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继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之后,新冠肺炎疫情再次让全球供应链大伤元气。未来十年都将是全球供应链的恢复期。全球供应链分工自20世纪90年代形成以来,其总体趋势是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此次新冠肺炎疫情对全球供应链造成的冲击是前所未有的,远胜2008-2009年国际金融危机。  相似文献   

2.
尽管当前的国际金融危机即将触底,世界经济走上复苏之路也初现曙光,但这场自20世纪30年代以来最严重的全球性金融危机给国际金融和世界经济带来的影响将是长远和深刻的,未来的国际金融和世界经济格局将会因此而发生重大变化。为预测危机的发展态势及其对国际金融体系的影响,探讨我国在未来国际金融和世界经济中的定位,并适时调整中国金融业改革开放策略,中国国际金融学会、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和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将于2010年3月27-28日携手主办危机后的国际金融与中国经济论  相似文献   

3.
2010—2011年国际金融市场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尽管2010年的世界经济焦点迭起,但国际金融市场依然相对稳定。然而,未来国际金融市场却充满不确定风险压力,金融危机担忧将会再次成为现实,金融危机冲击将在所难免,个别地区和国家将会出现金融危机的严重局面。当前及未来的世界经济复苏以及发达国家复苏或发展中国家增长强劲并非乐观,因为这是在全球付出巨大代价的前提下得到的结果,不仅没有完全摆脱危机,相反酝酿另外一场新的危机,全球未来前景难以预料甚至超出预料。  相似文献   

4.
2008年以来,全球经济金融形势发生了急剧变化,由美国次贷危机发端的国际金融危机不断扩散,冲击着实体经济并呈现蔓延趋势,次贷危机所带来的经济减速的负面影响正在逐步显现。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我国外资企业特别是“两头在外”的外资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受到了很大影响。因此。我国商业银行加强对“两头在外”外资企业客户的管理,切实防范信用风险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5.
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作为经济金融改革开放战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将会成为一个新的制度变量,对利率和汇率机制市场化将起到积极作用世界经济格局变化要求中国加快金融改革开放此轮国际金融危机以来,世界经济格局出现了新的特点。一是全球经济不均衡复苏的趋势非常明显:欧洲主权债务危机  相似文献   

6.
2007年夏,次贷危机爆发,国际金融领域警钟频频:美元汇率节节下挫,以美国为首的全球股市巨幅动荡。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华尔街众多百年机构陷入前所未有的危机,所有这些都表明全球经济金融体系原来隐藏着的风险正在急剧爆发......那么,作为始作俑者的次贷危机,未来将如何演化?全球经济金融环境是否会面临转折?对中国又将产生什么影响?本刊特组织国内外专家学者撰文研讨“国际金融预警”专题,呈现于读者。  相似文献   

7.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五年来,国际形势云变幻,各种新现象、新问题和新规则不断涌现在此过程中,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在救市措方面主要以恢复和重振"金融力"为着力点,而中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的着力点主要是"推动需、振兴产业"。这种差异将影响未来全球经济融新格局的形成。随着中国融入全球经济程度日加深,国际金融形势的变化对中国的影响越来越大因此确有必要重新梳理和认识2008年的金融危机剖析各国救市措施的差异及其影响。  相似文献   

8.
2011年世界经济风云变化,经济下行风险加剧、美欧债务危机恶化等因素对全球经济产生了巨大的冲击。然而,不管市场和价格如何波动,世界经济格局和国际金融制度并未改变。展望2012年的国际经济金融形势将面临更为艰难和更为复杂的局面。通过对2011年金融市场相关重要参数的研判,并认清国际经济走势和金融风险趋势,才能更好的防范风险,稳中求进。  相似文献   

9.
未来五年,我国将面临后国际金融危机时期世界经济的许多新变化和新机遇,形势复杂,挑战严峻。“十二五”前期,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还会比较明显。总体上看,国际环境给我们带来的机遇大于挑战,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相似文献   

10.
张兴瑞 《中国外资》2010,(24):33-34
2008年爆发的国际金融危机迅速演变成为世界经济危机,从虚拟经济扩展到实体经济,从而给全球产业体系带来重大影响。对新兴市场国家而言,国际金融危机主要通过国际贸易、对外直接投资、引进外商投资、国际金融体系改革等作用机制影响全球产业体系。后危机时代全球产业体系将逐步完成革命性的重构,最显著特点就是新兴市场国家在全球产业体系中将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而全球虚拟经济将很可能结束快速增长转为平衡发展。  相似文献   

11.
当前,随着世界各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各项政策措施日趋显效,全球经济企稳迹象明显,国内经济和上海经济回升向好趋势不断巩固,金融市场运行平稳。但由于未来仍然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全球经济复苏将是一个缓慢曲折的过程。作为大城市商业银行,上海农行必须全面、正确判断形势,进一步增强信心,抢抓机遇,稳健经营,把握重点,加快发展。  相似文献   

12.
2008年爆发的国际金融危机迅速演变成为世界经济危机,从虚拟经济扩展到实体经济,从而给全球产业体系带来重大影响.对新兴市场国家而言,国际金融危机主要通过国际贸易、对外直接投资、引进外商投资、国际金融体系改革等作用机制影响全球产业体系.后危机时代全球产业体系将逐步完成革命性的重构,最显著特点就是新兴市场国家在全球产业体系中将扮演越采越重要的角色,而全球虚拟经济将很可能结束快速增长转为平稳发展.  相似文献   

13.
持续国际趋同背景下的会计国际化教学理念更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勋 《会计师》2011,(1):86-87
<正>会计准则国际趋同是适应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必然选择,中国企业会计准则已于2006年实现了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趋同。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之后,为全球协同应对危机而成立的二十国集团(G20)峰会和金融稳定理事会(FSB)倡议建立全球统一的高质量会计准则,并希望G20成员国及其他  相似文献   

14.
肇始于美国的全球金融危机凸显旧有国际金融秩序的弊端,并加快了全球经济重心格局的演变,势必对未来国际金融格局产生重大影响。该文指出,受全球经济重心转移、全球化浪潮、人口老龄化差异以及技术革命推动金融周期演变这四大主要因素的推动,未来10~20年国际金融格局的新特征主要表现在:国际金融力量对比、国际移民与金融资本流动的模式将发生新变化;在金融业发展新周期中,银行业进入平稳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15.
一、国际金融危机和国际金融体系改革这次国际金融危机可以说是灾难性的,是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以来最严重的,全球市场各种资产损失50万亿美元,全球经济增长从2007年4%以上,下降到今年增长-1%之下。美国的经济今年底有可能回升,但是它将经过一个较长时间的低速增长,我预测  相似文献   

16.
沙咏梅 《中国外资》2013,(15):77-78
近年来,国际金融危机的深层次影响尚未消除,世界经济复苏缓慢。2013年,欧债危机影响持续渗透,各种形式的保护主义明显抬头,全球物价上涨、通货膨胀、资产泡沫的压力加大,发达国家失业率居高不下,国际金融市场反复大幅波动,总的来说,世界经济低速增长态势仍将延续,金融危机的影响呈现长期化趋势。在此影响下,中国宏观经济在运行中累积了诸多风险。  相似文献   

17.
危机使全球财富大幅缩水,实体经济受到重创,但却拉开了国际金融体系改革的序幕。虽然主要大国之间的博弈注定了国际金融新秩序的建立不会一帆风顺,但改革势在必行。对中国而言,只要适时抓住全球经济格局变化的机遇,借力发力,就有望在新的国际金融体系中拥有和经济大国地位相称的位置。  相似文献   

18.
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给很多国家的经济带来重创,严重影响全球经济发展.在经济全球化的基础上,作为中国经济和世界经济连接桥梁的人民币汇率,在国际金融危机爆发时受到了人们的极大关注,同时人民币汇率也是国家对外经济战略的重要部分,需要我们去研究和探讨.我国于2005年7月实行了汇率改革,在此之后我国经济面临人民币升值加快的极大考验.笔者着重在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基础上分析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波动情况,进而探讨国际金融危机前后人民币汇率波动情况.  相似文献   

19.
本轮国际金融危机给我国经济带来巨大冲击。但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各省经济结构不同,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因而受到的冲击也不同。通过对典型外向型经济省份江苏省与非外向型经济省份辽宁省的比较发现,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对对江苏省影响十分巨大,单纯依靠宽松的货币政策很难恢复到危机以前的情况,货币政策对其效果有限。相对来讲,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对于辽宁省的影响却十分有限,其经济增长主要是受货币政策和GDP自身趋势影响。另外,通过实证分析发现,国际金融危机对江苏省经济的影响在2009年和2010年最严重,到2011年情况可能会好转。  相似文献   

20.
《银行家》2011,(10):10+6
2010年,中国银行业发展取得的成绩令世人瞩目,银行盈利能力、竞争发展能力和风险拉制能力显著增强,在国际金融市场的地位和影响力大幅提升。但中国银行业在延续过去十余年高速发展态势的同时,来自外部国际金融体系深刻变革和内部经济金融运行发展动向调整的影响逐步显现。未来5一10年,后危机时期全球经济金融运行将持续"低迷",银行业发展面临的实体经济环境宽松不在,全球货币政策方向调整将继续深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