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2005年4月中旬,被业界盛传并万分期待的一项新政策--<鼓励软件产业和芯片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国办发18号,业界称"新18号文件")正式出台.据悉,此次出台的新措施是由财政部、信息产业部、国家发改委三方牵头联手制定.  相似文献   

2.
中国软件产业能够产生另一个印度奇迹吗?官方对此雄心勃勃,并乐观地预计,到2005年,中国软件市场产值达到2500亿元,成为名副其实的软件大国。为此,政府接连制定了著名的“18号文件”和“47号文件”,全力支持本土软件产业发展。 “软件的增长速度已经达到30%,已经成为中国的支柱产业”,胡昆山激动地告诉《经济》杂志说,胡是中国软件协会的副理  相似文献   

3.
软件产业是未来经济发展的战略性产业,对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湖北省高度重视软件产业的发展,一直把软件产业作为战略性和先导型产业优先发展.文章基于SWOT分析的视角研究了湖北软件产业的竞争力状况,分析了湖北软件产业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并进一步提出湖北软件产业发展的对策,为湖北省软件产业发展提供政策参考.  相似文献   

4.
软件产业是未来经济发展的战略性产业,对促进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武汉市高度重视软件产业的发展,一直把软件产业作为战略性和先导性产业优先发展.在这种背景下.科学的审视和准确评估武汉软件产业的竞争力,已经成为武汉市加快发展软件产业的一个急需深入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路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以来,国务院相关部门和地方各级政府纷纷出台扶持政策,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由此进入快速发展轨道.本文将在厘清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相关理论的基础上,分析农村产业融合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高珊珊 《经济论坛》2007,(19):60-61
一、我国软件企业的现状 软件作为信息产业的核心和灵魂,在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国家鼓励和支持软件产业发展的专项产业政策有效地推动了我国软件产业的快速发展,也为软件企业营造了一个较为宽松的发展环境.  相似文献   

7.
软件产业是我国国民经济中增长最快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本文通过设定指标和构建模型,对我国软件产业国际竞争力进行了实证分析,并基于显性比较优势指数对中印软件业进行了比较.实证分析表明,我国软件产业在发展中存在自主创新能力较低,出口能力不足,国际竞争力较低,处于产业价值链低端以及盈利能力较低等问题.提出了完善软件产业创新政策,建立以产业技术政策为核心的产业政策体系,以财税、金融政策促进软件产业发展等对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8.
房地产之后     
李强 《商周刊》2011,(8):61-61
2003年国务院18号文件首次将房地产业确定为国民经济支柱,至今已经八年。八年间我们亲眼目睹了房地产业的蓬勃发展对城市面貌的巨大改变;体会到了全球金融危机前后,房地产业对国民经济巨大的支撑和拉动作用。但是,不得不让人正视的是,房地产业畸形发展的副作用已经到了不治理不行的程度。  相似文献   

9.
宋鑫陶 《商周刊》2012,(20):46-47
如果追溯我国软件园区建设的发展轨迹,时间点无疑应该退回到上世纪90年代初。虽然发展已经有20余年的历史,但也正是自2000年国务院18号文发布以来,我国软件产业发展和园区建设才算是步入了第一个"黄金十年"。  相似文献   

10.
软件产业是未来经济发展的战略性产业,对促进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武汉市高度重视软件产业的发展,一直把软件产业作为战略性和先导性产业优先发展。在这种背景下,科学的审视和准确评估武汉软件产业的竞争力,已经成为武汉市加快发展软件产业的一个急需深入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物流业作为支撑国民经济的基础性和综合性产业,在国务院出台了调整和振兴物流业的规划政策后,更是受到企业和政府的格外关注,各级地方政府也相继出台政策措施支持区域物流业的发展,物流园区成为建设的热点.物流园区的概念在国内物流界尚未得到清晰、准确和统一的界定.  相似文献   

12.
吴伟 《经济论坛》2006,(21):62-63,75
软件产业一直是信息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高附加值、高科技水平的特点,渗透到国民经济和社会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大力发展软件产业成为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环节。长期以来,中国软件产业发展问题一直是信息产业,乃至经济界备受关注的一个热点。从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的持续争论,到前几年的扶持政策出台,产业发展规划的出笼,似乎软件产业将会步入快速发展的轨道,但目前结果仍然不明朗。  相似文献   

13.
河北省软件产业的发展现状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软件产业是有效地利用计算机资源而从事计算机程序编制、信息系统开发和集成及相关服务的产业。它是信息产业的核心和信息化建设的关键环节,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产业,对于优化产业结构,提高经济运行效益和质量起着重要的作用。河北省已将软件产业定为十五期间重点发展的六大领域之一,本文对河北省软件产业发展的现状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据此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4.
2003年6月13号央行121号文件《关于进一步加强房地产信贷业务管理的通知》,震动房地产业界,其后于8月底国务院又出台的18号文件《国务院关于促进房地产市场持续健康发展的通知》。这两个文件将成为近几年影响的房地产业发展的最重要的文件。从121号文件的内容分析,可见其对房地产融资的影响之大。新政策主要是对房地产开发四个环节的运作加以严格限制。  相似文献   

15.
《经济》2009,(11)
北京市的软件产业发展至今已经20多年了.随着经信委的设立,北京市的软件行业有了一个统一的协调归口主管部门,将会得到进一步的重视和发展.未来的北京市是信息化的城市、是高科技的城市,北京市未来的软件产业应当是系统化、全面化、快速化和专业化的产业.以下几个方面将是北京市未来的主要软件产业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6.
中国加入WTO与软件业的发展前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软件产业作为信息产业的核心和国民经济信息化的基础,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软件产业的规模和水平已经成为一个国家现代化程度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软件产业将是决定21世纪国际竞争地位的战略性产业。软件产业不仅本身是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而且具有极强的渗透性,软件技术可以渗透到国民经济、社会生活、国家安全的各个角落。现代高科技战争中的电子战、信息战在很大程度上要依靠软件技术的发展水平。软件技术几乎可以与所有的传统产业相结合,促进产品的更新换代,大幅度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大大提高劳动生产率,推动产…  相似文献   

17.
软件产业作为信息产业的核心和国民经济信息化的基础,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软件产业的规模和水平已经成为一个国家现代化程度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软件产业将是决定21世纪国际竞争地位的战略性产业。软件产业不仅本身是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而且具有极强的渗透性,软件技术可以渗透到国民经济、社会生活、国家安全的各个角落。现代高科技战争中的电子战、信息战在很大程度上要依靠软件技术的发展水平。软件技术几乎可以与所有的传统产业相结合,促进产品的更新换代,大幅度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大大提高劳动生产率,推动产…  相似文献   

18.
技术贸易壁垒背景下中国信息软件产品贸易的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技术壁垒正在被越来越多的国家,特别是发达国家作为贸易保护的主要措施之一。如今电子信息与软件产业已成为当今工业发达国家众多产业中最活跃、最有生命力的先导性高技术产业,它的发展水平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世界各国纷纷把电子信息与软件产品视为对外贸易的重点和关键。目前我国电子信息与软件产业发展以年均25%的速度递增,已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2002年实现出口创汇9204亿美元;可另一方面,2002年我国电子信息与软件产业因遭遇国外技术壁垒的影响,损失近160亿美元,因此,迫切需要根据我国电子信息与软件产业的自身特点和外部环境,加快研究和制定针对其出口中技术壁垒问题的有效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19.
《经济世界》2003,(1):28-29
国家对软件产业的积极扶持态度是与软件产业在中国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分不开的。信息产业是决定21世纪国际竞争力的战略性先导产业,信息产业在经济全球化和全球信息化的发展大势中起到了核心和灵魂的作用,软件产业尤其如此。一、软件产业发展迅速。就近十年的数据来看,中国软件产业始终保持了持续快速的发展态势,销售额年均增幅远远超过了GDP的增长幅度。中国软件产业销售额1992年仅为43亿元,2001年已达796亿元。其中,软件产品销售额为330亿元,软件服务收入为406亿元,软件出口额为7.2亿美元。到2002年8月,中国通过认定的软件…  相似文献   

20.
模式猜想     
采取什么样的模式来推进产业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产业能否健康良性成长.不同国家的软件产业,总是会根据自身的软件发展历史和具体国情来选择合适的产业发展模式.从国际软件产业发展的状况来看,目前得到公认的产业发展模式有印度模式、美国模式、日本模式、爱尔兰模式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