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3 毫秒
1.
今年4月9日,世界银行的一份报告说,截至今年2月底,过去3年国际市场小麦价格上涨了181%,食品价格整体上涨了83%。联合国粮食组织指出,世界上已有37个国家爆发粮食危机。世界银行行长罗伯特·佐利克警告说,国际粮价上涨将使贫穷国家的1亿人口更加贫困,而就在粮价节节上升的同时,  相似文献   

2.
传统粮食安全问题实质性解决,是30年前开始的改革开放体制给中国人民带来的最大实惠。 近来,国内外粮食市场波动和价格上升成为引人注目的问题。然而,近年的国际和国内粮价上涨,并非表示全球和我国基本粮食安全保障格局发生实质性逆转,也并非意味着马尔萨斯预言重新变成现实。冷静分析新一波粮价上涨根源,  相似文献   

3.
“粮食海啸”警示我国粮食安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此次世界"粮食海啸"起始于2006年9月,到2007年国际粮价上涨的趋势愈发明显."2007年3月至2008年3月,全球谷物平均价格上涨近30%,其中,稻米上涨74%,大豆上涨87%,小麦则上涨130%."粮食危机的四处蔓延不仅造成全球粮价的狂飙.  相似文献   

4.
世界粮价大幅上涨原因 全球粮价上涨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供给因素、有需求因素也有自然和人为因素。这一轮全球粮价上涨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相似文献   

5.
近几年来,我国粮价上涨较快。1994年,全国商品零售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21.7%,其中粮食上涨50.7%,被称之为通货膨胀的“带头羊”。1995年,国家定购粮虽实行了统一定价,未提高多少,但市场粮价却仍一路攀升,居高不下。据山东省1—9月份统计资料,粮价平均上涨幅度为40.4%。过去,我国粮价一直低于国际市场价格水平,近两年则变  相似文献   

6.
目前,粮价飞涨演变成一场危及全球安全的粮食危机。本文通过对国际粮价上涨原因进行分析,得出保证我国粮食安全的对策及措施。  相似文献   

7.
今年1月开始,国际市场小麦、玉米、大豆、大米价格发生剧烈上涨,小麦价格几乎翻了一倍。根据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的统计,国际粮价一季度平均上升16.5%,令全球1亿人陷入饥荒。 高涨的粮价足够引发恐慌,一些国家为保留更多大米供应国内市场,以缓和大米价格上涨压力,开始采取限制粮食出口措施。  相似文献   

8.
一季度市场需求继续保持旺盛增长,价格水平继续高位运行。当前粮价上涨以及由此带动的CPI上涨总体来看是有利的和可控的,宏观政策的着力点应是力求粮价在高位上保持基本稳定,防止粮价大起大落。如果生产资料价格大幅度上涨持续时间过长,不仅会推动CPI的上涨和通货膨胀,也会对国民经济整体的长期健康发展产生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9.
与国际范围内粮食价格快速上涨同时,中国粮食市场自2006年9月出现新一轮的粮价上涨.物价上涨在2008年春节前后达到了高峰,特别是食品价格上涨较快.国内粮价不断攀升,看似农民收入增加,但伴随着一系列的农产品生产资料的价格增加,农业间接成本投入的攀升,农民最终收入所剩如何?  相似文献   

10.
贾苕 《浙江经济》2007,(14):15-17
今年以来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逐月走高,其中以肉禽蛋为龙头的食品类价格上涨成为今年影响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的首要因素。当前需要密切关注肉禽蛋价格上涨及对低收入居民生活的影响,国际市场粮价上涨等对国内粮价可能带来的影响以及市场价格总水平的上行压力不断加大.继续加强市场价格监测分析预警工作,妥善把握价格调控的力度和节奏,加强市场价格监管,努力维护价格总水平的基本稳定。[编者按]  相似文献   

11.
与国际范围内粮食价格快速上涨同时,中国粮食市场自2006年9月出现新一轮的粮价上涨。物价上涨在2008年春节前后达到了高峰,特别是食品价格上涨较快。国内粮价不断攀升,看似农民收入增加,但伴随着一系列的农产品生产资料的价格增加,农业间接成本投入的攀升,农民最终收入所剩如何?  相似文献   

12.
《中国经济信息》2008,(10):18-19
国家发改委有关负责人近日就近期我国粮食供求形势答记者问时表示,我国粮食连续4年丰收,目前粮食供需总量基本平衡,粮食库存充裕,可以保证国内市场供应和市场粮价基本稳定。这位负责人表示,我国稻谷、小麦、玉米主要依靠国内生产,在国内粮源充裕、严格控制粮食出13的情况下,国际市场粮价上涨对国内市场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3.
周会青 《特区经济》2008,(11):263-265
2007年,世界谷物价格大幅上涨,其中小麦上涨了112%,玉米上涨47%,大豆上涨75%,小麦和玉米的价格达到近10年来的最高价位。从2008年1月到4月中旬,泰国大米价格飙升了141%。今年世界粮食价格已创下历史最高记录。近年全球粮价大幅上涨的原因何在,影响如何?本文主要从全球粮食生产、需求、国际资本的投机活动、美元贬值及粮食生产成本上涨等五个方面进行探讨,并分析了世界粮价上涨对不同国家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顺价出口以励“粮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崔晓黎 《中国报道》2008,(8):101-103
粮价高涨,供应短缺,库存不足……从罗马的世界粮食安全高级别会议到G8北海道峰会,粮食问题成为近来国际社会关注的主要议题之一。7月8日下午,国家主席胡锦涛在日本北海道首府札幌与应邀出席八国集团同发展中国家领导人对话会议的印度、巴西、南非、墨西哥领导人举行集体会晤。会晤期间胡锦涛指出:“高粮价加大了全球减贫压力,影响了地区稳定。值得注意的是,近来国际上出现所谓‘发展中大国责任论’,把当前全球粮价上涨归咎于发展中大国的发展,这是极其不负责任的。事实上,全球粮价上涨原因是多方面的,也是复杂的。国际社会只有加强合作,采取综合措施,才能维护世界粮食安全。”正如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WFP)驻中国代表韦安夏所指出,中国奉行粮食自给自足政策,解决了13亿人的吃饭问题,中国40%左右的粮食储备也远远超过联合国粮农组织提出的17%~18%的粮食安全线。为此,本刊特约请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专家崔晓黎就国内粮食状况、应对国际粮价上涨等问题做出详解。  相似文献   

15.
2004年一季度中国粮食市场形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季度国内粮食价格涨势强劲。预计二季度粮价将继续上涨,但不同种类的粮食价格上涨幅度将有所不同,年内将在高位趋稳。当前粮价上涨属于恢复性上涨,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和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对大部分城镇居民的生活影响有限,但应关注对城镇低收入群体生活的影响。我国粮食增产潜力较大,目前国内粮食库存较为充足,粮食安全能够得到保障。对粮食市场的调控应更多依靠经济手段,尽量减少行政性干预,防止粮价大起大落。  相似文献   

16.
在国际粮价不断上涨、粮食安全问题日益严峻的背景下,到非洲、东南亚和拉美地区“种地”成为一些国家政府和企业的战略选择。我国一些省份和企业也正在探索海外“种地”的有效模式。  相似文献   

17.
国家发改委有关负责人近日指出,我国稻谷、小麦、玉米主要依靠国内生产,在国内粮源充裕、严格控制粮食出口的情况下,国际市场粮价上涨对国内市场影响不大。目前我国粮食供需总量基本平衡,可以保证国内市场供应和市场粮价基本稳定。  相似文献   

18.
《浙江经济》2004,(15):1-1
2003年入秋以来,国内粮食市场价格全面上扬,这是粮食多年供大于求后顺应市场规律的一种价值回归,其背后是供求关系变化。在肯定粮价上涨的合理性、积极性的同时,要正视国内粮食供求关系正在发生的新变化。供给减少是此轮粮价上涨的主因,如果粮食继续减产,我国粮食供求偏紧的局面  相似文献   

19.
从2006年10月份起,全国各地粮食价格就呈现出了涨势,国家发改委、国家粮食局等有关部门为平稳粮价,按最低收购价将临时存储粮投向市场,累计销售小麦312万吨,早籼稻67.65万吨。但直到年底,涨价的余波还在持续。 专家的解读是:近年来粮油价格相对平稳,这次涨价即“恢复性上涨”,真实反映了农民的种粮成本,对城市居民的生活影响不大.而对农民则能带来增收。还有专家称,粮油价格上涨更多的是一种市场行为,属于全球范围内供求关系出现波动的结果。 谷贱伤农是众所周知的一个常识.但粮价涨了,农民就一定能笑吗?从农民的地头到市民的餐桌,涨价的好处传递到农民那一端,究竟还能剩下多少?况且,每次粮价上涨后,农民都会遭遇到工业品,包括农业生产资料更大幅度的上涨,结果不仅粮食上涨的好处全没得到,反倒成了物价上涨的受害者,这样的情况怎么才能避免? 粮价上涨的背后,存在着并不容易解答的经济学难题。  相似文献   

20.
中国必须建立自己的粮食安全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国际粮价全面上涨,特别是国际大米价格创出20年以来的高点,粮食问题再次成为引人注目的话题。近几年,中国不断加大对农业生产的投入,粮食生产和供给逐年好转,已由过去的供给不足,发展成为供需平衡有余,部分主产区出现过剩。这标志着中国的粮食已开始进入基本平衡与年际间波动并存的阶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