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郭永喜  黎春晓 《红水河》2015,34(1):60-63,82
西双版纳地区刚投产的220 k V黎明变电站,其配套线路跳闸率较高。通过对3次雷击故障进行分析,得出塔位位于突出的山顶即微地形是引起跳闸率偏高的主要原因。综合工程特点和实际情况,提出对微地形的铁塔加装线路避雷器的防雷措施,以提高线路的耐雷水平。  相似文献   

2.
孙瑛 《上海水务》2004,20(4):51-52
分析雷击对在线仪器设备构成的危害,提出仪器仪表的防雷措施及如何合理选择防雷器,减弱雷电流对设备的破坏。  相似文献   

3.
英川水电站雷击造成设备事故的原因分析及解决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英川水电站多次雷击造成的设备事故,探讨了防雷击的技术改造措施。  相似文献   

4.
针对35kV太城遭受雷击,造成太成线A相CT烧毁及太城35kV线路开关设备烧毁事故。从防雷及保护两方面进行分析,探讨防雷措施。在各35kV出线穿墙套管处加装线路型无间隙氧化锌避雷器,在太城终端铁塔上加装线路型无间隙氧化锌避雷器,进线架空地线接地网、放电间隙,提高防雷水平,减少行波入侵变电站的雷害损坏设备事件,确保设备安全可靠的运行。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大化电厂一起雷击事故的原因分析,阐述提高水电厂弱电设备的防雷水平及抗拒雷击能力的重要性,并提出改进和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6.
1992年7月25日20点10分,井陉县长征水电站新装2#发电机(125kW),随着强大雷击声,发电机起火,断电机毁,造成了损失。  相似文献   

7.
对洪江水电厂相继遭受的几起雷击事件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针对性的防范整改措施。  相似文献   

8.
水闸一般建于河道口,周围没有更高建筑物,是雷电的多发区.水闸建设逐步引入的自动化管理系统,对防雷击技术提出了高要求.以崇明水利工程管理所崇西水闸为例.崇西水闸由4部分组成:高38 m的观光水塔、管理房、配电房和一座3孔12m节制闸,为上海最高的水闸.水闸内有远程监控系统、水位检测系统、CCTV视频监控系统等,其工作电压低,电子设备数量和规模大,因而受到过电压、特别是雷电袭击而受到损坏的可能性就大大增加.  相似文献   

9.
2007年7月16日,引大入秦工程管理局古山电灌五泵站35 kV变电所发生雷击事故。对事故原因进行了调查分析,提出了避免类似事故再次发生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本文根据阜阳示范区水情分中心“4.15”雷击事故实例,分析并提出水情自动测报系统中的防雷过压系统建设的重要性以及该事故处理措施。  相似文献   

11.
雷电灾害的破坏形式是多样的,其造成的破坏损失也是巨大的,为有效降低雷电现象带来的损失,需要从多方面进行分析解决。本文根据工程所在地的自然环境,结合工程布局等特点,从坝址条件、工程建设和自动化系统运行等方面分析了雷电的成因和所造成的影响,并根据不同成因采用不同的防护措施,以满足防雷改造的要求。目前,防雷改造后的自动化系统运行良好,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2.
<正>(2010年8月18日)2010年以来,我国天气气候异常,降水多、气温高,旱涝灾害相连,冷热时空交替明显,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多发,强降雨造成多流域汛情并发和地质灾害多发。西南地区发生了有气象记录以来最为严重的秋冬春持续特大干旱;新疆北部出现了有气象记录以来最为严重的冬季雪灾;东北、华北发生了40多年来最为严重  相似文献   

13.
钟志强  张大立 《红水河》2020,39(3):59-62
随着配电自动化线路覆盖率的提高,安装在配电线路上的配电自动化终端设备,在运行中遭受雷击而引起的损坏时有发生,严重影响配电自动化设备的可靠运行。笔者通过分析配电自动化馈线终端FUT、站所终端DTU遭受雷击损坏的原因及存在问题,提出了具体改进意见和防护措施,对提高配电自动化终端的耐雷水平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4.
辽宁特殊的地理、地形和气候条件,使之成为灾害较频繁、较严重的省份之一.2007年是我国气象灾害偏重的年份,类似暴雨、高温、干旱等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频繁发生,本文主要对辽宁省2007年发生的极端天气事件进行了分析、探讨和研究,提出了防御极端天气事件发生时的防护措施.  相似文献   

15.
1今年以来全国天气气候特点 今年以来,全国气候总体平稳,气象灾害影响偏轻。 1.1降水偏少、气温偏高 全国降水量偏少。今年以来(1~3月),全国平均降水量为47mm,较常年同期(59.2mm)偏少21%,接近去年同期(46.4mm)。  相似文献   

16.
17.
利用卫星云图、多普勒雷达回波以及湖北省地面自动气象站等观测资料,对2008年5月3日武汉市一次大暴雨天气过程进行了分析,分析表明此次大暴雨过程主要是中尺度辐合线和中尺度低压气旋天气系统,鄂东北一带生成的中尺度冷高压为该地区辐合的加强而发生强对流降雨天气过程提供了有利天气条件。另外,卫星云图和多普勒雷达回波信息的分析则显示,大暴雨首先是由一个中-β尺度的中尺度对流系统(MCS)造成的,当MCS东移出武汉以后,其西部又生出一块指状的中-γ尺度对流云团,正是由于该对流云团的突然生成,使得武汉市在前一轮暴雨已基本结束的情况下又发生新一轮强降水。基于多种观测信息,从不同角度对武汉市的一次大暴雨天气过程进行分析探讨,揭示了此次大暴雨发生的主要影响天气系统和有利大气环流条件,可供开展暴雨监测和预报分析参考。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从大尺度环流背景、天气系统、中小尺度对流云团及物理量场四个层次寻找场次洪水之间天气成因的相似因子,建立了历史气象信息与实时暴雨洪水预报耦合的框架,为实时防洪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9.
雷击引起110kV线路运行跳闸分析和改进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2004~2006年110 kV金宁、金龙、宁凭、龙凭线雷雨季节发生的11起雷击引起跳闸事故(重合闸不成功9次),分析跳闸原因,制定措施,通过措施处理,使跳闸明显减少,提高了电网供电可靠性.  相似文献   

20.
罗静  叶金印 《治淮》2014,(11):4-5
本文利用淮河流域172个常规气象站的逐日降水资料、一日四次的NCEP再分析资料,从动力、热力、水汽三个方面对2013年7月3~7日淮河流域一次持续性强降雨过程的发生发展机理进行分析,进而为今后淮河流域的暴雨预报提供参考。一、降雨实况2013年7月3~7日,受高空槽、中低层低涡切变的共同影响,淮河流域发生了大范围的强降雨天气过程,并伴有大风、雷暴等强对流天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