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8 毫秒
1.
宫彦君 《消费导刊》2012,(1):111-112,116
《所以》和《在我的开始是我的结束》分别是新写实作家池莉与方方的作品,本文对作品中两位知识女性的成长经历与女性伴随抗争的自我意识的觉醒过程进行了分析、比较,发现它们的内在联系和各自特点。  相似文献   

2.
金仁顺小说中新奇精妙的比喻是她作品的一个显著特点,比喻既是一种修辞方式,同时又是一种语用行为,在小说中成为了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审美情趣、文化内蕴和独特的经历与感受的言语艺术载体。  相似文献   

3.
<简·爱>是十九世纪英国著名的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的代表作,小说自问世以来就不断被搬上大银幕和电视荧屏.伴随着不同版本<简·爱>影视作品的诞生,不同的制作方在各自的作品中用自己的角度阐述对作品的理解.本文以<简·爱>为例.浅析了影视剧作品与小说的一些区别.  相似文献   

4.
马亚莉  钱福东 《中国电子商务》2013,(10):268-268,270
杰斯敏·沃德凭借小说《拯救骨肉》获2011年美国国家图书奖的小说奖,作品围绕飓风侵袭,描写一家人的情感以及迎战灾难的故事。迄今为止,杰斯敏的所有作品都是以自己的家乡为背景来进行创作的,小镇是她创作的源泉,理解她作品里的小镇可以更好地解读作家本人及其作品。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我国宗教得以迅速发展,群众基础将不断扩大。随着时代的发展,宗教的世俗化趋势将越来越突出。伴随着宗教世俗化的发展宗教伦理化的趋势也逐渐显现出来。随着我国社会实际生活的发展,宗教也表现出现代化和和谐化的趋势。我国虽然是政、教分离的,但是现实的宗教与政治总体上是协调的,在诸多方面表现出二者的灵活与配合,在执政党智慧地执政理念影响下,我国宗教将进一步推动宗教的"政治化"。  相似文献   

6.
狄平子的文学创作是十分突出的,主要表现在诗歌创作与小说创作这两方面一与许多近代诗人一样,以时事为题材的作品在他的诗作中占据相当份量,梁启超对狄葆贤的诗歌评价颇高。小说是狄平子文学创作中的又一项重要内容,与诗歌一样,其内容无不紧扣着时代的主题,表达了作者的爱国主义精神。  相似文献   

7.
朱丽萍 《中国市场》2009,(1):156-157
刘恒作为一个"新写实小说"作家,在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的作品中表现出强烈的生存意识。他的作品着重展现生活的琐碎与细微、生存的艰难与困惑,尤其是人在"食、色"这两种关乎人类生存与延续的本能状态下的挣扎。  相似文献   

8.
刘仁前 《市场周刊》2009,(6):107-107
在群星闪耀的台湾女性散文创作群体中,琦君无疑是一位光彩夺目、魅力四射的散文大师。她集散文家、小说家、词人、学者于一身,其作品畅销台湾30年,有20多篇散文被美国《读者文摘》选用,为华语作家之最。她出生于大陆,大学毕业迁居台湾,后随夫君定居美国,以90高龄辞世,一生经历了时事的变迁,漂泊的境遇,为世人留下了大量的小说散文作品。  相似文献   

9.
被“五四”运动震上文坛的冰心,开创了“问题小说”的先河;随着思想革命的深入,她力图以“爱的哲学”解答人生问题;在现实和时代激荡下,她以作品反映战火中的妇女命运.建国后,冰心热情关注少年儿童成长.新时期,她高扬爱国信念精神理想.总体上,她的创作率真自然,女性意识鲜明,形成独具一格的冰心体,为中国现代小说发展作出开创性的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10.
赵倩倩 《商》2014,(13):63-63
自新世纪以来,关于知青记忆的写作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以往的宏大叙事与英雄主义已不复存在。至今,知青文学已经走过40多年的历史,它早已构成反映中国当代文学变迁,反映一代人心路历程的特殊窗口。比起有着深刻的下乡记忆的知青作家梁晓声、叶辛、韩少功等作家,只有过一两年知青生活的晚生代作家如韩东、池莉、林白等,他们对于知青记忆却有着全新的释义与理解,在他们的作品中我们可以发现更为理性的回归与价值判断。  相似文献   

11.
她眼中的“90后” 十六七岁的时候.和所有喜欢文艺的孩子一样.韩倩雯整天玩音乐写东西逃课.以躲避不喜欢的生活方式。这种生活状态.和她第一次在《萌芽》发表的作品《卡卡的石头》里写的一样。后来她发现.这种生活方式其实并不像很多青春小说里面写的那么释怀和美好.青春也根本不能够持久地洒脱:所有的狂欢.其实都是战战兢兢的.是忐忑不安的.是瞻前顾后的;所有的束缚.反而是理所当然的.是持久的.占据着原本应该丰盈的生命。  相似文献   

12.
赛珍珠是一位在中国生活多年,以创作中国题材作品而蜚声国际的美国作家.她同时接受到了中西两种文化的熏陶,其特殊的生活经历和美国血统决定了她特殊的文化立场.本文试图分析赛珍珠文化立场的成因及其在作品中的反映.  相似文献   

13.
她眼中的“90后” 十六七岁的时候.和所有喜欢文艺的孩子一样.韩倩雯整天玩音乐写东西逃课.以躲避不喜欢的生活方式。这种生活状态.和她第一次在《萌芽》发表的作品《卡卡的石头》里写的一样。后来她发现.这种生活方式其实并不像很多青春小说里面写的那么释怀和美好.青春也根本不能够持久地洒脱:所有的狂欢.其实都是战战兢兢的.是忐忑不安的.是瞻前顾后的;所有的束缚.反而是理所当然的.是持久的,占据着原本应该丰盈的生命。  相似文献   

14.
<正>被称为"异端"的李贽,提出了诸多惊世骇俗的思想。这些思想经过了当时尘嚣的湮没,最终得以在他离去的两百年余年后得以为人们所重拾而熠熠生辉,并成为近代启蒙思想的不竭精神之源。而这种独树一帜的思想,亦在文学上得以体现。在李贽生活的时代,商品经济较为发达,资本主义萌芽在封建主义的摧残下艰难地存活着。腐败、混乱,晚明社会一片黑暗。然而世俗化的文学创作趋势则方兴未艾,小说在此时崭露头角。但是,在当时小说是为文学大家所不屑甚至不齿的。然而,对于有着独特见解的李卓吾来说,他对待小说的态度可谓与当年的主流思想大  相似文献   

15.
残雪的小说以建构一个怪诞的世界作为己任,这个梦幻世界存在于她的语言之中。她那别具一格的梦呓式的小说语言,以突出表现一个噩梦时代的文化氛围,揭示生活于这个时代人们的病态心理与孤僻的精神状态。残雪小说语言的非理性化使她获得了较多的自由,以便有效地将人类心灵深处最隐秘、最阴暗的东西抖露出来,并向其复仇。  相似文献   

16.
马丽娜 《商》2014,(16):196+179-196
庐隐的一生,无论是爱情还是事业,都遭际坎坷,可谓命途多舛,然而,这短暂而曲折的生命旅程,却因为她在现代中国文学史上的风格特异的作品而显得弥足珍贵,她的光艳的才华和悲苦的命运,在当时文坛上备受瞩目,她所创作的反映"五四"时期知识女性的苦闷彷徨的作品,翻开了中国女性新文学新的一页,时至今日,仍不减其色。庐隐作为"五四"时期自叙传抒情小说的代表作家,她的作品,充溢着浓郁的自我色彩,其中富有个性的女性形象亦成为文坛备受关注的对象。  相似文献   

17.
以“祖系”形象出现的司猗纹是铁凝小说《玫瑰门》中的一个重要女性人物,她的生活贯穿着小说全文。司猗纹在《玫瑰门》中展现给读者的是“践踏者”形象,她以践踏身边的人尤其是女人为乐,不顾亲近与否,毫不留情。她的享受“践踏”的变态的性格与她在男权主义下遭受的压迫和侵害有关,主要由于爱情的幻灭、不幸的婚姻和家庭以及性的压抑三个原因构成。  相似文献   

18.
一、引言达夫妮·杜穆里埃(英)的《蝴蝶梦》被认为是20世纪最早的一部哥特式浪漫爱情小说。她以其敏锐的女性视角在《蝴蝶梦》中成功地塑造了一个颇富神秘色彩的女性吕蓓卡的形象。《蝴蝶梦》的原著名为《吕蓓卡》,顾名思义这是一部以吕蓓卡为中心人物的小说,但吕蓓卡在小说开始时已死去近一年了,自始至终都没有正式出场。她的音容笑貌、生活的点点滴滴都是在倒叙中被间接提  相似文献   

19.
何小钧 《商》2014,(18):58-58
在莫言的小说中,女性形象必不可少。莫言笔下的女性角色颇多,描述了20至21世纪生活在中国中下层的女性。莫言的作品中饱含了一种对女性的关怀和同情,作者通过生动的语言形象的描绘了这一阶层的女性,体现了人文主义精神。文章对莫言以及小说中的女性形象描写所蕴含的文化内涵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0.
昆德拉的《生活在别处》《告别圆舞曲》两部作品糅合了不同的美学质素,实践了这位文学巨擘的艺术雄心.人生的错位、人性的恶俗和人格的分裂,包括基于此而产生的怀疑态度和离别情怀,共同促成了小说中精神生态和美学的联姻.以精神生态理论为视角,探讨作品中的荒诞之美、意象之美、悖谬之美,启迪人们关注现实社会的精神失衡问题,凸显了文学艺术干预生活的实践意义,也为小说的后续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