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四化同步"发展是十八大提出的重要目标,也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以山东省1984—2012年时间序列数据为样本,构建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城镇化、信息化水平和经济增长的计量模型,实证分析"四化同步"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得出以下结论:工业化、城镇化和信息化能够推动经济增长;农业现代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不显著;信息化和工业化的深度融合带动了经济增长;工业化和城镇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发展并不协调。因此可以通过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与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来促进山东经济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理论与实证两个方面分析工业化、城镇化与经济增长的逻辑关系.首先通过理论分析指出了三者的内在区别,并基于1960年以来OECD国家以及发展中国家的数据和面板向量自回归(PVAR)模型分析了城镇化、工业化与经济增长的逻辑关系.实证研究的结论显示,三者在不同类型国家呈现出不同的特征.对于OECD国家而言,由于城镇化进入相对饱和阶段,经济增长、工业化都不对其构成显著影响;其城镇化更多显示出结构性变化特征.相比之下,工业化、城镇化和经济增长的关系在发展中国家更为紧密,三者关系呈现出工业化带动经济增长,经济增长加速城镇化的特征,且城镇化对于工业化也存在反作用.加入政府支出和国际贸易变量后,上述结论仍然成立,尤其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工业化、城镇化与经济增长都伴随着政府支出与贸易规模的增长,这与OECD国家形成鲜明对比.  相似文献   

3.
陈红 《商场现代化》2006,(26):106-107
新型工业化道路的精髓就在于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没有信息化就没有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是缩短我国与发达国家差距的重要途径;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带来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和产业结构的升级;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中国经济在2001年以来的新一轮增长过程中,对能源和原材料的依赖程度明显提高,这是近年来工业化加速发展的结果。这种增长方式仍然没有脱离发达国家工业化的老路,即外延扩张型的工业化模式。这种现象的出现固然有其客观必然性,但并不意味着外延扩张型的增长模式就不能够被改变。在能源和原材料供给约束不断增强的条件下,依靠技术进步、结构调整和体制改革,我国经济增长对能源和原材料的高依赖度也将发生变化。未来中国工业化必须要走一条能源和原材料低消耗、高产出、能循环、可持续、国际化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5.
经济增长新动力何在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支撑中国经济保持高速增长主要是"工业化"和"城市化"两大支柱。而"工业化"和"城市化"快速发展的必然结果就是GDP中第二产业的比重不断上升。而与高速经济增长相伴随的是能源、资源的大量消耗,自然环境遭到严重破坏。  相似文献   

6.
北京奥运会的举办对中国的政治利益不言而喻,对于中国经济增长也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奥运会作为工业化时代最有效的营销媒介,它对加速主办国工业化进程,促进该国经济由工业化向后工业化时代的转变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尤其是对主办城市的经济增长有明显的拉动作用。  相似文献   

7.
杜军 《商业时代》2013,(22):4-6
在工业化起飞阶段,我国的经济增长方式主要表现为依赖要素投入促进增长,具有典型的粗放型特征。随着工业化进程的不断深化,实现从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提高经济的整体素质和效益,对于我国经济持续和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深入探讨了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特征及转变的可行性路径。  相似文献   

8.
2002年下半年开始的新一轮经济增长中,我国经济呈现出重工业增长加快、比重提高的趋势。对此出现了不同看法,有较大的争论。这种争论实际上涉及到在中国现阶段特定的国情下,如何走一条符合规律和实际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如何真正有效地推动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这里就相关的几个有争议的问题作一简单分析。问题一:“发展重工业是旧式工业化的结果,中国大可不必经历重工业加快发展的阶段。”进入工业化中期后,重工业增长加快是国际范围内规律性的现象。在大国类型中,这一增长阶段特征更为明显。美国19世纪中期轻重工业的比例是2∶1,到20世纪中…  相似文献   

9.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服务业、工业化和城市化对经济增长的效应越来越明显.以河南省为研究视角,通过和中部其他五省的比较及具体的实证分析得出了河南省的工业化和城市化促进了河南省经济的增长,而河南省的服务业发展对河南省经济增长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0.
我国经济增长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新型工业化和城市化快速发展。实行新的经济增长方式,重视社会发展、建设和谐社会,我们随之将面临许多新的成本问题,经济增长高成本则是这一时期的重要特点。  相似文献   

11.
工业革命以来的历史一次又一次地说明了经济增长是提高人类福祉的主要源泉.但也因此而衍生了许多有关经济增长的神话.失业问题将消失在增长过程中就是其中之一。由此.发展中国家长期以来有关经济增长与就业之间关系的主导理念就是由工业化推动的高速经济增长是吸收剩余劳动力、解决隐性失业问题的根本之道。这一理念的就业政策涵义就是.失业和低效就业问题可以通过中央政府主导的工业化进程和资本收益的普遍提高得到有效解决。  相似文献   

12.
郭朝先  刘芳 《中国市场》2013,(31):39-44
新兴市场经济体的崛起是当今全球经济格局最显著的变化,以"金砖四国"为代表的新兴和发展中国家已经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全球经济重心正从发达经济体向新兴经济体偏转。拥有庞大人口的新兴和发展中国家的工业化正在重塑人类经济版图,成为具有世界意义的历史性事件。庞大的人口若继续沿着传统工业化道路前进,地球将难以承受如此巨大的资源环境压力。面对日益严峻的资源环境约束,人类必须找到新的出路,即坚决摒弃传统工业化增长模式,大力发展绿色经济,实现经济增长的绿色转型。  相似文献   

13.
在经济发展中,生产要素的再配置是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重要构成和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本文对钱纳里和赛尔奎因产业结构理论去工业化阶段分析的不足进行补充,测算了20世纪70年代以后9个样本国家经济增长中劳动力和资本的再配置效应,在此基础上得出了完整的工业化和去工业化进程的要素再配置结构效应模型。研究发现:(1)在工业化阶段,再配置效应的变化趋势与钱纳里和赛尔奎因所构建的变化模式一致,随着工业化的深入出现了再配置效应逐渐上升的情况,并且劳动力再配置效应远高于资本的再配置效应。(2)在去工业化阶段,要素再配置效应出现了逐渐下降的趋势,但再配置效应依然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在这一阶段中,资本的再配置效应超越劳动力再配置效应成为了再配置效应的主体。(3)现代发达服务经济体中,产业结构基本稳定,要素再配置效应的来源主要是资本和劳动增量结构的变化,此时资本的结构变化更有效率。  相似文献   

14.
技术变革已成为国家经济发展的一个主要的决定因素。许多研究结果已经表明,在工业化的经济中,绝大一部分的长期经济增长是起源技术变革。它改进产量导致新产品、新工艺和新产业的出现。正因如果,在政府的宏观调控下,韩国和韩国的企业在仅仅30年的时间里在工业化方面取得了非凡的增长。  相似文献   

15.
中国正处于加速工业化时期,推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是保持我国经济可持续增长的重要着力点。但我国经济增长中工业与服务产业严重的结  相似文献   

16.
高耗能、高载能行业是我国西部地区的支柱产业.在工业化发展的道路上,出现了经济发展、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失衡现象.及时调整产业结构,延长产业链,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弥补"增长的代价",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是实现经济可持续增长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7.
中国的小农经济、城市化水平低、工业化程度低以及巨大的自主消费市场特征,决定了我国经济比西方高度全球化的、高度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达国家具有更大稳定性。完全没有必要夸大目前的世界经济危机和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影响。政府在促进短期经济增长的同时,还需要兼顾经济可持续增长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产业结构变动的过程是资源在产业间重新分配的过程,它包括第二产业主导资源分配的工业化阶段和第三产业主导资源分配的后工业化阶段,这两个阶段内含的结构变动对经济增长收敛具有不同的促进作用。通过实证分析东亚"10+3"区域在1992~2010年间结构变动与增长收敛的内在关联,文章得出了以下结论:(1)东亚"10+3"的各经济体间的确存在着β收敛和σ收敛;(2)结构变动显著促进了经济体间的经济增长收敛趋势;(3)工业化阶段的结构变动所带来的结构红利加速了落后经济体的经济增长速度,而后工业化阶段的结构变动所产生的鲍莫尔成本却减缓了发达经济体的经济增长速度。  相似文献   

19.
发展循环经济是树立和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重要途径,也是企业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经济增长质量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20.
刘璐 《商场现代化》2008,(4):161-162
<正>当前,我国正处于工业化进程加快时期,也是环境污染最为突出、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约束的矛盾十分尖锐的时期。是继续以牺牲环境换取经济增长,还是以企业环境成本管理优化经济增长,关系到我国是否能走上新型工业化道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