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假日旅游是以节假日为契机,实现旅游需求与旅游供给的互动扩张,从而拉动经济增长的一种新的经济形式。本文以围绕假日旅游对旅游业的负面影响及如何规避的存在问题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
我国“黄金周”假日旅游产生自1999年。当时为了刺激消费、拉动内需,国务院通过修订《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以“上移下借”方式形成春节、五一和国庆三个黄金长假。1999年国庆期间,全国出游人数达到2800万人,全国旅游总收入141亿元人民币,国内旅游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繁荣。除却旅游,各大消费市场都呈现出火爆现象。1999年至今的7年来,黄金周为国家带来了3000多亿元的旅游收入。但是,这种集中爆发式的旅游消费,带来资源配置的不合理,给旅游者也给交通部门和旅游目的地带来不便。虽然,如今人们的假日消费行为已然趋于理性化、成熟化和合…  相似文献   

3.
郭满女 《经济师》2010,(2):191-193
相对于旅游资源丰富、知名度高的传统旅游强市,中小旅游城市只有结合实际情况,发掘和凸显自身城市特色和优势,拓展旅游消费市场,才能紧紧抓住新假日制度给旅游市场带来的历史性机遇。文章简析了新假日制度对中小城市旅游消费市场的影响,并以广西梧州为例,分析了中小城市旅游消费市场的发展现状和特征,探讨了进一步开拓旅游消费市场的策略。  相似文献   

4.
我国黄金周制度实施后,出现了“假日经济”现象,其中假日旅游是“假日经济”的主体。对黄金周制度对旅游需求的影响,国内学者的观点存在分歧。本文以中山陵园风景名胜区的三大代表景区中山陵、明孝陵、灵谷寺为例,利用多年的客流数据和相关模型,对黄金周制度导致的旅游需求的变化进行实证分析,认为黄金周制度对旅游需求增长的作用明显,同时使旅游目的地客流的年内分布有所改变。  相似文献   

5.
假日旅游产品开发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秀彦  佟玉权 《经济师》2003,(7):131-131,133
进入新世纪 ,我国假日旅游市场呈现多元化发展态势 ,传统单一的假日旅游产品不能适应市场发展的需要 ,并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居民的假日旅游消费需求。旅游产品的开发设计者和经营者应该针对不同的细分市场 ,开发不同系列的假日旅游产品 ,满足市场需要 ,以实现良好的企业效益和社会效益 ,确保假日旅游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6.
黄金周旅游引发了我国从未有过的假日旅游热,丰富了国民的文化生活,推动了第三产业的整体发展。然而,黄金周期间集中性消费也激化了旅游供求矛盾,降低了旅游服务质量,破坏了旅游者的出游兴致,从而影响了黄金周旅游的更进一步发展。本文就克服黄金周旅游的消极影响,寻求适合我国国情的旅游休假制度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7.
王樊 《当代经济》2005,(1):85-86
国庆“旅游黄金周”自1999年以来我们所经历的第十一个了。它给我国的旅游业注入了新的活力。“假日旅游”一年比一年火爆,引起了一个又一个的旅游热潮,并带动交通、住宿、餐饮、娱乐等相关行业的全面发展,促成了“假日经济”的繁荣。但与此同时,消费的集中性引起的供需失衡又导致了一些新问题的出现。如何引导假日旅游可持续发展,假日经济将何去何从成为了业内的一个热点。  相似文献   

8.
"黄金周"假日旅游暴露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假日旅游是我国消费领域出现的一种新现象."假日旅游"使交通运输、餐饮、住宿、商业等相关行业和部门消费总量大大增加,极大地开拓和扩大了我国各种市场,有力地推动了内需.然而,"假日旅游"也带来一些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9.
假日制度改革以来,对旅游业造成的影响显而易见。酒店经营过程中出现了私人消费增加,本地顾客集中化,需求层次攀升,节日关联性产品受宠等特点。研究假日期间顾客在酒店的消费特点以及酒店可以采取的措施和对策,将有助于酒店满足顾客新需求并顺利实现利润目标,并促使其在未来经营中持续稳健发展。  相似文献   

10.
关于假日旅游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民英  李庆志  曹艳英 《经济师》2004,(11):153-154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 ,大众旅游日渐盛行。文章在分析我国的国内旅游发展过程中所存在问题的基础上 ,提出了丰富休闲产品、树立可持续发展观、改善旅游交通条件、推行带薪休假制度、加强职业素质教育、强化行业管理等可有效推动假日旅游持续健康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旅游目的地是旅游活动的载体,旅游消费行为的异地性特点和综合性特点以及旅游投资的刚性特点要求目的地作为整体开展营销活动。由于目的地形象在目的地营销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可以考虑以目的地形象为核心构建目的地营销框架。该框架以旅游者的消费行为特征为基础,以消费者满意为目标,将市场细分、定位、竞争分析和信息传播等目的地层面的营销活动围绕目的地形象组织起来,以突出重点,提高营销效率。  相似文献   

12.
假日经济从实行双休日制度开始初见端倪。面对假日经济,厂商应树立假日营销理念。假日营销应注重研究节假日消费心理、消费方式、消费趋势,将假日意识贯穿于整个营销过程的各个环节,以最好地满足消费者节假日需求为手段,充分把握好节假日商机。  相似文献   

13.
"微电影"作为一种新的媒介传播平台,既丰富了电影产业形态,又日趋成为品牌推广、旅游营销、城市形象推广的新宠。微电影营销对旅游目的地推广的影响日益凸显。如何看待微电影对旅游目的地推广的影响,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本文首先从传播学的角度对微电影的定义和特征进行阐述,其次对微电影对旅游目的地推广影响进行分析,最后理性看待微电影对旅游目的地推广的影响,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化意见。  相似文献   

14.
“假日消费”是以消费者自主消费为主,以享受和发展为目的的群体性消费,是以旅游为主要内容,并涉及购物、餐饮、娱乐、学习、体育和健身等方面的系统性消费。“假日消费”的出现是与一定的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相联系的,是在人们收入较快增长,生活水平超过基本点以及闲暇时间增多的背景下出现的,是有其产生的客观必然性的。加之 1999年国务院出台了《全国年节和纪念日放假办法》,为假日消费提供了制度保证,从政策上推动了假日消费热现象的出现。 “假日消费”市场的火爆,给商场、旅行社、旅行景点、客运部门等行业带来了可观的收…  相似文献   

15.
《经济论坛》2010,(2):F0004-F0004
河北国源假日旅行社隶属于河北省国土资源厅培训中心。创建于2009年,是经河北省旅游局批准,国家工商管理部门注册,具有独立法人资格,专门从事国内旅游和国内会议的国有制旅游企业。  相似文献   

16.
假日经济成为我们时代的热门话题之一,它也成为社会经济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正在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同时给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报业带来冲击和影响。假日经济与假日报业的二元对立自从实行双休日制度以来,上班族每周有两天休息。国务院出台新修订的《全国年节和纪念日放假办法》后,人们的节假日从此以后变成了10天,全年的公假日已达114天,约占全年的1/3。假期增加后,人们在购物、旅游、学习,娱乐、健身等方面的需求必然相应增加,为假日经济的形成提供了市场机会。据国内贸易局对北京、天津、上海、重庆、广州、杭州…  相似文献   

17.
中国的“黄金周”假日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谢莉 《生产力研究》2004,(4):124-125,152
“黄金周”假日旅游 ,是我国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形势下 ,为进一步扩大内需、刺激消费 ,由国务院提出并命名的一种新型旅游方式。经四年的实践 ,实证了“黄金周”假日旅游的无限生机和魅力。而且 ,每年三个“黄金周”的出游规律基本成型 ,由“黄金周”向“黄金月”发展 ,“观光”和“度假”市场趋于成熟 ,包机和自驾车出游迅速发展等特点已日渐明朗。为实现其“黄金周”假日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有必要加强理论研究 ,强化理论指导 ;完善协调指挥体系 ,强化服务功能 ;增辟新景区 ,开发新产品 ;加强宣传教育 ,倡导和实施绿色行动。  相似文献   

18.
认识大学生旅游消费行为的影响因素,对于旅游开发商以及经济发展和社会传播都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文章通过对发放问卷调查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分别从大学生年均旅游次数,旅游目的地停留时间以及年级差异对大学生旅游消费行为进行了分析研究,得出了相关的结论,最后运用所得出的结论对大学生旅游开发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9.
旅游者对旅游目的地的形象认知是影响旅游活动的重要因素,对旅游目的地形象定位和市场营销策略的选择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许多因素对旅游目的地形象认知都产生影响,其中认知的时间特征对旅游目的地形象认知的影响是一个值得关注的新课题:旅游者对不同旅游目的地形象认知的先后顺序对旅游目的地形象认知是否产生影响以及这种影响的程度如何。文章以银川沙湖与榆林红碱淖为例,对旅游者对旅游目的地形象认知中的“先入为主”与“既成事实”效应进行了分析,初步证明旅游者对不同旅游目的地形象感知的先后顺序对旅游目的地形象认知产生影响,并针对案例景区的情况,强调了旅游形象定位与市场营销中的先发优势,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20.
成都市是一个旅游资源丰富的旅游城市,也是世界旅游目的地城市,中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旅游消费群体,对旅游的开发和建设具有借鉴意义.通过对成都市中学生旅游市场消费行为特征的调查分析,以期为发展成都中学生旅游提供建设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