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24 毫秒
1.
我国高失业率原因分析及对策建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影响中国经济、社会、政治发展的一个重大问题是失业问题。在长时期内,我国都将面临高失业率。我国高失业率的主要原因不是西方经济理论提出的有效需求不足,而是由我国特殊国情决定的历史和制度原因。治理我国高失业率的主要措施是建立有效的社会保障制度,扶持民营企业发展。  相似文献   

2.
韩淑丽 《现代财经》2005,25(12):14-18
从我国失业率的变化趋势看,城市登记失业率、真实失业率都呈上升趋势。究其原因,主要是劳动力供给过剩所使然。而失业率过高,无论是国家还是居民家庭都会为此付出巨大代价。为了减少失业、降低失业率,我们必须从劳动力供求两个方面努力,一方面要积极发展经济,扩大劳动力需求;另一方面尽可能地缩小劳动力供给。  相似文献   

3.
邓华北 《经济师》1998,(9):11-13
失业率是国际上通行的衡量一个国家经济运行情况的重要指标。进入90年代后,我国的城镇登记失业率一直呈稳步上升的趋势。1997年,城镇登记失业人数达到近620万人,登记失业率3.2%。由于统计方面的原因,上述数字还不能反映我国现阶段失业的真实情况。据有关...  相似文献   

4.
本文利用HPMV滤波对我国的自然失业率进行估计,并且应用自然失业率对我国通货膨胀的特征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我国自然失业率的波动性明显逐渐变小,实际失业率与自然失业率的变动趋势基本一致;我国通货膨胀的适度区间约为2.9247-5.7369%;我国通货膨胀对负向实际失业率缺口的反应强于其对正向实际失业率缺口的反应,具有非对称性.  相似文献   

5.
我国政府一直没有公布城镇的真实失业率,而学者的估计往往在统计口径上不一致,方法上也还存在一定的缺陷。利用第五次人口普查资料,作了定量比较。以现有资料推算我国真实的失业率,失业人数调整法比失业率调整法更为科学,并通过线性回归法得到调节系数。我国目前城镇的真实失业率为8.8%,失业人员总量低幅增长,失业率已持续下降。  相似文献   

6.
中国何以应对就业危机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一、就业形势判断 1.城镇失业率已达到警戒线。就业问题是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问题。目前,虽然我国城镇登记失业人数为600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仅为3.1%,但有关专家分析断定我国城镇失业率已达到7%的警戒线。如果考虑到农村大量存在的剩余劳动力,则我国的实际失业率将更高。当失业率达9.7%时,就会造成重大的社会经济风险,必须采取紧急措施。与失业率居高不下相伴而生的则是  相似文献   

7.
我国自然失业率的测量与解析——基于1978-2007年数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自然失业率的三种数理模型,采用比较静态分析与计量统计检验的方法,发现纳入工资刚性的凯恩斯主义NAIRU模型更符合我国实际.利用这个模型,在放宽自然失业率恒定不变和阶段性变化假设的基础上,测量了1978-2007年我国各年的自然失业率.1978年以来,我国自然失业率总体呈现上升趋势,到2003年为一个极大点;2003-2007年自然失业率开始下降,分别为9.25%、9.09%、13.1%、10.9%、7.15%.另外,我国平均的名义工资刚性度和实际工资刚性度分别为0.873、0.221.在我国,技术进步对自然失业率是具有长期效应而不是短期效应.技术进步倾向于减少自然失业率,而这与Pissarides等人在美国的研究结论是相反的.  相似文献   

8.
文章主要根据我国1985-2019年居民消费物价指数和城镇登记失业率的统计数据,运用VAR模型,研究我国通货膨胀与失业率的关系,识别菲利普斯曲线在我国的适用性,以此为政府采取宏观调控政策提供依据.研究结果表明:我国通货膨胀与失业率具有双向格兰杰因果关系,且菲利普斯曲线在我国短期成立,长期而言,由于理性预期的存在,菲利普...  相似文献   

9.
刘辉 《经济问题》2012,(1):9-12
依据马克思主义的资本构成、资本积累和资本循环理论,设计模型对自然失业率直接测量,从分析可知,自然失业率取决于人均资本量、资本构成、平均工资等变量。对我国1991~2009年自然失业率的实证分析显示,我国自然失业率稳定上升。提出应通过深化经济结构调整、调节收入分配两极分化等措施降低自然失业率。  相似文献   

10.
试论中国城乡隐性失业顾立新在我国社会主义有计划的市场经济下,现阶段的失业,主要表现为隐性失业。1992年末,全国城镇公开失业率为2.3%,城乡隐性失业率则高达21%①。消化庞大的隐性失业大军成为今后深化劳动体制改革,发展经济最紧迫、最棘手的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11.
开创有中国特色的再就业之路□张燕华一改革进入九十年代,失业,已做为一个严酷的现实摆在我们面前。据中国国家统计局发布的信息,近年来我国的城镇失业率呈连年增高的态势。中国1991-1995年失业人数失业率年份19911992199319941995失业数...  相似文献   

12.
经济增长,我所欲也:扩大就业,亦我所欲也 改善就业对于提高收入水平、推进经济发展和保障劳动者的劳动权利具有重大意义。经济发展的最终目的是人的发展,人的发展包括满足基本需要、得到社会认可和自我实现等内容。对于每个人来说,拥有一个稳定、有保障的工作是实现这些目标的前提。然而,人口众多的基本国情给我国带来了长期的就业压力。近年来,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和结构调整力度的加大,我国的就业问题日益突出。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资料显示,我国城镇失业率为8.27%;而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于2001年及2002年在福州、上海、沈阳、武汉和西安进行的失业率调查,这5个城市的总体失业率为14.3%。这个失业率水平在世界各国中属于比较高的。不仅如此,目前我国约9亿农村人口中有相当一部分处于半失业或隐形失业状态。随着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口将从农村转移到城市。显然,扩大就业将是我国未来10年到20年所面临的一项严峻任务。  相似文献   

13.
刘晔 《经济论坛》1999,(3):12-12
失业问题是重大的社会经济问题。对就业状况的分析离不开失业率这一重要指标,然而在报刊杂志及有关部门提供的失业率数据资料中,失业率数值大小不一,相差很大,这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在于失业率计算口径不一致。只有对各种计算口径有一个正确的了解,才能避免认识上的模糊...  相似文献   

14.
通过借助城镇登记失业率、劳动力市场失业率、用人单位招聘成功率、求职成功率、U-V曲线和匹配函数等6个指标或方法,分析我国劳动力市场的配置效率问题。研究后发现,自21世纪以来,虽然市场因素已成为我国配置劳动力要素的主要途径,但是劳动力市场的配置效率并不高,摩擦性和结构性失业已经成为失业的主要形式。  相似文献   

15.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公布2008年的我国城镇登记失业率4.2%,中国社科院发布的2009年<社会蓝皮书>中显示我国2008年的调查失业率高达9.4%,是前者的两倍多.城镇登记失业率公布20多年来曾一度受到公众的质疑,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登记失业率的弊端也更加突显出来.本文通过分析我国现行失业率测量体系存在的不足,提出对构建科学的失业测量体系的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16.
基于自然失业率的角度,对我国通货膨胀的适度区间与非对称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我国通货膨胀的适度区间约为2.2179%~6.6389%.近年来,我国通货膨胀处于适度区间之内,但上升趋势比较明显;我国通货膨胀对实际失业率缺口的反应具有明显的非对称性,即通货膨胀对负向实际失业率缺口的反应要强于其对正向实际失业率缺口的反应.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适度失业的理论分析着手,回顾和论述了适度失业问题研究的重要意义。在此基础上,根据1992—2010年间我国各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在控制了城镇失业率水平和经济增长之间的间接效应的条件下,利用面板门限模型对中国城镇登记失业率最优门限值水平进行估计,得到我国城镇登记失业率的最优调控目标区间为[2%,4.2%]。在城镇登记失业率的最优区间内,失业率的下降对经济产出的拉动效果明显。最后,根据实证分析的结果,提出了一些问题和建议。  相似文献   

18.
菲利普斯曲线是反映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之间交替取舍关系的曲线。一国为降低失业率,需要容忍一定程度的通货膨胀。菲利普斯曲线是国家制定宏观经济政策的基本理论依据。在后金融危机时代,全球经济依然低迷,主要经济体纷纷进行货币干预,我国的通胀将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因此,国家在采取宏观经济政策刺激经济增长、增加就业时,需要考虑通货膨胀的容忍度,使菲利普斯曲线不断完善,以适应我国的需要,而不是单纯将传统菲利普斯曲线作为在通胀和失业之间权衡的政策导向。  相似文献   

19.
我国在经济转轨的过程中,失业问题日益严峻。通过对我国失业问题产生的原因和奥肯定理不能实现的根源进行分析,提出了增加就业岗位、降低失业率的一些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20.
支撑和谐社会的失业预警理论模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就业政策是实现经济高增长和低失业率的结合点,支撑政策的理论依据是失业率统计和能把风险控制在最小程度的失业预警系统。我国目前缺乏一个支撑和谐社会的失业预警系统。建立支撑和谐社会的失业预警理论模型,就是要把定性和定量分析结合起来,把专家意见、统计分析和数学分析结合起来,把初级和高级预警方法结合起来,把直观和模型预警系统结合起来,逐步形成中国式的失业预警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