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企业财务管理目标随着理财环境的变化不断演进。本文对已有的财务管理目标,包括传统的财务管理目标和现代企业财务目标进行述评,提出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新观点——企业剩余索取权价值最大化,并探索性地将产权理论中的剩余索取权理论与财务目标理论相结合,分析了剩余索取权价值最大化目标理论的特点和剩余索取权价值的计量思路。  相似文献   

2.
当前通行的公司治理理论主要是建立在“两权分离”及“委托代理”理论的基础之上。根据该理论,(非人力)资本所有者是企业的最终所有者,对企业拥有控制权和剩余索取权,经理人员受聘于资本所有者。在“两权分离”的前提下,企业经营者的目标函数与所有者的目标函数存在差异:前者的目标在于经营者利益和权力最大化,而后者的目标是股东财富最大化及其  相似文献   

3.
所谓企业治理,本质上是一个关于企业所有权,即企业的剩余控制权和剩余索取权安排的契约,是一整套法律、文化和制度安排.它通过一定的治理手段配置剩余索取权和控制权,以使企业内的不同利益主体形成有效的自我约束和相互制衡机制,实现企业价值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4.
在现代企业理论中,关于企业所有权安排的基本观点是,让企业剩余索取权与剩余控制权的分享尽可能对应起来。由于享有剩余索取权实际上就意味着承担风险,而享有剩余控制权则意味着制造风险。企业所有权安排的基本原则,体现于现代企业中,则表现为现代企业所有权安排合约的基本框架———企业剩余控制权安排给企业经营者享有,而企业剩余索取权则安排给股东与经营者分享,在这样的前提下,既能给股东提供选择与监督好经营者的激励,又能给经营者提供努力行使好剩余控制权的激励。一、大股东的非合作、非持续发展行为下的剩余控制权现代企业理论在关…  相似文献   

5.
企业理论演变与财务管理目标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理论界目前讨论的财务管理目标主要有:利润最大化、股东财富最大化、企业价值最大化和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最大化。财务管理目标的歧见,反映了财务管理目标的动态性和博弈性,体现了财务管理目标的经济学根源。财务管理目标随企业理论的演变而变化发展:古典企业理论的财务管理目标是利润最大化;与“剩余索取权假说”相对应的财务管理目标是股东财富最大化;企业治理理论的财务管理目标是企业价值最大化;企业能力理论的财务管理目标是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最大化。  相似文献   

6.
经营者股票期权价值分割与会计处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营者股票期权的会计处理是一项富于争议的会计难题。按照现代企业理论 ,经营者股票期权的经济实质是经营者人力资本资本化的体现和经营者作为企业非物质资本所有者参与企业剩余索取权的分享。股票期权价值可以分割为人力资本价值与激励价值 ,与之相对应 ,把股票期权价值中属于人力资本价值的部分 ,作为经营者投入企业的权益资本核算 ,而期权价值中属于激励价值的部分 ,作为企业对经营者的利润分配进行核算 ,这样能实现经济实质与会计原则的统一  相似文献   

7.
宋岩在《外向经济》2000年第一期上撰文分析了股票期权的激励作用。他的看法是:在现代企业制度下,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所有者在保留了对剩余的索取权利后,将经营权交给了经营者。所有者享有获得利润的权利并承担损失;经营者支配企业但不享有剩余;所有者希望剩余最大化,经营者希望报酬最大化,二者目标显然不一致。实行股票期权就是给了经营者一种权利,即让其在未来以优惠价格购买公司股票,从而成为企业的‘椎”所有者,但他必须经过一个较长阶段的努力,才能实现最后真正的收益。所以,股票期权属于一种长期激励。股票期权可使经…  相似文献   

8.
产权理论分析与财务管理目标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现代企业理论中,关于企业所有权结构与企业效率的关系主要有两个学术派别:一是目前占主导地位的新古典产权学派,他们主张企业的剩余索取权和剩余控制权由出资者单方面享有;二是近年来发展比较迅速的利益相关者学派,他们反对"出资者至上主义"的观点,主张企业所有权由出资者、债权人、员工、消费者等众多的利益相关者共享.与前者相对应的财务管理目标有利润最大化、股东财富最大化、企业价值最大化等;与后者相对应的财务管理目标有利益相关者财富最大化等.本文试从产权角度进行分析,对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提出切合实际的选择.  相似文献   

9.
经营者激励的六条基本线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我国国有企业应将健全经营者激励约束机制的实践奠定在以下现代企业激励理论的指导之下:一是企业控制权与企业剩余索取权应该相对应、对等,对于拥有企业实际控制权的经营者只能通过企业剩余索取权的分享形成激励约束机制,才能将其努力诱导出来,从而克服道德风险;而企业剩余索取权的分享必然要求企业所有权的分享。二是随着知识经济的兴起,现代企业已经不仅是一个物质资本的合约而是一个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共同的合约,从而现代企业治理应从原有的“单边治理”转向“共同治理”与“相机治理”相结合。三是企业产权激励机制作用有…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委托代理关系角度分析了上市公司财务目标定位,并以此为基础对上市公司经营者剩余索取权进行了分析,认为赋予经营者剩余索取权是降低上市公司代理成本和设计经营者报酬计划的关键,而股票期权是经营者剩余索取权的最佳实现方式。  相似文献   

11.
高校校办企业激励与约束机制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校办企业激励与约束机制的理论依据 1.1建立校办企业约束与激励机制的经济学理论 现代企业(典型形式为股份制企业)的产权制度的安排更多表现为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根据现代企业理论,在两权分离的情况下,资本所有者必须建立激励约束机制的实践基础是所有者与经营者委托代理关系的产生及其之间非对称信息的存在.在资本所有权与控制权相分离的条件下,资本所有者作为委托人拥有剩余索取权,其所追求的目标是资本增值和资本收益最大化.拥有公司经营管理权的经理人员作为所有者的代理人,除了追求更高的货币收益外,还力图实现尽可能多的非货币收益.为此,从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出发,资本所有者必须为现代企业的经营者建立激励约束机制.  相似文献   

12.
一、股权激励效用及风险股权激励,作为一种解决委托代理问题的方式,其基本思想是,经营者作为企业剩余的创造者之一,让其持股可以分享一部分企业剩余索取权,可以激励经营者为企业创造剩余的积极性,进而有效地规避经营者的道  相似文献   

13.
财务总监无疑是现在比较热门的词语和职业,但对于财务总监的角色定位、职责及相关问题似乎没有明确的界定,本文尝试做一个探讨。 我们知道,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是现代企业的基本特征。按照委托代理理论,“两权”分离可看作是一组委托代理契约关系,在这种关系中,所有者为委托人,享有剩余收益的索取权,其目标是追求股东权益的最大化;经营者为内部人(或称代理人),享有经营权和劳动报酬索取权,其目标是追求自身效用的最大化,印力求尽可能多的薪水、奖金、闲暇  相似文献   

14.
建立有效激励机制若干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亿红 《企业经济》2003,(6):99-100
一、建立有效激励机制的必要性现代科技的高速发展和社会化大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使现代企业形成所有权和经营权相分离格局,即企业所有者委托经营者管理企业,企业所有者拥有企业的最终控制权和剩余索要权,而经营者拥有企业经营管理权,所有者(委托人)与经营者(代理人)之间的关系也因此通过契约形成委托代理关系。企业所有者和经营者由于各自的价值取向,在企业中的地位等不同,各自的奋斗目标也不同,所有者希望企业保值增值,从而实现企业财富最大化,而经营者希望实现个人效用最大化。作为经济人的经营者可能会利用信息不对称的优势,采取“逆向…  相似文献   

15.
本文将对现有的主要财务管理目标进行解析和评价,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企业应将剩余索取权价值最大化作为财务管理目标。  相似文献   

16.
本文将对现有的主要财务管理目标进行解析和评价,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企业应将剩余索取权价值最大化作为财务管理目标。  相似文献   

17.
经营者剩余索取权与控制权的激励方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阶段对企业经营者的激励分为薪酬激励和职务激励,薪酬激励一般表现为剩余索取权的激励;职务激励一般表现为控制权的激励。经营者的福利,不仅包括以剩余索取权体现的薪酬,还包括以控制权体现的地位,因此经营者激励最有效的方式之一是让经营者拥有剩余索取权与控制权。  相似文献   

18.
经济责任审计成因的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股份公司通常是从委托人对代理人进行激励和监督这两个方面来解决委托——代理问题的。本文试从经济学的角度分析中国国有企业中经营者的激励与监督问题,从而进一步剖析经济责任审计的成因。在现代企业中,激励问题是通过企业所有权的安排来解决的。这里的企业所有权是指企业剩余索取权和剩余控制权。剩余索取权是相对于合同收益权而言的,指的是对企业收入在扣除所有固定的合同支付(如原材料成本、固定工资、利息等)的余额的要求权。事实上,在企业理论的早期文献中,经济学家就是以剩余索取权来定义企业所有权的,后来也有学者将企业所有权…  相似文献   

19.
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的剩余索取权的配置形式应当变革,人力资本也应分享企业的剩余索取权。契约理论、人力资本产权理论、委托代理理论以及双因素论和分享经济理论等为人力资本分享企业剩余索取权提供了基本的理论依据,人力资本分享企业剩余索取权带来的激励等积极效应则进一步说明了人力资本分享企业剩余索取权的必要性。而要使人力资本分享企业剩余索取权成为现实,还需要从完善市场机制等几个方面入手,创造适当的制度环境。  相似文献   

20.
在存在委托代理关系的组织中,解决委托人与代理人之间的动力问题实质上是建立一套有效的激励机制。在现代公司制企业,构建公司治理结构就是要解决委托人与代理人之间的动力问题,即通过一套激励机制促使各利益相关方采取适当行动,在最大化自己利益时,最大化公司价值。建立激励机制,需要在组织内设立监督者,由他们负责监督、激励。但监督者也必须有某种激励来开展监督活动。办法是使他们有剩余利益索取权。拥有剩余利益索取权的监督者越是努力工作,团队的效率就会越高,监督者获得的剩余利益就越大,进而监督者越有积极性,这又反过来促进团队生产的效率。而既拥有企业监督权,又拥有企业剩余利益索取权,实质上就是拥有企业所有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