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从整体投资者情绪和投资者情绪分歧两个维度,考察投资者情绪截面特征对股票定价的影响,并探究投资者情绪对股票定价的影响机制。一方面,分别使用投资者情绪横截面均值和方差表征整体投资者情绪和投资者情绪分歧,并构建同时包含整体投资者情绪和投资者情绪分歧的资产定价模型。另一方面,使用沪深A股上市公司2007—2020年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上述理论模型的结论。理论和实证研究表明,整体投资者情绪和投资者情绪分歧均显著正向影响股票收益,两者的交互作用负向影响股票收益;整体投资者情绪和投资者情绪分歧均显著提高风险承担水平,而风险承担水平的提高会增加股票收益,即风险承担在投资者情绪对股票收益的影响中起到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噪音交易模型(DSSW模型)的修正,本文以2005—2015年上交所A股市场为研究对象,选用新增开户数构建投资者情绪指标,研究个人和机构投资者情绪之间的关联性并且对比这两类投资者的情绪对股票收益的影响。结果表明:个人和机构投资者情绪的相互影响是不对称的,主要为机构投资者情绪影响个人投资者情绪。当期个人投资者情绪、滞后一期机构投资者情绪对市场超额收益有显著性影响,机构投资者情绪能够预测股票市场,而个人投资者情绪不具有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3.
井漫 《西南金融》2020,(4):65-77
投资者适当性制度对投资者保护、完善券商内部治理、减少系统性金融风险、促进金融创新等方面都有重要作用。然而,实践中还存在着投资者分类保护与现实脱节、投资者权利救济难以实现等现实问题,投资者适当性制度仍具有讨论价值。投资者适当性制度起源于美国,美国证监会以"买者有责"为核心,形成了以代理理论、特殊情况理论和信义义务理论为内容的适当性理论基础,而我国投资者适当性的理论基础应当是在信赖利益理论的基础上对美国理论基础的延伸与发展。国外的投资者适当性制度在客户适当性、投资者教育、投资者权利救济方面形成了较为完整的规则体系。我国投资者适当性制度在上述方面虽有一定发展,但在实践层面仍存在一定的问题。我国投资者适当性制度今后的发展重点应更多放在立法模式选择、投资者分类制度、投资者教育机制、投资者权利救济方面。  相似文献   

4.
合格投资者是私募法律制度的核心。我国目前合格投资者的立法虽然规定了法定条件,但缺乏统一、科学的操作标准。完善我国合格投资者制度的重中之重是科学设定统一的合格投资者标准。借鉴美国和英国的经验,应当区分不同的合格投资者,对不同的合格投资者分别设置不同的标准,对合格投资者的总数进行一定限制,同时对合格个人投资者的认定设置相应程序。  相似文献   

5.
  刘慧兰 《中国金融》2020,(9):40-42
截至2019年12月31日,全国股票投资者数量达15975.24万,较上年同期增长9.04%,其中自然人投资者占比99.76%。日渐庞大的投资者群体反映了我国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财富管理需求,也对投资者保护工作提出了新的考验。较为科学地掌握我国投资者状况,是有关各方进一步把握资本市场运行规律,精准开展投资者保护的基础。中国证券投资者保护基金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投保基金公司”)作为国务院批准设立的投资者保护专门机构,一直高度关注并持续观测分析我国股票市场的投资者状况,为立法机构、监管部门、自律组织、市场主体开展投资者保护工作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噪音交易模型(DSSW模型)的修正,本文以2005—2015年上交所A股市场为研究对象,选用新增开户数构建投资者情绪指标,研究个人和机构投资者情绪之间的关联性并且对比这两类投资者的情绪对股票收益的影响。结果表明:个人和机构投资者情绪的相互影响是不对称的,主要为机构投资者情绪影响个人投资者情绪。当期个人投资者情绪、滞后一期机构投资者情绪对市场超额收益有显著性影响,机构投资者情绪能够预测股票市场,而个人投资者情绪不具有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7.
我国商业银行引进战略投资者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我国商业银行引进战略投资者进程进行了回顾和总结,对战略投资者参股动机进行了分析,将战略投资者分为两种类型:财务投资者和战略投资者,进而从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的历史角度,分析国家推动商业银行引进战略投资者的真正动因,并就当前引入战略投资者引发的各类争议进行了评说。  相似文献   

8.
以基金为代表的机构投资者队伍在我国资本市场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但有关基金投资者行为的研究还比较缺乏。本文利用国内某大型基金管理公司提供的基金投资者交易数据,运用生存模型研究了我国基金投资者的处置效应。实证结果显示我国基金投资者表现出明显的处置效应,同时,我们还发现男性投资者和投资经验丰富的投资者相对表现出较低程度的处置效应。进一步的研究发现投资者的处置效应是非理性的,它减少了基金投资者的投资收益。  相似文献   

9.
本文选取我国2011年至2017年间日频度股票ETF数据,以主成分分析法构建反映投资者非理性心理的投资者情绪指标,根据逐笔交易数据构造表征投资者交易行为的买卖非均衡指标,实证研究了投资者情绪和投资者交易行为对ETF折溢价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投资者情绪及投资者交易行为分别对ETF折溢价具有显著正向影响;投资者情绪及投资者交易行为对ETF折溢价的联合影响也显著为正。进一步地,文中还检验了在含有Fama-French三因子作用的条件下以及机构持股比例作为调节变量的条件下,投资者情绪及投资者交易行为对ETF折溢价的影响,实证结果依然相同。  相似文献   

10.
随着经济的发展,金融市场及其产品也逐渐复杂,这就需要做好投资者合理划分工作,并从投资者实际情况出发,将合适的产品出售给适当的投资者,因此,有必要研究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制度建设。本文将从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含义入手,结合我国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制度现状,重点研究建设投资者适当性管理机制的方式。  相似文献   

11.
王正位  王新程  廖理 《金融研究》2019,470(8):96-112
庞氏骗局是金融学的重要话题,但是使用大样本数据进行的实证研究较为匮乏。本文首次利用e租宝88.9万名投资者的微观数据研究投资者陷入庞氏骗局的原因,研究表明,信任是使投资者陷入庞氏骗局的重要原因。首先,投资者的投资探索行为使其逐步积累起对平台的信任。本文发现:投资者待回收本金会随着投资笔数的增多而显著增多,即投资者过往投资中得到及时还款等正面反馈而逐步建立起对平台的信任。其次,投资者也会受到朋辈效应的影响。研究发现:随着e租宝平台存续时间延长,投资者待回收本金显著增多所需的投资笔数越来越少,即投资者投资决策会受到朋辈的影响,所以在投资者整体数量变多后,投资者加深了对平台的信任。此外,外部信任背书也是导致投资者陷入庞氏骗局的重要因素。本文发现央视广告当期新增投资者首次投资金额和原有投资者待回收本金都显著增加,即央视广告使投资者相信该平台的可靠性。本文从内部视角研究庞氏骗局投资者的微观投资规律,对后续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2.
构建科学有效的投资者组织运营机制,是我国证券市场投资者教育体系正常运营并顺利实现其教育功能的重要保障。本文从分析我国证券市场投资者的非理性行为入手,提出投资者教育是治理非理性行为的科学路径,并构建了我国证券市场投资者教育体系的系统性框架。在此基础上,本文借鉴发达国家证券市场投资者教育经验,设计了适合我国国情的投资者教育体系组织模式,并给出了我国证券市场投资者教育体系的运营路径。  相似文献   

13.
新闻媒体对证券市场的影响越来越大,它会通过影响投资者的行为而影响资产价格。由于我国证券市场并不是强有效市场,加之投资者自身的缺陷,比如投资者有限理性及投资者心理等因素,媒体就可能影响投资者的投资行为。新闻的准确性及来源媒体的权威性、新闻的发布时段以及媒体报道新闻的频率和持久性都会对投资者的行为产生影响。认识到媒体对投资者行为的不同影响,有利于投资者更好地把握新闻,进行理性的投资。  相似文献   

14.
伴随着投资主体机构化态势的演进,越来越多的机构投资者成为上市公司的大股东,代理公众投资者参与公司治理。但是否像传统的公司治理理论所强调的,公众投资者的"劣势"地位以及市场效率会因此得到改善呢?针对此,本文系统分析了公众投资者和机构投资者之间的委托代理结构以及由此引发的投资者道德风险行为,对机构投资者在保护公众投资者利益,改善市场效率方面的作用提出了质疑。  相似文献   

15.
投资者是证券市场的主体,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是《证券法》的立法宗旨,投资者的合法利益能否得到有效的保护,对公司实体本身和证券市场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我国社会公众投资者始终处于一个较为明显的弱势地位,控股股东可以随心所欲采取各种措施侵犯社会公众投资者权益。本文从LLSV等人的研究成果出发,论证了法律对投资者保护的缺失是机构投资者快速发展壮大的根本原因。机构投资者可以凭借其强大的资金实力参与公司治理,尽量减少关联交易的发生,从而完善公司治理结构。  相似文献   

16.
徐先森 《时代金融》2012,(17):39-40
投资者是证券市场中最核心的要素,投资者的信心是证券市场发展的根基,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是证券法的基本理念。对中小投资者权益的保护,关系到证券市场的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然而在中国,证券市场还是一个新兴市场,由于广大中小投资者投资理念不成熟、中介机构不独立、信息公开程度低、相关法律制度不完善等因素,致使中小投资者长期处于证券市场的弱势地位。为了改变这种不利局面,必须重视中小投资者的利益保护问题,切实构建中小投资者利益保护机制。  相似文献   

17.
近10年间,证券市场投资者结构不断变化,其中主要是个人投资者以及机构投资者两部分的投资数额增加明显,投资占比也在不断变化,总的趋势表现为个人投资者投资额占比减少,机构投资者投资额占比增加。在投资者结构变化的同时,我国证券市场的稳定性也在变化。证券市场的波动性有变小的趋势。由此看来,伴随着个人投资者投资额占比的减少,机构投资者投资额占比的增加,这可能会使我国证券市场更加稳定。本文采用上证指数收盘价的年标准差来描述证券市场波动性,使用eviews软件进行实证分析证券市场投资者结构变化及其对市场稳定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权小锋  吴世农 《会计研究》2012,(6):46-53,93
基于应计误定价视角,以投资者认知特征分析为切入点,本文检验了投资者注意力、应计误定价及盈余操纵间的关系。研究发现:(1)投资者注意力具有认知效应,投资者注意力的提高能够显著提高其对盈余构成信息的认知效率,并降低市场中投资者对应计信息的定价高估;(2)投资者注意力具有治理效应,即投资者对股票的充分注意能够显著降低管理层主观的盈余操纵行为。综合而言,投资者注意力具有"认知效应"和"治理效应",投资者注意力调节了投资者的认知效率并提升了对会计盈余构成信息的定价效率,进一步影响了管理层主观的盈余操纵行为。深化投资者注意力的研究具有很高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王琳  陈思 《金融论坛》2023,(8):35-46
本文采用全国范围的A股投资者微观调查数据,探究中国制度背景下投资顾问对个人投资者收益的影响。研究发现,接受投资顾问建议的投资者更有可能实现盈利,且投资顾问和投资者的接触时间越长、互动频率越高,积极作用越显著。异质性分析表明,投资顾问对投资者盈利的积极作用对金融素养更低、投资规模更小的投资者更显著。进一步研究发现,投资顾问通过提升投资者的信息处理能力、优化投资者的理性持股行为提高其盈利可能性。  相似文献   

20.
新股发行中如何有效地平衡机构投资者和中小投资者利益是健全股市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金融立法的重要内容。但是,由于广泛存在的信息不对称、资金实力、市场参与能力等差异,在新股发行中机构投资者和中小投资者之间利益不平等现象非常严重。主要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首先发行商倾向于向机构投资者发售股票;第二,立法上也更多倾向于超常规发展机构投资者;此外,机构投资者利用其资金、信息、游说能力和技术优势通过多种渠道合法或非法的侵害中小投资者利益。如何有效保护中小投资者利益,平衡新股发行中机构投资者和中小投资者之间的利益,成为一个颇具争议性的话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