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回望“十二五”
  中国核建整体经济实力明显增强。经营业务年平均增长率为21%,利润总额年平均增长率为15%,总资产和净资产比“十二五”初期分别增长4.7倍和3.9倍。
  并购重组与资源整合取得突破。控股新华水力发电有限公司,形成了包括中小水电、风电、光伏在内的清洁能源投资开发新平台,实现了从一业为主到两业并重的战略转型。组建了中核检修、中核机械、和建国际、中核建材、中核华建、中核建财务公司等,提升了专业化水平。  相似文献   

2.
《中国核工业》2016,(2):25-25
<正>产业走势中核控股是集团公司完全面向市场、以服务型业务为主的板块。是集团公司在新时期培育的新的发展动能之一,也是集团公司加快发展模式创新的重要领域。经过"十二五"的发展,中核控股经济规模大幅增长,企业面貌焕然一新。主营业务收入年均复合增长率17.4%,利润总额年均复合增长率22.6%,总资产增长43.6%,净资产增长74.4%。形成了分类管理、分业经营、结构调整、产业发展的四大能力,夯实了JYK体系、资金管理、安全质量、党的建设、企业文化等五项保障,达到了产业服务有平台、医疗服  相似文献   

3.
<正>回望"十二五"关键词:多元业务"十二五"期间,中国核工业第五建设有限公司业务布局更加完善,初步形成了以核工程、石油化工安装工程、建筑工程业务为主,采购、加工制造为补充的多元业务结构。核心竞争力更加凸显,具备同时承建10台核电机组的建造能力,掌握了三代核电AP1000核心建造技术,核岛施工总承包、常规岛施工总承包、核电站全场建安施工模式得到有效验证和良好实践;LNG低温罐建安能力处于全国领先地  相似文献   

4.
蓄势再出发     
过去五年,中国核工业建设集团公司承担了中国大陆所有核电项目的建设任务,在不间断的核电建设中,积累了丰富的核电站建造经验;在改革思路不断的深化中,中国核建在重组改制中走在了央企的前列。"十二五"开局之年,中国核工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成立,这是中国核建规划布局、改革改制的一个里程碑,也是中国核建蓄势再出发的一个新起点。  相似文献   

5.
<正>回望"十二五"关键词:现代建筑服务商"十二五"期间,中国核工业华兴建设有限公司积极谋求从传统建筑企业向现代建筑服务商的战略转型,实现了盈利模式和管理水平的优化提升。全产业链从投融资、规划设计方案、项目管理、EPC、资本管理和运营等全过程满足客户需求,参与市场竞争的层次显著提高。公司综合实力在全国建筑业排名中逐年提升。保持了核电建设龙头地位和建造优势,承建了国内外6种堆型共计28台核电机组,是世界上  相似文献   

6.
<正>回望"十二五"关键词:一体化产业模式"十二五"期间,中核动力设备有限公司以节能环保型工业锅炉为重点,以核电设备制造和非标压力容器制造为支撑,以钢结构制造为补充,积极探索设计、采购、建造和运营服务一体化产业模式,取得了一系列成绩:中核动力南京基地投建并投入生产运行,成功承揽多家企业核电设备订单;兰州基地家属区拆迁工作取得了战略性成果;成  相似文献   

7.
我国当前的经济新常态,实质上就是经济发展告别过去传统粗放的高速增长阶段,进入高效率、低成本、可持续的中高速增长阶段。面对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阶段性特征,建筑企业应该在战略层面上如何应对呢?应时而为,做好中高速增长的心理准备"十一五"期间我国经济年均增长11.2%,建筑业总产值年均增长26%,建筑业增长率高出宏观经济增长率约15个百分点;2011年我国经济增长9.2%,建筑业增长21%;2012年经济增长7.8%,建筑业增长了17.8%;2013年经济增长7.7%,建筑业增长了16.1%。可以看出,进入"十二五"以来,建  相似文献   

8.
《中国核工业》2016,(2):22-22
<正>产业走势地矿板块是铀矿勘查国家队和主力军,地位突出,是核军工发展的基石,是核电发展的粮仓,这是中核地矿在新的历史时期全新的战略定位。中核地矿经过"十二五"的不懈推进,已经进入快速、高效发展的新阶段。"十二五"期间,中核地矿新增优质铀探矿权50个,铀采矿权8个。铀资源占有量接近全国备案资源量的60%。新发现探明一批大型和特大型铀矿床,铀资源量大幅度提升。努和廷发展为超大  相似文献   

9.
<正>"十二五"完美收官之际,核电发展也迎来了收获季。截至2015年年底,随着海南核电1号机组具备商运条件,我国核电运行机组达到了28台,核电在运基地达到了8个,"十二五"期间核电发电装机规模增长2.6倍。截至2016年1月1日,随着防城港1号机组和阳江3号机组的投运,我国在运机组达到了30台,核电装机容量为2830万千瓦。与此同时,我国在建核电机组达到了24台,装机容量为2636万千瓦,在建规模继续保持世界第一。  相似文献   

10.
核电产业已进入"后福岛时代",对核电建造的安全质量标准将进一步提高。面对更加严格的核电安全质量要求,面对社会劳动力资源短缺、建造成本持续上涨、以及主设备供货经常性滞后等诸多不利因素的影响,2012年,中国核建要进一步加强管理和协调集团公司承担的核电工程,控制和优化配置核电工程建造核心资源,推进核电工程建造集约化、标准化、专业化、信息化等各项工作,持续提升核电建造能力。  相似文献   

11.
<正>回望"十二五"关键词:核能产业化"十二五"期间,中国核建全力推进以高温堆技术为代表的核能产业化业务,2012年设立全资子公司——核建高温堆控股有限公司,作为核能产业化投资运营平台。面向国内,公司先后在福建、广东、江西、湖南、山东、湖北等多个省市开展了高温堆项目的前期工作,不同程度地完成了厂址踏勘、普选、初可研等工作,其中江西项目已具备向国家发改委申请立  相似文献   

12.
<正>5月下半,中国核建上市搅动了沉寂良久的中国股市。中国核建的上市可谓"一波三折",然而却为何一直"咬定青山不放松"?几乎与中国核建上市同时,防城港核电项目中,中建二局击败老牌的华兴公司成功竞标核岛建设引爆了"最低价中标——未来核电建造竞争该如何演绎"这个话题,一时间,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然而无可置疑的是,作为商品,面对市场、走向国际,核电的经济性成为一项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3.
精彩2014 2014年,中核二四任务储备突破百亿达120亿元。2014年是中核二四公司改革五周年。五年来,公司实现营业收入是改革前的2.2倍,利润是改革前的10.3倍,资产总额是改革前的2.9倍,员工年平均工资是改革前的3.3倍。经过五年奋进,公司圆满实现了改革之初提出的"两年振兴发展,五年跨越提升"的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14.
中围核建作为大型央企,肩负着国内核电、军工、民用工程建设的重大使命,同时也担负着促进国家经济发展、为全体员工谋福利的重任.通过"走出去",中国核建可以拓展国际市场渠道,获取海外技术和研发资源,获得更高的国际知名度,打造国际品牌,扩大集团公司在核电建设领域的影响力和市场份额.同时,中国核建要想成为受尊重的世界一流企业,实现产业升级和可持续发展,也必须坚定不移地"走出去",凭借领先的核电建造技术、丰富的核电建设经验、卓越的管理能力以及高品质的质量安全管理体系,与世界强企竞争,努力开拓国际市场、占领国际建造产业链制高点.  相似文献   

15.
正发展思路2017年,中国核建将通过整合实现资源集约化,最大限度地激发创新潜能,全面提升科技创新能力与信息化建设能力。一是组建成立中国核建工程技术研究院并实体化运行。通过对集团公司核电工程建造等核心业务以及需拓  相似文献   

16.
<正>回望"十二五"关键词:专业化"十二五"期间,围绕中国核建打造产业链布局专业化、资源配置平台化和深耕市场集约化的发展格局、整合系统内核电检修资源,做专、做精、做强核电检修业务的战略构想,着力打造一家从事核电、核工程检维修业务的专业化公司,2015年4月8日,国内唯一一家专业的核电检修公司——中核检修有限公司正式挂牌成立。  相似文献   

17.
<正>回望"十二五"关键词:核电后勤管理"十二五"期间,中核华建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以"盘活存量、用好增量、保值增值"为指导,大力推进重点项目建设,积极探索核电后勤综合管理模式,在项目建设、资产管理、基地稳定和物业服务等多个业务领域取得了可喜进展。进一步完善了董事会、监事会和总部组织机构,编制完成了"十三五"发展规划纲领性文件;位于北京甘露园南里56号的华建大厦于2015年6月建成投用,中国核建第一个核电后勤试点项目——徐大堡核电生活基地项目各项节点如期实现,绵阳退养服  相似文献   

18.
中国核建集团2013年工作会上提出"两个确保",一要确保核电工程安全质量,二要确保经营发展目标.对于中国核工业中原建设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核中原")来说,就是要解放思想,管理创新,重点抓好"大件吊装"这一龙头业务,牢牢扭住公司快速、可持续发展的"牛鼻子",才能落实好集团公司"两个确保"的目标. 在集团公司内部,中核中原是唯一一家定位于"大件吊装"业务的工程公司.与集团其他成员单位有所不同,"大件吊装"是中核中原的主营业务.2004年以来,中核中原不断提升管理水平和技术能力,在中国核电建造市场中的"大件吊装"业务领域一直居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19.
"十一五"期间,染料行业由"十五"的快速发展过渡到平稳持续增长,实现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6.29%,产品销售收入增长6.2%,染料产量增长1.98%,有机颜料产量增长5.18%。企业由注重产品数量、经济规模,发展为注重品质、品牌的提升。"十二五"期间,行业将转入技术与产业升级整体提高阶段,进入染颜料生产制造工艺的规模化、清洁化和产品的高品质化阶段;生产计划以年均3%的增长率控制发展速度和扩大生产规模;减少"三废"排放量,到"十二五"末期染料行业污水排放和COD削减量将在"十一五"的基础上再下降10%。  相似文献   

20.
2012年全球丁腈橡胶(NBR)总产能已达76.85万吨/年,"十二五"期间全球对NBR的需求仍将处于稳定的增长期,年均增长率约2.0%~5.0%。2012年我国NBR合计产能18.95万吨/年,预计到"十二五"末产能将达32.95万吨/年,NBR的消费量也在稳步增加,预计2011~2015年年均增长率5.0%~10.0%。国产NBR从产能、牌号、质量及产品性能等方面与进口NBR存在一定差距,每年仍需大量进口。随着新建NBR装置不断建成投产,中国正逐渐成为NBR主要生产国,国内NBR或将出现产能过剩,市场竞争激烈。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加快高性能新产品的开发、调整产品结构、强化技术服务是提高丁腈橡胶市场竞争力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