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俞晓萍 《特区经济》2010,(1):198-200
四川西部少数民族地区遗存着丰富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如何认识和评价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探索和研究正确、切实有效的保护手段和方法,刻不容缓。本文分析了四川西部少数民族地区部分代表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并在分析其保护现状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2.
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快中西部地区发展,是党中央总揽全局、面向新世纪做出的重大决策。实际上,我国西部矿产、旅游资源十分丰富,非物质文化遗产也独具特色,研究西部地区的旅游资源对保护我国民族文化产业,实现西部大开发宏伟战略具有深远意义。本文是利用绩效棱柱模型,对西部旅游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利用与保护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3.
新疆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体现民族心理和民族价值观,是民族文化的精髓,新疆少数民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仍然还在为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建立和谐社会、体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多样性与民族的审美、艺术价值方面发挥着重要的文化价值,因此保护新疆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4.
武陵山片区45项国家级、143项省级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其少数民族聚居地域有2个自治州,18个自治县,1个少数民族区,125个民族乡。建议:1)保护少数民族传统医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2)实施民族传统美术、民族传统技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地理标志双重保护;3)加强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产性保护;4)传承少数民族手工...  相似文献   

5.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各个时代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一定时代、环境下一个地区文化精神的产物。我国历史悠久、民族众多,人们在长期生产生活实践中创造了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全球化不断深入的今天,保护、传承与开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工作显得尤为重要。这就需要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有一个科学、全面的评估,从而为开发非物质文化遗产提供科学的依据,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与开发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6.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文化宝库里的瑰宝,随着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推进,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着传承困境,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成为了备受关注的重要课题。张家界市地处大湘西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丰富,具有特色鲜明的地域特征。张家界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需要从夯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基础工作;加大对民族文化建设投入与保护力度;强化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才建设;打造非物文化质遗产活动经典品牌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7.
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扶贫的本质是融合传统文化和现代生活。非遗扶贫可以保护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并推动传统文化创新发展。长期保护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需要考虑多方面因素,包括少数民族地区的文化系统、生态系统和当地居民的日常生活。非遗扶贫将非物质文化遗产转换为发展资源,可以提高少数民族地区居民的生活水平,激活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内生传承动力。2013年,贵州省启动了"锦绣计划",助力全省妇女脱贫致富、创业就业。截至2018年,贵州省"锦绣计划"已经实施了5年,帮助全省妇女发挥手工优势、传承民族文化,加快了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速度。"锦绣计划"成为贵州省传承民族文化的民心工程,贵州省独特的指尖技艺逐渐成为新的指尖经济。  相似文献   

8.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民族文化的精髓,20世纪中叶以来,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前所未有的高度在世界范围内得到重视,在保证非物质文化遗产原真性、独特性以及活态性基础上,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和发展显得尤为重要.本文立足我国实际,厘清二者之间的矛盾,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价值为着眼点,平衡博弈,唤起文化自觉,试图挖掘并总结旅游文化产业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律保护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林启 《特区经济》2010,(1):249-251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民族古老的生命记忆和活态的文化基因,体现着一个民族的智慧和精神,维护着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与物质文化遗产一道共同承载着人类社会的文明。文章在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特征进行介绍的基础上,分析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律保护的基本原则,探讨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律保护的模式,然后对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律保护的完善问题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0.
张志友 《魅力中国》2010,(7X):252-252
非物质文化遗产(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是世界各民族传统文化和传统知识不断传承、创新和积淀的成果,它既是文化多样性的熔炉,又是可持续发展的保证,更是人类创造力的重要源泉。当今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仍然是以行政性的保护为主,以知识产权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立法并未在世界范围内成为一种普遍的现象。我国现行的知识产权法律中尚欠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保护的规定。非物质文化遗产亟需予以知识产权的保护,以弥补现有保护方式的不足。  相似文献   

11.
黑龙江省西部地区文化传承数字平台是运用现代的多媒体、 数字化技术使本地的历史文化资源数字化,是保护黑龙江省西部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有效手段.齐齐哈尔大学图书馆利用清华同方数字图书馆TPI6.0管理系统建设该数字平台,对黑龙江省西部地区文化信息资源进行采集及加工转换,对展示和保护黑龙江省西部地区文化将会起到重要重要.  相似文献   

12.
赫哲族是黑龙江省人口较少民族之一,赫哲地区有发展特色旅游业得天独厚的地缘位置。赫哲人创造了丰富的民族文化,然而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却有濒临消亡的趋势。如何在旅游开发过程中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是亟待解决的问题。旅游开发给赫哲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以足够的发展空间,让民族文化的自我调控能力发挥作用,让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在旅游开发中得到升华,达到保护与开发共羸。  相似文献   

13.
我国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地处边疆内陆,地理位置十分重要,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事关民族团结、国家统一和社会稳定.国家历来重视发展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西部少数民族地区有着良好的政策优势和资源优势,这给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发展提供了便利条件,但是也有一些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制约着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本文试图分析探讨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各种有利因素和制约因素.  相似文献   

14.
改革开放以来,内蒙古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取得了巨大成就,为内蒙古民族文化的健康发展奠定了基础。但与此同时,还存在总体保护意识薄弱、财力支持不到位、相关保护法律法规不健全等诸多问题。由此,文章从国家助力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有效整合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库、合理运用多元传承方式等方面,提出了内蒙古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15.
西部少数民族地区产业布局为西部少数民族地区乃至全国产业结构的合理化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但是,随着目前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的日渐改变,我国产业结构分布愈发成东西不平衡的趋势。文章从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的当前现状、演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策略三个方面来探讨我国西部少数民族地区产业布局问题。  相似文献   

16.
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来留下了灿烂辉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它是各族人民世代相传留下的文明财富,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蕴含着一个国家的文明与智慧,承载着传统文化的精神追求.近年来,我国不断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与保护,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展给予高度重视.2009年"哈尔滨冰灯冰雕制作技艺"成功入选为黑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哈尔滨冰灯冰雕艺术传播不仅是哈尔滨文化的传播,还是民族精神的传播.针对哈尔滨冰灯冰雕的传播与保护的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方法与保护路径.  相似文献   

17.
王采 《魅力中国》2014,(3):349-349
非物质文化遗产体现了国家悠久的历史文化,对民族的发展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产权的归属者的保护,政府对其的保护,鼓励广大群体自觉投入到保护工作中等方面提高加大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产权的维护。就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殊性质,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产权现阶段的维护展开了探讨与研究,  相似文献   

18.
汤晨  胡梦琳 《改革与开放》2013,(10):193-194
新疆少数民族传统手工艺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其却面临着失传甚至是已经失传的窘境。本篇文章试图将保护新疆的少数民族传统手工艺与职业教育相结合,以职业教育促进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以新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少数民族传统手工艺丰富职业教育体系的内容。从而达到以教育保护新疆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延续中华文化的多样性,促进新疆各民族的繁荣发展,维护新疆稳定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齐齐哈尔历史上的各民族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了丰富、多元、厚重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齐齐哈尔文化资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时代价值和研究价值,本文主要从齐齐哈尔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角度,探讨齐齐哈尔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的原则及途径。  相似文献   

20.
邓小元 《魅力中国》2013,(16):17-17
非物质文化遗产承栽了我国民族的精神、民族的记忆、民族的性格,是我国民族文化发展和蔓延的动力。如何保护我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笔者结合我县的实际情况,提出了自己的合理的见解和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