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 毫秒
1.
网络借贷是近几年出现的一种借贷模式,是在银行借贷现实条件和网络技术发展的双重环境下产生的一种新型的借贷模式。借贷人和借款人可以通过网络凭条通过互联网技术,直接在线上进行交易,实现资金融通。本文在此背景下,选择互联网金融企业P2P网贷的会计处理作为研究方向,通过研究互联网金融企业的P2P网贷业务流程进行分析,对其会计处理进行了探讨和总结。  相似文献   

2.
民营经济在国民经济和社会生活中均扮演着重要角色,在增加税收及就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民营经济存在的融资困境是其发展瓶颈。通过对民营经济自身制度的缺陷、内源融资比重过高、商业银行贷款门槛高、放贷意愿低等融资现状的分析,并结合互联网金融大环境下P2 P融资模式的创新,提出利用P2 P融资模式在门槛低、交易成本低、资金运用效率高等方面的优势是解决民营经济融资困境的首要选择。  相似文献   

3.
P2P网贷是互联网金融的一种模式,自2014年开始P2P网贷平台以井喷式的速度增长,由此所带来的风险也在不断的增加.由于对P2P网贷的监管存在盲区,使得近两年来P2P行业鱼龙混杂,P2P平台停业和跑路的事件频发,投资者的利益没有得到有效的保护,从而引发了社会各界对P2P网贷监管的关注.为了更好的保护投资者的利益,文章基于我国P2P网贷的发展现状以及目前监管中所存在的问题,分别从P2P网贷自身的角度和国家的角度对P2P网贷的监管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4.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计算机辅助教学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然而其发展深受网络带宽的限制。由于P2P网络技术的日渐成熟,有效解决了网络带宽的瓶颈问题。文章拟从P2P网络技术对传统网络的改善方面入手,初步探讨新的网络技术在计算机辅助教学中的应用问题。  相似文献   

5.
虽然P2P网络借贷起源于国外,但在我国的发展却有其自身的内在逻辑。我国P2P网络借贷的发展结合国内的基本国情,发展出具有自身特色的运营模式。  相似文献   

6.
互联网金融制度下的P2 P网络信贷是一种比较成功的小贷发展模式,而小微企业最青睐的就是正处在发展势头中的P2 P网络信贷。当前P2 P行业迅速发展,且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并已初步形成一个崭新的行业。但P2 P平台的不断跑路现象也暴露出平台存在风险及缺陷。所以,控制风险是P2 P平台赖以生存的前提,也是P2 P行业长期保持竞争优势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与传统的银行贷款相比,P2P网络借贷从其诞生之日起就伴随着各种争议。目前,P2P网络借贷是一个相对较新的研究领域。文章首先叙述了当前主要P2P在线平台的运营模式,此外从"硬因素"和"软因素"两方面来分别阐述它们对贷款成功率的影响,由此得出了借贷双方信息不对称、网络安全风险和借新账还旧账等P2P网络借贷的三大风险。最终,在总结已有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对P2P网络借贷未来发展和研究方向的见解。  相似文献   

8.
无结构P2P网络中资源的定位一直是P2P研究的热点。BFS算法是一种基于洪泛Flooding的广度优先搜索算法,这种方式可以有效减少网络传输信息,提高查询准确度。节点仅仅记录邻居节点信息。但是当邻居节点资源数量增大,节点数目增多,增大了节点的开销。本文结合了操作系统中LRU算法的特点,对一种BFS(Breadth-first search)算法进行改进,在保持原算法优点的同时更高效地管理存储空间。  相似文献   

9.
目前P2P技术已经得到大量应用,但由于其网络本身的结构特点使之面临很多的安全问题。P2P技术在应用层的组网,在为网络应用的运营者带来更大的灵活性的同时,也造成基础承载网络资源紧张,需要运营商引导P2P业务的合理应用。P2P网络采用的分布式结构在提供扩展性和灵活性的同时,也使它面临着巨大的安全问题。目前的P2P需要进一步完善提供身份验证、授权、数据信息的安全传输、数字签名、加密等技术。  相似文献   

10.
P2P网贷平台作为互联网金融重要模式之一,由于其具有风险分散化、成本低、覆盖广等特点,具有很强的优势,但在2018年下半年,由于借款人违约、平台风险防控能力差以及市场监管体系不完善等诸多方面的原因,导致了众多P2P网贷平台的暴雷事件。本文基于对P2P网贷行业的分析,从多角度为P2P网贷平台发展提供了应对之策,以期行业获得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1.
从语言信息含量和语言内容两个维度探究描述性信息与违约行为之间的联系。实证结果表明:描述性信息的信息量越大,借款人越不容易违约;自我陈述中做出还款承诺(表明自己一定会按时归还)的借款人、谈及自己收入或财产的借款人以及介绍自己家庭的借款人更倾向于履约,而标榜自己诚信可靠(用语言赞美自己拥有诚信这一道德品质)并且用以前的借贷记录表现其诚信的借款人更可能会违约。研究结论有助于P2P平台以及投资者识别借款人违约风险,同时丰富了我国的民间小额借贷尤其是P2P领域的研究。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P2P网络借贷作为民间借贷体系中的新生力量,在我国取得了迅猛发展。通过对P2P网络借贷的优劣势比较及相关问题分析,以失败的案例作为切入点分别就投资者、经营者和监管部门三方提出建议,并对P2P网络借贷的前景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3.
2006年我国成立了最早的P2P网贷平台,直到2011年,P2P网贷平台进入了快速发展期,接下来的几年网贷平台更是蓬勃发展。P2P网贷平台的发展,为我们带来了新的视界,也给监管带来了巨大的挑战。现国内网贷市场具有成熟度不高、监管不规范和信息不对称等特点,监管缺位仍是P2P网贷平台的关键问题。本文针对P2P网贷平台的发展、监管缺位发生的问题,对P2P网络借贷的监管进行了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14.
基于P2P流媒体点播系统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P2P的流媒体视频点播服务是现在影视服务的另一种模式。基于P2P流媒体点播系统由内容服务器、目录服务器和P2P节点构成。当前播放节点下载得到的媒体片段能为后续子节点提供相同的媒体点播服务,就能减轻了服务器的负载,达到低带宽下更多节点共同播放同一个媒体文件的目的。进行模拟实现证明服务器负载下降到原来30%左右。  相似文献   

15.
在对P2P小额信贷网站这一新生第三方金融创新借贷平台的商业模式予以总结概括的基础上,对国外四家、国内三家代表网站各自的运营特色及具体状况进行描述、分析,进而针对网站运营及发展的机遇与风险提出合理化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美国P2P网贷信用风险管理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总结美国P2P网贷行业运营模式基础上,从信息公开制度、借款人身份真实性审核机制、内部风险评估体系等方面分析其信用风险管理的主要经验,结合我国P2P网贷行业存在的问题,提出加强P2P网贷行业信用风险管理的若干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和个人计算机性能的增强,流媒体直播系统在互联网上广泛应用,但传统的基于C/S模式的流媒体直播系统存在服务能力瓶颈,很难适应大规模的应用。为此通过将P2P网络技术与流媒体技术相结合,充分利用各个节点的资源,减轻了流媒体服务器的压力,使得基于P2P网络的流媒体服务具有了更好的扩展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18.
当今时代互联网金融迅速崛起,成为一种被中小型企业,以及个人广泛应用的金融模式。互联网金融包含众筹、P2P网贷、第三方支付,以及大数据金融等众多发展模式。作为互联网金融关键模式的P2P网贷,能够直接将借贷双方个人联系起来,借款者能在短时间内获得资金来源,投资者可以通过小额投资获得较高收益。P2P行业凭借投资下限低、资金回笼快、手续便捷效率高以及收益可观等优势,在人们投资理财及获得资金方面得到广泛的应用,P2P平台发展态势如同雨后春笋。但是目前我国的P2P行业仍然存在一些如无抵押、风险高、存在信用风险以及缺乏有效管理手段等问题,这些问题将对P2P的发展机遇存在一定的威胁,并且成为P2P发展过程中的风险隐患,因此互联网金融P2P应充分了解自身发展机遇,加强对风险的控制。本文以网络借贷平台拍拍贷为例,对互联网金融P2P的发展机遇与风险控制方面的问题进行了探析。  相似文献   

19.
P2P网络借贷作为一种互联网与民间借贷相结合的新兴金融模式,在便捷个人信贷、拓宽个人投资方式的同时,也引发出相对较高的信用风险,如何能够对P2P网络借贷的信用风险进行有效的控制已逐渐成为影响P2P网络借贷发展的关键。本文通过调查问卷,并建立二元Logistic模型,对P2P网络借贷风险进行度量,得出P2P网络贷款违约率的平均值。最后提出了改进信用评级体系、加强贷款信用全面审查工作和提高信贷人员综合素质,避免判断失误的防控信用风险的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20.
借贷是我们生活中的常见现象,每当我们遭遇资金紧缺,借贷是帮助解决资金需求的有效手段。到目前为止,在传统的金融体系中,商业银行是主要的借贷提供者,虽然现实中也存在个人借贷现象,但是商业银行借贷对比个人借贷有着明显的优势,仍是我们目前社会资金融通的主流模式。随着互联网技术逐渐发展,各类新型的金融平台逐步出现,互联网金融成为大家热议的话题,而P2P借贷则是其中人们争议最大的话题之一。本文从互联网金融入手,介绍了P2P借贷的定义并主要关注了P2P借贷相较于传统借贷,其风险特征有何区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