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试析每股收益新准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企业会计准则第34号——每股收益》对每股收益的计算、列报和披露进行了说明,它使每股收益计量模式从“摊薄——加权”演进为“基本——稀释”模式。新的准则制订主要参照了国际会计准则关于每股收益的计算原理与方法,但仍需要进一步改进。本文对此做一探讨。  相似文献   

2.
王国生 《商业会计》2006,(10):14-15
每股收益是本期净利润与流通在外普通股股数的比值。它反映了企业每股普通股在一个会计期间所获得的净利润或发生的净亏损。由于普通股的价格是按股论价,按股买卖,并按股计算获利额,因此,股票投资和财务报表使用者都要利用每股收益指标来评价公司以往的经营业绩和管理效率,估计股票投资风险和回报,预测公司未来获利趋势,在众多的财务分析指标中,唯有“每股收益”指标被列入基本财务报告中并需要注册会计师鉴证,“每股收益”指标的计算与其信息的披露尤为重要。基于每股收益指标的重要性,英美等西方发达国家以及国际会计组织先后以会计准则形式对每股收益的计算及列报进行了较为具体的规范。我国证监会发布的“公开发行证券公司信息披露编报规则”第9号也对每股收益的计算及披露有具体要求。为了规范每股收益指标的计算及其列报,增强不同企业及同一企业在不同期间业绩的可比性,促进我国股票市场的发展,财政部新出台了《企业会计准则第34号——每股收益》(以下简称新准则)。与我国以往出台的其他具体会计准则和证监会发布的“公开发行证券公司信息披露编报规则”相比,每股收益新准则具有以下特色。[编者按]  相似文献   

3.
会计国际趋同,是经济全球化的客观要求。2006年财政部新发布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其中新《每股收益》准则借鉴国际会计准则,并考虑了我国日前证券市场的实际情况,增加了要求企业计算,列报和披露稀释每股收益信息的内容。本文对披露稀释每股收益的意义,稀释每股收益计算中的重点、难点进行解析,并探讨在会计实务应用中需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企业会计准则第34号——每股收益》对每股收益的计算、列报和披露进行了说明,它使每股收益计量模式从“摊薄——加权”演进为“基本——稀释”模式。新的准则制订主要参照了国际会计准则关于每股收益的计算原理与方法,但仍需要进一步改进。本文对此做一探讨。  相似文献   

5.
每股收益是本期净利润与流通在外普通股股数的比值。它反映了企业每股普通股在一个会计期间所获得的净利润或发生的净亏损。由于普通股的价格是按股论价,按股买卖,并按股计算获利额,因此,股票投资和财务报表使用者都要利用每股收益指标来评价公司以往的经营业绩和管理效率,估计股票投资风险和回报,预测公司未来获利趋势,在众多的财务分析指标中,唯有“每股收益”指标被列入基本财务报告中并需要注册会计师鉴证,“每股收益”指标的计算与其信息的披露尤为重要。基于每股收益指标的重要性,英美等西方发达国家以及国际会计组织先后以会计准则形式对每股收益的计算及列报进行了较为具体的规范。我国证监会发布的“公开发行证券公司信息披露编报规则”第9号也对每股收益的计算及披露有具体要求。为了规范每股收益指标的计算及其列报,增强不同企业及同一企业在不同期间业绩的可比性,促进我国股票市场的发展,财政部新出台了《企业会计准则第34号——每股收益》(以下简称新准则)。与我国以往出台的其他具体会计准则和证监会发布的“公开发行证券公司信息披露编报规则”相比,每股收益新准则具有以下特色。  相似文献   

6.
<企业会计准则第34号--每股收益>(以下简称"新准则")主要是规范每股收益的计算方法及其列报.该准则为新制定的准则,既与国际准则趋同,又与我国现行证监会的有关规定相衔接,可操作性强."新准则"共4章15条.  相似文献   

7.
借鉴国际会计准则,财政部出台了《企业会计准则第34条—每股收益》,与国际会计准则相比,我国会计准则潜在普通股稀释性影响的指标规定得过于笼统,稀释性程度的判断标准不明确。  相似文献   

8.
日前 ,财政部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每股收益》征求意见稿。文章是针对我国目前每股收益指标计算和披露中存在的问题而提出的。由于在流通在外的普通股数计算中增加了时间因素以及要求计算和披露稀释的每股收益 ,令每股收益的计算和披露更加科学、准确和规范  相似文献   

9.
《企业会计准则第34号——每股收益》规范了每股收益的计算方法及其列报。企业潜在普通股包括:可转换公司债券、认股权证和股份期权等。实务中当企业涉及到多种潜在普通股时,其稀释性每股收益计算比较复杂,本文在阐述基本每股收益、稀释每股收益内涵的基础上,结合实例探讨了稀释每股收益的具体计算。  相似文献   

10.
会计国际趋同,是经济全球化的客观要求。2006年财政部新发布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其中斯《每股收益》准则借鉴国际会计准则,并考虑了我国目前证券市场的实际情况,增加了要求企业计算、列报和披露稀释每股收益信息的内容。本文对披露稀释每股收益的意义、稀释每股收益计算中的重点、难点进行解析,并探讨在会计实务应用中需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每股收益是衡量企业业绩的重要指标,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企业应当在利润表中单独列示每股收益和稀释每股收益。企业在编制比较财务报表时,往往发生派发股票股利、配股、公积金转增资本、拆股和并股等情况,为能真实、公允地反映每股收益的变化,保持会计指标的前后可比性,需要对列报期间的每股收益进行调整,本文对每股收益列报的重新调整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2.
《企业会计准则第4号——固定资产》(以下简称“新准则”)是在2001年11月公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固定资产》(以下简称“现行准则”)基础上修订的。“新准则”与“现行准则”相比,体例更清晰、表述更确切。“新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第16号——不动产、厂场和设备》相对应,内容与国际会计准则第16号基本趋同。  相似文献   

13.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第34号——每股收益》对每股收益进行了规范,实现了与国际会计准则的趋同,但很多规定仍不够具体,缺乏可操作性。本文在对我国现行每股收益准则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4.
随着新会计准则陆续在我国全面铺开,“每股收益”作为重要的财务指标,其计算与分析发生了本质上的变化,本文基于新会计准则,分析了“每股收益”计算方面的变化,指出了分析方面应当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企业会计准则第20号——企业合并》(以下简称“新准则”)主要是规范企业合并的确认、计量和相关信息的披露。该准则为新制定的准则,也是一个有着中国特色的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第3号——企业合并》(以下简称“国际准则”)有很大的不同,特别是在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的相关规范方面,对“国际准则”也是一个有益的补充和完善。  相似文献   

16.
《企业会计准则第14号——收入》(以下简称“新收入准则”),是在原有准则的基础上修订的。从总体上看,新收入准则体现了与国际会计准则的实质性趋同,全面引入“公允价值”,更多地强调对企业经济实质的反映。一、新旧收入准则的比较分析 相对于原有的收入准则,新收入准则在体系上没有大的变动,但是在具体内容上有了较大的改进,更多地引入了公允价值概念。  相似文献   

17.
《企业会计准则第12号——债务重组》(以下简称“新准则”)是为了规范债务重组的确认、计量和相关信息的披露。“新准则”是在2001年修订的《企业会计准则——债务重组》(以下简称“现行准则”)的基础上重新进行了修订,修订后的“新准则”充分体现了与国际会计准则的趋同。“新准则”引入了公允价值,对债务重组结果的会计处理也作了较大的调整。“新准则”的变化对于企业的债务重组将产生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18.
为规范无形资产的会计核算与管理,新《企业会计准则第6号——无形资产》(以下简称“新准则”),分别从无形资产确认、初始计量、后续计量、处置和报废、披露等方面进行了描述和规定。与2001年颁布实施的《企业会计准则——无形资产》(以下简称“现行准则”)相比,“新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IAS38无形资产准则大致相同,并对研发费用会计处理、商誉的确认计量等实务中争议较大的事项做了明确的规定。  相似文献   

19.
每股收益准则的国际比较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每股收益指标通常被经营决策者认为是极其重要的指标,经常被用来评价公司的经营业绩。财务报告使用者也常借助于每股收益指标来评价公司的盈利能力和未来股利的前景。因此,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及各国准则制定机构纷纷制定准则来规范每股收益的列报,以提高每股收益信息的质量,便于使用者决策。  相似文献   

20.
吴立梅 《商业会计》2007,(10):11-12
(一)债务重组。新会计准则关于债务重组的规定,与国际会计准则中相关规定大致相同。与原债务重组准则相比,新准则重新引入了公允价值,旧准则以账面价值作为记账基础、增值部分作为权益的处理,在新准则中体现为将转出资产原账面价值和现时公允价值之差作为重组收益处理。[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