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马香 《物流技术》2011,(21):152-155
简述了仿真软件Arena的特点、功能以及利用该软件进行物流系统仿真研究的基本步骤,通过实例说明了在物流教学过程中如何利用Arena仿真软件建立模型以及通过仿真结果对物流系统进行分析,找出存在的问题并进行改进。  相似文献   

2.
简述了仿真软件Arena的特点、功能以及利用该软件进行物流系统仿真研究的基本步骤,通过实例说明了在物流教学过程中如何利用Arena仿真软件建立模型以及通过仿真结果对物流系统进行分析,找出存在的问题并进行改进.  相似文献   

3.
仿真软件Flexsim及其在物流教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冯云  田哩 《物流科技》2009,32(9):142-144
简述了三维仿真软件FIexsim的特点、功能以及利用该软件进行物流系统仿真研究的基本步骤,通过实例说明了在物流教学过程中如何利用仿真结果时物流系统进行分析,找出存在的问题并进行改进.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MATLAB仿真系统在实际的通信专业教学中的运用,特别的信号与系统、通信原理课程。通过MATLAB实现了通信专业中典型的冲激响应、阶跃响应、傅里叶变换以及抽样定理等实验,利用Simulink仿真了双边带调制系统。文章强调了MATLAB软件的教学意义。  相似文献   

5.
刘婉妮 《价值工程》2012,31(33):182-183
文章针对通信原理课程教学的现状,提出了运用虚拟实验技术,开发基于LabVIEW软件的通信原理教辅平台,详细描述本平台的定位和设计目标,并以FDM系统的仿真为例介绍LabVIEW在通信原理课程中的应用。实践证明,利用该系统,既能丰富教学手段,又能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  相似文献   

6.
文章对Multisim9进行了分析,指出了应用该软件进行电子分析的步骤,以及如何采用该软件进行仿真,最后通过单级放大电路演示了其强大的功能。  相似文献   

7.
《移动通信原理》课程比较抽象难懂,如果让学生能够形象地看到移动通信的工作过程,那么对学生掌握移动通信原理是非常有帮助的。为了能使通信系统的研究形象、直观地显示,使教学事半功倍,非常有必要先对通信电路进行实验仿真。文章就是以MATLAB软件为基础,对通信系统调制技术中的抑制载波双边带调幅和正交振幅调制进行仿真,并用Simulink软件包进行建模仿真,目的就是让移动通信专业的学生形象地理解移动通信的概念与理论知识。  相似文献   

8.
马艳 《价值工程》2011,30(10):216-217
Multisim2001作为众多仿真软件的一种,将其应用在电工电子的教学中,无疑是对教学形式的一种良好的改革。该软件的功能强大,在教学中应用也比较方便,且能够直观的将仿真结果展现于学习者。  相似文献   

9.
基于Multisim10的多谐振荡器的仿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茵 《价值工程》2011,30(2):201-202
介绍了一种EDA仿真软件Multisim10的主要功能及特点,并用该软件对多谐振荡器电路进行了仿真分析。仿真得到了与现有教材对该电路分析一致的结果。在课堂上使电子技术教学更形象、灵活,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活跃了课堂气氛,从而加深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相似文献   

10.
《价值工程》2013,(7):182-184
为解决教学实训环节资源瓶颈问题,我校信息与控制工程自动化教研室研发了基于LABVIEW的自动控制系统仿真教学软件。该软件以典型设备单元为被控对象,分别设计了测量变送器、PID控制器及执行器,构成了完整的自动控制系统。教学实践表明,该教学资源是课堂授课与实验教学的有力辅助工具。  相似文献   

11.
张春东 《价值工程》2010,29(3):121-122
本文介绍了专业教学软件的发展,研究了基于高等职业院校课程改革的专业教学软件的框架,详细阐述了专业教学软件应具有的功能、软件开发的阶段及资源、人员的配备和软件所辐射的领域,其中,以机械设计基础课程为例,展示了其专业教学软件的整体框架,最后本文比较了所研究的专业教学软件与普通仿真辅助教学软件的区别,明确了软件的发展对深入进行高职课改与教学方式的转变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对可信软件的现状和发展趋势研究,从可信软件可靠性分析技术、软件可信性评估技术、软件可信性测试与验证技术等方面详细分析了软件可信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3.
高等院校科研软件产品的软件配置管理探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宇 《价值工程》2011,30(25):130-131
本文简要阐述了软件配置管理的定义和主要流程,指出软件配置管理在高等院校科研软件产品软件质量的重要作用,分析了高等院校科研产品软件配置管理现状,并从管理与标准的角度探索高等院校科研软件产品软件配置管理的四个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14.
姚东铌 《价值工程》2014,(6):194-195
面向对象开发方法是软件技术的一次革命,在软件开发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本文介绍了面向对象的软件开发方法,它已经发展成为软件开发领域的一种新的方法论及信息技术,并且逐渐成为目前软件开发领域的主流。  相似文献   

15.
文章介绍了珠海软件企业标准化的现状,论述了软件标准化和软件技术创新、软件产业竞争力的关系,分析了软件工程标准化体系,提出了“以标准化促进技术创新,提高珠海软件产业竞争力”的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6.
软件维护是软件生命周期的最后一个阶段,并且软件维护的成本大约占总开发成本70%以上,软件维护的巨大成本使得软件工程研究人员不得不对它更加重视。本文以软件工程原理为基础,分析了软件维护的类型和影响因素,提出了一些软件维护策略和未来的努力目标。  相似文献   

17.
董峰  张秋霞 《价值工程》2012,31(16):188-189
充分利用软件生命周期工程理论,结合软件工程生命周期在各阶段的作用,针对软件工程监理缺乏有效数字化评估手段这一缺陷,提出了基于软件生命周期的软件工程监理评估模型,形成了软件工程监理的量化评估方法。  相似文献   

18.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effect of software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IPRs) on the performance of software firms in South Korea using the statistics of software copyright registrations and patent applications along with the financial statements of firms. According to our empirical results, R&D and software R&D input has a strong positive effect on the production of software copyrights and patents, and large firms exploit software IPRs better than small firms. We also found that there are quite different trends in the selection of the legal means of protection; firms in the software industry prefer to copyrighting, whereas firms in the manufacturing industry prefer to patenting. In addition, software copyrighting has a positive effect on software revenue and total revenue of firms, but software patenting fails to show a positive effect on software revenue. Consequently, in contrast to the prevailing consensus indicating a high preference for patenting, it is obvious in our analysis that software copyrighting is more beneficial for software firms.  相似文献   

19.
软件开发的各个周期都存在引入软件缺陷的可能,而软件测试不可能发现所有的缺陷。文章根据笔者的从业经验,总结了在软件测试过程中容易被忽视的几个方面,通过对这些方面的重视,可以提高软件测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0.
叶品菊  胡远望 《价值工程》2014,(36):215-216
软件复用是现代软件工程科学体系中的重要部分,也是未来软件开发的发展方向。基于部件的软件复用技术可以大大减少软件开发所需的时间和费用,提高软件的可维护性、灵活性,缩短应用软件的开发周期,是目前软件业的热点之一。本文研究可以通用于基于PB的管理系统设计的软部件的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