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政  杨思莹 《南方经济》2019,38(12):49-67
文章基于2003年至2016年我国215个城市面板数据,运用双重差分模型、空间双重差分模型和分位数回归模型等方法,实证检验了国家高新区对城市创新水平的影响及其空间异质性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国家高新区建设显著提升了城市创新水平,并且高新区设立带动的城市投资集聚是推动城市创新水平提升的重要原因。空间双重差分结果表明,国家高新区对城市创新水平的提升作用并非源于其对周边城市创新资源的掠夺,相反高新区设立对周边城市和省内城市均产生了显著的溢出效应,提升了本省城市和周边外省城市创新水平。此外,国家高新区对城市创新水平的影响具有空间异质性特征,在省会城市、直辖市和副省级城市,高新区对城市创新水平的影响并不显著,而能够显著提升一般地级市创新水平;随着城市创新水平的提升,高新区建设对城市创新水平的促进作用呈现出先增强、后减弱直至不再显著的非对称"倒V型"变化特征。但是研究也发现,国家高新区对城市创新水平影响的区位异质性并不显著,高新区对东部地区和中西部地区城市创新水平提升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
徐代明 《改革与战略》2011,27(8):117-120
高新区与城市的协调互动发展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城市发展离不开高新区的引领和带动,高新区发展需以城市的基础条件为依托。文章认为,高新区应实施工业振兴战略,壮大特色优势产业推进城市产业结构升级;聚集和整合创新资源,推进创新型城市建设;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促进园区与城市的协同发展。高新区所在地方政府应加强城市环境建设和优化高新区发展规划,为高新区发展提供良好环境,促进城市与高新区的良性互动发展。  相似文献   

3.
黄润斌 《改革与战略》2015,(1):115-118,156
高新区对推动区域经济增长、优化城市和区域经济结构、强化区域创新等具有重要作用。南宁高新区在经济综合实力、特色产业和创新资源等方面为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积累了良好的基础。文章认为,南宁高新区要建设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排头兵,应加快高科技工业发展首位聚集区、现代服务业发展示范引领区和科技创新核心驱动区等建设,提高高新区引领区域经济发展的工业首位度、现代服务业首位度和创新发展首位度。  相似文献   

4.
正潍坊高新区位于"世界风筝之都"——潍坊,是1992年经国务院批准最早设立的54个国家级高新区之一,行政辖区面积116平方公里。潍坊高新区所在的潍坊市,位于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山东半岛的中部,是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中的骨干城市之一,为高新区的持续、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国家高新区"三次创业"号角已经吹响,面对新的发展形势,有必要系统地整理分析潍坊高新区发展建设的相关数据,研究园区经济发展现状和态势,站在全国高新区的角度,对园区综合发展情况进行深入分析,找到园区发展的基础和优势,同时  相似文献   

5.
刘风华 《中国经贸》2011,(10):166-166
城中村是指由于城市的迅速扩展而包裹在城市地域中的农村居民点。由于我国长期实行的城乡隔离制度造成的管理上的缺陷,使得城中村出现建设管理混乱、居住环境恶劣等问题,已严重影响到城市的整体发展,给城市日常管理和进一步发展,造成很多困难。随着唐山市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工业企业项目落户高新区,使得高新区内可建设用地的规模越来越小,相反城中村的建设用地数量越来越多。这些城中村由于环境杂乱,公共设施不足,交通堵塞,市政管网缺乏等已成为影响城市景观和制约城市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如何进行城中村改造,实现土地的集约利用,提升产业园区发展的总体实力和品位,成为高新区当前最为紧迫与关键的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6.
正园区是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连接了产业发展与城市管理的各个方面。目前,我国国家级高新区、国家级经开区引领了我国园区的智慧化建设浪潮,已经初步形成"东部沿海集聚、中部沿江联动、西部特色发展"的空间格局。据赛迪设计统计,当前我国至少有34个国家级高新区正有序推进智慧园区建设,占国家级高新区总数约32%;同时有29个国家级经开区正在规划、实施智慧园区工程,占比约16%。不难推测,智慧园区建设是智慧城市建设的领头羊,是智慧产业的孵化器。如何立足智慧园区建设推进智慧产业发展、满足城市管理需求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之一。一、智慧园区建设逐步转变"单向作业"方式,推行"以建设带动产业,以产业促进建设"的  相似文献   

7.
产城融合体现了区域产业空间与社会空间协调发展的内在要求,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高新区作为区域产业聚集基地和现代化的新城区,其可持续发展必须解决好产业发展与城市功能的融合问题,这是推进产城融合的有效突破点。文章认为,高新区的发展必须融入产城融合理念,重点是要完善发展规划,以空间布局的科学化实现产业化与城市化的协调发展;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和产业集群,以产业优化提升高新区发展的内生力和对城市的带动力;加强园区基础设施建设,以功能齐全化促进高新区与城市发展的融合。  相似文献   

8.
高新区与城镇化发展相互促进,在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中发挥着重要功能。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要求高新区必须注入更多的人文因素、明确发展定位、增强发展规划的科学性和生态环境保护能力。文章认为,在未来发展中,高新区应构建多主体共赢的规划体系,增强与新型城镇化的协调发展能力;强化要素聚集功能,提升对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引领与带动能力;在推进高新区和新型城镇化联动发展中增强对人的生存与发展的保障力。  相似文献   

9.
为了贯彻落实好自主创新大会精神,高新区党工委、管委会研究制定了六项“加快”自主创新的新举措,为推进全市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城市做出贡献。一是加快编制高新区科技发展规划。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尽快组织编制《宁波高新区“十一五”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用以指导高新区今后一个时期科学技术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努力将高新区尽快建设成为全市自主创新的示范区和辐射源。  相似文献   

10.
张涛  王庆 《魅力中国》2011,(11):130-131
本文在阐述我国城市发展与快速轨道交通建设的关系的基础上,对两者的关系进行了具体分析探讨了城市可持续发展与加快快速轨道交通建设之间的相互影响,并提出未来发展中可能遇到的问题以及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1.
正时光荏苒,2013年的脚步渐渐远去。厦门火炬高新区的铿锵足音背后留下的是一串串闪亮的印记。这一年,厦门火炬高新区吹响了助力"美丽厦门"建设的嘹亮号角,出台了《厦门火炬高新区贯彻落实"美丽厦门共同缔造行动试点指导意见"的行动计划》,力争8年打造1条两千亿产业链、2条1千亿产业链及多条有核心竞争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链,发挥国家级高新区创新驱动的战略引领。这一年,厦门市以火炬高新区为依托申报的第二批国家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获得批准,这必将推动文化创意产业结构多元化、产业链升级,带动城市文化经济大发展。  相似文献   

12.
3月26日,国家科技部正式批准郑州市启动并开展创新型科技园区建设工作,郑州高新区正式进入首批国家创新型科技园区建设行列。同时被批准开展创新型科技园区建设的还有天津高新区、广州高新区和苏州高新区。进入首批国家创新型科技园区建设行列,标志着郑州高新区创新能力建设和创新发展思路得到了国家的肯定。这既是郑州市委、市政府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成果,也是郑州市推动科学发展的重要平台和载体,将有力支撑郑州市“三化两型”城市建设,提高区域自主创新能力,提升河南在国家创新体系格局中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13.
作为城市重要基础设施的交通建设,与城市发展之间存在着十分重要的相互依存的关系。城市建设要充分利用已有的交通设施,而未来城市交通设施的建设又必须以城市的总体规划为前提。而两者关系之间的平衡点只能建立在“最低的交易成本”的基础上。这是因为,城市的规模、形态和布局归根到底是与交易成本有关的。生产要素和人口的集聚可以节省交易成本,因此,城市规模大,能节省成本。但太大的城市规  相似文献   

14.
梁许赞 《中国高新区》2013,(11):174-177
各地实践证明,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居住环境,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解决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各种矛盾,都必须依靠发展.2013年6月17日,经江门市委、市政府批准,江门高新区与江海区合署办公,功能为以高新区为主,以高新区辐射两区,江海区作为平台服务支撑高新区发展.两区合署办公,理顺了困扰江门高新区发展已久的体制问题,激发了两区的发展活力,为实现两区科学发展提供了体制机制保障.但是,由于两区经济总量小,城市发展速度不快,质量不高,高新技术企业不多,科技含量不够,面临的形势不容乐观.  相似文献   

15.
城市环境对国家高新区技术创新能力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牛玲飞 《科技和产业》2008,8(7):9-13,96
国家高新区是在城市的依托下建立起来的,城市基础的优劣直接影响着高新区的发展。在对53个国家高新区所在城市的经济环境和科技环境进行合理评价的基础之上,以城市经济环境和城市科技环境为自变量,高新区的技术创新能力为因变量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省会城市和沿海发达城市对高新区的支撑作用较强,而非省会的中小城市支撑作用有待提高,同时应该进一步加强政府政策的扶持。  相似文献   

16.
《中国科技产业》2010,(6):F0002-F0002,1
作为刚刚获得国家科技主管部门批复建设的国家创新型科技园区,合肥国家高新区是1991年3月经国家批准的全国首批27家国家高新区之一,是安徽省唯一的国家高新区,也是合肥"141城市空间发展战略"的城市西部组团的核心区;  相似文献   

17.
入世后:我国高新区的策略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过十余年的建设与发展,高新区已成为城市经济极具潜力的新增长点."入世"之后,我国高新区如何发展以及今后的命运如何,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权威人士认为,我国高新区需要决策层有更明确的目标、更严密的组织、更精心的策划、更出色的工作、更科学的方法,即需要精心选择适合我国高新区发展与壮大的策略,以适应"入关"后形势发展的需要,确保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快速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8.
正伴随改革开放的发展大潮,自贡高新区应运而生,为了振兴老工业城市,自贡市迫切需要构建一个高层次、高水平的科技引擎和创新高地。2007年5月,自贡市委、市政府高瞻远瞩,果断决策,在创新发展、转型发展的基调上,明确提出自贡高新区要坚持"产城一体"发展理念,以工业化带动城市化,并决定将自贡高新区的规划面积扩大到60平方公里,其中板仓工业集中区面积扩大到40平方公里,赋予高新区市级经济建设管理权限,这标志着自贡高新区"二次创业"的大幕正式拉开。  相似文献   

19.
岁月的臂膀,将我们推向新经济时代的浪尖;发展的脚步,见证了高新区日新月异的变迁。“十一五”期间,天津滨海高新区的发展实现了历史性跨越。经济指标高速增长,产业结构持续优化,主导产业特色明显,创新活力显著增强。特别是国家创新型科技园区建设的全面展开,为高新区的发展带来日新月异的变化。在构建自主创新高地、推进滨海新区发展、建设创新型城市中发挥着领航和支撑、带动作用。  相似文献   

20.
今年以来,由于国家土地政策的宏观调整,高新区在开发建设特别是征地拆迁中遇到的困难与问题日益突出,目前高新区正普遍处于二次创业阶段,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高新区的未来发展,且高新区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并没有形成一个全国性的有关高新区或开发区的法律体系。因此要调整和扩大高新区的发展空间,合理合法利用土地,提高土地利用效益,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和资源保护的关系,促进高新区的良性发展,就迫切需要用法治的手段加以实现。存在的问题高新区合理合法利用土地直接涉及的就是征地拆迁。而各高新区普遍感到征地拆迁遇到的阻力越来越大,工作越来越难开展,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高新区的发展,这些问题主要体现在:对高新区的开发建设是否属于"公共利益"存在争议,直接影响到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