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破坏性创新因资源投入少、竞争压力小等优势成为一种重要的创新模式,但其机会识别与开发这一关键问题仍未得到有效解决。引入公司创业理论,以比亚迪公司为研究对象,运用扎根理论对案例进行剖析。结果发现:公司创业企业在创业警觉支撑下,通过扫描搜索、发散提炼和评估判断过程识别破坏性创新机会,并驱动企业通过资源拼凑整合内外部资源,进而迅速开发破坏性创新机会。此外,为入侵主流市场,企业需要在全过程保持警觉;资源拼凑随着破坏性创新的深入呈现由低阶向高阶、由内部资源向社会网络资源演化的趋势。结论在理论上丰富了破坏性创新相关研究,在实践上可为企业构建破坏性创新路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基于破坏性创新的中小企业创新战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长期以来,理论界认为跟随和模仿等维持性创新战略是中小企业的首选。然而,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技术更新速度的日益加快,专利保护制度的不断加强,给上述战略的实施带来巨大困难,出现反复模仿、持续落后的现象。破坏性创新的非竞争性和对产业竞争规则的破坏性特性,为中小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扬长避短,击败行业领头羊提供了一条崭新的思路。根据破坏性创新的特征,结合中小企业自身的特点,分析了中小企业开展破坏性创新的优势及劣势,探讨了中小企业开展破坏性创新的一般模式及路径。  相似文献   

3.
破坏性创新是基于市场需求和商业模式的技术创新,它对市场上中低端的企业发展有着重要指导作用。对破坏性创新内涵和影响因素的相关文献进行了回顾,并基于技术、产品、消费者和企业内外部因素构建了破坏性创新影响因素网络图。通过技术采用生命周期、技术S曲线和产品层次图分析企业如何选择破坏性创新和延续性创新,对网络中内外部因素进行了分析,探讨了破坏性创新的路径,最后提出了一个总的路径分析图。  相似文献   

4.
破坏性创新理论最新研究综述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创新是永恒的话题,而自破坏性创新概念出现以来,其已逐步成为国内外创新理论和战略管理理论研究的前沿和热点。首先探讨破坏性创新的概念界定。然后从3个角度阐述当前国内外理论界的最新研究:在技术变化过程中市场管理能力的作用;在位企业实施破坏性创新时存在的障碍;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探讨如何开展破坏性创新。最后总结现有研究存在的问题并对进一步的研究作出展望。  相似文献   

5.
低端市场破坏:关于山寨手机的案例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破坏性创新是创新理论的一个流派,许多创新案例都可以由破坏性创新解释。我国山寨手机的迅速崛起,引起了手机产业的重新洗牌,引起了世界的关注。研究者们从多个方面进行分析评价,褒贬不一。本文仅从技术创新的角度,运用破坏性创新理论及案例研究方法,对山寨手机的市场与技术的破坏性特征进行了分析。得出以下结论:山寨手机的出现,是对原有市场结构的一个破坏,整体产业被迫变革;技术的突破是破坏性创新发生的原因之一,山寨手机对市场的破坏源于手机芯片技术的破坏性创新:依附于某项核心技术的大规模、高回报的渐进性创新,会降低从业企业的创新能力,当山寨手机生产模式成为主流之后,普通厂商的创新能力将会下降;在Christensen的理论框架内,维持性创新和破坏性创新具有不相容特征,而山寨手机手机的案例倾向于维持性创新与破坏性创新的融合。  相似文献   

6.
破坏性创新理论是20世纪90年代初提出的一种创新理论和战略管理理论,该理论站在全新的视角系统阐述了企业如何通过破坏性创新以赢得长期竞争优势,受到了企业家和学者们的普遍关注.本文从破坏性创新理论的概念提出、深化发展及应用拓展研究三个层面进行综述性探讨,总结破坏性创新理论研究的进展及存在的问题,并对未来研究作出展望.  相似文献   

7.
基于公司内部风险投资的破坏性创新机理与过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破坏性创新是通过开辟新市场或低端市场而逐步侵入传统主流市场的一类创新,对企业现有能力造成重大破坏,从而使大型企业面临巨大挑战。分析了破坏性创新的特征及大型企业面临的困境,探讨了通过公司内部风险投资促进破坏性创新的机理和过程,最后对北电网络公司的破坏性创新过程进行了案例剖析。  相似文献   

8.
现有破坏性创新分类主要聚焦于新产品或新服务在价值提供方式以及它们对现有市场侵蚀方式方面的差异,忽略了侵蚀的目标市场性质差异及其可能对企业产生的影响,而在创新实践中企业对于创新变革的认知判断往往影响其战略决策。因此,基于企业认知视角,将破坏性创新分为面向全新市场、面向竞争对手市场以及面向自我市场3种类型,并基于Govindarajan&Kopalle等的测量研究及相关理论分析,结合中国本土制造企业的实际访谈,设计了3种破坏性创新测量量表,最后,以中国制造企业为调查对象进行实证检验。结果发现,包含面向全新市场、竞争对手市场和自我市场的破坏性创新的三因子测量模型是有效的,可为后续学者推进和细化破坏性创新的定量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林春培  张振刚 《技术经济》2011,30(10):16-21,32
基于文献研究和逻辑推理,探讨了企业既有知识资产与企业创新发展之间的关系。得出以下推论和假设:企业既有知识资产对持续性创新和以外部市场为目标的破坏性创新具有推动作用;企业既有的高嵌入性知识资产以及与之密切相关的低嵌入性知识资产对以企业自身市场为目标的破坏性创新具有阻碍作用,用于防御外部破坏性创新的既有低嵌入性知识资产对以企业自身市场为目标的破坏性创新具有推动作用;环境动荡性和独占性以及企业吸收能力对上述影响关系具有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0.
基于发达国家背景提出的破坏性创新已成为中国市场新的增长引擎,但破坏性创新是如何成功的,且受到哪些因素影响,对于指导企业实践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国外1997-2017年46篇有关破坏性创新影响因素的文献进行系统分析,分别从组织因素、管理因素、过程因素和环境因素4个层面对破坏性创新影响因素进行全面梳理与述评,构建破坏性创新影响因素理论框架,对存在争议的结论进行尝试性解释,并在分析现有研究不足的基础上,提出未来研究方向与展望,为进一步探索中国企业实施破坏性创新提供知识基础和管理启示。  相似文献   

11.
数字经济时代促使企业进入数字化转型过程中,企业数字化转型离不开数字技术的发展与数字产物的嵌入,在二者的催化下多端颠覆性创新成为企业转型新常态,而数字化转型如何赋能制造业企业颠覆性创新形成数字化颠覆性创新以把握数字时代契机,打造企业新型竞争优势是可拓展的研究问题。本文以潍柴集团为例,依托于颠覆性创新理论,通过程序化扎根理论分析对象,对制造业企业实现数字化颠覆性创新的过程机制以及形成路径进行探究。研究发现,企业进行数字化颠覆性创新要经历驱动、转型以及多元三个阶段。驱动阶段,企业受内外驱动因素影响,启动数字化颠覆性创新;转型阶段,企业以生产模式转变与组织结构演化为行动路径,通过对企业内外的数字化实现企业的数字化颠覆性创新;多元阶段,通过实现商业生态系统的数字颠覆性创新进行创新外延,形成数字商业生态系统模式,完成颠覆性创新转型。  相似文献   

12.
ABSTRACT

The ability and role of incumbents to enable and sustain disruptive innovation is underestimated so far, compared with new entrants. Thus, this research aimed to observe incumbents’ role as a disruptor and their disruptive behaviours to enable disruptive innovation in different market segments. Based on two case studies of CPU and foundry markets, it was observed that incumbents enabled disruptive innovation by adjusting disruptive window in the context of performance trajectories and discontinuous time, and they sustained their market leadership by having advantages through continuous cost reduction and accumulated technological knowledge in high performance and low cost market. This study has extended the theory of disruptive innovation by including incumbents’ role and their disruptive behaviours and has practical implications as well for incumbents and new entrants to establish competitive technology strategy at the organisation as well as national level.  相似文献   

13.
颠覆性创新是数字产业突破在位企业封锁,掌握技术主导权的核心动力。多维度的颠覆性创新政策能否真正促进数字产业技术融合度的提升,行业中其他企业又扮演何种角色?本文围绕技术与市场两个维度,基于数字产业中具有代表性智能制造业的研究数据,运用双元创新理论,探讨探索与利用两种颠覆性技术创新政策影响数字产业技术融合的异同,以及技术距离在其中的作用机制;并比较颠覆性技术双元和颠覆性市场双元之间不同的联动效应。采用逐步回归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1)颠覆性技术探索对技术融合度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且技术距离正向调节颠覆性技术探索与技术融合度间关系;(2)颠覆性技术利用与技术融合度呈倒U型关系,且技术距离正向调节颠覆性技术利用与技术融合度间关系;(3)不同的颠覆性技术创新和颠覆性市场创新联动关系对企业技术融合有着截然不同的影响,具体来说,在企业选定颠覆性技术探索战略的情境下,颠覆性市场双元对数字产业技术融合度不会产生明显的促进或抑制作用;在企业选定颠覆性技术利用战略的情境下,颠覆性市场探索对数字产业技术融合度表现出更为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4.
市场环境对颠覆式创新具有重要影响,探讨市场环境影响下颠覆式创新实现路径能够丰富颠覆式创新理论研究。在文献讨论的基础上,选取小米公司作为研究对象,运用扎根理论研究方法对案例进行剖析。结果发现:市场环境对颠覆式创新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技术、需求和产业3个方面,后发企业在市场环境的影响下可以通过技术创新和价值网络重构两条路径实现颠覆式创新。在理论上,为探讨市场环境与颠覆式创新关系提供分析框架,并提出后发企业在市场环境影响下实现颠覆式创新的思路。在实践上,为后发企业正确认知市场环境并有针对性地构建颠覆式创新实现路径提供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企业运用突破性技术创新的障碍及其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栩  张可 《经济与管理》2010,24(6):85-88
突破性技术创新具有破坏性、风险性和不可逆替代性特点。运用突破性技术创新要遇到资源缺乏、模式固定、思维局限和精力不足等障碍,对此应广泛进行市场调查、发现新空间,建立适合突破性技术创新的组织形式,合理进行资源整合,建立有效的激励体制以激发员工的创造力。  相似文献   

16.
尽管学术界对网络嵌入已有大量研究,但鲜有学者探讨其对颠覆式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以制造企业为研究对象,运用社会网络理论和资源协奏理论,将网络嵌入划分为结构嵌入和关系嵌入两个维度,探讨两者对制造企业颠覆式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并分析资源协奏的中介作用和环境洞察能力的调节作用。结果发现:(1)结构嵌入和关系嵌入不仅对颠覆式绿色技术创新具有显著正向影响,而且对资源协奏也具有显著正向影响;(2)资源协奏对颠覆式绿色技术创新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并且分别在结构嵌入、关系嵌入与颠覆式绿色技术创新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3)环境洞察能力正向调节关系嵌入与颠覆式绿色技术创新之间的关系。研究结论有助于厘清网络嵌入对制造企业颠覆式绿色技术创新的作用机理,并拓展资源协奏和颠覆式绿色技术创新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17.
关注颠覆性技术创新方向演变对于构建颠覆性技术“发现—遴选—培养”机制,挖掘重大颠覆性技术选题具有重要意义。利用三螺旋协同性测度模型量化政府、产业、学术界3类主体对颠覆性技术关注方向的协同程度,构建颠覆性技术行动者网络,利用社会网络分析法解析网络结构形式下政、产、学三方关注颠覆性技术创新的耦合方向,探究高度耦合技术方向的演化特点。最后,获得技术关注方向协同性、技术关注耦合方向特征、技术关注方向耦合时间时序特征、技术关注方向耦合机构特征、高度耦合技术方向演化特征5个方面的结论。  相似文献   

18.
以社交电商平台拼多多为研究对象,开展探索性单案例研究,将其颠覆性创新分为切入下沉市场、侵蚀主流市场两阶段,分析其通过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匹配共演实现颠覆性创新的路径,在已有研究基础上,构建颠覆性创新触发机制模型。结果表明:第一,在颠覆性创新过程中,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是匹配共演的,二者在匹配共演下形成螺旋上升的循环链。第二,颠覆性创新要分阶段实现,其触发机制包括前置条件、突破口及驱动因素;在不同阶段,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分别作为前置条件和突破口,内外部环境作为驱动因素。第三,在颠覆性创新过程中,企业必须充分考虑内外部环境的驱动作用,注重内部技术创新能力、企业战略及外部市场竞争、市场需要。  相似文献   

19.
宋泽明  张光宇 《技术经济》2023,42(12):14-27
后发企业作为颠覆性创新的主要参与者,不仅致力于驱动颠覆性技术、产品在市场的推广和扩散,而且对颠覆性创新的进程能够产生重要影响。运用扎根理论识别我国人工智能后发企业实现颠覆性创新的关键因素,采用两步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Two-step Fuzzy-Set Qualitative Comparative Analysis,Two-step fsQCA)提炼“十二五规划”“十三五规划”时期我国人工智能后发企业实现颠覆性创新的组态路径。研究发现:(1)“知识搜索”“跨界并购”“开放市场”“协同融合”“结构适应”“生态网络”是人工智能后发企业实现颠覆性创新的六大关键因素;(2)人工智能后发企业实现颠覆性创新的四条组态路径分别是:“十二五规划”时期的“知识搜索-跨界并购-生态网络”的“技术跃迁”和“知识搜索-跨界并购-结构适应”的“范式转变”;“十三五规划”时期的“知识搜索-结构适应-生态网络”的“组织变革”和“跨界并购-结构适应-生态网络”的“价值创造”。基于研究结论,得到相关研究启示。  相似文献   

20.
硬科技创新是实体经济和原创性高精尖科技的结合,对我国未来创新驱动发展起着巨大推动作用,有助于我国形成核心竞争力。识别硬科技创新将有助于引导社会投资,从而抢占经济制高点。本文通过硬科技研究主题检索和其他相关文献搜集梳理现阶段硬科技创新研究文献,从中总结出硬科技具有科学家深度参与、创新性、战略性三个主要特点,并与突破性创新、颠覆性创新做出区分,提出硬科技创新识别应该从识别学术型发明人出发,挖掘领域内学术型发明人研究主题,尤其是高校及科研院所内长期研究且资本密集度高的研究主题,为后续相关研究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