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他的一生历尽苦难,也有诸多机缘。他对国画艺术痴迷至深,痴心不改,把一生的智慧和激情都付与了手中画笔。在尺幅天地间追求人生的意义和艺术的境界,创造出只属于他自己独特的“子庄风格”。他就是在中国画史上堪称天才艺术家的陈子庄。  相似文献   

2.
黄蔓 《魅力中国》2010,(20):219-219
作为中国文学史上伟大的文学家,苏东坡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一生致力于对人生奥秘的探求。他一生都在寻求人的价值和生存的意义。然而,黑暗的社会现实,使他看到人生终极目的的破灭。不可避免地在诗词中透露出自己的悲观主义情绪。然而,在黑暗的社会中,他又不断调适自己,寻求对人生的透彻感悟,他通达的处世态度,又让人看到他乐观的一面。乐观和悲观互相交织。让我们看到一个真实性情的“文学天才”苏东坡。纵观苏东坡的一生,饱经忧患。苏东坡之所以超然旷达,是因为他天生与佛、道两家有难分难解的因缘。苏轼生长于佛教传播相当发达的四川。他自幼生活的眉山,与佛教圣地峨眉山相去不远,距著名的乐山大佛更近。而且苏轼家庭的宗教气氛十分浓郁,对他有潜移默化的影响。苏轼大半生处在北宋党争的漩涡中,满肚皮的不合时宜,使他与当政者多有抵。阵,政治上屡遭迫害,被贬谪到黄州、惠州、儋州。仕途失意,苏轼更倾心于佛学禅宗。他研读佛教经典,深悟佛学要意,并将外来的佛教文化与中国本土的儒、道两家文化参合融通,博辩无碍,使他的学养达到了一个新的境界。他的一生漂泊无定。但迹履所到之处,他都要遍游佛教寺庙。广交僧侣禅师。  相似文献   

3.
金菊 《当代陕西》2011,(12):9-9
一遍遍搜寻翻看侯伯宇先生的事迹,一次次难禁热泪长流,难抑心魄震颤。 侯老一生的选择,绝对遵从于自己孜孜追求的理想、信念与价值。没有被世俗所沾染左右。他历经坎坷,但在教学科研上,一生都走的是最直、最近的“纯学者”路,他培养的学生形成重量级的“西北军团”,他的“侯氏理论”被称作“中国的骄傲”。  相似文献   

4.
伍绍祖 《中国报道》2009,(8):102-105
伍绍祖一生都在跟着党走。他说:“尽管她有不少问题,但历史证明她是可以自己修正的。”每一次命运的关键时刻,他选择的都是“服从’。  相似文献   

5.
他曾是重庆一家国企的副总工程师,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他一生发明了大量的技术产品,是单位的技术骨干。然而,他却在退休两年之后的一天,从他家三楼窗台跳楼自杀,以一咱极为悲壮的方式结束了自己的生命。他为什么会自尽?他到底有什么难言的苦衷?  相似文献   

6.
守望故乡     
我的父亲是一位机械工程师,他除了专业之外,最大的特长是下围棋,他是故乡的小城里鲜有的六段棋手。父亲很少与人交往,他的一生就像他的棋艺一样寂寞。当他在周围实在找不到对手的时候,就自己一个人下棋,有时是右手战胜了左手,又有时是左手赢了右手。我从小听惯了父亲在棋盘上落子的声音,那种声音就像珠落玉盘,令我一生怀念。当父亲的两只手难分胜负的时候,他就轻轻地把棋一拂。其实人最难战胜的不是别人,而是自己。父亲是一位日本的遗华孤儿,我们的老家原是日本长崎,祖父是一个老实得像一块礁石的渔民。爷爷、奶奶、伯父和姑姑…  相似文献   

7.
据说这个老人现在已经得到法律的宽恕。当他作为一个普通的老人过着普通人的日子时.他会去想什么呢?他说他“不想想过去”,因为“那是自找麻烦”。他看上去满足于站在哀牢山上眺望自己的桔园。他与大海搏斗的一生隐藏在这片连绵不绝的翠绿色的静谧之中。  相似文献   

8.
长城风雨情     
27年用镜头记录长城 1980年,26岁的陕北定边汉子李生程参加了陕西省摄影学习班,在西安聆听了摄影大师吴印成的讲课。回到家几个月后,他依然抑制不住兴奋的心情,从自己微薄的工资中,好不容易攒了100元,买了一台“傻瓜”照相机和一台120相机,开始了自己为之奋斗一生、钟爱一生的事业——用镜头记录陕北长城。  相似文献   

9.
当选词     
有人说,是他接续了清代断绝了三百年的中华文化;有人说,他的一生就是部历史。他以自己的“意欲”和充满矛盾的人生选择,化解了传统文化与现代化之间的二元对峙,从而奠定了他作为现代新儒学开创者的地位。  相似文献   

10.
毛泽东一生提倡艰苦奋斗,从他留下的部分生活遗物中,可看出一代伟人严格自律、崇尚节俭、公私分明的消费观。两张清单韶山毛泽东遗物馆所陈列的文物中,有一份毛泽东上缴国库的礼品清单。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在公务往来之际,常常收到很多礼品,有人曾劝他把一些礼品留下来自己使用,  相似文献   

11.
郭孝义同志离开我们已经一年了。一年来,他的事迹在整个三秦大地被广泛传颂。 在短暂而光辉的人生历程中,郭孝义同志始终奋斗不止、一路领先。不管是在学生时期,还是后来积极投身军营报效祖国,以及退伍回乡建设家乡,他都忠实履行了自己“一生交给党安排”的誓言。特别是在担任村党支部书记期问,他在异常艰苦韵条件下,  相似文献   

12.
明代花鸟画家徐渭,一生坎坷多变,从出生一直到他生老病死,命运都在不停地捉弄他,一生之状如他诗中所言:“半生落魄已成翁,独立书斋啸晚风。笔底明珠无处卖,闲抛闲掷野藤中。”悲剧的一生造就了艺术的奇迹,徐渭开写意花鸟画一代新风,是大写意体派的真正确立者。徐渭的花鸟绘画在学习前人的基础上又形成了自己的风格,思想性与艺术性并存,“不拘物象,而重生韵”,笔墨的巧妙运用是徐渭绘画的特点。徐渭的存在使得明代画坛生出了耀眼的光彩,由于徐渭的存在,中国的水、墨花鸟大写意体派得以真正的确立,他的艺术风格对后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2010年10月6号,刚刚过完80岁生日不久的侯伯宇教授因病在西安走完自己的一生。离世前,他在病床上写下了:“以创新湮灭顽疾之痛苦,以毕生之余力完成科学登顶。”  相似文献   

14.
甫一钢 《中国西部》2012,(32):144-159
2012年10月15日,柬埔寨前国王诺罗敦·西哈努克在北京逝世,这位一生坎坷的伟大君王在北京为自己近半个世界的中国情缘画上最后的句号。而在他身后,是一片与中国山水相依的热带丛林,这里的居民与中国人保持着世代相传的伟大友谊,胜于兄弟。  相似文献   

15.
今年是我父亲88岁诞辰。6月4日,是我父亲去世8周年纪念日。在这8年时间里,我时常做梦想起他老人家,但从来没有动手写过什么文稿,兹因自己手懒。今年,我特意抽出时间,写下了我记得起的父亲在世时的一些生活片段,作为对我父亲最好的怀念。 我老家在河南省许昌县一个农村。父亲一生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伟业,他是一位普普通通的农民。在农村生活了一辈子,一生主要与农业打交道。他给我留下的深刻印象是,无论春夏秋冬﹑风霜雨雪,都是日出而耕,日落而息,风里来,雨里去,干着繁重的农活,含辛茹苦。父亲一生诚实守信﹑任劳任怨,是村里出了名的老实人。他心地善良﹑与人友善﹑工作勤恳。父亲一生很苦,过去家境不好,解放后又经历了大跃进﹑三年自然灾害闹灾荒的年代,直到农村实行土地联产承包责任制,都是以吃红薯﹑红薯干﹑玉米等粗粮为主,吃野菜是常事,小麦面不够吃,大米及鸡鱼肉极少吃,喝牛奶与豆浆更是天方夜谭。生活勉强可以维持饥饱。  相似文献   

16.
情系虹桥     
池宏君称自己是一个铁杆的大桥人。参加工作42年,拍摄了5万多张照片,留下9490篇日志,记录着52座桥梁的前世今生,足迹跑遍大半个中国,他的一生都在与桥打交道。  相似文献   

17.
有人说,他是当代中国活得最痛苦的老人;而他自己却说,他只是“一个写到生命的最后一息的作家”。但是,在家乡父老的心中,这位走过百年沧桑,一生写了译了几百万字,用一部部传世之作滋润了几代人的文学巨匠,早已是一座无法拆毁的纪念碑。  相似文献   

18.
王问贤在百岁之年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是否是中共党史第一人,我无从查证。但他一生追求光明、追求真理,矢志不渝要求入党的传奇经历,发人深思,令人震憾!他以自己的行动,证实并向世人宣告: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富中国、强中国!  相似文献   

19.
小学文凭,大学教授,文学大师。他以自己的传世之作构筑着心目中的“湘西世界”,以“乡下人”的主体视角呼唤爱,寻觅和发现美,并用爱与美来重造生命。他一生创作的结集约80多部,是现代作家中成书最多的一个,因而被称为中国现代“乡土文学之父”。  相似文献   

20.
《中国城市经济》2009,(10):54-61
雷锋 “雷锋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车”。雷锋的故事传遍了千家万户。他是不幸的。不满7岁就成了孤儿.他又是幸运的,找到了自己一生该走的路.“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