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改革开放以来 ,是四川经济快速发展的时期 ,也是贫困状况大幅度缓解的时期。全省农村没有解决温饱的贫困人口 ,从1978年的2600万减少到1999年的211万人 ,平均每年解决100万以上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1999年四川贫困人口大幅度下降 ,90万农村贫困人口解决了温饱问题 ,南江、屏山等18个贫困县基本解决了群众的温饱问题。贫困人口粮钱增收 ,63个贫困县贫困人口年人均纯收入增长80元 ,达到1202元 ,粮食占有量409 5公斤。贫困县经济持续发展 ,63个贫困县工农业总产值达685 72亿元 ,财政收入31 1…  相似文献   

2.
自实施《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以来,湖南贫困山乡发生了巨大变化,截至2000年为止,扶贫成果令人瞩目:———未解决温饱的农村贫困人口大大减少。全省由1994年的435万人减少到130万人,农村贫困发生率由8.37%下降到2.4%,实现了基本解决农村贫困人口温饱问题的目标。———贫困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实施“八七”扶贫攻坚计划,全省贫困地区共修通县、乡、村公路2.33万公里,解决了200多万人的行路难问题;修建人畜饮水工程2.5万处,解决了240万人的吃水困难;架设输电线路解决了43万户、…  相似文献   

3.
农村改革以来的20年,是我国农业发展最快的一个历史时期,也是我国农村贫困人口减少最快的一个历史阶段。这个阶段全国农村没有解决温饱的贫困人口,从1978年的2.5亿人,减少到1997年的5000万人,贫困发生率从30.7%下降到5.40/0。而且,贫困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产业结构调整和社会发展等事业,都取得了突出的成就。仅1986年开展有计划、有组织、大规模的扶贫开发工作以来,就解决了5756万人、5470万头大牲畜的饮水困难,兴修乡村公路30多万公里,架设输变电线路35万多公里,新建经济林园100多万个,建设基本农田几千万亩,兴办乡镇企…  相似文献   

4.
80年代中期以来,国家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有组织、有计划、大规模的扶贫工作,经过多年的艰苦努力,到1992年底全国农村的贫困问题已经明显缓解,没有解决温饱的贫困人口已经减少到8000万人,占全国农村总人口的8.87%。为进一步缓解农村贫困问题,缩小东西部地区差距,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国务院决定“从1994年到2000年,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动员社会各界力量,力争用7年左右的时间,基本解决目前全国农村8000万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这是一场难度很大的攻坚战。为此,1994年国务院制定和实施了(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并强调“这…  相似文献   

5.
80年代中期以来,国家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有组织、有计划、大规模的扶贫工作,经过多年的艰苦努力,到1992年底全国农村的贫困问题已经明显缓解,没有解决温饱的贫困人口已经减少到8000万人,占人国农村总人口的8.87%。为进一步缓解农村贫困问题,缩小东西部地区差距,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国务院决定“从1994年到2000年,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动员社会各界力量,力争用7年左右的时间,基本解决目前全国农村8000万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这是一场难度很大的攻坚战。为此,1994年国务院制定和实施了《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并强调了“这是今后7年全国扶贫开发工作的纲领,也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国家有效扶持,各方面艰苦努力,扶贫攻坚取得了历史性成就,5年解决了4800万人口的温饱问题。目前尚未解决温饱的人口有4200万,离既定的时间不多了。扶贫攻坚进入了最后 的冲刺阶段。思路决定出路,面对变化了的新情况,调整思路是非常关键的。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既定目标任务的圆满完成,进而为下一阶段的扶贫开发、稳定解决贫困人口温饱问题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实施八七扶贫攻坚计划以来 ,由于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 ,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和广大干部群众的不懈努力 ,横峰县农村的贫困问题明显缓解 ,贫困人口大幅度减少 ,生产生活和基础设施有了很大改变 ,文化、教育、卫生事业有了新的发展 ,贫困落后的状况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一是大部分群众温饱问题得到解决。1998年全县粮食产量达到62892吨 ,比1994年产量增加4964吨 ,农村人均产粮保持在400公斤。全县农村人均纯收入由1994年的369元 ,增加到1998年的1214元 ,增长了3 5倍。自1994年以来平均每年减少贫困人口近9000人 ,到1999年底未解决温饱的贫困人口只剩11000人。全县贫困人口中建成半亩至一亩稳产高产基本农田的占60 %,建成一亩林果园或经济作物的贫困户占72 %,转移了一个劳动力的贫困户占85 %,有一项养殖业或家庭副业的贫困户占90%。二是农业生产条件和基础设施明显改善。近五年来 ,利用扶贫资金和以工代赈资金兴建110KV输变电站一座 ,架设输电线路61公里 ,解决17个村27000余人的用电困难 ,修建、改造公路112公里 ,架设桥梁7座 ;修建小水库11座 ,排灌站20座 ,...  相似文献   

7.
到1998年底,全国没有解决温饱的农村贫困人口下降到4200万,除去需要社会保障的残疾人和受灾人口,正常的贫困人口只剩下2000万左右,贫困发生率下降到2%左右。根据中央的部署,本世纪末剩下的农村贫困人口都能通过扶贫开发解决温饱问题。到时候是不是中国的贫困人口问题就根本解决了呢?问题没有这么简单,客观而论,要真正基本上解决中国现阶段的贫困问题却存在着艰巨性、严峻性。在此必须对贫困人口问题重新认识。 贫困人口是贫困的一种现象,贫困伴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而产生。人类社会越发展,贫困问题就越容易解决,这…  相似文献   

8.
在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央有关部委的关怀和支持下,在省委、省政府的直接领导下,经过全省上下特别是贫困地区广大干部群众的多年努力,我省扶贫开发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全省的贫困人口从1985年的620万人减少到1993年的450万人。自1994年开始实施《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后,扶贫工作前四年进展比较顺利,平均每年减少贫困人口76万,到1997年底,全省没有解决温饱的贫困人口只剩下136万。但由于1998年我省发生了历史罕见的严重洪涝灾害,致使80多万贫困人口返贫,到去年底尚未解决温饱的农村贫困人口又…  相似文献   

9.
缓解和消除贫困,实现全省人民的共同富裕.是构建和谐辽宁的本质要求,是实现全面振兴的重要历史任务."十五"以来,全省农村贫困现象明显缓解,贫困人口大幅度减少,农村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已经基本得到解决.  相似文献   

10.
阜新市从1986年开展扶贫开发工作以来 ,特别是从1994年实施“八七”扶贫攻坚计划以来 ,在全市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领导下 ,经过广大干部群众的努力 ,全市扶贫开发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到1998年底 ,全市农村贫困人口减少到3 .9万人 ,贫困人口占农村人口的比重下降到3 .7 %。通过实施“万户农民温饱工程” ,到1999年底 ,其中的大部分人已基本解决温饱。但是 ,据有关部门统计 ,由于去年的严重旱灾 ,全市将有近13万已经解决了温饱问题的农村人口返贫。可见 ,要完成“八七”扶贫攻坚计划所确定的到本世纪末基本解决农村贫困人口温饱问题的目标 ,任务还很艰巨。而且 ,即使是到本世纪末基本解决了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 ,这也只是完成了一个阶段性目标。应该看到 ,目前的温饱标准还比较低 ,也很不稳定 ,相当一部分贫困乡镇还没有从根本上改变落后的生产条件 ,一遇到严重的自然灾害 ,一部分人就出现了饱而复饥 ,温而复寒的现象。为此 ,全市各级党委和政府特别是扶贫部门要认清形势 ,提高认识 ,牢固树立扶贫开发长期作战的思想。一、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 ,决定了我们必须牢固树立扶贫开发长期作战的思想...  相似文献   

11.
经过"十五"、"十一五"整村推进扶贫开发,江西省弋阳县贫困地区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农村贫困人口大幅减少,收入水平稳步提高,贫困地区基础设施明显改善,社会事业不断进步,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全面建立,农村居民生存和温饱问题基本解决。进入"十二五",我县扶贫开发已经从以解决温饱为主要任务的阶段转入巩固温饱发展、提高发展能力、加快脱贫致富、缩小发展差距的新阶段。但是,由于我  相似文献   

12.
回顾“十五”时期的农村扶贫,有两大现象引起了社会有关方面和专家学者的广泛关注。一是财政扶贫资金投入逐年增加,但农村贫困人口的减少速度在放慢。2001—2002年,农村贫困人口减少的比率分别是8.8%和3.6%,远远低于八七计划时期平均的12.2%的水平。2003年,贫困人口数量不减反增80万人。2004年,由于政策好、风调雨顺,贫困人口减少了290万人,是“十五”初来贫困人口减少最多的一年。即便以这样的减贫速度,按2004年末贫困人口2610万人计算,也需要8年时间才能解决现有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二是财政扶贫资金被挤占、被挪用、被挥霍的现象,不时在…  相似文献   

13.
为加快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步伐,1994年,陕西省委、省政府制定了《陕西省“五七”扶贫攻坚计划》,确定用7年时间基本解决全省500万农村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经过广大干群和社会各界的不懈努力,到2000年底,全省贫困地区农村经济社会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农村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得到了基本解决,“五七”扶贫攻坚计划确定的各项战略目标已经基本实现,扶贫开发赢得了阶段性的胜利。全省69个贫困县贫困户人均基本农田达到1.27亩;贫困县贫困村通路率达到97%,通电率达到98%;解  相似文献   

14.
《老区建设》2008,(17):32-32
从去年开始,在全国农村建立了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一些人提出,低保已经解决了农村人口的温饱问题,扶贫开发是否可以不搞了。有的人甚至认为绝对贫困人口在大幅度减少,扶贫工作已经不重要了。范小建说,经过多年的努力,贫困人口确实减少到1479万,只占农村人口的1.6%,但是这是一个极低水平的温饱,任何自然、市场和政策风险都能使刚刚越过温饱线的低收入人口返贫。  相似文献   

15.
扎西草  赵凌云 《发展》2007,(5):30-31
甘肃省迭部县"十一五"发展规划的任务和目标是:全县国内生产总值"十一五"末达到3.22亿元,经济增长速度年均达到11.5%以上,其中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达到8998万元、13160万元、10072万元,分别增长4%、15%、13%;大口径财政收入达到2700万元,平均增长21.75%,其中县级财政收入达到940万元,年均增长13.03%;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达到7530元,年均递增8%;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060元,年均递增6.4%;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69.13亿元,比"十五"期间增长7.2倍;总人口控制在5.9万人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10.5%以下;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成,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基本解决全县绝对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稳定解决相对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  相似文献   

16.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扶贫开发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农村尚未解决温饱的贫困人口由2.5亿人减少到2148万人,绝对贫困发生率由30.7%下降到2.3%。2007年在农村全面推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标志着我国扶贫开发进入一个新的阶段。这是因为,在农村全面推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后,农村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主要通过不断完善低保政策及实施办法来解决。与之相适应,扶贫开发应由以解决绝对贫困问题为主向以解决相对贫困问题为主转变,其主要目标和基本职能也相应地由以解决农村贫困人口温饱问题为主向以缩小社会成员之间收入差距为主转变。做好新形势下的扶贫开发工作,需要进一步认识和把握扶贫开发工作的目标和职能,完善有关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17.
到本世纪末基本解决我国农村贫困人口温饱问题,这是党中央、国务院既定的战略目标,是历史赋予我们的伟大使命,是具有世界意义的一大壮举。我省在扶贫工作中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扶贫工作的方针政策,加强领导,加大投入,强化管理,取得了明显成效。自1994年以来,解决了69万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贫困人口由119-5万人,下降到1997年底的50-1万人。1997年14个贫困县和38个贫困乡的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885元,农民人均生产粮食403公斤,牧民人均养畜20-28头(只)。取得这些成绩的一个重…  相似文献   

18.
在21世纪初中国扶贫战略国际研讨会开幕式上的讲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女士们、先生们:首先,请允许我代表中国政府对21世纪初中国扶贫战略国际研讨会的召开表示祝贺,对来自世界银行、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亚洲开发银行的各位代表和与会的国内外专家表示欢迎,对国际社会多年来对中国扶贫事业的关心和支持表示感谢。我国政府历来高度重视扶贫工作,始终把解决贫困人口温饱问题放在政府工作的重要位置。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主要依靠自己的力量,通过全国各族人民的团结奋斗,使农村没有解决温饱的贫困人口从1978年的2.5亿减少到1999年的3400万,没有解决温饱的农村贫困人口占农村人口的比重…  相似文献   

19.
在本世纪内基本解决农村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是我们党和政府坚定不移的既定目标。现在,距离新世纪越来越近,能否如期实现这一目标,举世瞩目。1996年,我国还有5800万人口处于温饱线下。这部分人口主要分布在中、西部的深山区、石山区、高寒山区、荒漠干旱区、地方病高发区以及水库库区。这里地域偏远,交通不便,文化教育落后,生态环境脆弱,解决温饱的条件很差,难度很大。从扶贫进度看,90年代初,没有解决温饱的贫困人口每年大约减少250万人,“八七扶贫计划”开始实施后,每年的人数增加到55万左右。1996年,解决了77SN的温饱问题…  相似文献   

20.
李淑媛 《老区建设》2009,(21):62-62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明确提出:“实行新的扶贫标准,对农村低收入人口全面实施扶贫政策,把尽快稳定解决扶贫对象温饱并实现脱贫致富作为扶贫开发的首要任务。重点提高农村贫困人口自我发展能力,对没有劳动力或劳动力丧失的贫困人口实行社会救助。”这标志着扶贫开发进入了一个以解决发展问题、解决相对贫困问题为目标的新的历史阶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