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利息是在一定的信用关系下产生的。信用关系是社会经济关系的组成部分,因而社会经济的特定条件制约着利息水平的高低。这些条件是资金供求的状况;融资形式的多少;调节金融的手段;经济发展的速度;国际经济的环境等。 (一)资金供求的状况马克思主义认为利息是利润的一部分,因而社会平均利息率的高低只能在社会平均利润率的上下限内波动。社会平均利润率是社会总利润与社会总资本的比率,它是对相当长的时期内各部门利润率变动的理论抽象,因而从总的趋势来说,社会平均利润率的变动决定社会平均利息率的变动是正确的,但社会平均利润率不能调节市场利息率的具体变化和利率的高低水平。市场利息率的具体变化完全受借贷资本市场上货币资本的供求关系决定。在这里。  相似文献   

2.
平均利润率是不是组成利率的基本因素,它涉及到社会主义制度下商品经济存不存在平均利润率、计划价格是怎样制订的、利率与利润率的比例怎样等等。这些问题如果取得解决,则不仅有利于确立具体的利率政策,而且在理论上对我国国民经济作进一步的调整、改革将发生影响。  相似文献   

3.
银行(含信用社)利息是我国国民纯收入再分配的一种特殊方式。利率又是国家调节经济的重要杠杆。在资本主义社会,利率是由社会平均利润率和借贷资本的供求所决定。在我国,利率的确定,首先应该考虑党的政策、国家的利益,即首先服从于国家宏观经济决策的要求。但是,在此前提下,借款单位的经营利润率(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不同部门和整个社  相似文献   

4.
从1984年1月起,提高农贷利率,这是必要的。适当提高农贷利率有利于国计民生。为此,我们就这一问题谈几点浅见。一、农贷利率提高或降低的依据应是农业利润率利息是利润的一部分,利率的高低是相对的。衡量它的标准,是社会平均利润率。如果借贷的利率超过平均利润率,借者就会得不偿失,企业就得赔本、倒闭。因为借贷是以偿还为条件的特殊的价值运动。当前,我国社会平均利润率是多少?既不好算,也不易计算准确。但我国现行利率仅千分之几,不足一分,是世界上少有的低利率国家。就农业生产来  相似文献   

5.
有些同志认为,我国目前的利率水平过低,以致于影响了利率作用的发挥。其主要理由是:其一,1983年贷款平均利率只有6.35%,而1953年全国统一利率时,贷款平均利率就已达到8.3%。这种以过去的利率水平作为衡量的标准是不科学的。我们知道,利率水平的高低主要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平均利润率。在一般情况下,利息率不应超过平均利润率,以此为上限,但也不能低到等于零。从总的趋势来看,随着技术进步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资金有机构成也会不断提高,从而在生产中活劳动所占的比重就会相应下降,物化劳动的比重就会相应增加,平均利润率不断下降,从而受平均利润率制约的利息率也必然会趋向下降。二是市场资金供求状况。这就是说,在平均利润率以下,零以上的区间里,由市场资金供求来  相似文献   

6.
经济结构     
社会经济结构。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生产关系的总和,主要通过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来表现。国民经济结构,即国民经济各部门、社会再生产各方面的组成及其比例关系。具体包括产业结构、产品结构、技术结构、企业规模结构、经济组织结构、投资结构、就业结构等。从社会再生产各个环节出发,可划分为生产结构、交换(流通)结构、分配结构和消费结构;根据国民经济的不同范围,可划分为国民经济结构、部门经济结构和地区经济结构等。一个国家的经济结构是否合理,主要看它是否适合本国的实际,能否充分利用国内外一切有利条件;能否合理而有效地利用人…  相似文献   

7.
<正> 利率,是调节国民经济的一个重要杠杆,是国家调控经济的重要手段。它关系到经济的发展,关系到社会的安定,因此.如何发挥利率的杠杆作用是国民经济宏观调控的一个重要手段。一、利率体系存在的问题首先,制定利率的指导思想不够明确。近年来,我国先后多次调整了利率,增强了存贷款利率的档次,扩大了计息范围,实行了差别利率和罚息利率及浮动利率制度,规定了银行之间和银行内部的资金往来实行有偿计息.但在理论上还没有真正把利率作为经济杠杆来系统研究,实际操作中考虑的是利率调整对企业成本、财政收入的影响,没有依据利率调整的内在要求调整利率水平,致使利率对经济调节的影响甚微。  相似文献   

8.
制定利率的依据是什么?很多同志往往把马克思《资本论》中所说的平均利润率和货币资本供求关系作为我们制定利率的依据。我认为,这两个因素在资本主义社会是决定利率的主要因素,却不是制定具体利率的依据;在社会主义社会,这两个因素也不是制  相似文献   

9.
在经济结构的形成和调整过程中,投资分配结构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一方面,投资向哪些行业和产业倾斜,直接影响着固定资产再生产和社会再生产的比例关系,因此是国民经济结构形成的决定性因素。另一方面,投资分配还是改变不合理产业结构的根本途径。调整不合理的国民经济比例关系,通常有两种办法:一是关停并转一批生产长线产品的企业,或砍掉一批重复建设项目。这一般是在国家资金和  相似文献   

10.
所谓计划浮动利率,是以货币时间价值为指导,以平均资金利润率为基础制订的基准利率(计划利率),允许在计划规定的幅度内上下浮动。它包括基准利率、极限利率、指导利率、浮动幅度四部分。基准利率即由国务院统一公布的计划利率;极限利率是在公布基准利率的同时,规定利率的最高限和最低限,由国务院或人民银行总行确定,极限幅度可在上下50%左右;指导利率主要是中央银行的再贷款利率,由人民银行总行乃至省分行确定;浮动幅度,即专业银行各基层行在极限利率范围内参照指导利率及其银行经营方针政策所作的浮动范围选择,自主范围一般比20%大。“计划浮动利率”的基本特点在于:首先,它依据统一的计划利率制定。计划利率犹如整个利率体系运转的轴心,由国务院统一制订,一年或半年定期公布,它从  相似文献   

11.
赵洲 《甘肃金融》2006,(5):40-41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在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生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村社会变迁深刻地影响着我国国民经济和整个社会发展的现代化进程.然而,由于受各方面因素的综合制约,农业投资严重不足,已成为长期以来致使农业基础脆弱、发展滞后的关键性因素之一.因此,进一步认识财政对农业投资的重要性,对进一步研究并切实解决好对农业投资问题,加快我国农业乃至整个国民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的再生产理论,是阐明资本主义的资本循环,资本周转和社会资本再生产的基本原理,是揭示社会再生产的一般规律、指导社会再生产运动的重要理论。除去它们的资本主义性质,同样适用于社会主义社会。它不仅对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对指导中国银行的工作也具有重要意义。中国银行是国民经济综合部门之一,是全国外汇信贷中心、国际结算中心和外汇出纳中心。在社会主义再生产过程中,它根据国家  相似文献   

13.
韦超 《金融研究》1993,(9):12-16
一、引言产业结构一般是指各物质生产部门之间,以及各部门内部建立起适当的比例关系,目的是使国民经济各部门协调地发展,再生产得以顺利进行,其中,农业,能源、原材料、交通运输等基础产业与加工工业的平衡是再生产得以顺利进行的关键。八十年代前期,我国出现加工部门过快发展,原材料、交通、能源等部门的供给陷入瓶颈的状态。随之,生产资料价格上升,通货膨胀压力加剧,经济过热信号出现。可以说,中国扩张政策的实施效力受着短期给定的产业结构的严重制约,基础产业的落后使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遭遇掣肘。这样的现实,说明数量型经济增长模式已难以为继,应向重质量,求效益的增长方式转变,而这种增长方式的一个重要含义,就是发展市场经济,通过资金在各产业之间的优化配置,消除结构不合理,实现经济的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14.
财政分配与社会再生产的关系,是社会主义财政基本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许多财政政策理论问题,例如以国家财力物力制约建设规模的理论;以财政分配结构制约和调节国民经济结构的理论;组织综合财政平衡以及资金与物资的综合平衡的理论,等等,都是建立在财政分配与社会再生产的相互关系原理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15.
利率市场化的脚步声近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率是一个重要的经济概念.从微观来看,利率是资金的价格;从宏观来看,利率是调节资金配置的重要手段,是货币政策传导的纽带,是政府进行宏观调控的重要工具.由于其中蕴含着复杂的经济关系,利率历来是经济金融界探索的重要领域.利率市场化是指中央银行放松对利率的管制,将利率的决定权交给市场,根据各种市场因素主要是资金供求关系,通过一定的定价机制自主地确定资金价格.利率市场化不是利率自由放任的同义语,中央银行可以通过各种形式,如制定利率政策、确定基准利率、进行公开市场业务等对利率进行间接的、宏观的调控.  相似文献   

16.
一、理论依据利率是金融产品的价格,是整个金融市场和金融体系最能动、最活跃的因素,也是国家调控宏观经济的杠杆,政府的利率政策正对经济生活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从理论上说,利息是资金的价格,反映了资金的供求关系,也可以调节资金的供求关系。一般利息高低是与投资回报率相关联,社会投资回报率高,利息就会相对高些,社会投资回报率低,利息也就会相对低些。运用利率杠杆,提高资金使用价格成本,既可以纠正资金价格扭曲的状况,又可以有效地遏制快速增长的投资,还可以抑制通货膨胀减轻居民储蓄的损失,并可以防止经济大起大落,保证国民经济健康、稳定和持续发展。(一)利率上调的最佳时机利率上调的时间主要取决于三个因素:一是经济增长态势。态势强劲,投资旺盛,上调利率;反之,下调利率,促进消费,拉动内需。二是物价指数上涨态势。如果CPI连续三个月超过5%,银行就会加息。三是全球加息态势,尤其是美国加息动作。美联储加息必然会带动其他国家央行加息的步伐。利率上调过早,有可能在其它货币政策效应逐渐显现时加速经济下滑,也可能导致国际热钱的涌入套利;利率上调过晚,有可能使经济过热现象难以遏制,物价指数继续攀升,通货膨胀压力加大,也可能导致国内资金流出和国际...  相似文献   

17.
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正处于经济模式转换阶段,改革的方向是逐步减少行政手段,由直接控制(调节)为主转向间接控制(调节)为主,银行信贷经济杠杆在国民经济机制中的作用愈来愈突出,它和价格、税收、利率一起,共同服务于社会主义再生产过程,构成了统一的社会主义经济调节体系。本文根据对我县乡镇企业情况的调查,对金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对社会再生产理论的简要综述,揭示了它对国民经济各部门及其内部协调发展的内在比例要求,以及对宏观财政政策在调整各类结构比例关系上的指导意义。并重点分析了在社会再生产理论指导下财政政策在调整国民收入积累与消费比例关系、国民经济三次产业结构关系方面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国民经济综合平衡 编制国民经济计划的基本方法。综合平衡不是指个别生产部门之间及其内部的平衡。而是对国民经济整体的平衡。国民经济各部门构成社会再生产的统一整体。各部门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提供条件的内在联系和比例关系。国民经济各部门按比例发展是客观经济规律。为了保证国民经济按比例地发展,就要求在各个部门  相似文献   

20.
张新风 《理财》2001,(5):40-41
利率是一定时期内利息额与借贷货币或货币资金额的比例,而这一点又与经济制度与金融制度密切相关。在传统的计划经济条件下,人们通常认为利率是国民收入再分配的一种手段,体现国家与企业,个人的社会分配、有助于调节劳动者的积极性,正是由于这种认识,把利率的功能仅局限在分配和精神鼓励上,使利率这一杠杆长期以来难以发挥积极作用。经济体制改革以后,随着经济环境和运行机制的变化,人们对利率功能的认识进一步拓展,尤其是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后,人们对利率市场的认识更加深化。但是,无论是理论界还是实际工作部门,人们的认识仍然存在宏观调控的间接手段。调节资金供求,有利于引导资金流向,提高效益,保证经济健康运行,我们认为仅仅把认识停留在上述层次是不够的,若从整个宏观经济流程来看,利率已经不再单纯是作为分配和调控手段来发挥作用,而是作为一国经济中最重要的物质资料配置机制和金融资源引导机制发挥作用,具体来看,我们可以从四个方面认识利率的基本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