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构建和谐社会的经济学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和谐社会,必须牢固把握经济建设这个核心,实现经济繁荣富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抓住服务业这个薄弱环节,保持经济继续健康发展;积极扩大并实现充分就业;努力缩小贫富差距,实现社会公平;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友好型环境。  相似文献   

2.
构建和谐社会,实现人类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是当今社会的主流思想。作为反映和谐社会物质基础的人与自然和谐的重要指标,绿色GDP在这样一种大环境下再次成为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3.
党中央在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任务,这是党在新形势下提出的一个新课题。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源泉是唯物史观;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发展动力也是唯物史观,同时唯物史观也规定了和谐社会的发展方向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4.
陈欣 《现代商业》2007,(23):261-261
近来有一个词,经常能看到、能听到,就是"和谐社会"。那究竟什么叫做和谐社会呢?从社会学意义上来理解和谐,和谐社会是社会发展的一种良性状态,一个理想的目标,主要包括人际关系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而从更深的层次看,和谐属于哲学范畴。  相似文献   

5.
范晨 《消费导刊》2009,(1):77-78
本文以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的构建和谐社会作为研究的对象和背景,文章以经济学理论分析了目前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不和谐因素,既指出不和谐是经济发展和社会变革产生的必然现象,又强调不能对不和谐问题的产生听之任之,要用看得见的手加以调节。文章分析了公平和效率在三次分配中着力点,提出统筹"三次分配"应该成为执政党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环节这一重要论点。作者作为一个金融业从业者,还分析了金融在和谐社会建设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我国主流经济学的三大迷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磊 《财贸经济》2003,(10):78-81
当今我国主流经济学存在着三大迷信:一是判断角度的"GDP迷信";二是分析起点的"经济人迷信";三是方法论的"数学迷信".并就上述迷信的表现极其性质作了批判性的考察和分析.  相似文献   

7.
近来有一个词,经常能看到、能听到,就是"和谐社会".那究竟什么叫做和谐社会呢?从社会学意义上来理解和谐,和谐社会是社会发展的一种良性状态,一个理想的目标,主要包括人际关系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而从更深的层次看,和谐属于哲学范畴.  相似文献   

8.
和谐社会的构建和社会体育的发展是一脉相承的互动关系:和谐社会的构建将推动社会体育协调、快速的发展,社会体育的发展将加速和谐社会构建的进程。经济发展的非均衡,城乡二元结构凸显等是和谐社会构建过程中社会体育发展所面临的问题。坚持以人为本理念,促进经济协调发展,营造和谐社会体育环境,深化体育体制改革,提高群众健身意识,加强对群众体育的组织和指导等是和谐社会下促进社会体育发展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9.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决策是我们党对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和我国社会出现的新趋势、新特点的科学判断和理性抉择。要从社会有机体的理论视角阐释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和谐社会的“四位一体”建设;要不断认识和把握和谐社会建设的特点和规律;要以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为科学的理论指导,深入调查研究,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  相似文献   

10.
和谐社会的企业社会责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认为,和谐社会的企业社会责任(CSR),就是企业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搞好生产和经营管理,对全体股东和企业成员负责,并承担相应的利益相关者如消费者、国家、社会和其他企业的责任,它包括经济责任、政治责任、法律责任、文化责任、生活质量责任以及环境保护责任等。企业应当认清形势,转变观念,创新管理模式,构建和谐企业,在和谐社会的建设中切实履行自己的社会责任。同时,政府应积极服务和引导,严格法制与监管,促使企业形成良性循环的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1.
本文认为,和谐社会的经济标准必须从效率和公平两个方面来考虑,具体可分解为人均GDP、经济增长率、恩格尔系数、失业率、人均周工作时间、行业集中度、劳动力流动成本、负外部性、吉尼系数、歧视指数、贫困人口比例和通货膨胀率等12个指标。文章提出,我国建立和谐社会的重点,应该放在提高人均GDP、收入的合理分配、反贫困、环境治理和保护、减少生产要素在行业以及地区间的流动障碍等方面。  相似文献   

12.
本文认为,社会主义社会仍然存在各种各样的矛盾,构建和谐社会的哲学应是和谐哲学,而不是斗争哲学;在建设和谐社会中,既要尊重社会经济规律,更要尊重自然规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只能建立在各种所有制协调发展的经济基础之上。文章提出,我国社会现阶段存在公私矛盾和劳资矛盾这两种基本的经济关系,公私兼顾和劳资两利是处理这两类经济矛盾的基本原则。文章强调,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正确看待收入差距,妥当处理分配关系,特别是要处理好创造财富的效率与分配财富的公平二者之间的关系问题;要充分发挥社会中介组织、群众团体、社会组织等非政府组织的独特作用。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学术界围绕着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经济制度基础的必要性、可能性扣基本内容等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总的来说,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经济制度基础应包括市场经济制度、社会保障制度、收入分配制度、劳动就业制度、公共财政制度、经济法律制度、经济伦理制度,甚至包括金融制度和税收制度等。所有这些制度之间构成了一种良性的逻辑互动关系,和谐社会经济制度基础是和谐经济与经济和谐之间、和谐社会的经济制度和制度化的和谐社会之间的逻辑互动。  相似文献   

14.
我国是多民族的国家,构建和谐社会离不开民族地区的发展,加快民族地区的发展要在政策上扶持和倾斜,加大财政金融支持力度,大力发展教育。  相似文献   

15.
曲澎 《商业研究》2006,(19):6-8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从宏观上看,是社会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和谐。而经济基础本身则依赖于各种不同经济成分之间的和谐。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就是强调经济基础的和谐。按照这样的理念,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可以激发民众创业的热情和积极性,把消费资金转变为生产资金,吸纳更多的劳动力就业,创造更多的劳动就业机会,并进一步扩大中等收入阶层的比重,促进社会稳定和持久的繁荣,实现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本质。因此,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16.
和谐社会应当是公平社会。公平社会体现在政治法律、经济社会、教育卫生等各个方面。目前我国还存在着一些不公平的问题。这些问题的产生有复杂的原因,如政策导向、制度漏洞、体制弊端等等。社会不公有很多危害,如扩大贫富差距、引发社会危机、影响政权稳固等。解决社会不公问题的关键是深化各项改革,尤其是政治体制改革。  相似文献   

17.
以和谐流通促建和谐社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认为,和谐流通即流通与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相适应,能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与全体人民物质文化需要相适应,能保证各阶层消费群体特别是普通老百姓的需要得以满足;能促使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得以建立,使所有市场参与者的合法利益得到保障;能鼓励健康消费,抑制不良消费,有利于人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以不损害消费者、企业和国家利益为基本原则,能确保消费安全,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文章提出,促进和谐流通,应从“主体管理”走向“社会管理,”建立覆盖全社会的流通管理和协调机制;坚持用法规与政策的手段抑制流通领域中的垄断与不公平竞争现象,维护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强化舆论监督、行业自律和商德教育,不断提升流通企业经营者持续发展的战略意识和诚信经商的伦理道德水平;采取切实措施改变流通领域人才结构,提高流通现代化水平,促使流通效率提高和成本下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