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本文基于内在价值的研究,用泡沫度作为衡量股市泡沫的标准对中国股市进行泡沫方面的研究。在关于泡沫研究文献中,一般都是以股票的市场指数作为研究对象,从而考察整个市场是否存在泡沫状况,但实际情况中,带动股市泡沫形成和发展的,并不是整个市场中所有的股票,而往往只是某只股票或某个板块。本文将行业分为不同的类别作为研究对象,试图将市场细化,从而对股市泡沫有更理性和更完全的了解。  相似文献   

2.
进入2021年,A股市场随着"抱团"股的松动,蓝筹股泡沫被推到了投资者的面前,成为2021年股市绕不开的话题.尤其是国泰君安的研究报告称,A股史上第一次蓝筹股泡沫来了,更是受到了市场的广泛关注. 就"蓝筹股泡沫来了"的说法来看,还是比较符合"抱团"股的现状."抱团"股基本上是一些白马蓝筹股、行业龙头股之类.而就当下的"...  相似文献   

3.
大幅调整了一年的中国股市,不仅造成财富的巨大缩水,而且给投资者信心带来沉重打击.在公布了暂停国有股减持、调低印花税、降息、佣金浮动制、新股配售等等种种利好以后,股市依然在低位徘徊不前;直到国务院直接出面宣布停止国有股减持,市场才有走好的意愿,且也只有短短两天的行情.  相似文献   

4.
伴随着2006、2007年我国股票市场的狂热,关于股市泡沫的话题再次成为市场参与者最关心的话题。本文对我国股市从1997年8月到2007年12月共125个月的九项指标进行因子分析,得出衡量股市泡沫的综合指标,进而进行聚类分析得出我国股市各个时间段泡沫状况的结果。最后,对现阶段泡沫状况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控制股市泡沫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朱国忱 《甘肃金融》2010,(10):13-16
引言股票价格是资产价格的重要代表之一,被称为宏观经济的"晴雨表",但股市泡沫及其胀灭现象一次又一次的出现,使得理论界不得不寻找其中的真实逻辑。从研究的进展来看,20世纪70年代以前,对股票价格过度波动主要以描述和  相似文献   

6.
虽然人们已经认识到房地产泡沫是价格远离基础价值的一种"异象",而且也知道其中的危害性,但是公众和政府始终都无法摆脱这种"异象"的困扰。因为在现实中就连房地产泡沫是否存在的基本判断都要受到有限理性的约束,公众和政府不仅有可能找不到真正的基础价值,而且价格究竟要偏离基础价值多远才能够叫做泡沫也没有形成共识,关于政府消除泡沫的必要性和方法等方面的许多分歧由此产生。结果,公众总是不自觉地陷入房地产泡沫之中,而政府试图调控房地产市场的政策也总是不能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7.
基于动态Gordon模型的中国股市泡沫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关于股市泡沫的争论入手,综合梳理了关于泡沫理论、合理市盈率计算方法以及现值模型的发展脉络,并且利用动态Gordon模型测算了中国股票市场的合理价值以及泡沫程度.  相似文献   

8.
基于2005年到2010年上证红利指数和编制上证红利指数的50只成分股分红数据,使用内在泡沫模型以及ADF单位根检验对中国股票市场是否存在内在泡沫以及泡沫中是否含有非理性成分进行研究,结果发现,在2005年到2010年这6年的时间里,中国股市存在两个显著的泡沫期,分别是2006年7月到2008年2月和2009年2月到2009年12月,而且泡沫具有内在性的特征以及非理性的成分。  相似文献   

9.
10.
技术创新、金融市场泡沫与金融制度的适应性效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融市场对于技术创新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但金融市场的发展不可避免地会产生泡沫。严重的泡沫会导致金融市场的崩溃,从而对经济增长造成灾难性的后果。政府对金融市场泡沫的不同干预方式又会将金融市场锁定在不同的发展路径。我们发现,政府的角色十分关键,金融市场的发展,一方面需要政府的良好执法来建立竞争性市场秩序,并降低既得利益集团对金融市场创新的阻挠;另一方面,又需要避免政府过多的行政干预所导致的对投资者权力的破坏。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将泡沫效应转化为推动金融市场创新的原动力。  相似文献   

11.
控制股市泡沫与货币政策目标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从美国近年的经验来看,90年代的大牛市确实让美联储左右为难,格林斯潘一方面时常警告美国股市出现了非理性的躁热(irrational exuberance),但真要动用利率政策来干预股市时却显得非常小心谨慎。他曾经在1998年12月15日的《纽约时报》上说道:“想通过市场干预来戳破泡沫,有个根本性的问题不能解决,那就是你必须比市场本身更了解市场。”  相似文献   

12.
中国股票市场泡沫测度及其合理性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基于剩余收益模型对1993~2006年年初A股市场泡沫进行了测度,并根据对美国股票市场泡沫分析结果,研究了中国A股市场泡沫合理性问题.结果表明,长期以来中国A股市场的内在价值保持相对稳定,而股票价格却频繁大幅波动,且股票价格严重偏离内在价值,市场中的泡沫成分较多;股价指数及市盈率指标对股价泡沫大小的揭示能力非常有限;中国A股市场的泡沫多数属于超常泡沫,但自2001年开始的股市调整使市场中的泡沫得到有效释放,至2006年年初,市场泡沫已经回落到正常水平,2006年大牛市行情的启动在很大程度上应归因于市场调整后投资价值的显现.  相似文献   

13.
This study presents an analysis of the managerial incentive problem in a stock market economy in which incentive contracts are structured in terms of security ownership. In our model, the manager's ownership share signals effort and is determined endogenously as the solution to a special portfolio decision problem. Managerial investment in the firm is evaluated under various security pricing arrangements. Our analysis indicates that, in general, stockholders should sell shares to a manager at a discount to ensure a Pareto efficient ownership (incentive) structure. However, efficient pricing (discount) schedules generally are nonlinear and, in many respects, isomorphic to discriminating price functions which have been considered in neoclassical models of monopoly.  相似文献   

14.
周旭 《银行家》2007,(3):61-64
基于对中国经济发展、企业盈利增长、低通胀、人民币升值及资产供需乐观的预期,中国资产牛市由价值回归阶段演变到价值泡沫阶段。但由于中国资本市场并未完全开放,人民币资产的潜在供应量依然较大、股指期货推出等因素存在,这种泡沫还没有脱离理性范畴。  相似文献   

15.
美国金融危机真正的根源是其虚拟的金融经济和实体经济脱节,金融经济的运行跟实际经济脱离;而中国股票市场股票的价格表现与上市公司的资产质量和真实的公司业绩表现二者是脱节的,业绩好的公司股价会跌的,业绩差的公司股价可以猛涨.这实际上是很荒谬的.这是中国股票市场的根本问题.希望找到问题根源,股市要进行结构改革,国资管理部门与监管部门要关注股价表现与实体经济表现,找出建立联系的钥匙.  相似文献   

16.
17.
依据中国基金激励机制经历的四个阶段,将1998年4月7日~2011年6月30日分成四个时间段。采用EGARCH-M模型并引入虚拟变量对不同时间段的激励机制进行比较研究,发现在中国基金市场中,固定比率的管理费激励机制对股市波动的影响最小。因此,从股市稳定的角度来说,中国基金市场应采取固定比率的管理费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18.
行政过度是导致中国股市泡沫的重要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股票市场近十多年的发展,几乎没有脱离短线炒作的泡沫状态.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行政过度,即政府对股市过于频繁的控制和干预.本文从股市历年政策信息中,选取属于行政过度的实例,对其内容和发布形式进行评判,并分析其对股市的影响程度.  相似文献   

19.
大小非减持、理性恐慌与股市暴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不完全信息理性预期均衡的框架下,基于Barlevy和Versones(i2003)的框架,研究大小非解禁背景下不同投资者理性恐慌与股市暴跌之间关系,得出股市暴跌是由理性的无信息交易者所引起的。暴跌的程度取决于市场中无信息交易者的比例、简单被动投资的数量和大小非减持的数量,且大小非减持能够改变股票暴跌的程度,使得高资产价值股票可能的暴跌程度大于低资产价值股票可能的暴跌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