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BOBOS’     
手表带和书包带 初看这样的书包,你会不会联想到手表?确实非常有趣,VERSACE不光注重奢华也开始注重创意。多彩的表带配合米色的包包,不算过于夸张,只是在品位里加入一点点好玩。  相似文献   

2.
来信     
《中国企业家》2017,(1):8-8
刀锋重出江湖《中国企业家》2016年第24期封面故事《杨元庆:期待涅槃》2016年6月9日,Moto Z在美国发布,3个月后,联想终于将这款"薄而美"的手机带到了国内。联想向来噱头大于实际,打着模块化创新的名号搞营销,但市场测评仍然两极分化,褒贬不一。中等偏上的定价,也让许多手机客止步于前。发烧友看不上,吃瓜群众用不上。"联想之前一直没有搞懂什么叫消费品,手机是地地道道的消费品,但PC是工业品。"杨元庆提出联想移动业务最大的问题在于"过于追求销量",这导致联想只能做大量低端手  相似文献   

3.
从零售到地产再到私募基金,黄光裕控制下的鹏润投资不知不觉中已有了联想控股的味道2007年3月20日,黄光裕再次出现在镁光灯下,首富以矜持的笑容与一众媒体打过招呼,在主席台正中央落座后姿态迅速变得从容、豪放,这是创建国美20年来,黄光裕最熟悉的位置。在平淡的甚至过于简洁的程序之后,鹏润投资集团和美国贝尔斯登公  相似文献   

4.
联想员工和联想人是两个概念。联想通常用两个维度来分析人:一个维度是他是否认同联想价值观,认同企业文化,另一个是他是否出业绩。从这两个维度判断,联想把员工分成四类:一类是既认可联想价值观又出业绩;第二类是能力非常强,能不断出业绩,  相似文献   

5.
直销口水战     
有“大师”预言:10年以后,世界上只存在两大PC厂家,一个是戴尔,一个是联想。未来不可预测,但如果真如预言所说,那么“直销”将成为联想与戴尔的最后战场。联想:戴尔的直销模式很重要联想和戴尔,一个是中国民族IT产业的骄傲,一个是国际电脑巨头,为什么如此大动干戈?美国是直销模式最适宜的土壤,美国市场也是戴尔50%以上的销量和利润的来源。联想要和戴尔争世界第一的宝座就必须扩大在美国的市场份额,联想要向戴尔发动战略性进攻,就要在美国市场发起进攻。联想此次选择具有几乎完美的履历的阿梅里奥作为CEO,或许传递了这样一个信号——联想…  相似文献   

6.
上一期《第二眼联想》探讨的是企业文化,当众多精英被联想独有的企业文化所吸引,纷纷聚于联想大旗之下,联想的人才战略再一次显示了他的气度和眼光。  相似文献   

7.
孙宏斌前传     
1988年,孙宏斌从清华大学硕士毕业进入联想,很快成为联想企业发展部主管,分管联想北京以外的所有业务。其时,郭为是联想公关部主任,杨元庆是联想一名工程师。1990年,孙宏斌被认为有从联想独立出去的企图,柳传志从香港联想飞回,在极短的时间里,孙宏斌被判刑入狱。  相似文献   

8.
在姜奇平看来,联想亟需回归到早期的传统本身去“实事求是”,这是联想的核心和神髓。而现在联想所做的已经远离了这个传统。“摸着石头过河”的联想精神本质需要重新捡起来。  相似文献   

9.
秦强  叶飞 《企业导报》2011,(5):133+159
品牌联想是构成品牌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品牌联想的研究一般是基于认知心理学的记忆网络模型为基础的,对于如何加强品牌联想强度的系统研究论述尚存在空白。本文基于认知心理学理论,把建立品牌联想的方法归为两种:反复策略和联系策略。并且还基于第一个策略对如何加强品牌联想给出了几点建议,在第二个策略里引入了"自我参照效应"来探讨如何加强品牌联想等问题。  相似文献   

10.
联想DNA危机     
联想的今天是众多成长企的明天,联想面临的问题,也是国众多成长企业即将面临的问毋庸置疑,联想曾经是中国具成长性的公司,更是无数中国业的楷模。但即便是如此优秀的业,却也在今天遇到了成长危不过,联想的诸种问题是天才有的吗?绝对不是。那些子——我们姑且称为“基因”在联想成长早期便已种下,今日益激烈的外部竞争和恶劣环只是加剧了矛盾的激化而已。  相似文献   

11.
1984年,联想在中科院的一间小平房里成立。时至今日,当联想的成功被写入哈佛MBA教材,此时的联想已是中国企业的一种象征、一面旗帜,也是中国企业在经营、管理上不断成长、成熟的标志。然而,当更多人热切关注着联想在PC市场上的辉煌时,我们希望用更理智和审慎的目光,再看一眼联想自身管理文化的形成和变革。从本期开始,本刊将陆续刊登一组介绍联想人力资源管理的文章,内容涉及企业文化、培训、绩效考核等。也许是对“联想现象”的又一次注解,但我们的意图更在于领悟和透析成功的另一层含义。  相似文献   

12.
围绕联想,几乎每年都有几篇雄文出现,此前关于联想的文章,我印象深刻的寥寥无几,想得起来的大体有关于联想手机的,关于杨元庆如何学习英语的,还有解构联想"贸工技"的。《联想深水区》这一篇,是我见过的最完整的联想故事。在文化融合的问题之外,我更感兴趣的,其实是联想如何为自己成为世界第一的这个野心制定计划。现在看来,已经可以宣布联想乐Phone失败,它所承担的  相似文献   

13.
《公司》2004,(4)
《联想的精神病》 种种迹象表明,联想病了,而且病得不轻。 联想CEO杨元庆也在自问:联想为什么失去了创业的激情,失去了如狼似虎的野心? 联想病在何处?有何症状?导致这些症状的病根是什么? 带着这些问题,本刊记者进行了大量采访。曾任联想电脑市场副总监的章义伍的话颇具代表性:“一度使联想所向披靡并把联想送到中国IT业王者宝座上的联想文  相似文献   

14.
倍受关注的联想集团目前又以重组的大动作在业界引起不小的震动,各大媒体就此事进行了滚动报道。杨元庆与郭为两少帅各自引军分挑联想五大业务,两支分队左右包抄,目标只有一个:INTERNET制高点。一分为二,合二为一。这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联想集团旗下原三支劲旅:联想电脑、联想科技与联想系统集成。对原属联想科技的第二大自有品牌联想打印机及联想投影仪和联想调制解调器等“复姓”联想产品,此番与联想科技内其它代理业务分家之后转即又合在以联想电脑为家长的联想大家庭内,可谓即分即合,分中有合。通过此番调整,联想一方…  相似文献   

15.
<正>联想文化代代传承的最主要因素,是自上而下的以身作则联想集团发展到现在已经26年,当时和我一起办起来的企业大多数现在销声匿迹,但是联想还在持续发展。在此,我先简单介绍下联想是怎么产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16.
赵加  俞士 《英才》2003,(5):40-44
或许是人们过于对伊拉克战事的关注,似乎很少有人注意到,曾一度通过荧屏反复“轰炸”观众视觉与听觉的一些保健品广告,不知不觉地偃旗息鼓了。再联想到那些风光一时诸如“三株”、“飞龙”之类保健产品的兴衰套路、不免令人心生疑窦:中国保健品行业注定逃不过“你方唱罢我登场,各领风骚两三年”的宿命?与此同时,据相关媒体报道及其官方网站的披露,专营营养保健食品、美容化妆品以及家庭护理和个人护理用品的安利(中国)日用品有限公司在经历了1998年4月的几近灭顶之灾后,营业额由  相似文献   

17.
思考联想     
联想是中国最优秀的高科技公司之一。本文旨在分析联想的某些问题,同时指出联想与国际性企业相比的不足。联想是中国一些大型企业的代表,分析它的问题有助于我们的企业更好地走出中国,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18.
李国刚 《企业文化》2012,(10):26-29
国际化团队的组织建设是联想并购整合面临的一个挑战 联想并购IBM的PC部门,一个重要目标就是获得IBM的研发和市场营销能力,而这种能力的载体是管理者和员工。如何保持原IBM人力资源队伍的稳定,让联想有充分的时间吸收、消化各种能力并培育自己的国际化人才,是联想并购整合面临的又一挑战。  相似文献   

19.
首脑书斋     
01《失去联想》《失去联想》是献给联想20年的一份寿礼,只是书名不显吉祥,读来也有些苦涩。本书作者王育琨先生在一篇题记中写道:“20年的联想面临一道‘坎儿’。跨越面前的这道‘坎儿’, 联想就是一个现代公司的标本;过不了,就只能平庸下去。”本书的作者们和编者其实都希望联想跨过这道“坎儿”。但是,既然是“坎儿”,就不会顺达;要摆脱困境,需要的就不是虚浮的祝祷,而是警醒。这是一本抱着良好祝愿而希图人警醒的书。  相似文献   

20.
联想集团(以下简称联想)独自建立了双业务供应链模式,在个人电脑市场上联想以瞩目的成绩,雄踞中国市场. 双业务供应链的构建 联想之所以可以得到这样的业绩,主要依靠在供应链构建上清晰的战略.在上游,联想将中国市场细分为个人及家庭用户、成长型企业、政教及大型企业.配合这样的细分,联想构建了两个销售渠道.即面向交易型客户(消费型客户和中小企业客户)和关系型客户(大宗客户)的渠道.一方面,联想采用的是传统的分销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