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四个一切”的核工业精神是核工业人在艰苦卓绝创造历史的过程中铸炼出来的精神硕果;是核工业人在二次创业过程中对自身发展的高度要求;是对核工业取得卓越成就工作经验的高度凝炼。核工业50年的发展,成就了核工业一个又一个领域的发展,实现了一个又一个技术突破,填补了一个又一个国内和国际空白。这些成绩的取得无不是核工业人始终保持“严细认真”的工作作风取得的,无不是核工业人励精图治,锐意进取,开拓创新实现的。  相似文献   

2.
“四个一切”的核工业精神是老一辈核工业人的“一切为了祖国,一切为了核科技事业”的真实写照。也是新一代核工业人创新发展,继续将核工业推向前进的强大动力。作为一名有12年“核龄”的年轻一代核工业人,我感到无比振奋和自豪。  相似文献   

3.
“核史映风华”开栏语: 1955年1月15日,毛泽东主席主持召开了中央书记处扩大会议,做出了建立和发展我国原子能事业的战略决策。我国发展原子能建立核工业的历史从此开始。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这不仅仅是新中国历史上最辉煌的一天,更是改变我国命运,改变我国世界地位的一天!在即将迎来第一颗原子弹爆炸50周年、核工业创建60周年之际,本刊从本期开始将在”文化”板块新推出“核史映风华”专栏,与读者一同回顾核工业创业征途中举世瞩目的业绩,感悟核工业积淀的丰富文化底蕴和精神财富,助推新时代的核工业之梦!  相似文献   

4.
核燃料产业是中国核工业发展的“脊梁”,是核产业体系中的重要环节。如果没有这个环节,就不能叫有完整的产业体系,在世界上就不能称其为核强国,就没有话语权,就要受制于人。不论是当年搞“两弹一艇”研制,还是当今走军民融合发展之路,中国核工业发展60年的历史,以及一些无核国家想发展核工业所经历的坎坷,都充分说明了这一点。中国核工业产业体系中有这个“脊梁”,中国核工业继续走军民融合之路才会更有底气。  相似文献   

5.
“四个一切”的核工业精神,是对我们核工业人几十年来优良传统的真实写照,也是我们核工业人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和精神食粮。可以说,“四个一切”既是对核工业辉煌历史的总结和概括,也是对核工业人作风和传统的一次升华和创新。理解“四个一切”的核工业精神,我的体会有三点:  相似文献   

6.
2015年1月15日,是中国核工业创建60周年。这一天,媒体全天候报道核工业。当新闻联播连续播发习近平总书记和李克强总理对核工业的指示和批示时,核工业人的自豪感、荣誉感、使命感达到了顶峰,这些又都转化为新一代核工业人砥砺前行的磅礴力量,鼓舞着核工业人再攀科学高峰!核工业是高科技战略产业,是国家安全重要基石。这一高瞻远瞩的论断60年来一脉相承,体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长远的战略眼光和思想。核工业因保障国防安全而生,其"两弹一艇"的辉煌成就让中  相似文献   

7.
“四个一切”的核工业精神是优秀的核工业人的形象写照,是对核工业优良传统的人性化表述,是建设核工业特色文化的灵魂。“四个一切”的核工业精神同时也是核工业人人生的一种境界和追求,是中核集团公司政治责任、经济责任、社会责任和员工个人自我成长责任的统一。  相似文献   

8.
年轻人保守思想少、精力充沛、思路敏捷,他们在核工业改革与发展的征程中,发挥着积极的、重要的作用。从本期起,本刊将陆续发表总公司最近召开的“中青年改革发展研讨会”的部分论文。我们不但从这些论文看到了核工业改革与发展的新思路,而且从这些年轻人的身上也看到了核工业发展的前途,增强了搞好工作的信心。核工业发展寄希望于中青年!  相似文献   

9.
本刊增设《厂报院刊》小栏目,目的在于展示核工业系统基层单位两个文明建设中的多彩花絮和丰硕成果,相互交流,共同提高,以促进核工业的改革与发展。热忱欢迎核工业企事业单位的“厂报院利”编辑部踊跃推荐。  相似文献   

10.
十年前,1984年8月,核工业部党组为了适应和推进军转民的全面展开,并逐步建立科学决策咨询体系,决定建立一个政策研究的冷班子,当时定名为“核工业发展研究中心”。主要任务是:遵循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的法规,对核工业调整转民、发展与改革的重大问题,进行调查研究和系统分析,提供核工业改革与发展的思路和建议;参与核工业方针、政策、法规的制定和政策性报告、文件的起草。既是日常政务的参谋  相似文献   

11.
坚持以核为本、发展核电、多种经营是中核总推进军民结合的根本方针。建立军民两用的核动力、核燃料科研生产体系(简称“两核”体系),是实现军民结合的主要目标。为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国家在制定军工高技术转民的长期发展战略时,对核工业以发展核电为龙头的军民结合计划,继续大力扶持和保护。根据核工业的特点,应着重在以下两个方面解决好六个问题:  相似文献   

12.
从现在起到2000年,是核工业改革和发展一个非常关键的时期。总公司党组对核工业面临的新形势进行了认真分析、研究,提出了今后三年的工作目标和思路。到2000年,核电、核军工、核燃料将有较大发展,“三九二三”工程将全面推进:秦山和大亚湾核电站在管理上将接近国际先进水平,“九五”开工的四大核电工程将分别进入调试、安装、建设高峰,为“十五”期间  相似文献   

13.
从2005年提出”四个一切”核工业精神到现在的10年间,原核工业部政策研究室主任、中核集团科技委原副主任郑庆云已经作过50多次关于“我国核工业发展历程和创业精神”的讲座,从秦山、田湾到三门,从北京、兰州到宜昌,行程上万公里。而郑庆云根据不同单位、不同对象,把我国核工业的创业史、核工业精神以及核文化三位一体、有机组合,并六易其稿最后写成的《激情岁月讴歌》一书,延伸了“四个一切”的内涵和外延,于2013年9月出版,一版加再版,总发行量近8000册。  相似文献   

14.
风云 《中国核工业》2014,(12):60-61
通过10年的巡讲,郑庆云在与青年交流互动中,进一步挖掘了“四个一切”的价值内涵。“四个一切”既是核工业企业文化之魂,又是核工业企业管理之道。正是这个“魂”与“道”,潜移默化、启迪陶冶着青年人的成长、成熟和成才。  相似文献   

15.
首先,我认为将“四个一切”的核工业精神发扬光大是我们的责任。“四个一切”是我们的传家宝,是我们几代人形成的精神支柱,它贯穿于科学研究的全过程,也是新形势新发展的需要,是核工业的灵魂。既然是传家宝,我们就要继承、发扬下去。  相似文献   

16.
50年前,邓小平总书记亲自批准在兰州建设我国首座铀浓缩厂。半个世纪来,五○四厂为我国核工业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为“四个第一”(第一颗原子弹、第一颗氢弹、第一艘核潜艇、第一座核电站)提供了浓缩铀燃料,在思想文化领域里,也是“四个一切”核工业精神的践行者。  相似文献   

17.
统一思想精心组织加强协作积极推进“十五”核电新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0年,将是我国核电发展历史上非常重要的一年。确保投运核电站的安全稳定运行,搞好在建核电站的三大控制,努力争取在国家“十五”计划中安排一定规模的核电新项目,对中国核工业和核工业集团公司的发展,至关重要。一、核电发展现状核电经过近半个世纪的发展,其安全性和经济性已完成了工业生产规模的考验。到1998年底,世界上共有434个核电机组在运行,总装机容量达到3.49亿千瓦。1998年全年核发电量为  相似文献   

18.
《中国核工业》2006,(2):4-9
2006年2月16 ̄18日,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召开了2006年度工作会议。会上,集团公司总经理康日新作了题为《坚持科学发展,着力改革创新,全面开创“十一五”集团公司发展新局面》的工作报告。报告全面总结了集团公司2005年的工作,确定了集团公司“十一五”改革发展的总体思路、目标和措施,部署了2006年的重点工作。这次会议是核工业站在新的发展起点上、实施“十一五”规划开局之年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将对集团公司和我国核工业未来一个时期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中核集团公司将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实现中央领导提出的我国核工业又快又好又安全地发展的目标。本刊对工作报告主要精神进行解读,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19.
“四个一切”的核工业精神。集中体现了核工业成立50年来,核工业人为创建独立完整的核工业体系,取得“两弹一艇”和自主设计、建造、安全运行核电站伟大业绩的严以律己、忘我工作、不怕困难、勇挑重担、一丝不苟、认真工作、敢于创新、争创一流的工作作风。“四个一切”的核工业精神也是中核集团在新的发展形势下,团结带领核工业人不断进取、不断发展,取得更大成绩的强大的精神支柱。  相似文献   

20.
<正>全国"两会"已经落下帷幕,但核界余声依旧。梳理今年"两会"核言核策与热点话题,可窥我国核工业发展生态之一斑。今年"两会"围绕核能展开的话题讨论范围极广,汇总梳理不难看出,各方言论观点集中表现在产业自身发展生态、外围市场生态、法治建设生态三大领域。为了更好地抢抓"十三五"机遇,核工业代表委员积极建言献策,力求营造一个健康可持续的发展环境与态势。产业生态:机遇空前大有作为相较于以往过于保守的发展态势,核工业以技术突破、管理提升等"有为"之举终至迎来今年两会的利好不断,突出表现在国家政策带来的重大机遇上。核工业发展新成就、新态势引发广泛关注,产业信心大大增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