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16岁高中毕业开始在社会上打拼,身为桐庐人,看到老乡们在快递行业内发展得很好,自己也萌生了创业的想法。2002年,我带着几十万的积蓄和7个老乡,一起来到了北京。随着国内民营快递的飞速发展,我经营的北京韵达也迎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2.
<正> 初露锋芒1995年8月,饶思克在家乡江西开餐馆未获成功时,随小妹和几个老乡来到深圳宝安的塘头镇。当时,“喜之郎”公司刚刚创业,还只有50多人。小妹和老乡都进了“喜之郎”。饶思克不想做普通员工,便在外面寻找当老板的机会。一个星期过去了,一无所获,他只好降低要求,到附近一家本地人开的餐馆当一名配菜生。月薪400元。餐馆老板很凶暴。动不动就咒骂他:北佬,想摆老板的架子是不是?!自尊心受到伤害的饶思克总爱到“喜之郎”找老乡玩,寻找一些安慰。老  相似文献   

3.
袁岳 《中国企业家》2009,349(20):124-124
20年前我在机关工作,回家的火车上遇到同在机关工作的唐庆国兄,后来我们各自在不同单位工作,但是直到今天虽然他在深圳工作,我在北京工作,但还是紧密的朋友。其实我们的交往的源头就在我们坐车到山东德州的时候,我请他吃扒鸡,他回请我喝啤酒,结果发现我们其实也还是老乡。  相似文献   

4.
    
在孩子最需要父爱的童年时期,我却撇下上小学的儿子和年轻的妻子,只身来到深圳。妻子和儿子在电话里哭过多次,我心里也不好受,可时间一长,我就习惯了这种心情。直到今天深夜,远在4千多里外的妻儿来到深圳,我们一家三口住在一家临海的宾馆里,我听到儿子在梦中大声喊:“妈妈,妈妈,你看跳绳上的钥匙。”  相似文献   

5.
《谁不说俺家乡好》这首民歌最能映照山东人强烈的爱家情结,而这个家不是小家而是大家——家乡。都说山东人的老乡观念特别强,据说“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的“名句”就出自山东。要想做山东人的保险一定要先了解山东人,本期会客厅我们请来的是在深圳的山东人陈献武。[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知止而后为     
史玉柱是个神人,但也有摔跟头的时候。 1990年我就认识史玉柱了,那里由于民营企业很难注册,他承包了天津大学深圳科贸公司电脑部,卖巨人汉卡,我大学时期的好友朱成文当初是史玉柱的事业伙伴(后来去了美国),担任电脑部副经理,朱也是史浙江大学时的同学和安徽老乡。  相似文献   

7.
我于1992年辞掉了那份整天握着茶杯和报纸过日子的工作,带着怀才不遇的委屈和悲壮来到深圳.  相似文献   

8.
大学毕业后,我从千军万马的求职大军里杀出一条血路,来到深圳一家著名科技公司的人力资源部工作。  相似文献   

9.
陈少海 《乡镇论坛》2009,(25):38-38
四川省西充县农民王其川,两年前来到福建省泰宁县杉城镇打工。王其川常伙同几个川籍老乡与当地人聚赌:2008年六七月间,王其川频繁地和一位名叫邓文标的老乡“玩”在一处。儿场赌局下来,邓文标欠下王其川赌债7000多元,还给王写了张欠条。因赌资不足,邓文标向一位常在赌场里放高利贷的老乡马根兴借钱。至2008年12月底,邓文标共欠下了马根兴73000元。  相似文献   

10.
入股市前,我曾在一家国家机关工作,在那里没有被人认同的感觉。于是,80年代初去了美国。在美国,60%的人拥有股票。我在儿子的指导下初涉股市,小试身手。但我不会开车,语言又不通,生活变得非常狭窄。1989年回国,来到深圳。那时候深圳红荔路有一家小证券公司,门口草坪上经常有人在谈论股票。当年真正入股市,认识股票的人很少。我便以自己对股票的经验做起了深圳股民的“老师”,同时凭借在美国炒股积累的资金进入了深圳股市。没想到,自己也被叫  相似文献   

11.
深圳是一个女人云集的都市,按比例,一个男人身后站着四个女人。在这样女多男少的环境中,深圳女性的苦斗、挣扎和沉浮成为这个大都市特有的风景。我要讲述的是一个打工妹成为洋太太的故事。阿丽在深圳开创之初来到蛇口,和现在大多数闯深圳的女孩不同,阿丽和她众多的同伴是招商局从内地几个大城市正式招聘而来,并集体被分  相似文献   

12.
罗西 《人力资源》2005,(15):74-75
几个升迁无望的人 朱彤(男,32岁):我是进入公司后,才知道有个王副总经理是我老乡.开始那阵子,他常热情地邀我到家里吃饭.可半年过去之后,我发现公司里的同事对我总是不冷不热的.有人背后说我是通过那位老乡开后门进入公司的.最要命的是,这位老乡大哥在公司里声誉不好,而我此前一点也不了解,就这样我不明不白地陪他形象大损.  相似文献   

13.
我老家在安徽,2002年5月,眼看着家里的那几亩地没有什么好的收成,我就随着早在广州打工的几个小老乡一起来到了他们口里说的“满地都是钱,就看你弯不弯腰”的广州。这两年虽然帮着“黑心老板”炮制黑心大餐赚了不少工钱,可是良心的谴责让我时时不安。最终我离开了那个赚昧心钱的地方,并以自己亲眼所见到的一切告诉大家,当地颇为有名的乳鸽是怎样  相似文献   

14.
1993年来到北京打天下,命运对我还算不薄,尽管不是红得发紫,但人们提起黄格选还能津津乐道那首《春水流》和那部有关孟姜女的电视连续剧。来北京以前的4年日子,我在深圳和毛宁、陈明、林依伦一样,经历  相似文献   

15.
作者近影飘泊的日子好孤寂。3年前,我看到哥哥对考大学的无望,看到父母日日焦虑的眼神,听到他们沉重的叹息。我害怕从高考的独木桥上挤下来,让父母雪上添霜。当时,我只有一个强烈的念头:“我该自立了!于是,17岁的我放弃求学而选择了打工。初八的晚上,我瞒着极力阻止我出外打工的父亲,扛着简单的行囊,跟随在建筑工地做工的老乡懵懵懂懂地来到了广州。在工地上,我苦苦地寻找做工的机会。可是,一个月的时间里除了给  相似文献   

16.
时光飞逝,转眼间西部人力10周年了。值此华诞之际,我非常愿意写下点什么,回忆和西部一起度过的日子。从头忆起,脑海里清晰浮现出第一天来到深圳、来到西部人力的情景。那是1998年12月24日,圣诞前一天。那时的西部人力,还在南山大道华尔城大厦办公。现在想来当时的办公环境挺简陋。但对刚毕业的我而言,西部人力给我的第一印象比想象中好。更让人开心的是,在第二天举办的圣诞晚会上,我幸运地中了个一等奖,获得松下随身听一台。或许从那时候起,就注定了我此后与西部人力的缘分,以及我在西部人力的顺利成长。我想,来到西部人力,我是幸运的。  相似文献   

17.
5年前,我从广西来到珠三角,经老乡介绍,通过老板面试,进入鹏达酒楼厨房当水木台。当老板向我介绍厨房主管,即人们经常说的“大佬”时,我吃了一惊,怎么也想不到“大佬”原来是个女的。“大佬”叫蓉姐,30多岁,风韵犹存。“大佬”叫我多些跟水木台师傅伍添学习,并说明水木台的工作性质,负责动物宰杀和肉骨类的砍剁、粗加工等。  相似文献   

18.
正曾敬平这位士生士长的湖南人,从小被文化熏陶并接受良好教育的他,聪明中透出敏锐,深沉中透着坚毅;儒雅中透出着高贵,平和中透露出豪气。他从事的行业不多,自2001年,部队退伍回来以后,放弃了悠闲、安逸的生活,怀揣着一个梦想,伴随几个老乡来到了改革开放最前沿的深圳,开始了不平凡的创业生涯。22岁的他,在一家小沙发厂打工,在打工期间,他努力学习,不断充电,炼就了他严谨、沉稳、冷静的性格和处理能力。一年后,曾敬平以他超乎常人的  相似文献   

19.
1990年的华为不过是一家20多人规模的公司,面试的那一天,天气格外闷热,我来到深圳南油A区16栋801室。我进去后,公司老板说先冲个凉再说。一会儿功夫,老板穿着裤头,光着膀子就出来了。  相似文献   

20.
1998年夏天,也许不甘于过平平庸庸的生活,也许是别人所说的南方遍地黄金的诱惑,我义无返顾地辞掉工作,意气风发地随着人流来到了心仪已久的中国改革开放最前沿--深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