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美元的崛起 美元原只是美国的本位币,但自从上个世纪40年代开始,伴随着美国政治经济地位的不断升高,美元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1944年国际社会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的布雷顿森林举行了一次货币金融会议,在此次会议上建立了影响深远的"双挂钩"制度:即美元与黄金挂钩(1盎司黄金折合35美元):其他国家货币与美元挂钩."双挂钩"使美元取得了等同于黄金的地位.在其后的运作中,美元的国际地位逐渐得到提升,遂成为国际社会公认的关键货币.在战后的30年中,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创造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国际金融环境,因而带来了国际贸易、投资的巨大发展和世界经济的迅速增长,促成了50年代和60年代世界经济的繁荣.  相似文献   

2.
强势国际货币的支持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后国际金融危机时代,世界各国除了努力使经济从危机中复苏以外,还在不断反思本次金融危机暴露出的问题,其中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是以美元为主导的现行国际货币体系是否会发生变动?要回答这一问题,需要说明强势美元的支持因素。文章对强势国际货币的支持因素进行分析,认为货币的国际地位主要由货币发行国的经济规模、金融市场发育情况、人们对该种货币比值稳定的信心、货币使用的网络外部性以及政治稳定性决定,并推测美元国际地位是否会发生变动主要取决于上述因素是否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3.
自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以来,经济联系十分密切的东亚地区深刻认识到,弱小经济体的货币难以独自抵挡国际游资的冲击,要想与国际游资的冲击相抗衡,使本地区货币不再作为某大国货币的附属品,消除建立在美元挂钩上的汇率风险,降低经济交往的不确定性,从过于依赖美元的汇率中解脱出来,东亚地区就必须加强地区内的金融协调与合作,创立一个稳定的东亚统一货币,从而稳定东亚金融市场,促进东亚经济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4.
金融衍生品、美元本位制与全球金融危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这次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的直接原因是金融衍生品的泛滥和传递,其根本原因则是以美元本位体制和浮动汇率制为核心的全球金融制度安排,或者说是国际货币体系内在缺陷的结果.因此,当前需要约束美元霸权行为,对国际货币体系进行改革和重构;打破美元的垄断地位,推动实现国际货币的多元化;完善IMF的治理结构和SDR的机制,使IMF最终充当世界中央银行,SDR成为统一的世界货币.  相似文献   

5.
今年是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70周年。这个以美元为中心的“双挂钩”国际货币体系主导了“人类货币历史上最稳定的时期”,在维护战后国际金融稳定,推动世界经济恢复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国际货币体系新架构:后金融危机时代的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本文旨在探讨金融危机之后国际货币体系的演变。我们首先分析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前世界经济发展基本格局,其特点包括新兴市场国家快速增长,国际贸易与全球化的飞速推进,以及全球金融深化、跨境资本流动金额迅速上升,这导致世界经济对具有普遍良好信用的国际货币的需求大大增加。与此密切相关的是危机爆发前国际货币体系的三大特点:(1)美元成为各国中央银行最为倚重的储备货币,事实上成为超级货币;(2)欧元的快速崛起;(3)美国货币政策以及美元货币条件对全球经济具有巨大影响力和冲击力。基于这些分析,我们论证,国际金融危机之后,现行国际货币体系难以为继,尤其是因为美元信用基础发生了根本性的动摇,其超级国际货币的地位必然丧失。我们认为金融危机后的国际货币体系有两种主要可能的演变方向,一是各国通力合作创造出超主权国际货币;二是欧元以及人民币不断崛起,与美元形成三足鼎立的多基准货币的新国际货币体系。我们论证,第二种可能性更大。我们建议,中国应长期倡导并参与国际货币体系的改革,积极参与IMF改革,以彰显中国作为一个崛起中的大国积极推动国际合作的风范;但是,由于各种国际政治力量的干扰,我们必须做好第二种情形的准备,人民币国际化是我们最为现实和有效...  相似文献   

7.
美联储主要通过向海外提供美元流动性支持的方式稳定国际金融市场,以间接起到维护美元国际地位的重要作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确立以来,美联储曾多次与其他国家货币当局签订货币互换协议,货币互换在提振美元信心、稳定国际金融市场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二战"以后形成的布雷顿森林国际货币体系实际上是美元本位的货币体系。1973年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后,美元的地位虽一度有所弱化,但在当前的国际货币体系中,美元仍然充当着最主要的国际货币角色。东亚地区实际上也处于美元区内,是美元体制的主要受益者和重要支撑力量。但是东亚与美国经济长期失衡和全球金融危机正在削弱美元本位制的基础,东亚维持这一体制的代价越来越大,以美元为基准的国际货币体系终将解体。随着东亚地区贸易投资关系形成的共同积极利益日益扩大,构建亚洲货币体系将成为大势所趋。  相似文献   

9.
金融危机使美元作为单一国际货币的弊端逐渐显现了出来。实体经济寻求稳定货币作为定价基准和结算媒介的努力,使得一直以来呈现美元化倾向的东亚地区开始出现松动。人民币开始受到世界的关注。本文从考察东亚区域中各货币汇率的相关性入手,分析人民币国际化启动前后区域货币汇率运行的情况,以评估人民币成为区域核心货币的可能性。结论显示:美元在2009年之前对于东亚各经济体货币确实占据主导地位,但是在2009年之后这一地位逐渐有被人民币取代的趋势,"美元板块"的势力范围也逐渐被"人民币板块"所赶超。本文亦对区域货币金融合作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最优货币区理论与东亚货币合作的现实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超  李素莲 《黑龙江金融》2007,(4):26-27,30
1997年东亚金融危机所表现出来的极强的“传染性”,以及在危机救援过程中,IMF不尽如人意的表现,促使东亚各国将货币合作提上日程。欧盟不断发展壮大,拉美的“官方美元化”也如火如荼的进行,东亚各国渐渐意识到未来世界经济的竞争就是区域之间的竞争。因此,进行东亚货币合作是非常必要的。本文首先阐述最优货币区理论,在此基础上对东亚货币合作进行现实分析。  相似文献   

11.
金融危机使美元作为单一国际货币的弊端逐渐显现了出来.实体经济寻求稳定货币作为定价基准和结算媒介的努力,使得一直以来呈现美元化倾向的东亚地区开始出现松动.人民币开始受到世界的关注.本文从考察东亚区域中各货币汇率的相关性入手,分析人民币国际化启动前后区域货币汇率运行的情况,以评估人民币成为区域核心货币的可能性.结论显示:美元在2009年之前对于东亚各经济体货币确实占据主导地位,但是在2009年之后这一地位逐渐有被人民币取代的趋势,“美元板块”的势力范围也逐渐被“人民币板块”所赶超.本文亦对区域货币金融合作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IMF是国际货币体系的重要职能机构,目前已有186个国家加入了该组织。成员国发生危机时,lMF作为最后贷款人,向其提供资金救助。过去数十年,IMF在促进全球货币合作和保障全球金融稳定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该组织也在顺应国际经济格局的变化。在2009年的二十国集团伦敦峰会上.与会领导人就IMF改革的必要性达成共识。IMF开始在提高基金充足性、放宽援助条款、强化监督职能和调整治理结构等四个方面集中力量推动改革。2009年以来,IMF的资金规模已从2500亿美元扩充到7500亿美元,  相似文献   

13.
2007~2009年的全球金融危机突显了现行美元本位的国际货币体系的缺陷。美国在利用货币扩张和财政扩张转嫁金融危机的同时,也降低了美元价值储存的可信性,世界各国面临巨大的汇率风险。为缓解美元本位下各国面临的经济困境和促进国际货币体系多元化,各国采取降低美元资产规模、加快本币国际化进程等措施,美元的核心货币地位受到威胁。本文从回顾美元的历史出发,通过美元、欧元和日元三大强势货币的对比,分析并与预测美元未来的走势。  相似文献   

14.
现行国际货币体系的缺陷是什么?它是如何催生了此次金融危机?同时,金融危机促进了国际货币体系改革,对我国来说,近期寻求增加IMF投票权,中期敦促美国放弃弱势美元,长期稳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才是现实的政策选择。  相似文献   

15.
通过布雷顿森林体系美元确立了国际储备货币的地位,这种地位虽然在数次美元危机后有所削弱,但在布雷顿森林体系结束后得到了延续。2008年金融危机的爆发使美元的国际地位出现新的变化。通过分析自建立布雷顿森林体系到最近一次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美元国际地位的变迁,可见美元作为最主要的国际货币对国际货币体系一直有着深远的影响,同时也是正在酝酿中的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最重要的影响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6.
关于改革国际货币体系的思考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中国金融家》2009,(4):16-17
此次金融危机的爆发与蔓延使我们再次面对一个古老而悬而未决的问题,那就是什么样的国际储备货币才能保持全球金融稳定、促进世界经济发展。历史上的银本位、金本位、金汇兑本位、布雷顿森林体系都是解决该问题的不同制度安排,这也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成立的宗旨之一。但此次金融危机表明,这一问题不仅远未解决,由于现行国际货币体系的内在缺陷反而愈演愈烈。  相似文献   

17.
文摘     
《国际金融研究》1991,(3):62-62
随着世界经济向更高层次发展,国际金融市场也正在“蜕变”之中,但西方金融界仍将领导国际金融新潮流。1.金融自由化。自80年代以来,随着国际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资本跨国转移更加频繁,使西方各国不得不放松金融管制,以“自由化”为基本特征的金融改革在西方成为一股潮流。2.世界货币多元化。80年代,西方各国通过联合干预外汇市场和协调货币、利率(?)政策,对稳定国际金融秩序起了很好的作用。目前,这种国际协调还将继续完善。近年来由于美元国际地位不断下降。  相似文献   

18.
国际生产效率区域转移与货币体系错配:人民币国际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历史上国际生产效率区域曾在英国,后又转移到美国,国际货币体系也由此从英镑为主导的金本位制,转为以美元为主导的布雷顿森林体系.20世纪80年代之后,国际生产效率区域逐渐从美国转移到东亚各国.中国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成为世界制造业效率突出区,对外贸易量急剧增加,但使用的计价和结算货币仍然是美元,出现了国际生产体系和货币体系的不一致现象,导致国际货币体系的错配.这种错配造成东亚包括中国在内的各国金融动荡,在中国表现为承担着美元外汇占款带来的巨大成本,使得美国次贷危机的影响日益加深.对此,必须加快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改革国内金融市场,分"三步走"推动人民币国际化,在对外投资和对外贸易中使用人民币计价和结算等,逐步摆脱美元体系错配带来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9.
龚刚 《中国金融家》2014,(5):122-123
当前国际货币体系的主要特征是:以一种主权货币——美元——来充当世界货币,并且没有力量(如国际公约等)对其发行行为进行制约。美元的世界货币地位使得美国在占有世界资源、强化本国实力和与它国的竞争等方面拥有无可比拟的优势。为应对本次金融危机,美国发动了史无前例的"货币战争"(大规模的量化宽松政策),其美元的世界货币地位绝对功不可没。尤其重要的是,美元的超级优势同时也体现在冲击他国经济,将危机转嫁给他国的能量上:美元泛滥曾使许多新兴市场国家发生大规模的金融危机。  相似文献   

20.
美元与国际资本流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长期以来,美国依靠资本项目顺差业弥补经常项目赤穿,维持了美元在国陆货币体系中的优势地位,这一现象用传统经济学理论难以解释。本文从历史的角度分析了这一问题。20世纪80年代,日本的大量资金回流美国支撑了美元;90年代,东亚新兴市场经济国家流入美国的资金增加,同时美国经济保持强劲的增长势头,使美元强势地位继续维持,进入新的世纪以来,随着日元国际化进程不断深入,东亚货币合作的兴起,欧元进入流通领域,美元的脆弱性不断加深,美元将向其真实价值回归,国际货币体系将更加稳定、合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