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9 毫秒
1.
乡村生态旅游就是要实现乡村旅游与生态旅游有机的结合,促进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巴彦淖尔市具有乡村生态旅游发展正处于起步阶段,分析巴彦淖尔市发展乡村生态旅游的类型和途径,为巴彦淖尔市旅游业健康稳定发展提供一定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乡村旅游循环经济是对传统乡村发展模式的一种反思,使乡村、社区、景区处于一种良性的循环平衡状态。本文按照"减量化、再循环、再整合"的原则,构建了三种乡村生态旅游发展的模式,并以滕头村为例进行了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3.
以循环经济理论为指导,发展生态旅游循环经济是本文的一个基本思路。本文分析了柴达木地区发展生态旅游循环经济的优势条件和现实意义,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发展生态旅游循环经济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4.
石大英 《西部财会》2023,(10):20-23
产业兴旺是实施乡村振兴的基础,生态旅游是推动乡村振兴的有效途径之一。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青海生态旅游在财税政策的支持下取得了长足发展,但也存在不足之处。以青海省西部的柴达木盆地为例,在梳理生态旅游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探讨财税政策对柴达木生态旅游的积极作用,分析生态旅游财税政策的不足之处及成因,提出可行性建议,以期为推动柴达木生态旅游可持续、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乡村旅游是依托乡村独特资源,由农民自主经营的新型服务型产业,其主要的服务对象是周边的城市居民,发展乡村旅游可以有效带动农民脱贫致富,促进乡村经济快速发展,同时能够促进生态保护和民俗传承。因此要应用科学规划统筹决策、政府主导协同发展和硬件完善软件推进的营销战略,促进乡村旅游产业健康平稳发展。  相似文献   

6.
《价值工程》2016,(24):244-247
珠江—西江经济带有丰富的可开发的文化生态旅游资源,目前缺乏合理的开发和利用,导致了流域内旅游业发展滞后的现状。通过对广西西江流域丰富的文化生态旅游资源进行评价,提出开发的可行性。文化生态旅游是生态经济的重要形式,发展文化生态旅游对于经济发展结构调整,调动当地居民参与经济发展和生态建设的积极性,实现脱贫致富具有积极作用。珠江—西江经济带广西部分主要包括南宁、柳州、梧州、贵港、百色、来宾、崇左七个城市。要构建生态文化旅游聚集区,应当挖掘当地的生态文化,依托原始民族风情、红色历史、自然风光等旅游资源,建立旅游战略联盟,培育一批有旅游影响力的风景名胜区。通过研究目前西江流域在旅游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对策和建议以期为当地旅游业的发展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7.
当前阶段,国内经济社会平稳发展,乡村地区为了响应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以绿色生态理念引领高质量发展,在旅游事业的管理工作中加强生态管理,既有助于现代农村改革,也有利于解决农村生态环境建设问题。本文介绍了城镇化背景下乡村振兴的发展战略,并提出当前阶段城镇化战略背景下农村生态旅游管理发展不足,最后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农村生态旅游发展对策,希望能为促进乡村地区发展,提升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和居民生活质量,同时保护自然生态环境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为了适应循环经济的要求,对于环境方面我国应大力发展生态旅游,让它作为一种绿色旅游消费,从而达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的目的在于分析生态旅游发展的现状,目前的生态旅游遭到了严重破坏,阐述生态旅游发展中所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有针对性的提出可行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9.
乡村振兴作为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其在经济发展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陕南地区有着丰富的生态旅游资源和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旅游业带动经济发展的优势显突,但由于陕南地区受到旅游资本的限制,导致其旅游资源未能形成规模开发态势,旅游资源优势未能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基于此,本文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大背景下,针对陕南地区生态旅游发展的背景及融资现状进行分析,发现其存在生态旅游产业投资巨大、投资主体单一、融资方式单一、融资模式陈旧、融资效率低下,生态旅游融资难的问题;并通过对陕南地区生态旅游融资方式现状研究,运用PPP融资模式、BOT融资模式等融资相结合的方式来解决融资难的问题。找出适合陕南地区生态旅游业的融资渠道,以解决融资难题,促进陕南地区生态旅游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0.
《企业经济》2017,(10):15-20
低碳旅游模式的创新既是建立区域低碳旅游的可靠路径,也是区域旅游低碳化发展的核心。本文分析了循环经济下的低碳旅游涵义,并结合婺源乡村旅游具体案例,从旅游活动的主体、客体、媒介和载体四维度分析,以及从宏观、中观和微观尺度探讨了一种基于循环经济理论的低碳旅游模式。该模式以生物处理中心为核心,是乡村体验旅游、观光农业旅游和农-工-旅结合三种旅游形态下循环式低碳发展的乡村旅游系统,它从不同途径促进旅游活动中碳排放的减少,为实现全域低碳旅游发展提供科学思路。  相似文献   

11.
李颜  ;李志娜 《价值工程》2014,(28):157-159
近年来旅游业发展迅速的南昆山已成为珠三角及周边地区人们避暑休闲的首选目的地之一。介绍南昆山的旅游资源,探讨南昆山旅游开发存在的问题,从成立旅游开发机构、树立良好的人地关系、强化特色旅游项目开发、开发各种特色旅游商品、拓宽旅游营销渠道提高知名度和加强旅游人才的培养六个方面提出南昆山旅游资源开发对策。  相似文献   

12.
由于国内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使得近年来出行旅游的人越来越多,这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旅游业的发展。特别是国内各地乡村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大大推动了乡村经济的繁荣,促进了乡村现代化发展。论文以桂北地区乡土文化资源为研究对象,认为在发展乡村旅游经济的同时,更要重视乡土文化资源的保护与传承,从而有效实现乡村旅游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促进乡村旅游业以及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3.
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是我国三大入境旅游发达区,同时也是我国传统的大型入境口岸地区,不计其数的海外游客以其为中转地向全国各地扩散。广西是旅游业相对滞后但旅游资源丰富的典型代表之一,吸引着众多入境游客。通过对1997-2005年间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三大旅游区入境旅游流向广西扩散转移的数量变化、时间及空间分布集中性及其扩散发展历程的分析,得出结论:京津冀是广西入境旅游发展最大的中转区,长三角入境旅游转移在广西客源结构中排名第二,并保持较好的增长态势;而珠三角虽然向广西转移的入境游客数量最少,但一直保持稳定增长,具有较大发展潜力。  相似文献   

14.
乡村旅游作为一种新兴的旅游消费方式,是农业生产与旅游活动的有机结合。文章首先对乡村旅游的涵义进行了探讨,并总结出乡村旅游的特点,阐述了发展乡村旅游业对于发展农村经济和旅游业的意义。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乡村旅游发展模式的初步建议。  相似文献   

15.
2017年,党的十九大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这是我国“三农”工作的国家战略和重大机遇,乡村旅游是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和有效途径。但我国乡村旅游发展受资金、经营能力、管理经验等多种因素掣肘。基于此,论文提出了建立健全我国乡村旅游PPP模式的法律法规、加强各级政府的PPP项目信息化平台建设、重视乡村旅游的居民参与以及加强我国乡村旅游PPP项目人才培养等建议,以此促进我国乡村旅游发展、落实乡村振兴战略。  相似文献   

16.
对海南中部民族地区旅游业进行了SWOT分析,指出该地区旅游业的发展战略选择是发展乡村旅游;分析了其乡村旅游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发展乡村旅游的一些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7.
叶仰蓬 《企业经济》2012,(12):128-130
旅游业的竞争在空间上日益表现为旅游目的地整体吸引力的竞争。因此,对纳入协同旅游开发视野的新农村景观建设,不能一味标准化地按规范来进行,而应有其独特性的一面。本文以庐山山南温泉度假区内外乡村地带的景观建设为例证,结合对主要利益方的调研分析,针对自身资源、区域环境背景及旅游发展趋势,指出应从发展理念、战略目标、总体形象、功能与空间依托、具体措施五个层面对二者加以协同,并强调与新农村改造有机结合,创造、引导游客需求,这将有利于我国新农村建设"优化三大效益"根本目标的。  相似文献   

18.
乡村优美的自然风景资源及独特文化遗产资源是推动其旅游项目发展的直接因素。然而在旅游活动所带来的种种利益驱动下,许多乡村旅游项目的规划在不清楚认识自身特有遗产资源属性的情况下,盲目追逐其它旅游项目成功经验,以经济利益为先,使得原本就脆弱的乡村遗产资源得到无序利用,超负荷开发。婺源王家洲旅游项目,试图以一种可持续发展思路,通过合理整合当地遗产资源使之形成区域型乡村商旅度假地,平衡乡村旅游活动中经济发展与原生态环境即乡村遗产资源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伴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我国国内旅游发展迅速,被称为“国民经济提升的催化剂”。然而受到旅游业市场规模、国内外政治经济环境、生态环境以及一些不可抗力(如新冠疫情)等多方面影响,旅游行业很有必要建立一套景气指标体系,从而预测旅游业的经济走向,提供预警功能,以保证旅游业平稳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20.
陕西省商业储运总公司是省属国有大型企业。有着近六十年的综合性物流业务发展史。公司长期以来以仓储、运输、配送、装卸、分理、拣选、包装、物流加工、代购、代销等物流服务业务为主。在西安占地330亩,具备650米铁路专用线,8万平方米仓库以及相应机械作业能力,拥有一个4620平方米的三星级经济型酒店和5000平方米的合资汽车维修公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