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长三角区域经济高速发展,该区域生态环境日趋恶化。各地方政府积极开展生态环境方面的协作,但成效不显著。可以通过强化“利益共同体”理念、将环境绩效评估纳入地方政绩考核、健全和完善生态环境法律法规、建立生态环境协调管理机构等手段来构建健全有效的长三角区域生态治理政府间协作机制。  相似文献   

2.
张馨  丁铮 《北方经济》2021,(11):66-69
黄河流域生态环境协同治理是实现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协同发展的有效手段,对促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黄河流域生态环境协同治理面临着立法协作机制不健全、标准不统一、协同治理缺乏制度保障等问题.为了实现生态环境治理的预期效果,应着力从生态环境协同立法、强化政府责任、完善生态补偿机制、搭建信息共享平台、拓展执法和司法协同模式、加强社会公众参与等方面推进协同治理并提供法治保障.  相似文献   

3.
当前地方政府人才工作存在着人才政策决策机制不健全、科学人才观理解不全面、政府人才职能定位不清和区域人才竞争方式手段错位等问题,这是造成"马化腾"现象的深层原因.地方政府人应加强政策社会认同机制的建立,落实"人人都可以成才"的人才工作理念,推进战略性人才工作绩效考核机制建设提升区域人才一体化,建立良好的人才工作行为模式.  相似文献   

4.
崔晶  毕馨雨  杨涵羽 《改革》2021,(10):145-155
面对日益迫切的流域生态治理需求,依托"科层制"的纵向流域治理体系已经难以满足流域发展的需要,横向府际和部门间协作逐渐成为黄河流域生态环境治理中的重要议题.然而,流域协作治理中依然面临着地方政府间和政府各部门之间利益分配难以达成共识、流域协调机构难以履行协调职能等治理困境.以黄河最大的支流渭河为例,探讨流域内"条块"关系的调适对流域协作治理机制的影响,分析如何对流域横向协调机构进行权力与资源的合理匹配.应从赋予流域协调机构更多的权力和职能、完善"条块"协作的法律体系、保障协作制度的自我更新能力三方面来调和"条块"关系,推动流域协作治理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随着区域一体化的推进,我国大都市区地方政府在跨界公共事务治理中的协作问题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作为对这一问题的回应,整体性治理理论所主张的地方政府间的协作和整合成为促进大都市区跨界公共事务治理的重要方式。在这一理论基础上,深入研究大都市区跨区域整体性合作组织的构建及运转机制,进而探讨由跨区域整体性合作组织、各个地方政府、非政府组织以及私营部门共同组成的大都市区地方政府跨界公共事务整体性治理模式,对实现我国大都市区跨界公共事务的有效治理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中原经济区建设空间布局确定为"核心带动、轴带发展、节点提升、对接周边",而"对接周边"的关键是如何实现省际边界区域协作发展。目前,中原经济区省际边界区域协作发展主要受利益主体、区位交通、联动体系等因素制约。淡化"行政区划"观念、加强政府层面协作、整合区域基础资源以及促进产业聚集等措施,是实现中原经济区省际边界区域协作发展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7.
陈伟 《北方经济》2021,(6):59-62
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正面临立法滞后;跨区域协作能力不足,行政区域各自为政;地方保护盛行,缺少地方竞争规制等问题.本文借鉴东北三省、长三角、长江流域立法协作经验,总结区域发展过程中区域协作立法、软法硬法共治,提出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立法协作,应在我国现行行政体制框架下,形成以国家统一立法为基础,同时依靠黄河流域、沿黄城市群等形成"一体、三段、七群落、多点"多元立法协作路径.  相似文献   

8.
王晓军 《特区经济》2012,(4):166-168
和谐的金融生态环境对于区域经济和金融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近年来,湖南金融生态环境得到了一定改善,但还存在经济基础欠佳、地方金融发展滞后、信用中介市场发育缓慢、地方政府公共服务缺失等问题,因此,优化产业结构、加快地方金融发展、培育信用中介市场、完善地方政府公共服务等,对优化湖南金融生态环境,实现湖南经济与金融发展的良性互动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9.
一、国外大都市区跨区域协调机制的案例与经验1、美国案例:休斯顿一加尔维斯顿区域会议(1)由来与概况:渐进而务实的路径休斯顿一加尔维斯顿区域会议地方政府自愿组成、州政府委任,目前包括13个郡、107个市和11个独立学区,面积1.25万平方英里,人口超过600万。区域会议的目的是就广泛的议题,加强地方政府之间的协作,帮助各地方政府做好各项服务和长期规划,总体上是一个议事/咨询机构。区域会议设有章程,详细规定了区域会议的目的、成员、金融财务等内容。  相似文献   

10.
区域人力资源开发具有区域的独特视角。区域人力资源投融资中,地方政府既具有"经济人"的一般特征,又必须发挥地方政府投融资的职能。行政区划下我国区域人力资源开发投融资需要改进。  相似文献   

11.
区域旅游协作的目标是在区域范围内建立无障碍旅游区,使区域旅游要素可以实现最大限度的自由流动,多方位实现资源配置的最优化。本文在分析区域旅游协作利益不均等、区域内增长极辐射强度不同、管理协作机制不健全等矛盾和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区域旅游协作的基本路径。以政府为主导,统一规划、联合开发,保证交通先行和共同营销是促进旅游区域协作的基本路径。  相似文献   

12.
程鹏 《特区经济》2010,(5):136-138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地方区域关系呈现出快速发展的态势,形成了以长三角、泛珠"9+2"和京津冀都市圈等为主的地方区域发展模式。地方区域关系的发展历程与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政府间关系的不断调整有着密切的关系。其发展的动力和内在逻辑是由三对矛盾运动共同构成的:中央政府制度供给与地方政府制度需求矛盾、政府间利益博弈与利益整合矛盾、政府与市场矛盾。目前,我国地方区域关系发展正由制度替代发展时期走向政府集体自觉行动发展时期。  相似文献   

13.
围绕社区养老的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已成为推动多样化养老服务体系的重要措施和核心议题。在养老多元化治理的框架下,政府各部门和各级政府之间的合作是必然的也是切合实际的。考察同区域和不同区域政府间基于社区养老的协作机制问题时,部门间的"协同"是社区养老"善治"的核心。然而,现阶段我国各级各类政府间基于社区养老建设的合作仍处于初级阶段,协调机制缺乏制度性规范。从同一区域内的政府间工作来看,存在着部门间的政策衔接不畅、有效的协同机制仍未形成、养老保险改革成本分担机制不健全等问题;从不同区域之间的政府间工作来看,存在着养老福利制度和养老服务优惠政策不畅、医保制度异地互通和结算困难、养老保险异地结算"瓶颈"等诸多困境。应尽快消除不同部门政策的矛盾和张力,使各相关政策有效衔接,形成政策合力。文章针对上述困境,提出了政府间合作实施养老体系改革的理性选择路径。  相似文献   

14.
黄河上、中、下游生态环境的巨大差异和生态保护问题的参差不齐必然需要发挥地方立法在黄河生态保护中的作用.梳理相关地方立法,发现黄河流域地方环境立法存在地方特色缺乏、针对性不强,个别地方存在一定程度的立法"放水"现象,地方立法协作机制缺失等问题,这就要求各地要立足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地方需求,增强地方立法特色和可操作性,加强立...  相似文献   

15.
王珍子 《特区经济》2012,(7):140-142
公租房是我国政府为解决城市夹心层群体住房需求派生的新一类保障性住房。其起步不久,但北京、上海、重庆、广州等城市已开始结合自身实际,探索地方公租房建设与管理途径。总体来说,全国公租房建设与管理仍存在着保障性法律规章不健全、管理体制不完善、土地和建设资金缺乏等管理瓶颈。基于公租房建设在优化地方房地产市场结构,提升地方城市化水平,推进地方融入区域经济一体化当中的作用,后发展地区从发展公租房经济的角度,建立公租房中长期规划,健全公租房相关地方法规政策,完善公租房管理体系等方面加强政府管理。这对其抓住先机促进地方经济转型升级,提高自身在区域乃至全国经济中的战略地位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6.
陈轶丽 《科技和产业》2014,14(12):184-188
近年来"营改增"等税制改革使地方收入体系的重构迫在眉睫。目前的地方收入体系存在着中央与地方政府间收入划分不合理、政府间转移支付有待完善、省以下地方收入体系不健全等问题。重构地方收入体系要基于处理好政府与市场、中央与地方、公权与公民三方面的关系,既要关注过渡期地方财政收入的稳定性,又要明确改革的长远目标是要重构与地方事权和支出责任相匹配的地方收入体系。  相似文献   

17.
《中国城市经济》2008,(8):F0004-F0004
"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加快行政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健全政府职责体系,完善公共服务体系,推行电子政务,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仍然是摆在许多城市地方政府  相似文献   

18.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建设离不开法制保障。地方立法协作(或称为区域立法)应该成为蓝色经济区建设所需法制的主要供给者。而建立在地方立法权基础上的区域立法在当前我国立法实践中面临着许多障碍或问题。从体制上看,我国现行立法体制并没有区域立法的一席之地。地方立法保护主义和地方立法协作如何可能则分别成为实施区域立法的实践障碍和理论困境。对此,可采取以下措施来促进地方立法协作的深入:明确区域立法的法律地位、扩大较大的市的范围、重视区域立法中的公众参与,以及构建区域立法协调机制等。  相似文献   

19.
"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加快行政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健全政府职责体系,完善公共服务体系,推行电子政务,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仍然是摆在许多城市地方政府面前的客观难题。  相似文献   

20.
地方政府在川西南、滇西北区域旅游合作中的博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罗富民  郑元同 《特区经济》2008,(10):167-168
区域旅游合作是一个包含政府合作和企业合作的多层次合作体系。政府合作的主要内容之一是为区域旅游发展提供公共产品。但是,由于有着不同的经济利益,地方政府在提供区域旅游公共产品时,可能会陷入"囚徒困境"和"斗鸡博弈",最终导致公共产品供给的不足和投资结构失衡。因此,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加强地方政府的合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