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技术战略联盟中企业技术能力提高过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根据技术所处阶段和企业技术能力强弱对比关系总结了各类技术战略联盟的特点,构建了技术战略联盟中企业技术能力提高的过程模式。研究表明,这一过程的核心在于有效地将合作企业的隐性知识整合到企业自身的技术中,并发挥自主创新能力,创造新的知识与合作企业的知识进行融合,从而进行新一轮学习。如此多次循环,企业通过不断学习,技术能力逐渐得到提升。  相似文献   

2.
推进我国企业技术联盟的对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就我国企业技术联盟提出了九个方面的对策:第一,加强政府宏观调控功能;第二,制定企业技术联盟发展计划;第三,加强技术信息网建设;第四,实施重点联盟项目拨款;第五,建立企业技术联盟风险投资基金;第六,鼓励我国企业与外国企业技术联盟;第七,金融界大力扶持企业技术联盟;第八,协调联盟技术开发过程管理;第九,为企业技术联盟提供一个良好的法制环境。  相似文献   

3.
企业技术联盟是一种有效的实现技术创新的组织模式。保持联盟稳定是企业在未来市场中保持竞争优势的关键。本文从团队协作的角度入手来展开企业技术联盟及其稳定性的研究,从技术因素、学习因素、信任因素首先分析了团队协作对企业技术联盟稳定性的影响,最终得出团队协作对企业技术联盟稳定性有正向促进作用的结论。  相似文献   

4.
《经济师》2017,(4)
企业技术联盟运作成功与否在于企业技术联盟能力是否具备。文章运用动态能力理论,构造了一个技术联盟能力与联盟成功的拓展模型。研究结论认为,企业技术联盟能力是由联盟职能能力与联盟动态能力所共同构成的协同有机体;联盟职能能力主要担负起联盟生命周期各阶段的运营任务,由联盟构想、伙伴选择、协议谈判、联盟实施与联盟退出等职能子能力所构成,其直接促使了技术联盟运作的最终成功;而联盟动态能力则是技术联盟能力的根本驱动力,主要由环境跟踪能力、联盟学习能力、联盟协调能力以及资源重置能力等子能力所构成。  相似文献   

5.
企业技术联盟与主导设计技术的形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技术快速变化的环境下,如果企业支持的技术成为主导设计,企业将获得一定利益;如果企业支持的技术没有成为主导设计,它可能被迫采用主导技术。由此,企业将丧失自己在原创技术上的投资成本。致使企业所支持的技术没能成为主导设计的重要原因,是企业在激烈竞争的技术环境下,不能形成支持主导设计所需条件的竞争优势。通过分析,如果企业建立技术联盟,依靠联盟优势,可使企业支持的技术具备主导设计形成所需的条件。  相似文献   

6.
技术联盟是企业合作创新的一种重要方式,但是目前我国企业技术联盟数量少,企业间的合作创新不足。将讨价还价博弈模型和交易成本理论结合,对上述问题进行了研究,认为技术联盟组建谈判带来的时间延迟所造成的交易成本和机会成本,会对企业技术联盟的组建产生重要影响。然后分析了我国企业技术联盟少的现实原因,并给出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7.
企业技术联盟是应技术创新的需求而产生的一种企业间的合作模式,是一种重要的组织创新形式.本文通过阐述企业技术联盟与技术创新的关系,分析我国企业利用技术联盟进行技术创新存在的问题,提出优化技术联盟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时策,以期有利于帮助我国企业技术联盟稳定健康发展,促进我国企业技术创新.  相似文献   

8.
论企业技术联盟的类型与一般发展特征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技术联盟作为提高技术创新能力的有效策略,目前正在被国外许多企业广泛采用。我国目前也开始出现企业技术联盟的现象。本文对企业技术联盟的类型及发展特征进行了分析.并指出了我国企业在进行技术联盟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问题的策略。  相似文献   

9.
一、河北省企业技术进步与新产品开发的现状 近几年河北省企业技术进步取得了很大成就,初步建立并逐步完善了推进企业技术进步的管理体系,相当一批企业技术落后的面貌已改变,提高了产品质量,开发了优质名牌产品,增强了出口创汇能力。但从整体上看,企业技术的落后状况仍然没有根本改变。据调查,我省约有60%的企业没提取科技开发基金,提了的也没提足,有的甚至挪作他用。“七五”期间,我省567个大中型工业企业技术开发经费支出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991年居全国第19位,工业企业技术进步贡献  相似文献   

10.
企业集群目前所面临的严重的生存问题说明,我国企业集群的商业模式已经过时。所以,要改变的不是企业集群这种产业组织形式,而是企业集群的商业模式。根本的做法是通过重构企业集群的商业模式,使集群中企业的竞争优势建立在技术创新和技术进步的基础之上。为此,有必要建立多方参与的集群共性技术研发联盟。这是推动我国企业集群产业升级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刘志勇 《经济师》2008,(12):80-81
文章研究了我国房地产开发企业战略联盟的运行机制,包括建立联盟成员间的信任机制,建立联盟成员共同的企业文化,建立房地产企业战略联盟的学习机制,建立联盟间的沟通协调机制。  相似文献   

12.
企业技术源获取模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代宏坤 《生产力研究》2005,(1):193-194,215
企业技术源获取模式是企业技术战略框架的主要研究内容 ,企业获得新技术的三种模式是技术购买模式、自主开发模式和战略技术联盟模式。根据我国在企业技术源获取模式研究的现状 ,较详细地介绍了企业技术源获取的这三种模式。  相似文献   

13.
基于技术能力视角的技术联盟演化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技术联盟是企业技术能力提升的一条重要途径。技术联盟的组建、培育及管理也是与企业技术能力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当企业看重长远利益,注重技术能力和竞争优势时,它就有动力去组建技术联盟。于是构筑了一个两阶段博弈模型,探讨不同情况下两个企业的策略选择,结果发现:技术能力是技术联盟演化的关键,尤其是那些成长性良好的企业,更是希望通过技术联盟来提升自己的技术能力,这为政府部门和企业的选择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14.
联盟企业的治理结构、吸收能力与弱势企业的学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夏清华 《财经问题研究》2006,(2):92-96,F0003
不断增加的战略联盟为联盟各方提供了相互学习的机会,尤其是联盟中弱势企业或产业中的后来者.然而,大量的实证研究的结果却得出了一些悲观的结论.在以市场换技术的联盟企业里,联盟对弱势企业的学习能力的作用非常有限.本文对影响联盟企业学习绩效的关键因素和提高后来者学习能力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以中国汽车产业为例,探讨了中国企业如何在联盟中有效地学习与成长等问题.  相似文献   

15.
企业技术联盟的组织运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企业技术联盟的组织运行包与作业两个部分,其中,作业又包括组织的内部协调与对外适应,立足于企业技术联盟是一种技术创新组织这一根本属性,论述了它在决策,内协调与外适应中所表现出来的特色。  相似文献   

16.
企业技术联盟中的冲突及其化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随着竞争日趋激烈,企业的外部环境变得愈来愈复杂:在企业技术联盟内部,由于多种冲突的存在,必然影响到联盟的稳定性。通过对目标、职权和个性诸冲突的分析,探讨了保持联盟稳定性的一般方法,旨在为联盟企业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企业成长中的技术学习模式创新——以浙江民营企业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技术学习模式是技术创新层次提升的基础,与企业成长密切相关。从企业成长中的资源约束与制度基础出发,以浙江民营企业成长为例,分析我国企业不同成长阶段的技术学习模式创新。实证分析表明,在企业创业阶段,主导的技术学习模式主要有模仿学习、师徒学习、拷贝式学习等多种主导模式;在企业成长阶段,技术学习模式不断提升,主要有干中学、雇用学习、在交互作用中学习等多种主导模式;在规范化发展阶段,企业技术学习模式提升为基于联盟学习、通过购并(投资)学习、研究开发学习等多个主导技术学习模式。考察企业成长中的资源约束、制度基础与技术学习模式提升的耦合关系,对于不同成长阶段的企业采取何种技术学习模式具有参考意义,对于理解哪类企业适宜自主创新等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8.
以知识管理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场"来分析技术联盟的形成机理,阐明了技术联盟建立的直接目的在于企业要与其它组织(包括供应商企业、客户企业、大学、科研机构甚至竞争企业)间建立一个相对稳定、高效的技术知识转移和创造的"场",并且构建出该"场"的简单理论模型,同时归纳出建立相对稳定、高效"联盟场"的基本条件和方法。  相似文献   

19.
企业技术进步现状及其分析据笔者对近测家大中型企业的调查,大多数企业都十分清楚技术进步在发展生产力、赢得竞争优势等方面的作用。然而,在实际工作中,企业的技术进步工作做得不尽人意。一、因行的企业拉自不利于企业的技术进步所有权模糊,产权不明晰,企业尚未成为市场的经营主体。因而导致企业既无技术进步的动力,又无技术进步的压力和实力。现行企业制度未能形成企业是投资风险和收益主体。企业技术进步需要大量的人、财、物的投入,但同时也会带来企业的利益及资产的大镜度增殖。但在现在,技术进步所带来的效益和增殖,企业及职…  相似文献   

20.
概述了全球背景下企业联盟的特点,对联盟对象的选取原则以及战略性技术研发伙伴的组织形式进行了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