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山东劳动保障》2005,(1):16-17
2004年11月1日,国务院颁布的《劳动保障监察条例》(以下简称《条例》)于2004年12月1日起施行。本刊记者就有关问题采访了省劳动保障厅厅长矫学柏。记者:请您谈一谈《条例》颁布实施的重要意义。矫厅长:《条例》的颁布实施,是劳动保障法制建设的又一重要成果,标志着劳动保障监察  相似文献   

2.
正十年磨一剑。2004年10月26日《,劳动保障监察条例》经国务院第68次常务会议通过公布,自2004年12月1日起施行。劳动保障监察是政府依法对劳动保障法律法规贯彻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的重要行政执法行为,是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手段。《劳动保障监察条例》的颁布是劳动保障监察工作的里程碑,对保障和改善民生、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五千来字的《劳动保障监察条例》  相似文献   

3.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局): 《工伤保险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已于2003年4月27日以国务院375号令公布,将于2004年1月1日施行。《条例》的公布施行,对于全面建立工伤保险制度,推进工伤保险工作,促进安全生产、保障职工合法权益具有重要意义。各地劳动保障部门要增强贯彻落实《条例》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全面推进工伤保  相似文献   

4.
正《劳动保障监察条例》(下称《条例》)自2004年颁布实施至今已十个年头。《条例》实施十年来,在完善我国劳动保障监察制度,加强劳动保障监察执法,促进劳动保障法律法规和国家劳动标准的贯彻落实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并取得了显著成效。同时,在《条例》的实际执行中也不断暴露出不能完全适应实际需要、亟待解决的一些问题。本文对《条例》实施十年来的成效及在监察体制和制度中存在的问题做了全面梳理和分析,为《条例》  相似文献   

5.
《重庆劳动保障》2006,(4):35-37
各区县(自治县、市)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有关单位: 《劳动保障监察条例》(国务院令第423号,以下简称《条例》)于2004年12月1日起实施。《条例》的颁布实施是国务院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劳动保障法律法规,强化劳动保障监察执法手段,加大劳动保障监察执法力度,规范劳动保障监察执法行为,健全劳动保障法律体系,维护劳动合法权益,构建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举措。为保证《条例》的全面贯彻执行,切实维护广大劳动合法权益,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健康发展,结合我市实际情况,提出以下实施意见,请认真遵照执行。  相似文献   

6.
劳社部发[2005]22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局):为规范劳动保障监察执法工作,有利于劳动保障监察员依法履行职责和自觉接受社会监督,根据《劳动保障监察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有关规定,决定统一全国劳动保障监察标志,现就做好有关工作通知如下:一、提高对统一劳动保障监察标志工作的认识。《条例》规定,劳动保障监察员进行调查、检查,应当佩戴劳动保障监察标志。劳动保障监察标志是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劳动保障监察员代表国家行使劳动保障监察执法职权的身份象征。统一佩戴劳动保障监察标志,对于增强劳动保障监察员的责任感…  相似文献   

7.
监察这十年     
正"劳动监察是一种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工具,然而只有很少的政治领导人才能真正认识到这一点。"——引自国际劳工局《劳动监察职业指南》2004年10月26日,《劳动保障监察条例》经国务院第68次常务会议通过后发布,并于2004年12月1日起正式施行,这对于我国的劳动保障监察工作而言有着里程碑的意义,赋予了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依据《劳动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对违背劳动保障法律、法规行为进行监督、检查和依法查处的行政执法权力,成为维护劳资双方合法权益,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尚方宝剑"。十年间,我国的劳动保障监察工作在日趋复杂多变的经济社会环境中破冰前行。各级劳动  相似文献   

8.
劳社厅发[2005]12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局):根据《劳动保障监察条例》和《关于实施(劳动保障监察条例)若干规定》,为进一步规范劳动保障监察行为,提高劳动保障监察办案效率,现对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有关劳动保障监察案件撤销立案的事项通知如下:劳动保障行政部  相似文献   

9.
宁波市现有常住人口578万,外来务工人员210万人,2004年全市实现国内生产总值2158亿元,财政收入突破400亿元。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劳动用工日趋多元化,劳资矛盾日益复杂,新的形势对劳动保障监察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劳动保障监察条例》(以下简称《条例》)颁布实施以来,在劳动保障部、省劳动保障厅的指导下,在当地党委政府的重视下,宁波市各级劳动保障监察部门从改革发展  相似文献   

10.
《企业管理(北京)》2004,(12):106-106
据新华社报道,《劳动保障监察条例》近日公布,自2004年12月1日起施行。  相似文献   

11.
《房地产评估》2005,(4):1-4
《劳动保障监察条例》已经2004年10月26日国务院第68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04年12月1日起施行。  相似文献   

12.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423号《劳动保障监察条例》已经2004年10月26日国务院第68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04年12月1日起施行。总理温家宝二○○四年十一月一日  相似文献   

13.
《山东省劳动和社会保障监察条例》的颁布实施,为更好地开展劳动监察提供了强有力的法律武器。同时也标志着我省劳动保障监察工作进一步走向规范化、法制化轨道。章丘市集中一个月的时间,组织全局人员对《条例》进行了认真的学习和研讨。并结合典型案例,请上级业务部门领导进行辅导讲课。同时,依据《条例》认真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对过去本局出台的有关文件规定进行了全面清理。重新完善和修订了《举报监察制度》、《年度监察工作制度》、《劳动保障监察规程》、《劳动保障监察员守则》等12项规章制度。在宣传学习的基础上,他们于年初集中力量,开展了贯彻落实《条例》专项检查。围绕各项社会保险费征缴、劳动用工进行重  相似文献   

14.
正从2004年《劳动保障监察条例》出台到现在,苍茫间,十年时间一晃而过。作为一部专门为维护劳动者尊严和劳动公平制定的《条例》,十年间,它既用法律文本的刚性约束去保护劳动者的权利,又被一个专门维护劳动者劳动尊严的群体用作执法利器,践行着"劳动保障监察"所包含的光荣使命。近日,记者走进劳动保障监察员这个群体,走进他们日常的执法工作,用对个人和群体的素描,展现出《劳动保障监察条例》出台十年间劳动保障  相似文献   

15.
由温家宝总理签署的《劳动保障监察条例》已经由2004年12月1日起正式实施,该条例将成为劳动保障部门加大劳动保障监察力度、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一把利剑。《条例》中的三大亮点彰显了弱势群体的合法权益,尤其值得关注。亮点之一:逾期不支付劳动者的工资报酬的用人单位将向劳动者加付赔偿金。《条例》第二十六条规定,用人单位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分别责令限期支付劳动者的工资报酬、劳动者工资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差额或者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逾期不支付的,责令用人单位按照应付金额50%以上1倍以下的标准计算,向劳动者加付赔偿金:克扣或者无故拖欠劳动者工资报酬的:支付劳动者的  相似文献   

16.
一线传真     
山东青岛举办《劳动保障监察条例》学法日活动为提高企业自觉遵守劳动保障法律法规的意识,青岛市劳动监察部门本着教育为主、处罚为辅的原则,举办了首期由17家违反《劳动法》企业老板参加的“《劳动保障监察条例》学法日”活动。《劳动保障监察条例》颁布实施以来,青岛市劳动监察部门加大执法力度,开展了社会保险扩面征缴和劳动合同管理专项执法检查活动,查处了一些企业不办理用工手续、不与职工签订劳动合同、不为职工缴纳社会保险费、拖欠工资等违反劳动保障法律法规的问题,并依法向违法企业下达了《劳动保障监察责令改正  相似文献   

17.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已颁布实施达十余年《,山东省劳动和社会保障监察条例》公布施行已五载有余,国务院《劳动保障监察条例》也于2004年底开始发挥作用。为此,劳动保障监察工作在法律法规的规范运作中从无到有、由弱到强得到了长足发展。特别是近几年,通过自上而下、大张旗鼓的普法宣传,广大劳动者逐步掌握了劳动保障法律知识,主动维权意识逐渐提高;各类用人单位在市场经济杠杆的调整中在主动与被动之间依法经营的理念亦逐步形成,使劳动保障行政执法的环境相对宽松,劳动保障监察的职能作用得以充分的发挥。尽管如此,但是对于基层的劳动…  相似文献   

18.
《关于实施(劳动保障监察条例)若干规定》已经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第9次部务会议讨论通过,现予公布,自2005年2月1日起施行。  相似文献   

19.
《劳动保障监察条例》以立法的形式强化了劳动保障监察执法手段,规范了执法行为。通过一年来的实际操作,《监察条例》有力地推进了全国劳动保障监察执法工作,在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改善劳动就业的法治环境上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如何进一步强化劳动监察的意识和职能,着力解决劳动保障监察中存在的问题,请看本期专家评说。  相似文献   

20.
《劳动保障监察条例》令人瞩目之处,不仅仅因为其对资方违反劳动保障法律、法规的行为以及如何惩处违规行为作出了详细的规定,更因为《条例》为劳动保障部门加强劳动保障监察的力度和劳动者维护自身合法权益提供了有力的武器。过去,我们常常听到劳动保障执法人员这样抱怨:《劳动法》是大法,实施细则的缺乏,是导致劳动保障监察力度不强的主要原因。而《条例》赋予了劳动保障监察前所未有的“权力”,大大提升了劳动法律法规的执法硬度、刚性和可操作性。比如针对过去用人单位拒绝接受劳动保障监察的情况,《条例》第十五条就规定,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实施劳动保障监察,有权进入用人单位的劳动场所进行检查和采取记录、录音、录像、照像或者复制等方式收集有关情况和资料,委托会计师事务所对用人单位工资支付、缴纳社会保险费的情况进行审计。这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