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论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的有机结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研究》2016,(6):4-16
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的结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最重要的制度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最重要的理论贡献。它包括了两方面的问题,一是计划与市场的关系,二是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的兼容或结合。无论从逻辑还是从历史看,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的结合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核心问题。理论逻辑和实践经验告诉我们,在公有制与市场经济之间既有内在的一致性和兼容性,又存在着一定的矛盾和冲突。这种对立统一的关系,根源于社会主义公有制的特殊性质以及由此导致的商品性与非商品性并存的二重属性,并表现在产权结构的直接社会性与局部性、计划与市场、等量劳动互换与等价交换、劳动力的主人地位与商品属性、市场经济与共同富裕等具体方面。既要遵循市场经济的规律,又要体现公有制的要求;既要发挥市场经济的长处,又要彰显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这就是公有制与市场经济有机结合的实质,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精髓。深刻把握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的这种特殊关系,在发挥市场决定作用的同时,更好地体现和发挥公有制经济的特点和优势,实现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的更好结合,对于我们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有着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2.
《经济研究》2016,(12):4-17
市场经济需要企业自主经营、自负盈亏、产权明晰。公有制企业包括国有企业通过转机改制、实行现代企业制度,能够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从而公有制能够与市场经济相结合。市场经济并不是只能建立在私有制基础上,以市场经济只能建立在私有制基础上的看法推导出的中国发展市场经济必须实行私有化的结论不能成立。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是商品经济或者市场经济的基本条件是存在社会分工和多种不同的所有制。此条件下,即使在公有制经济内部,不同的企业或者经济单位的产出和资源利用效率不一样,为了鼓励企业提供更多更好的产出、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必须允许企业拥有相对独立的经济利益,社会不能无偿占用或者调拨企业的产出,企业之间也必须实行等价交换,否则会挫伤企业和职工的积极性,造成资源的低效利用甚至浪费。公有制企业的生产和交换也是商品生产和交换,公有制经济也是商品经济或者市场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和邓小平关于计划与市场的论述,并不违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商品经济和社会主义经济运行特征的基本原理,并不否定社会主义经济发展到高度成熟发达的高级阶段、所有制演进到单一公有制的时候,将不再是商品经济或者市场经济的长远趋势。  相似文献   

3.
基于分工和社会分工制度动态演进的视角,本文力图从纵、横两个维度揭示分工与技术进步、生产力发展、商品经济和迂回生产之间交互作用、循环累积的内在机制。在纵向上,探索不同社会形态下社会分工制度与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同步互动发展的历史演进规律;在横向上,从当代不同劳动分工形态共生并存和相互转化中考察社会分工制度的最新发展及其演进趋势,进而揭示和丰富马克思社会分工制度理论的科学内涵。在此基础上,回答与社会分工制度密切相关的几个问题,并引出相关结论。  相似文献   

4.
邓 小平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中最具独创性的重要理论。邓小平从如何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角度出发 ,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实际结合起来 ,提出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 ,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 ,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的著名论断。这些论断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为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一、马克思、恩格斯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在社会主义条件下 ,如何正确处理计划与市场的关系 ,社会主义社会应不应该搞市场经济 ,能不能搞市场经济 ,这是世界社会主义经济发展中的一个重大历史课题。围绕这一课题 ,马、恩进行了艰辛的探索。马克思、恩格斯认为 ,在未来的社会主义社会中 ,私有制将被社会主义公有制所代替 ,与资本主义私有制直接相联系的商品货币关系也将随之消亡 ,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也将被全社会有计划的生产所取代 ,根本不存在市场问题。马克思、恩格斯认为 ,商品经济存在有两个基本条件 :一是社会分工 ;二是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独立的私人所有。在社会主义条件下 ,虽然仍存在着社会分工 ,但是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都不再属于私人所有 ,它是未来社会惟...  相似文献   

5.
毛峰 《经济师》2000,(8):133-134
一、要提高思想认识 ,加强宏观引导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就是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为了实现这一目标 ,国家必须支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份共同发展的方针 ,即在积极促进国有企业发展的同时 ,支持民营科技企业的发展。民营科技企业中的合作经济、集体经济、股份制经济是公有制经济的组成部分 ;它们与国有经济相结合形成的混合所有制经济 ,为改革开放带来了勃勃生机。面对新形势 ,宏观上加强对民营科技企业的引导 ,亦成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  相似文献   

6.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最本质的特征是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与市场经济相结合,其核心内容即社会主义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相结合.这是邓小平同志总结了国内外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经验教训,解放思想,破除来自传统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左右两方面的同一把思想枷锁--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公有制不相容,于20世纪90年代初作出的战略决策.同时,改革开放把中国推进到有中国特色的"三种转轨交织在一起"的转轨时期,其间的复杂性、艰巨性,是现代西方经济学所未曾遇到和研究过的.这里,既有制度创新,也须理论创新.建立有中国特色的转轨经济学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学的使命,便历史地落在中国人民的肩上.  相似文献   

7.
我们国家经过了长时期的实践和不断的探索,明确地认识到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商品经济是任何有社会分工,又有利益差别界限的社会所共有的经济现象。我们在社会主义公有制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根据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要求,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制度。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个体、私营等各种形式的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加快生产力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要把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和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统一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不能把这两者对立起来。各种所有制经济完全可以在市场竞争中发挥各自优势,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应当看到,党的十六大报告对非公有制经济做出的这些理论阐释是基…  相似文献   

9.
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依靠人民,这需要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实践和理论都表明,"私有制加公共财政再分配"不是依靠人民发展经济的制度;改革是要实现社会主义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的结合,实质是要构建依靠人民的经济制度;面对一些地方"改制"造成的公有制经济严重削弱的态势,应当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采取切实措施,坚决振兴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  相似文献   

10.
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依靠人民,这需要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实践和理论都表明,“私有制加公共财政再分配”不是依靠人民发展经济的制度;改革是要实现社会主义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的结合,实质是要构建依靠人民的经济制度;面对一些地方“改制”造成的公有制经济严重削弱的态势,应当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采取切实措施,坚决振兴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  相似文献   

11.
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思想是开拓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新境界的理论结晶,回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时代之问,构建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学说体系,并把其理论、方法运用于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的伟大实践,是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的统一,是源于实践又回到实践的科学创造.  相似文献   

12.
对中部地区新农村建设目标和重点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华兴顺 《技术经济》2007,26(12):112-116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是国家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的战略方向。鉴于我国区域差异很大,各地的发展环境也有很大的不同,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各地区在各个阶段发展的目标和重点必然有差异。中部地区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区域,经济发展总体上刚刚跨入工业化中期,"三农"问题相当突出,本文就中部地区新农村建设的目标和重点进行了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3.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市场对农村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农业发展和农村经济已经步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呈现出许多新的特点,但依然面临着许多困难和矛盾。就当前农村经济改革和发展中存在的困难,提出相应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4.
新农村建设与经济发展模式重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既是推动和促进我国农村经济和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进一步加快我国整个国民经济增长和全面提高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综合效益的一个重要方面,并在促进和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地域构造与产业配置结构以及资源开发利用模式的有效转变与重建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民间组织在现代公民社会得以蓬勃兴起,在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领域产生了重大影响,发挥着巨大作用。民间组织的产生和发展,主要根源于我国慈善传统源远流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政府体制改革深入推进和社会中产阶级逐步形成等因素。  相似文献   

16.
我国未来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就是推进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健全国有资本有进有退、合理流动机制。用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国家所有制的观点,重新审视我国国有企业的性质,可以看到社会主义国有企业改革与社会主义所有制改革的正向相关性,进而为有进有退正名。进与退以国有经济布局的战略性调整为背景,是指国有经济在命脉领域的进与退;进退的主体是国有企业;进退的结果是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以及所有制结构的调整完善;进退的机制是市场机制或价值规律的作用机制。不能用国进民退或民进国退来解释有进有退。  相似文献   

17.
北京——这座古老而又现代的城市,经过60年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尤其是30年的改革开放,经济社会发展发生了历史巨变,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经济实力即将跻身世界高收入水平地区之列;科技创新在全国领先并已逐渐步入创新主导型社会;产业结构呈现服务主导、科技主导的高端化趋势;对外开放正在朝国际化大都市迈进;居民生活质量明显改善并开始步入富裕型阶段。文章梳理总结了北京60年发生的历史巨变、创造的发展模式,进而探讨了北京在新的历史阶段的发展目标以及实现途径。  相似文献   

18.
新中国成立70年以来的中国金融发展大致可分为三个时期:社会主义金融体系的探索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金融体系的建设时期、中国现代金融体系的构建时期。中国金融发展的成就主要表现为:有效推进了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建立了符合国情的制度较为完善、机制较为灵活、门类较为齐全、结构较为合理、功能较为充分和监管较为有效的金融体系;切实防范化解了金融风险。中国金融发展的历史经验包括:坚持以推进经济发展为第一要务,坚持维护金融运行秩序的稳定,坚持“以我为主”的发展原则,坚持从本国实际出发,坚持服务实体经济的初心和坚持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相似文献   

19.
中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充分总结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与中华民族的历史实践得出的基本结论。人与自然的和谐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提出,是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新境界。本文就环境友好型社会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现实需要及如何构建环境友好型社会做出了论述,从中体现出和谐社会的生态价值观。  相似文献   

20.
探索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道路是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经济思想的主题。建国以来,党的三代领导集体在这个问题的探索上作出了不懈的努力,推进了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