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广东经济》2014,(3):87-87
正2006年,尤努斯教授及其创建的格拉明乡村银行获得了诺贝尔和平奖。该银行旨在向孟加拉社会最底层的穷人提供小额贷款,帮助这些在常规金融制度下无法得到信贷的人获得发展的起步资本。长期以来,"穷人银行"给予那些贫困家庭无抵押贷款,让他们拥有了摆脱"贫穷陷阱"的可能。穷人银行的成就使人们开始对过往一些关于贫穷问题的观点进行反思:比如如何制定切实有效的援助政策;如何提高援助资金的有效性;如何帮助贫穷地区建立经济的良性循环等等。2011年,阿比吉特·班纳吉和埃斯特·迪弗洛合作出版了《贫穷的本质》  相似文献   

2.
温总理在一次答记者问时曾引用过舒尔茨的一句话:世界上大多数人是贫穷的,所以如果懂得穷人的经济学,我们也就懂得了许多真正重要的经济学原理.  相似文献   

3.
在今年的总理记者招待会上,温家宝总理在回答“三农”问题时说:“我想起了诺贝尔奖获得者、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的一句话。他说,世界上大多数人是贫穷的,所以如果我们懂得了穷人的经济学,也就懂得了许多真正重要的经济学原理。世界上大多数穷人以农业为生。因而.如果我们懂得了农业,也就懂得了穷人的经济学。”温总理引用的话是舒尔茨在1979年获得诺贝尔奖发表演讲时说的。那么,舒尔茨到底是何许人也?“穷人的经济学”又是怎样的一种理论呢?  相似文献   

4.
当时还在微软工作的张俊看到这样一个事实:在最贫穷的国家还有这样一群穷人,他们的偿还率竟然高达98.7%.这个事实也启发了张俊要为中国大量的小微企业创建高效稳定的融资渠道. 网络P2P借贷平台无疑成为了一个不错的选择,而当时在欧美等电子商务发达的国家早己出现了相似的案例.  相似文献   

5.
罗尔斯所说的公平是权利层面的平等化问题,很多西方的理论在引申到中国问题上便出现了“南橘北枳”的苦果.本文认为应该注意到这个问题:在中国社会公平是什么?公平是认同.不同的文化土壤孕育出各具特色的政治产品.东西方在关于认同产生公正的原则上也是迥异的.中国公民与西方国家的公民在政治上的区别在于中国公民认同的是规则,而西方公民认同的是权利.  相似文献   

6.
加入WTO标志着中国进入以多边贸易协定为核心的世界经济体系,而这种世界经济体系是以市场经济体制为前提或基础的。加入WTO,首先碰到的就是经济体制问题。谈判之所以旷日持久,在很大程度上也是由于经济体制问题。加入WTO,表明国际社会对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体制的认同。  相似文献   

7.
自"一带一路"战略提出以来,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投资和关注越来越多,与相关国家的经贸往来也越来越频繁.但同时,也有部分国家认为我国的一带一路战略另有它意,会对其本国造成潜在危害.而从文化认同这一点来看,我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文化输出不足,对其施加的软实力的影响并不够,而中国的文化产业正处在发展的大好时机,正可以借着一带一路战略实施的契机,在挖掘中国古丝绸之路的优质内容发展文化产业的同时,对沿线国家积极宣传、营销,使他们从思想文化上更加认同一带一路战略,从而促进此战略的实施.  相似文献   

8.
过去一段时间,由于一些国家经济持续增长,贫困人口大大减少,但是经验表明,经济增长并非是根除贫困的灵丹妙药,单纯的经济增长并不必然地导致贫困人口数量的下降,这是因为大多数的经济增长都是不"平衡的",富人、开放地区以及新兴产业增长速度较快,而穷人、落后地区和产业往往受惠极少,这种分配上的不平等常常让增长的减贫效应事倍功半,甚至还可能使贫困人口意外地增加.本文利用世界银行提供的有关中、印、俄、巴四国的数据,利用面板数据的模型,将收入增长、收入分配差距方面的变化对贫困人口数量的影响量化,进而从经验上证明,惠及穷人的"亲贫式"增长才是根除贫穷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季小江 《经济论坛》2006,(15):50-51
从2005年温总理提出要关注穷人经济学之后,穷人经济学议题引起全社会广泛的讨论和思考。虽然今天还没有严格学术意义上的穷人经济学的著作,但是,关于穷人经济学的大讨论还是给了我们诸多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
在美国这样的“丰裕社会”中,贫困问题不仅仍未得到解决,而且丰裕本身就演化成贫穷的社会和政治条件。在过去的岁月中,通过自己的政治参与,富人们使国家实行了有利于自己的经济政策。同时,他们对穷人的境遇要么漠然置之,要么就用各种方式将贫富分化的状况合理化。作者认为,要解决贫困问题就必须依靠穷人自身的政治觉醒,穷人应该更积极地参与政治,通过选票改善自身状况。  相似文献   

11.
《当代经济》2005,(10):5
分析人士说,在追求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同时,中国的政策取向将关注增长的均衡、机会的均等和社会的公平,避免出现穷人依旧贫穷甚至更穷,富人则更富的不利局面。  相似文献   

12.
对于城市贫困穷人为什么找工作难的问题,现有的关注点集中在穷人缺乏工作机会、社会资本不足、遭受文化贫困或雇主歧视等原因上,而忽视了他们对自己的社会资本开发不足.斯密斯澄清了这种观点.她发现,穷人并不缺乏社会资本,而是缺乏把社会资本激活的能力.在此基础上,她从多个方面分析了影响社会资本激活的因素,为完善穷人的社会支持网络、促进其能力提升提供了有益思考.  相似文献   

13.
随着人们对贫困内涵、贫困的性质和原因的认识日益加深,反贫困战略也从片面强调经济增长向经济增长与公平分配并重的方向转变。换句话说,反贫困战略日益重视效率与公平的统一。有效的反贫困战略是:既实现惠及贫穷人的经济增长,又实现有利于经济增长的再分配;而增加贫穷人的受教育机会,提高其知识水平,使贫穷人享受基本的医疗保健,改善其健康状况,解决穷人的基本生活需要,改善其营养条件,是再分配战略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4.
目前,中国有许多人的确通过勤劳智慧,成了名副其实的富翁,并形成了一个群体。但是这个群体中的绝大多数.自以为自己就是中国的贵族.就应该像西方的贵族一样受人尊重。其实.这群人离贵族还有不小的一段距离。他们在物质上可能算得上富有+但在思想和精神上仍是穷人。他们不仅缺乏应有的修养.而且还摆阔斗富.缺少同情心.缺少社会责任感.更有甚者竟会仗财欺人,他们给社会留下了为富不仁的恶劣形象,这不仅悲哀.而且可怕。[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农地流转对土地使用权分配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利用2006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问卷中的农户数据分析了农地流转对土地使用权分配的影响。通过计算农地流转前后的土地分配基尼系数,测度了农地流转影响土地使用权分配的结果,研究显示:农地流转促进了土地使用权的集中,但集中的速度并不快,各区域之间存在差异。在市场化农地流转中,土地较少而又贫穷的农民缺乏能力和优势转入土地,导致土地使用权集中。农地流转难以解决公平问题,农民获取土地仍然主要依靠村组集体的初次分配和二次调整。在符合农民认同、规则明确稳定的条件下,村组内部的土地调整能做到公平与效率相容。因此,村庄集体需要积极培育民主、发展农民自治组织;基层政府需要抑制自己调整土地的冲动,同时在一定程度上认同、支持和监督村组内部的土地调整。  相似文献   

16.
阿翔 《财富时代》2004,(9):72-73
穷人最缺少的是什么?法国一位年轻人很穷,他以推销装饰肖像画起家.不到10年,迅速跻身于法国50大富翁之列。不幸患前列腺癌.1998年去世。去世后,报纸刊登了他的一份遗嘱。遗嘱里他说:我曾经是穷人.在以富人身份跨入天堂门槛之前,我把自己成为富人的秘诀留下,谁能通过回答“穷人最缺少的是什么”而猜中我成为富人的秘诀,我留在银行的100万法郎,将作为揭开贫穷之谜的人的奖金,也是我在天堂给予他的欢呼与掌声。  相似文献   

17.
从"增长"到"对穷人友善的增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荣鑫 《经济学家》2007,(6):109-117
本文回顾了国外学术界和国际机构从强调"增长"到重视"对穷人友善的增长"的思想演变,介绍了"对穷人友善的增长"的不同定义,以及如何在这种视角下重新讨论经济增长、收入分配与贫困三者之间的关系,然后总结了国外学术界在这一领域的基本共识.在此基础上,本文讨论了这方面的思想演变和理论发展对我国的启示与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今年“两会”,温总理“关注穷人,力推社会公平”重要指示,成为各部门落实两会精神的重要行动指南,也为探索中国环保新道路指明了方向。在环保领域如何创新惠及于贫困人口的环保战略举措,力推社会公平,切实落实总理指示和承诺,是我们环保工作重要的历史使命和现实责任。国内外环保和扶贫实践表明,环境和贫困关系看似互不相关的问题却由发展议题而紧密相关并相互影响。贫困地区往往同时也是生态脆弱、环境污染较为严重的地区,大多数贫困人口成为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更严重的受害者,且对我国环境保护工作提出严峻挑战。社会不公平是环境与贫困问题的症结,促进社会公平是破解环境与贫困问题症结的关键。因此,创新更多地惠及于贫困人口的环保战略举措,是中国环保新道路不可或缺的重要内涵之一,是促进中国环保新道路的重要优先领域,也是环保工作切实落实温总理“关注穷人力推社会公平”指示的重要切入点和核心着力点之一。  相似文献   

19.
非农化:西部农民增收的主渠道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卢黎霞 《经济师》2003,(9):9-10
西部的贫穷主要不在城市 ,而在农村 ;农村的贫穷主要在于非农收入低。文章从理论和现实上分析了西部农民增加收入的主要途径是非农化 ,并指出西部农民非农化的理想形式是“离土又离乡。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宗教、空想社会主义和马克思主义等理想理论对贫富问题的对比分析,从中国共产党在解释和解决中国人民的贫穷问题的实践进程中,展示马克思主义的贫富观和“三个代表”一致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