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2009年沪市发行A股且采用金字塔控股的137家家族上市公司为样本,用托宾Q衡量公司绩效,对现金流权、控制权、两权分离度对公司绩效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家族上市公司最终控制股东现金流权与托宾Q正相关,表现出利益汇聚和激励效应;最终控制股东控制权与托宾Q负相关,存在大股东利用控制权攫取控制权私利现象,并且两权分离度与托宾Q负相关。  相似文献   

2.
基于2010-2020年的A股上市公司样本数据,本文研究了大股东掏空对公司控制权变更的影响,结果表明:(1)大股东掏空程度越高,公司控制权变更倾向越大,股权质押爆仓导致的控制权变更与大股东掏空具有更显著的正向关系,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依然成立。(2)大股东掏空会通过恶化企业财务状况(降低公司业绩,进而提高融资约束)和提高股权质押动机来影响控制权变更。(3)在民营企业、机构投资持股比例低、高管持股比例低以及独立董事占比低的公司中,大股东掏空与控制权变更具有更强的正向关系。  相似文献   

3.
文章以2007-2012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为样本,实证检验了会计剩余控制权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以及大股东控制对两者关系的影响。研究发现,会计剩余控制权对我国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质量产生了显著的负面影响,会计剩余控制权越大,会计信息质量越差。大股东控制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会计剩余控制权对会计信息质量的负面影响,大股东控制程度越高,会计剩余控制权对会计信息质量的负面影响越大。本文实证研究了大股东控制、会计剩余控制权与会计信息质量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会计剩余控制权对我国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质量产生了显著的负面影响,会计剩余控制权越大,会计信息质量越差。  相似文献   

4.
以退为进从H股到A股跨市场增值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程 《国际融资》2007,78(4):39-44
近年来,内地企业为了将私有化后的H股公司注入旗下的A股公司,大股东们往往会进行一系列的资产剥离和资产置换等运作,提升A股上市公司的规模和盈利能力,最终使原来的H股公司能够以远高于私有化时的估值水平注入A股公司.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我国2005—2008年存在控制性股权转让的69个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从大股东对上市公司超控制权收益攫取的视角,研究了控制权成本补偿与超控制权收益的划分以及大股东收益对公司价值的影响。研究发现,在我国特殊的制度背景下,大股东在控制权转移过程中获取的控制权收益都是超控制权收益,其与公司价值之间存在明显的线性关系;我国存在控制性股权转移的上市公司的公司价值与现金流权比例正相关,与控制权比例不相关,与控制权和现金流权的分离度以及超控制权收益显著负相关,与公司规模、资产负债率等不相关。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我国2005—2008年存在控制性股权转让的69个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从大股东对上市公司超控制权收益攫取的视角,研究了控制权成本补偿与超控制权收益的划分以及大股东收益对公司价值的影响。研究发现,在我国特殊的制度背景下,大股东在控制权转移过程中获取的控制权收益都是超控制权收益,其与公司价值之间存在明显的线性关系;我国存在控制性股权转移的上市公司的公司价值与现金流权比例正相关,与控制权比例不相关,与控制权和现金流权的分离度以及超控制权收益显著负相关,与公司规模、资产负债率等不相关。  相似文献   

7.
陆媛 《中国外资》2013,(16):149-151
本文以近年发生的国美控制权商战为案例,来分析较为突出的民营企业上市公司治理问题,如家族企业公众化与家族控制权如何引发冲突、资本结构调整带来的机构投资者与家族所有者如何制衡、大股东控制权削弱给公司业绩带来怎样的影响、股权激励给公司凝聚力带来的翻天覆地变化、独立股评人怎样促进了公司治理结构的改善,通过对上述问题的梳理、分析、总结,提出改善上市公司治理机制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一、国美事件案例回顾2010年,爆发于国美电器大股东黄光裕和董事局主席陈晓之间的控制权之争,彻底冲击了中国企业界的商业伦理与游戏规则,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国美电器是国内最大的家电连锁销售企业,由黄光裕在1987年创办,1992年在香港上市。国美上市后,为避免股权稀释权力受到公众股东约束,黄光裕制造了史上权力最大的国美董事会,并担任国美董事局主席,通过控制董事会保持对国美的绝对控制权。  相似文献   

9.
持续许久的国美电器内战颇受各方关注。黄光裕与陈晓的国美之争,其实是老板与职业经理人对企业控制权的斗争,争斗的结果反映了理性的胜利,这一结果对研究中国上市公司的公司治理有标本意义。  相似文献   

10.
聂鹂娴 《会计师》2023,(14):49-51
近年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发展,A股市场上市公司被举牌、陷入控制权争夺战的事件频繁发生。了解控制权争夺的动因有助于企业做好防范,避免失去控制权。选取A股市场老牌国有企业上海新世界股份有限公司控制权争夺案为例进行研究,分阶段对整个案例进行回顾,分析其控制权争夺的原因以及对公司治理产生的影响,并据此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一、引言大股东拥有上市公司的控制权是大股东侵占中小股东利益的根源,有人把大股东掌握和运用公司控制权可以获得的收益分为两种:一是控制权的共享收益,即由于大股东改善公司管理和监督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对中国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的大样本研究,阐述了由于股权集中所产生的双重委托代理关系对上市公司绩效产生的各种影响。实证分析发现,公司价值的确随着大股东所有权与控制权的差距缩小而上升。在结合上市公司股权结构特征分析后发现,竞争的股权结构也同样能够为公司价值带来积极影响,通过代理权的竞争能够遏制大股东利用控制权进行掠夺,从而为公司价值带来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3.
以1993至2009年上市公司IPO过程中无形资产的剥离和付费信息为基础,本文分析了IPO时资产重组的影响因素及其经济后果。我们的研究发现,大股东后续获取控制权收益的成本越低,就越有可能在IPO时保留无形资产的所有权,并在IPO后安排更多与之相关的关联交易。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大股东在IPO时和上市后如何从上市公司获取收益最终都取决于其获取控制权收益的成本,因此,保护中小股东的利益要从完善制度环境、改善公司治理以提高大股东获取控制权收益的成本入手。  相似文献   

14.
控制权与公司绩效:中国民营上市公司ST化的合理解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股权结构的角度对控制权指标进行选定和度量,以主营业务收益率、管理费用除以主营业务收益的比率作为公司控制权在经营绩效上的反映,建立了一个股权分散、控制权弱化与公司经营绩效的因果模型,并以中国ST民营企业数据进行实证。结果表明,公司的ST化与股权的制衡化以及第一大股东对董事会、总经理的直接控制能力下降(控制权弱化)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因此,现代企业应该强化第一大股东的控制权,控制权转移应和股权转让相一致,才能有利于我国上市公司的长远发展。  相似文献   

15.
控制权转移能够通过代理成本的变化对企业绩效产生影响。笔者以2004—2018年中国沪深A股市场上市公司中所发生的控制权转移事件为研究样本,运用中介效应检验方法,考察了控制权转移如何通过管理层在职消费率、资产利用率和大股东占款率等代理成本度量指标变化以影响企业绩效。研究结果表明:从总体上看,控制权转移影响企业绩效的作用过程中几类代理成本的中介效应都显著。区分控制权转移类型研究的结果显示出代理成本的中介效应有差异:就国资控制权的转移而言,管理层在职消费率和资产利用率的中介效应显著;而对于民资控制权转移的代理成本中介效应却不能一概而论,其中,若转让给民营资本,则管理层在职消费率和大股东占款率的中介效应显著,若转让给国有资本,则几类代理成本之中介效应均不显著。笔者通过进一步考察控制权转移影响企业代理成本渠道发现:控制权转移后,高管变更可以提高资产利用率,控制人的控制权减少可以降低大股东占款率。本研究揭示了控制权转移如何通过代理成本的变化影响企业绩效的机理,得出的研究结论有助于丰富控制权转移绩效研究领域的相关文献,能够为规范中国控制权转移市场、提高中国企业公司治理水平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主流理论认为,我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呈现一股独大特别是国有股一股独大的控制权形态,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理论研究及规则设计多围绕此种股权结构和控制权形态展开。笔者以我国银行类上市公司为视角进行研究,得出我国上市公司已经不能以一股独大型的控制权形态来概括的结论,相应的,公司治理理论及规则制定也应该围绕多样化的股权结构和控制权形态展开。  相似文献   

17.
李春玲 《新理财》2004,(12):41-44
案例概况: 在我国上市公司控制权转移的案例中,四砂股份应该算得上是一个典型.从1 998年8月到2004年1月的5年多时间里,四砂股份四易其主,控制权击鼓传花一般在大股东手中传递.这其中,自2000年6月25日,第二任控股股东北京宁馨儿正式入主四砂股份后,大小股东之间就为公司的控制权发生了激烈的冲突,在不到三个月的时间里,公司五次更换总经理;职工甚至通过职代会组织护厂、驱赶大股东认定的总经理;大股东在北京新组建的董事会也成了"流亡政府",始终没能进入四砂办公.长期的控制权之争几乎将上市公司推向了崩溃的边缘.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公告公开股权融资和发行公司债融资预案的A股主板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研究公司控制权、股权制衡与债权融资偏好的相关性。研究发现,终极控制人为国家的公司形成了内部人控制,与债权融资偏好负相关。当大股东持股比例逐步下降到36%以下时,大股东持股比例与债权融资负相关;股东间制衡作用与债权融资偏好正相关。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控制权转移为背景,研究控制权私利攫取驱动下资本投向差异。结果表明,股权投资与控制权私利攫取负相关,固定资产及无形资产投资与私利攫取正相关。进一步研究发现:研发投入与国有公司大股东控制权私利攫取正相关;民营公司大股东通过股权投资提高控制权私利攫取水平;低市场化程度地区,大股东利用股权投资、固定资产及无形资产攫取私利水平显著下降;大股东利益侵占与未来公司业绩负相关,地方国有公司大股东利益侵占尤为严重。结果表明,在资本市场市场化程度日益加深的情况下,控制权私利攫取驱动资本投向差异,为引导政策性资源投入、完善资本市场秩序提供理论及经验支持。  相似文献   

20.
并购重组是资本市场一个永恒的主题.私募股权投资(Private Equity,简称PE)机构通过收购一家上市公司得到控制权,之后进行并购重组、运营改善,提升公司价值从而带来更高收益.在欧美成熟市场,科尔伯格·克拉维斯(Kohlberg Kravis Roberts&Co.L.P.,简称KKR)、黑石、凯雷等投资机构已拥有不少成功案例,其价值发现、价值创造能力成为市场典范.我国越来越多的私募股权投资机构也在尝试筹集资金控股上市公司,并通过资本运作促进上市公司转型升级.本文统计分析了私募股权投资机构收购A股上市公司重点做法及未来市场机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