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产业结构高速的就业效应:来自中国城市面板数据的证据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本文利用中国206个城市2003—2008年的数据,采用空间面板模型对我国产业结构变动与就业增长的关系进行了经验分析。结果表明:产业结构的快速调整,特别是增量结构的快速调整对于城市就业有着显著的促进作用,而劳动力在各行业的重新配置所带来的结构性失业对城市就业产生了明显的负面影响;制造业、建筑业、交通运输等基础部门具有较高的就业吸纳能力,而农业、个人服务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就业份额的提升对于我国城市就业的促进作用相当有限。  相似文献   

2.
韩国为世界上人均耕地面积最少的国家之一,随着其经济的快速发展,韩国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份额持续下降、农村人口锐减、农村人口老龄化严重,生产以小规模的小农经济为主。乌拉圭回合后,韩国除大米外其他作物种植面积减少,城乡收入差距拉大。近年来韩国通过提高农民收入、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发展环境友好型农业、加大农业的现代化销售网络等措施来应对市场准入对韩国农业带来的压力。  相似文献   

3.
本文利用世界投入产出表,对制造业产品全球价值链上中国与主要国家的增加值和就业进行了解构与比较,发现中国资本与劳动力的收入分配失衡日趋严重,劳动力的收入份额大大低于发达国家,也低于主要新兴经济体,在技术密集型产品GVC收入的分配上,资本与劳动力的失衡问题更为严重;中国的劳动力收入更多是由低技能劳动贡献,低技能劳动力的收入份额大大高于世界平均水平,而中高技能劳动力的收入份额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且进一步下降. 在就业方面,中国制造业产品GVC就业大部分是在初级产品部门,服务业部门的就业比重相对发达国家和主要新兴经济体较低,这在劳动密集型产品价值链中表现得更加明显;中国GVC就业的技能结构劣于发达国家和主要新兴经济体,但高技能劳动力的数量有较大增长.参与GVC分工对于中国制造业和服务业就业以及劳动力技能结构的改善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4.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的劳动者报酬在GDP中的比重下降明显。大多数国家的劳动报酬份额也呈下降趋势,但与国外相比,我国的劳动份额明显偏低。其原因既有国际特征的一般性,也有中国问题的特殊性。通过建立长期动态模型对中国劳动份额变动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失业压力是导致中国劳动份额下降的最重要因素;提高劳动报酬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需要政府、企业和劳动者共同努力,其中最主要的是发挥政府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工业反哺农业并不必然发生在工业化的后期,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在工业化中期就开始调整工农关系,实行工业反哺农业的政策。依据修正后的霍利斯·钱纳里模型来判断,我国大约在20世纪90年代末进入工业化中期,目前处于从工业化中期向后期的过渡时期;根据工业反哺农业是政府对农业“予大于取”的界定以及“取”“予”的强制性,对工农产品价格剪刀差、农业税和财政农业支出进行比较后发现,我国工业反哺农业起始于工业化中期的21世纪初,最晚不过2004年。先行工业化国家一般是在城市化率接近或超过50%、农业就业比重下降到45%以下时实行工业反哺农业的;而我国是在农业就业比重为46.9%、城市化率为41.76%时开始工业反哺农业的,反映出就业结构转换和城市化的滞后。因此,还应加快建立以城带乡、以工促农的体制、机制,促进新型城乡关系、工农关系的形成。  相似文献   

6.
依据相关理论,运用SPAERMAN相关检验、线性回归等计量方法及1985—2011年面板数据、1978—2011年时间序列数据,本文对我国就业结构变动与经济增长关系进行实证分析,发现在研究期内除个别时间段内出现了就业份额的"逆趋势变动"现象外,我国就业结构变动与经济增长具有较强的一致性,但是就业结构升级滞后于经济发展阶段;二、三产业就业份额的人均GDP弹性系数偏小,且第二产业就业份额的人均GDP弹性系数远小于第三产业就业份额的人均GDP弹性系数;就业因素对人均GDP存在总量性及结构性双重影响,且两种影响分别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周期性特征。  相似文献   

7.
利用我国1990年~2009年的数据,分析了我国产值结构与就业结构的现状,通过比较三次产业间相对生产率、就业弹性的差异,探讨了产值结构变动对就业结构的影响,并通过国际比较分析了我国就业结构与产值结构之间的发展不平衡性。针对我国就业结构与产值结构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给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采用Granger因果检验和协整分析方法研究了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之间的因果关系及互动效应;建立了成分数据预测模型,对我国2014-2020年三次产业的产值结构与就业结构进行了预测;通过计算产业结构偏离度与就业弹性,对我国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协调性和相关关系进行了分析评价。结果表明:我国三次产业产值与其就业量之间存在单向因果关系,第二、三产业产值的增长能带动该产业就业人数的增加;预测期内,我国第一、二产业产值比重稳中有降,第三产业发展迅速,但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依然不协调。因此,我国今后发展的重点仍在第二、三产业,尤其应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优化产业结构,利用第二、三产业对劳动的吸纳能力来增加就业、促进劳动力转移。  相似文献   

9.
近年中国劳动收入所占份额出现下降的趋势,下降的原因引起广泛的关注。传统解释是投资和产业结构因素,但近年开始有部分文献关注国际分工的影响。在Jones、Kierzkowski(2001)国际垂直分工的基础上提出了国际垂直分工的分配效应的理论与假说,结合中国分行业的面板数据,对国际垂直分工对我国劳动收入份额的变化进行了实证分析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国际垂直分工导致我国劳动收入份额的下降,且这种负效应与我国在国际生产分散化承接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劳动密集型阶段有关。我国要素禀赋水平与我国劳动收入份额呈负相关,市场化水平对我国劳动收入份额呈负向影响,外商直接投资与政府干预水平对劳动收入份额并未表现出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我国是世界上的农业大国,自古以来就有民以食为天的说法,农业的发展事关国家兴衰。但如今,我国的农业发展却很缓慢,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农业发展落后,严重制约了农民的收入及农村经济的发展,使城乡收入差距逐年增大,影响了广大农民生活、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而影响农村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农业人口素质。本文以2006年9月和2007年7月吉林大学农学部农林经济管理专业本科生对吉林省松原市长岭县永久镇所做的调查作为基础,以永久镇为例对我国农业人口素质进行分析与研究,找出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寻求提高农业人口素质的方法和途径,加快农村经济快速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政府、企业和居民三大经济主体都在分享着经济发展带来的成果。然而,各经济主体分享的程度相差甚远,作为生产和消费主体的居民,其收入份额却呈现出持续下降的趋势。文章主要以我国1992—2008年资金流量表数据为依据,从影响居民收入来源的劳动者报酬、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等三个方面来分析居民收入份额下降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选取1978-2012年城镇化水平、第三产业产值比重和就业比重的相关时间序列数据,运用ADF检验、协整检验、误差修正模型、格兰杰因果分析、VAR模型以及脉冲响应分析和方差分解,探究我国城镇化与第三产业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我国城镇化水平与第三产业产值比重、就业比重之间存在着长期均衡关系;第三产业就业比重的变化是城镇化的格兰杰原因,且因果关系是单向的;无论是在长期还是短期,第三产业产值比重对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城镇化水平对第三产业就业比重的增长都呈现出较强的、持续性的推动作用;第三产业产值比重对城镇化水平波动的贡献率较大.  相似文献   

13.
山东省三次产业快速发展、产业结构不断调整和优化的同时,就业增长缓慢,各产业就业弹性呈不断下降的趋势。造成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不仅在于不合理的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更重要的原因在于三次产业的产值结构与就业结构之间的不协调。要提高就业率,首先应调整产业结构,除了各产业间的内部结构,其次要提高就业者的素质,使其适应产业结构优化的需要。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政府、企业和居民三大经济主体都在分享着经济发展带来的成果。然而,各经济主体分享的程度相差甚远,作为生产和消费主体的居民,其收入份额却呈现出持续下降的趋势。文章主要以我国1992--2008年资金流量表数据为依据,从影响居民收入来源的劳动者报酬、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等三个方面来分析居民收入份额下降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随着经济发展及国家多项惠农政策的实施,铜川市农民收入呈结构性变化,传统的粮食生产收入所占份额明显下降,特色农业收入和非农性经济收入占比逐年增加,政策性补贴和财产性收入从无到有,农民增收势头良好。由于农业产业的特殊性,非农收入成为今后农民增收的着力点。加大金融要素投入,稳定农业经营,拓宽农民非农收入,成为农民增收的核心工作。  相似文献   

16.
市场农业的弱质性是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因各种原因导致的与国民经济其它产业相比较而存在的不稳定性、低效益性和易伤害性等脆弱特性。农业弱质性是各国市场经济发展都必须面对的重大问题。由于我国的特有国情,决定着我国农业的弱质性较之世界大多数国家都将来得更为脆弱、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7.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延迟退休年龄已成为世界上大多数国家普遍采取的对策。然而,由于担心延迟退休年龄会增加失业,这一举措也遭到延迟退休国家民众的普遍反对。那么,延迟退休年龄究竟对就业有何影响?如何找到延迟退休年龄与就业市场需求之间的均衡点?我们从充分就业和劳动经济学理论出发,构建了延迟退休年龄与就业关系的计量模型,揭示了延迟退休年龄与就业、经济发展之间内在关系。  相似文献   

18.
近十年来我国农业领域取得农业科技成果25000余项,其中有许多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但是在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方面,远远落后于世界发达国家。目前世界上发达国家农业科技成果在农业增产贡献份额中发挥的作用达到60-80%,而我国农业科技在农业增产中的作用只占30-40%①,是何种因素阻碍我国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推广呢?1‘供给短缺:制约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原因之一1.1农业科技成果本身的质量导致供给短缺。所谓科技成果的质量是指成果在技术上的先进性、生产上的可行性和经济上的合理性。目前我国部分农业科技成果本身的质量存在着…  相似文献   

19.
选择全国、长三角和广东为三个参照对象,建立五分量偏离-份额模型,对2007—2013年江苏制造业用工和劳动者就业协调情况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考察期江苏制造业产值比较竞争优势明显,农民工就业人数却相反;江苏农民工劳动报酬和净收入的现有水平优于全国和长三角,但劣于广东;江苏制造业产值、农民工劳动报酬、农民工净收入和农民工收入差四个指标均具有空间竞争力。  相似文献   

20.
90年代以来,我国的农业和农村经济正面临重大转折,同时也包含着明显的矛盾和一些亟待解决的深层次问题。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农业资金投入总量严重不足,投资份额持续下降。因此,如何增加政府对农业的资金投入,使农业摆脱困境,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一、政府对农业投入下降的危害、表现及原因近年来,无论从农业投入的相对量来看,还是从农业增长与工业增长的关系来看,我国农业投入是严重不足的。一是农业投入资金“农转非”现象十分严重,许多地方财政紧张,挪用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