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贯彻执行国民经济调整的方针,一九七九年以来人农两行相继制定了“统一计划、分级管理、存贷挂钩、差额包干”的信贷资金管理办法,这是银行信贷资金计划管理的一项重大改革。试行以来,调动了各级银行组织资金的积极性,初步改变了银行工作中长期存在的“吃大锅饭”现象,有助于发挥银行在国民经济中的促进和监督作用。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就此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2.
我们高兴地看到,几年来随着国民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银行的各项改革也在稳步进行。1981年开始实行的农村信贷资金“统一计划,分级管理,存贷挂钩,差额包干”(以下简称“差额包干”或习惯叫法“大包干”)的计划管理体制,就是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于今三年了,这一管理办法的成效如何,可行与否?比之过去的一些管理办法,好在那里,缺  相似文献   

3.
为了适应国民经济调整和经济管理体制改革,银行的信贷计划管理体制,从过去的“统收统支”逐步改革为“统一计划、分级管理,存贷挂钩、差额包干”的办法(以下简称“差额包干”)。这个办法把存款和贷款挂起钩来,把组织资金的义务和运用资金的责任结合起来,改变了多年来存在的重贷轻存、重放轻收的情况,调动了各级银行组织资金、管好用好资金的积极性,有利于银行更多的筹集和融通资金。尽管办法还不够完善,但改革的方向是正确的。为了便于了解情况和研究问题,根据几年的实践,谈谈“差额包干”和信贷资金问题。一、“差额包干”办法的制度规定与具体做法  相似文献   

4.
一九八五年银行实行“统一计划,划分资金,实贷实存,相互融通”的新的信贷资金管理办法,突破了指标管理的旧框框,为银行体制改革全面实行经营责任制和岗位责任制迈开了关键的一步。这一步牵动全身,促使银行其他方面的改革必须相适应的同步配套进行。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银行信贷资金管理体制的改革,银行的联行从1985年4月起改为:“自成联行系统,跨行直接通汇,相互发报移卡,及时清算资金”的管理制度。1987年4月1日,又将“跨行直接通汇,相互发报移卡”的办法,改为“跨行汇划款项,相互转汇”的办法。其基本特点是:条条管理,块块清算,相交往来。这一联行制度,在银行信贷资金管理体制改革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实行对亏损商业企业“存贷分户”管理和逐笔核定贷款限额,有利于银行充分发挥信贷杠杆作用,促使企业加强经营管理,提高贷款的经济效益.这与“存贷合一”管理办法相比是较为优越,但是在实际工作中,怎样实行“存贷分户”管理和如何核定贷款限额呢?谈谈本人不成熟的一些看法:1.逐笔核贷问题.从发展情况看,供销社的购销业务今后是极其频繁的,如果每笔贷款都要企业填写“借款申请书”向银行申请借款,而银行就要逐笔审查、核定期限,这样做不但对银行业务上增加了压力,也会造成企业很多麻烦,在实际执行中双方都难以做到.如何解决这个问题?个人认为应采用一种既有利于双方业务的开展,又利于银行监督企业购销业务的活动的办法,其做法是:企业每10—15天编制一次进货计划,分别大类列出计划所要购进商品清单,以及所需贷款金额;连同“借款申请书”一并送交开户银行申请贷款,经审查后,一笔贷给企业转入存款户使用.  相似文献   

7.
一九八一年开始,农业银行实行了“统一计划,分级管理,存贷挂钩,差额包干”的信贷资金管理办法。经过二年来实践,这一办法对调动各级银行组织资金的积极性,加强信贷资金的管理和灵活调剂资金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本文侧重于它有哪些弊病和应该如何完善这二个方面作些粗浅的分析。  相似文献   

8.
一九八四年,在人民银行和各专业银行石家庄会议上,通过了全国银行实行“实贷实存”的新的信贷资金管理办法。一九八五年的郑州会议,解决了建设银行信贷计划纳入国家综合信贷计划的问题,实行了全国统一的信贷资金管理办法。今年对上海、深圳实行了以“块块”为主的信贷资金管理办法,也是金融体制  相似文献   

9.
一、信贷资金管理体制改革的回顾从1985年起,改革信贷资金管理体制,在银行系统逐步实行了“统一计划,划分资金,实贷实存,相互融通”的信贷资金管理办法;完善了信贷计划管理体制,建立了金融宏观调控体系,三年多来的实践证明,改革方向是正确的,办法是可行的,初步奠定了适应有计划  相似文献   

10.
信贷资金计划管理是农业银行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实行严格的计划管理不仅是银行本身的要求,而且更重要的是国民经济有计划按比例发展规律的客观要求。1985年农业银行系统改变了过去信贷资金统收统支,计划指标层层下达的办法,实行了统一计划,分级管理,实借实存,自主经营的新体制,即把资金管理权下放县支行,实行计划与资金管理分开,上级行不包下级行的资金,银行不包企业资金的办法。各级行通过自主融通资金,自求平衡,打破资金“大锅饭”,调动了各级行组织资金和管好资金的积极性,有利于银行企业化经营和改变资金供给制状况。  相似文献   

11.
从今年一月一日起,银行信贷资金按照“统一计划、划分资金、实贷实存、相互融通”的原则实行新的管理办法。这是银行管理体制上的一项重大改革,是符合十二届三中全会公布的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精神的。我认为新的银行信贷资金管理体制改革有以下  相似文献   

12.
为适应经济体制和银行体制改革的需要,从1985年起,银行将实行“统一计划、划分资金、实贷实存、相互融通”的新的资金管理办法和与之相适应的联行制度。这就向我们提出了怎样认识改革联行制度、加强信贷资金管理的问题。本文就此谈一点粗浅的认识。  相似文献   

13.
“人民币银行结算账户管理办法”(简称“办法”)的实施,对规范人民币银行结算账户管理,维护金融秩序的稳定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随着银行业支付结算业务的不断扩大,人民币银行结算账户管理规定多次修改、补充,一线工作人员操作难度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14.
为了适应经济体制和银行体制改革的需要,人民银行对专业银行的信贷资金管理,从1985年1月1日起,实行“统一计划、划分资金、实贷实存、相互融通”的办法。这对于加强宏观  相似文献   

15.
今年一月召开的人民银行全国分行行长会议决定,在人民银行系统实行利润留成办法。这是银行财务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改革。人民银行建立三十多年来,在财务管理上一直是采取统收统支的“吃大锅饭”办法。有的同志形象地说这种管理办法是“存款往上缴,贷款要指标,盈亏我不管,总行一家包。”为了改变这种状况,一九七九年开始实行了经济核算办法,制订了四项经济考核指标,考核各级银行的资金经营、工作质量、成本,利润计划完成情况。完成四项经济指标计划的单位,可以按工资总额的百分之五提取企业基金,用于集体福利和发奖金。这个办法实行以来,促使各级银行的领导和广大职工开始关心本行的经营成果,也推动了银行各项工作,收到了一定效果。总的讲,这项改革方向是正确的。但是这项改革还很不完善。主要问题是:(1)考核的经济指  相似文献   

16.
一九八五年,在金融体制的改革中,改革了信贷资金管理体制。中国人民银行对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实行了“统一计划,划分资金,实贷实存,相互融通”的资金管理办法。这个办法有利于解决信贷资金管理上“吃大锅饭”的问题;有利于加强金融的宏观控制,按照国家计划控制信贷规模和货  相似文献   

17.
目前,我国国内商业企业的流动资金,大约有百分之七十八是银行贷款;外贸企业的流动资金,大约有百分之九十是银行贷款。全国商业企业的贷款占到银行全部信贷资金的百分之六十以上。这么一大笔资金,如果管好、用活,对促进产销平衡,扩大商品流通,增加市场供应,促进国民经济的调整,加快四化建设等方面,都将发挥巨大的作用。但是,我国现行商业贷款办法,不是运用经济方法管理贷款,大大地限制了信贷经济杠杆作用的发挥,不利于对企业的经营运动进行促进和监督。这个办法弊病太大,集中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银行对发放商业贷款没有自主权,实际上是资金供给制。现行商业贷款办法规定,对商业一、二级批发站以及兼营二级站业务的三级批发站,按照进货计划由银行供应资金。这实际上是用商业企业的进货计划代替了银行的贷款计划。按照这个办法贷款,凡是在进货计划以内。  相似文献   

18.
信贷计划管理体制自实行“统一计划,分级管理,存贷挂钩,差额包干”办法以来,开始改变了过去统存统贷、“吃大锅饭”的状况,对于平衡全国信贷计划,调动各地银行组织存款的积极性,灵活调度信贷资金,提高计划管理水平和加强基层银行的责任心,都十分有利。为了进一步完善这个办法,提出几点改进意见。一、为了有利于平衡信贷收支,需要在每年的存款增加额中提留一定比例的准备金。现行的做法是,人民银行总行将国家确定的全国信贷收支差额数字一分为三,一份分  相似文献   

19.
1990年12月召开的党的十三届七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年规划和“八五”计划的建议,提出了“正确发挥银行作用”,是非常切合时宜的。这就要求我们总结历史经验,重新认识银行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正确发挥银行在促进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从今年开始,人民银行对专业银行实行了“统一计划,划分资金,实贷实存,相互融通”的信贷资金管理办法,农业银行广西区分行结合农行的实际,在全区范围内实行“统一计划,分级管理,实借实存,自主经营”的管理办法。这一新的办法,改变过去信贷资金的指标管理为实贷实存;改信贷资金计划由只包括各项存、贷款资金为全部的资金来源和资金运用;改大宗代理业务为自营业务;改人民银行与专业银行往来统一利率为存、贷款实行差别利率;改联行由几家银行一个大联行为联行分开,各行自成系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