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8 毫秒
1.
品牌如何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个产品成本相对于其售价并不会很高,为什么成本和售价之间有那么大的差距呢,其实这里面包含了一个营销的成本,这一营销成本在创造了客户的需求之余还增加了产品的价值。产品是所有可以触摸得到的相关的有形静物,而品牌则是消费者对产品本身及其相关事物,组织整体具有的一些感性的认同。包括个性,包括信任,包括社会地位等。譬如,百事可乐,它倡导它是新生代的选择,如果你认同此一新生代的年轻人价值观,那么你就可能选择百事可乐,当然如果你认同可口可乐"随时随地振奋一下"的感觉,你就可能去喝可口可乐,所以,基本上是对个性的认同会促进消费者选择一个品牌。我们再来看社会地位,现在要买车的话,只要花几十万就可以买一辆,但为什么有人愿意花上百万去买一辆奔驰呢?原因可能是这位消费者希望通过这辆奔驰来体现他自己的成功,这就是我们所说的体验式的认同。创造一个品牌已经不仅仅是一个产品的关系,而是牵涉到了一种感受性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李航 《成功营销》2008,(11):96-96
NO.1联想的欲望营销持续跟进上期酷库熊,可以看到联想从红本女到酷库熊是有一定规律的——联想的产品宣传越来越是满足用户的精神需求和心理欲望,而不是简单的功能需求。在我们所处的这个“欲望”滋生的时代.在笔记本电脑这个洋溢着“欲望”的精灵上,如果企业继续走传统的笔记本需求营销的老路,不仅难以引爆用户的激情和欲望.甚至会因产品定位的错位.  相似文献   

3.
钟河 《中国拍卖》2021,(2):86-91
2021年1月9日,"美在耕耘——中国美术馆新年展"在北京开展。展览围绕美是由人民创造的而展开。人民耕耘在希望的大地上,创造幸福生活,建设美丽家园;美术家们笔耕不辍,用心灵描绘美的事物、塑造美的精神。2020年农历辛丑牛年。牛,是人类最早驯化的家畜之一,与人们日常生活非常贴近。牛,象征着勤奋、耐劳、开拓等美好精神品质。...  相似文献   

4.
品牌就像人,你赋予他性格、情感、意念,塑造一些真挚动人的故事,它就不再是冷冰冰的产品,它就能像风情万种的人来打动你。我们处在一个产品日益同质化的年代,但知名品牌却微乎其微。每个品牌的背后都有一个产品,但并非每个产品都可成为一个名牌。我们看到:太多的产品流落街头、无人问津,而名牌却大行其道,让你掏尽腰包仍心甘情愿。那么品牌到底是什么?品牌为  相似文献   

5.
康迪 《成功营销》2009,(11):50-51
广告主:联想ThinkPad媒体代理公司:奥美世纪营销平台:腾讯网营销背景ThinkPad SL系列笔记本是一款面向中小企业主及知识工作者的商用笔记本。凌驾于产品本身,它还倡导着一种精神——甩掉借口,轻松前行。为此,广告主为ThinkPad SL打造了一个有趣的游戏网站(官网):“甩掉借口,ThinkPad SL助力勤思敏行的你”。  相似文献   

6.
杨铭铎 《商业研究》2007,(8):140-142
饮食美的创造过程中的审美化实际上是“人——机——环境”系统中饮食劳动主体人与成为其审美对象的饮食劳动工具和劳动环境交互作用的结果。具体而言,饮食劳动主体进行饮食美创造时,其审美对象的饮食劳动工具和劳动环境是分别以其直接和间接的无机身体的身份而存在的创作条件,其审美化是形式美依附于功能美,功能美寓于形式美。只有这样系统把握饮食美的创造才能够全面实现饮食劳动的审美化,为饮食美的持续发展提供不竭动力。  相似文献   

7.
陈志亮 《商》2013,(22):313-313
美感其实是广义的,而大多数人对它的认识是狭义的。因为每个人对事物,以及对美的理解感受是不同,所以美的寓意方向就有着发散性。灵性却不同,它是突法的产物是一瞬间的,但它给人更加贴切的感觉和激情。笔者通过对美感与灵性两者之间关系的研究.探讨其内涵与构建美的骨架,进一步挖掘美的情感体验和给予人一种“美”的精神内涵。  相似文献   

8.
章顺凯 《消费导刊》2013,(4):129-129,131
情感是人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它影响着人的感知,行为和思维。随着当代社会的飞速发展与消费者自我意识的提高,人们在产品物质层面的需求得到满足的基础上对产品精神层面的需求显得越来越重要,在艺术设计领域,情感设计已是设计师和设计理论研究者的重要研究课题。把情感设计理念纳入到设计思想体系之中,既是人本性的体现,使人暂时脱离日常生活的种种限制和陈规,复归游戏精神及对‘真、善、美”的追求,同时又是归属感的表达,使接受者体悟到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生机与活力,进而显现出现代设计以人为本的情感关怀。  相似文献   

9.
李涛 《中国工商》2002,(4):122-125
都说旧经济用旧办法、新经济用新办法,仅有高中学历的王跃胜却能将两者结合——他在中国知识分子最密集的地方——北京中关村成功扎根。他总是能看准别人未曾注意或不屑于注意的市场机会。他的观点是,一边吸引消费者,一边培育市场,然后再做产品。你没有市场,没有消费者,生产出来的产品就没有人要。”  相似文献   

10.
《品牌》2013,(10):104-107
他在创作中不是一个坚持唯美倾向的作者,虽来自南方.但比起小桥流水.他的笔锋更能让人感觉到苍劲有力。有说他创造了一种野性之美.他的作品往往使人陶醉其中,但其激情的画面却不是一般人能体会到的。与唯美逻辑和主流跟风的习气相比.思想上他更在乎新颖与睿智,在绘画上他更钟爱自然之态。他就是中国国画大师——刘珍清。  相似文献   

11.
《糖烟酒周刊》2007,(38):18
为什么说要让消费者爱上你的品牌,因为产品是用来和消费者交换的,而品牌则是用来和消费者在精神层面做情感的沟通。如果在情感沟通上出现了问题,这个产品交换的过程也就不可能顺利出现。  相似文献   

12.
品牌竞争成为当今企业的一种新的竞争手段.品牌则成为企业的一种新的竞争资源。正如美国营销专家拉里莱特所说:“拥有市场比拥有工厂更为重要.而拥有市场的唯一方法是拥有占绕治地位的品牌。”不知你有没有注意到。现在不管是什么品牌.在它们向你传递信息时都显得含情脉脉.你体会到它们的深情了吗?你知道吗?它们都是在用情感营销的手法.  相似文献   

13.
营销语录     
<正> 世界上最难的事莫过于让别人接受你的思想,而做销售恰恰就是让客户接受你的思想,让他认同你的商品比他的金钱更有价值,从而把宝贵的金钱交给你,以换取更宝贵的商品。销售,就是一个引导客户、让客户接受你的思想的过程。——《圈子圈套》作者王强  相似文献   

14.
正最近,有一个对"世界3"很着迷的朋友告诉我——他认为我说得很对,"世界3"的确是一种联想权。联想权是什么?这个词汇字典里面没有。联想是有的,它是一种人类高级的智力活动。睹物思人,就是一种联想;一面之缘、若有所思,也是一种联想,这种联想大多是隐蔽的、私人的、局限的、不分享的(当然也不排除刻意说出来)。我在一次交流中说,"世界3"是一种联想权,而不是骚扰版权。背景故事是这样的,我跟"世界3"的爱好者们做一个项目:"当你看到某某(品牌),你当场打了个激灵……"一个爱好者是这样做的:用世界3定义该品牌的logo,然后关联出  相似文献   

15.
星河 《中国广告》2002,(3):56-56
最近有两件事让我深思。一件,是广东的《21世纪经济报道》报近期连续刊登了一个叫"成美"的小公司挑战奥美的所谓"成美的观点",以及奥美广告公司曾经做过的几个被认为是失败的案例。吸引我的不是这些内容本身。而是这些内容所引来的广泛的认同与前所未有的影响力。这意味着对于以4A 为中心的广告话语体系的怀疑。另一件,是某大学广告系主任提到的一件事,当检查团要求他的广告系按"211"常规,达到师资力量的30%要拥有博士学位时,他提出一个问题:"我要这些博士干什么?"这确实是一个问题,因为相比其他学科,中国广告的话语体系太不完善了。博士能学到什么?博士原有的知识构成能融进这个话语结构吗?中国广告话语体系的构建可以划分为两个大的阶段,90年代中期以前,可以称之为牙牙学语,同义重复的时  相似文献   

16.
情感交流需求是每个人的精神需求,借助情感交流更容易激发购买欲望。而可口可乐无疑是个中高手。可口可乐公司的经销策略可谓是遍地开花、落户生根般地融入各个国家的本土文化。打破了各个国家的文化障碍,被生活在不同国家、不同文化背景、不同生活方式以及不同饮食习惯的消费者接受。  相似文献   

17.
怀旧是对过往景象的再现,怀旧更是对昔日情感的温习。所以,怀旧广告追求的实际上是两个情——情景与情感。情景用来加深记忆,强化联想,深化内涵;情感重在引起共鸣,催生对往事的回忆,对旧情的怀念,从而增加对产品的好感,强化对品牌的认同。其实不管是情景也好,情感也罢,  相似文献   

18.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所消费的商品不仅要能满足人们的物质需求,还要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满足消费者的精神需求,可以让消费者在购买商品的同时找到情感的寄托。如今市场竞争加剧,传统的营销方式难以取得较好的传播效果,情感营销以其强大的情感推力在营销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食品广告运用情感营销方式,构建了温暖的情感品牌,营造了鲜活的情感场景,实现了沉浸式的情感共鸣。从整体而言,广告主应用情感营销方式满足了消费者的情感诉求,激发了消费者的购买欲望,提升了产品的销量,在食品广告业中大放光彩。  相似文献   

19.
<正>经营宠物店其实也是在经营情感,尽管人们有不同的需要。但是只要你用心替他想了,就会得到加倍的回报  相似文献   

20.
提起索尼,人们好像已经不仅仅只想到某种产品或者商品的标签,而是一种感觉——时尚、电子化、梦幻的感觉;同时,人们好像也对索尼的日本血统没有印象——欧洲人以为它是欧洲品牌,美国人认为它是美国公司,很多中国人也觉得索尼是很西化的品牌。从这两点可以看出,索尼已经把公司形象上升成为了一种精神,这种精神的作用是让人们认同和接受索尼所带给人们的快乐感受,认同SONY这个标志背后的宽泛含义。一个企业能做到这一点,你不能不承认它的“厉害”。其实当年盛田昭夫和井深大创办这个企业的时候,未必就给它定下了今天这样的“精神”目标。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