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 毫秒
1.
张晓 《中国经贸》2014,(14):46-46
作为我国未来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目标,新型城镇化建设关系到我国产业结构的升级转型,同时也关系到国家全面构建小康社会的目标达成。本文以河南省为例,研究相关问题,可以从实际的角度出发,为新型城镇化金融体系建设提供更多的理论基础与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2.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从研究角度来看,有三个问题非常重要:一是牢牢把握住科技发展作为主导的要点。大力推行创新型国家的建设;二是工业化、城镇化以及农业的现代化“三化”并举;三是大力发醍服务业,特别是要发展高端的服务业。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理论和测算两个角度对税收收入能力及其相关概念研究进行综述。理论上认为,税收收入能力作为税收负担的上限最大值,是衡量税收公平的判据标准;作为社会福利分配的参照系,可为政府预算计划管理提供辅助支持。测算角度理解,税收收入能力等于法定税基与法定税率的乘积,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的可征税资源总额;这与美国ACIR定义的(假设的)税收收入能力和IMF定义的(预测的)税收收入能力的含义有所不同,实际应用时应注意它们的区别。  相似文献   

4.
创驰名商标与市场名牌战略现代国际市场上的竞争,是以标识转换作为其主要内容的;而世界资源正是在这种名牌商品和名牌企业结构调动中进行流动和分割的。在当今时代,就经济领域里来看,名牌是一种知识产权;就社会领域里来看,名牌是一种文化;而从一个国家的角度来看,...  相似文献   

5.
当今世界,往往有这样一个现象:有的国家虽小,却有很强的实力和国际竞争力,有的国家虽大,实力和国际竞争力都不强;某些资源贫乏、自然条件差的国家能快速发展,跻身发达国家之列,而有的国家资源丰富、自然条件优越,却发展缓慢,至今没有摆脱贫穷和落后。人们不禁  相似文献   

6.
与瑞典这样的北欧先进国家相比,中国还有很大的差距,但是我们还是有很多可以让我们幸福的理由:幸福是和自己比较,我们的国家每天都在进步,社会都在向更好的方向发展;我们应该从点滴去感受幸福,每天都有每天的幸福;拥有一个良好的心态,便已经实现了幸福的很大部分。  相似文献   

7.
10月7日,中国科学院国家健康研究课题组在京发布《国家健康报告》。 中科院专家首次提出了国家健康的概念、理论框架和评估体系,并对国家健康的内涵与要义进行了深入研究和系统解析。构建了国家健康评估指标体系,对全球45个样本国家的健康状况和发展趋势进行了综合评估和分析,从一个全新的角度诠释了国家健康是引领21世纪的国家发展和治理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8.
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中,列宁是第一个把合作社称为集体经济,从而把合作制视作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两种重要形式之一的人;也是第一个利用合作社来建设社会主义的探索。但是,列宁有关“合作社在资本主义国家条件下是集体的资本主义组织”的断语,却成了人们往往不愿涉及的一个“理论禁区”,长期困扰着经济理论工作和经济实际工作。  相似文献   

9.
世界各国都十分重视外资对国家经济安全的影响,但采取的政策和导致的后果却不尽相同。文章选择了几个具有代表性的国家作为样本:对外资完全开放的美国;以外债为主井抵制外国直接投资的国家日本;以引进直接投资方式为主的新兴工业化国家新加坡;允许外国直接投资进入但有诸多限制的发展中大国印度。从多个方面对这些国家采取的防范外资对国家经济安全影响的政策作一比较分析,并从以上几个国家利用外资和防范外资经济风险的过程中得出一些对我国有益的经验启示。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历吏和现实相结合的角度,在理清政府与市场的作用和局限的基础上,探讨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经济调节方式的转变以及新时期国家经济调节的基本取向等问题。作者认为,国家经济调节与市场机制之间的关系是互补关系而非替代关系,两者的作用范围仅限于市场经济领域;国家经济调节方式的转变实质上是从经济控制走向经济调节的过程,宏观调控与微观规制是经济调节的两个重要方面;在经济全球化与全球经济失衡和调整的背景下,国家经济调节方式也日益国际化。  相似文献   

11.
微言     
汤一介 北京大学哲学系资深教授(2014年9月9日在北京逝世) 一个没有文化的国家是没有希望的;一个国家必须有自己的文化传统,而且,只有珍惜自己传统的国家才是有希望的国家。  相似文献   

12.
国家投资政策,作为国家投资法的基本内容之一,它在现代经济法体系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但可惜的是,人们往往仅看到国家投资克服市场近利性缺陷的一面,过多偏向于基础行业中的国家投资,而竞争行业之国家投资则一般不受重视,在学者研究中鲜有提及.其实国家投资法带有极强政策倾向性,在竞争行业中制定相关国家投资政策具有广泛的现实意义。首先,国家投资法的本质属性要求我们有此类政策;其次,中国的经济现状也亟待政府制定相关国家投资政策;最後,全文还将竞争行业中的国家投资政策之具体体现分为国家投资规模政策、国家投资结构政策和国家投资布局政策采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13.
正确认识“国家财政”与“公共财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构建公共财政框架的进程中,有必要对“公共财政”与“国家财政”这两个重要范畴的内涵及其相互关系进行梳理,以澄清认识上的误区。国家财政与财政有着完全一致的内涵,公共财政则是对西方市场经济普遍实行的特定财政模式(类型)的理论概括与统称,因而公共财政只是国家财政的子概念、属概念。在不同的经济发展时期我国财政采取了不同的财政模式,尤其是,适应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有必要借鉴西方的公共财政模  相似文献   

14.
关于经济学“非主流”的对话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杨帆 《开放导报》2004,(1):52-59
提出“非主流”的目的,就是为了打破新自由主义在中国经济学界的垄断,防止其对于中国改革开放的误导。非主流经济学的基本点是反对市场教条,资本运动万能,主张在全球化和市场化条件下维护国家和民族利益,强化政府职能;主张以动态比较利益为出发点,以国家力量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发展独立自主的战略产业;主张以国家安全为核心进行战略调整,以低成本反对腐败;主张可持续发展,反对两极分化。这与新自由主义所谓“理性人”即资本利益为基本出发点是完全不同的。“非主流经济学家”在90年代的主要贡献不在于理论创造和决策支持,而在于打破学术垄断,维持“均衡”和思想学术自由。这在理论上本来应该是“自由主义”的任务。但是“新自由主义”经济学家反而搞学术垄断,而被他们称为“新左派”的经济学家却在实际上起着反垄断的作用,这就是历史的辩证法。  相似文献   

15.
当代西方社会保障经济理论的特点是:以公平与效率作为研究的核心,理论内容扩大并系统化,对西方社会保障模式的演变产生了导向作用。其理论成就表现在:以税收作为再分配的工具来实现社会保障,为国家干预提供了理论依据,把社会保障作为财政政策的内在稳定器,为社会保障法制化提供了思想指导。研究其演变、特点和成就对中国经济学研究和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吕芃 《走向世界》2000,(5):27-27
我一直认为,中国真正走向强直的标志有两个。一个是,世界各地的人们都愿意接受来自中国的产品;另一个是,世界各地的人们都愿意倾听来自中国的声音。特别是后者,对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来说尤为重要。如果一个国家在纷繁多变的外部世界面前总是缄默无语,如果一个民族虽然声嘶力竭也总是无人理睬和回应,那么,这个国家,这个民族就谈不什么强盛。沉默并非每时每刻都是金。  相似文献   

17.
赵家艺 《魅力中国》2014,(24):30-30
俄罗斯是一个具有明显地缘政治特征的国家,历史上,俄罗斯在全球地缘战略中占据一个独特的位置:横跨欧亚大陆并雄踞其中心腹地。地缘政治的变迁与其外交战略是息息相关的,地缘政治这一理论有助于我们了解俄罗斯国家战略的发展脉络,以及俄对中俄关系的定位。对我国从地缘政治的视角研究国家战略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中央《通知》第五部分明确要求,全党必须在学风上有一个明显进步。可以说,学风问题十分重要,它关系着党风,涉及政风,影响着社会风气。延安整风运动是我们党内整风最为成功的凡例,整顿三风:即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反对教条主义,以整顿学风;反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党风。一、关于学风的性质问题学风对学风是这样定性的。在《通知》第17个问题中指出,第一句话是从理论的角度讲的,第二句话录从政治角度讲的,第三句话是从全党和每一个党员来讲的、为什么说学风问题是对马克思主义的态度问题。对待马克思主义,无论在理论领域、政治…  相似文献   

19.
国家文化营销的理论基础和研究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和平崛起的国家战略理论的提出,通过国家文化营销发展国家文化改变国际文化格局,提升自己的国际影响力,建立我国的“软权力”成为我们的新课题。本文我们将探讨国家文化营销的理论基础,并提出一个我国国家文化战略营销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20.
国家与市场的关系是政治经济学永恒的主题。自由主义强调市场的作用,现实主义重视国家的作用,然而国家的逻辑是权力,市场的逻辑是财富,财富本身又是权力的重要来源,历史上国家与市场经历了一个合作-竞争-合作竞争的演变过程,与此同时是重商主义与自由主义的斗争史。从国际政治经济学视角研究二者关系的演变及其理论,对于我们正确处理国家与市场的关系极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