩,在西方各国的经济生活中一直发挥着企业集团的功能.在中国,有关"企业集团"的定义有很多种,有的则搀杂了所有制关系在内.有学者提出,应撇开国家特点和所有制问题,定义"企业集团"为"企业集团是多个法人企业在共同利益的基础上,通过资产等联系纽带,以实力雄厚的企业为核心,组建的具有多层次的组织结构及多种经济功能的大型法人企业联合体".  相似文献   

5.
秦宪文 《生产力研究》2003,(2):148-149,164
技术创新是技术与经济有机结合的多方面、多层次、多环节的综合性活动 ,它以技术突破为基础 ,以市场接受为准绳 ,以企业为主体。我国企业难以成为技术创新主体的主要障碍是体制约束。企业成为技术创新主体的努力要向两个方面推进 :一是政府要为企业技术创新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 ;二是加快现代企业制度建设 ,成就真正的企业家。  相似文献   

6.
张睿 《经贸实践》2016,(2):118-119
供应链行业是受政策支持的朝阳行业,依靠传统的国际结算业务,已无法对供应链企业的存款业务起到超预期的粘性作用,需同步关注包括国内结算在内的其他业务,改变与同业"拼授信、拼价格、拼效率"的红海战术,形成完善的行业拓展体系.  相似文献   

7.
现行的会计管理体制已不适应于我国有计划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必须进行改革。进行会计管理体制改革,应确立正确的改革指导思想;建立健全包括会计法、会计准则和企业计制度在内的多层次的会计法规体系;实行会计人员管理权力下放和政治业务考核权力集中;建立会计人员教育制度等。  相似文献   

8.
企业资金管理一直是企业运行的重点所在,合理的资金管理体系才能为企业长期发展提供可能.资金的分散管理以及集中管理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都存在过,包括统收统支、拨付备用金、资金池等在内的多种资金管理方式各有特点,也各有利弊.在如今经济全球化的金融背景下,企业发展迅速,规模不断扩大,业务领域更加广泛,资金运转也更为复杂,企业集团资金集中管理却来却显现出其优势.  相似文献   

9.
现代企业作为一个独立的社会经济组织,必须要为企业员工、政府、社团,以及供应和销售公司及其员工创造财富.因此,现代企业存在固有的不可推卸的社会成本,包括企业福利供给成本,以及其付出的生产成本之外所付出的成本.  相似文献   

10.
线损"四分一管理是指对所管辖电网采取包括分压、分区、分线和分台区的线损管理在内的综合管理方式.对线损"四分"实行精细化、信息化管理,其目的是进一步加强和促进线损"四分"管理工作,实现"理论线损合理,管理线损最小"的目标,为企业挖潜增效,节能降损.本文主要从降损的技术措施和管理措施的角度出发,讨论如何将线损"四分"管理工作做到精细化、信息化.  相似文献   

11.
在"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我国"走出去"企业的海外直接投资,经常面临包括国有化、征收征用、汇兑限制、外国投资安全审查、政府违约等在内的诸多政治风险.因此,除了我国政府和行业协会须采取积极应对措施外,更需要"走出去"企业直接采取一些应对措施,如,积极的政治风险应对战略和风险管理措施、采取投资分散化与当地化策略、在当地积极履行企业社会责任、积极投保等,助力海外投资取得成功.  相似文献   

12.
随着新三板市场的逐步完善,中国逐步形成由主板、创业板、场外柜台交易和产权市场在内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尽管中国多层次证券市场建设的架构已初具雏形,但依然有很多方面需要继续发展和完善。立足于企业成长周期理论,通过对中国建设多层次市场结构进行分析,指出不足之处并提出相应的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13.
发达国家的中小企业能够在劳动力就业、技术创新、创造国民生产总值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与其注重中小企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和不断增加投入力度分不开,从而形成了各具特点的中小企业公共服务体系特征. 一、公共服务体系的包容性.在美国,商务部下属的全国标准技术研究所实施的"制造业扩大伙伴关系"计划,专门向小制造商提供急需的技术和服务.在日本,全国设有250个创业私塾,专门向创业人员传授经营企业所必须掌握的实践能力.法国和意大利,则采用多层次中介机构方式构建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包括五个层次.一是各级政府设立的专门为中小企业服务的咨询机构、融资机构,国家和大学为中小企业技术开发提供服务的科研机构.二是行业组织及商会设立的中小企业服务机构.  相似文献   

14.
论企业和谐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企业和谐管理的内涵 所谓企业和谐管理,就是企业按照"和谐"理念,对企业所拥有的资源进行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等一系列管理,以使有效达到既定的组织目标的过程,其目的就是要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以及人自身的和谐的大统一,获得包括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在内的生态经济综合效益.  相似文献   

15.
尹忠萍 《经济师》2002,(10):270-270,272
技术创新是技术与经济有机结合的多方面、多层次、多环节的综合性活动 ,它以技术突破为基础 ,以市场接受为准绳 ,以企业家为主体。我国企业家难以成为技术创新主体的主要障碍是体制约束。企业家成为技术创新主体的努力要向两个方面推进 :一是政府要为企业技术创新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 ;二是加快现代企业制度建设 ,成为真正的企业家  相似文献   

16.
《广东经济》2016,(6):83-84
一场以"金屋顶"为标杆的分布式发电"金色风暴"正在全国范围内掀起. 自2016年3月18日,汉能在北京总部召开"金屋顶行动"启动大会以来,汉能发起的"金屋顶行动"已经在北京、上海、广州、成都、武汉等地密集举行相关发布会.公开信息显示,截至目前已有包括恒大地产、中石化在内的24家企业或机构与汉能签署了合作协议.  相似文献   

17.
正相比当前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的顺风顺水,新股发行的市场化改革之路将风雨兼程针对资本市场的发展改革,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了"健全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推进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多渠道推动股权融资,发展并规范债券市场,提高直接融资比重"5项改革要求。《决定》出台后短短几周内,关乎市场前景的数项措施即密集出台,一些重磅政策也纷纷落地。这其中,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和新股发行体制的市场化改革,是包括《决定》在内的中央高层文件反复对资本市场提出的核心要求,也是证监部门在《决定》出台后最先作出反应的改革落点。但相比当前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的顺风顺水,市场认为,新股发行的市场化改革之路将风雨兼程,而股票发行要从核准制过渡到注册制,更是"短期内难以实现的愿望和要求"。  相似文献   

18.
5月27日,中小企业板块在深交所正式启动.它是建立多层次股票市场的重要举措,也是遵循国务院"九条意见"的指引.启动中小企业板块,标志着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的开始,这将为我国中小企业提供了通过资本市场进行融资的途径,也为中国的风险投资提供了一条通过资本市场退出的渠道,还能给广大投资者提供一个新的投资机会.中小企业板块的设立只是千里之行的第一步,要真正把深交所建成类似纳斯达克模式的多层次的资本市场,还要进行艰苦的努力.  相似文献   

19.
构建与完善我国多层次物流配送体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力发展现代物流配送具有重要的意义,应根据现代物流配送的发展趋势要求,针对我国物流配送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构建和完善包括物流配送作业系统、物流配送信息系统和物流配送主体系统在内的现代多层次物流配送体系。  相似文献   

20.
战略成本管理目标的定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战略成本管理是战略管理与企业成本管理的结合,旨在提高企业竞争优势的同时进行成本管理,它是指管理会计人员提供企业本身及其竞争对手的分析资料,帮助管理者形成和评价企业战略,从而创造竞争优势,以使企业能有效地适应外部持续变化的环境.通过对多层次的战略成本管理目标进行合理定位,使企业达到成本领先和竞争优势的"双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