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农民家庭收入主要来源于农业生产经营收入、非农生产经营收入、工资收入、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多样化的收入来源减小了季节性波动对农民收入的影响。但是收入的多样化对不同收入水平农户有着不同的影响。对于低收入农民来说,收入来源的多样化更有利于其收入的提高;而对于高收入农民来说,多样化则影响其生产经营的规模,从而不利于其收入的提高。  相似文献   

2.
金融可得性视角下的农地流转与农村居民收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利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运用内生转换回归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实证分析金融可得性视角下农地流转对农村居民收入的影响,以及三者之间的关联关系和内在机理。研究结果显示:(1)金融可得性能够显著促进农户农地流转,提高农户金融可得性能够提升农户农地流转的概率;(2)金融可得性视角下农户农地流转对农村居民收入有显著的促进作用,提高农地转出组或是农地转入组农户的金融可得性能够显著提高农村居民收入;(3)金融可得性可以通过影响农地流转,促进农户参与农地流转进而提高农村居民收入。  相似文献   

3.
本文根据2017年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和278个城市数据的匹配数据,考察农地流转对农村流动人口城市融入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农地流转和流转租金有助于提升农村流动人口城市融入.工具变量法克服内生性问题后,这一结论仍然成立.进一步机制分析表明,农地流转通过"非农就业层次效应"影响农村流动人口城市融入,即农地流转提升...  相似文献   

4.
目前,学术界对我国农地市场流转率偏低的原因,以及农地行政性调整是否阻碍了市场流转尚未达成一致观点。本文提出假说认为,农地供求状况主要取决于农户对非农收益期望值的预期;市场发育、交易量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农户之间非农收益期望值的预期差异;在开放与二元经济条件下,市场流转对行政性调整具有某种替代性。并通过构建农地供求理论决策模型,运用统计和经验数据对上述假说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5.
利用中国1 869个县域的面板数据,本文测算县域的农地效率水平,并运用SARAR模型分析非农就业对县域农地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中国县域农地效率水平相对较低,总体上表现出“中等水平陷阱”;县域非农就业存在着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非农就业能够提高县域农地效率;非农就业对农地效率的影响存在着显著的空间差异,即非农就业主要影响东部和中部县域的农地效率,对西部县域农地效率并未产生影响。本文为促进农业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6.
促进农地流转是我国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战略,有利于我国土地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并在推进农村工业化、城市化及农业现代化进程的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基于互联网时代的大背景下,土地流转的发展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本文以农地流转的现状分析为切入点,从流转交易主体的匹配、流转交易的过程以及流转实现的保障三方面对“互联网+农地流转”模式展开研究,肯定了互联网信息技术在推动农地流转发展方面的重要意义。同时针对“互联网+农地流转”模式中存在的平台信息不全面、监管力度不够等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建议,以更好地实现互联网技术与农地流转的有机结合,促进我国农业竞争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7.
本文按照流转土地的用途,分为农地转为规模农地和农地转化为非农地两个方面,分别选取相应的评价指标,对农民的福利水平进行评估。分析表明:土地流转有利于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实现社会福利水平的整体提高,当土地供求双方的边际福利相等时,实现帕累托最优。但是,在博弈过程中,农民常常处于劣势的一方,政府应该从加强法规和制度建设,完善农民生存保障机制和促进农民就业等方面来保障农民的福利水平。  相似文献   

8.
苗绘  王金营 《会计之友》2021,(23):64-71
在党中央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下,农地流转成为提高土地规模效益的关键,农地信托作为新型土地流转模式备受关注.文章运用实地调研法、案例分析法,剖析了我国既有土地信托模式发展困境,借鉴国际经验提出我国农地信托土地证券化融资模式和推广建议,旨在将社会资本引入农业投资项目,推进我国"三农"发展.研究表明我国既有农地信托模式面临融资瓶颈,存在资金短缺、农地信托流转面积小、规模化效益低、信托机构发展农地信托动力不足等问题,而借鉴美国、日本的土地证券化融资做法有助于纾解以上难题.应创新构建中国农地集合信托土地证券化融资模式,开辟农地流转中土地证券化融资新路径,以促进土地有序流转和农业现代化发展.  相似文献   

9.
本文基于1980~2010年的时间序列数据,实证分析了农村金融发展与农民收入结构之间的动态关系。结果表明,农村金融发展对农业收入以消极影响为主。对非农收入以积极影响为主。其中,农村金融发展规模对农业收入和非农收入为正向影响,农村金融发展效率对农业收入和非农收入为负向影响,农村金融发展结构和农村金融分布密度对农业收入具有抑制作用,而对非农收入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
农地经营权流转是解决农村土地利用细碎化、优化土地资源配置、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促进农业结构调整的有效途径,对促进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以德宏州为调查地,基于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农户参与土地流转的主要因素,结合实际,探索推进德宏州农地流转合理有序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1.
郭秀芳 《物流科技》2011,34(3):68-71
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今后5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包括城乡居民收入普遍较快增加。而为了使农民收入较快增加还应立足于提高农业竞争力。实践证明,将现代物流与农业结合,通过利用现代物流理念及技术,加强对农业产前、产中和产后的管理,能够达到提高农业竞争力、繁荣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目的。发展现代农业物流,是现阶段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个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2.
彭勇 《价值工程》2012,31(1):148-149
本文从我国农产品所遭遇的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现状出发,分析了我国农产品遭遇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原因及其所受影响,并提出了应对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对策,对今后我国农产品出口贸易的发展和提高我国农产品出口竞争力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我国农业发展加速转型阶段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机制创新态势、问题和障碍进行了分析,认为为了有序规范地推进农地流转,应进一步合理定位政府的导向作用,加大对土地流转项目的服务和监管力度,注重发挥专业合作社在土地流转中的积极作用,以农地产权制度改革为核心推进土地资源资本化,完善基层农村土地流转管理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对统筹城乡发展内涵介绍,结合重庆市为统筹城乡发展所做的土地改革探索,分析了重庆市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改革、"地票"制度建立及农村土地交易所创设、农民转市民农村集体土地退出与利用探索对于重庆市统筹城乡发展的意义,重庆市在土地改革上的探索为确保国家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顺利推进,打破城乡二元结构,缩小城乡差距发挥了重要作用。文章最后提出为实现城乡统筹发展,土地改革要以充分保障农民权益为前提,土地改革的重点是要建立城乡统一的土地市场。  相似文献   

15.
劳动用工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农地的流转。本文以新疆兵团的劳动用工制度为切入点,构建了一个分析农地流转的新框架。通过分析新疆兵团劳动用工制度与农地流转间的深层次相互作用,发现现行的劳动用工制度是阻碍农地流转的一个重要因素。接着,文章构建了破解新疆兵团农地流转困境的方案,并通过对农地流转相关主体间的博弈分析论证了新方案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6.
农地"三权分置"改革通过影响农业资本、技术、劳动力等生产投入要素进而影响农业内生发展。本文利用调研数据对其实证检验的结果表明,代表农地"三权分置"改革的土地确权和土地转入显著提高了农户的农业投资及贷款意愿,提升了其农业科技使用意愿,并增强了其农业人力资本提升意愿;而代表"三权分置"改革的土地转出对三者的影响均为负。由此表明,农地"三权分置"改革对农业资本、技术和劳动力的内生增长有显著促进作用,进而推动农业内生发展。建议深化"三权分置"改革,推进确权成果应用,完善土地流转机制,借助大数据建立网络化土地流转平台,以土地为杠杆撬动农业其他生产要素投入。  相似文献   

17.
We conduct a national-scale analysis of the determinants of agricultural land values. The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study is a spatial city model with stochastic returns to future land development. The empirical model of agricultural land prices is estimated with a cross-section on approximately three thousand counties in the contiguous US. The results provide evidence that option values associated with irreversible and uncertain land development are capitalized into current farmland values. For each county, we decompose the current agricultural land value into components measuring rents from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and rents from future land development.  相似文献   

18.
论建设用地集约利用——基于两阶段利用论的解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起步于20世纪末期的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研究主要借鉴农用地集约利用的理论,但二者在利用的阶段性、动态性等方面存在差异。本文认为,建设用地利用应区分初级利用和次级利用两个阶段,其集约利用的总目标是追求土地对建筑、人口、经济等各要素的容受力不断提高,但两阶段测度有所差别;同时,中国国情决定了建设用地两阶段利用都应追求集约高效,但结合有关案例分析表明,初级集约利用和次级集约利用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制衡,需要相互协调,把握合理的"度"。  相似文献   

19.
中国城镇化进程的快速推进产生了大量的农地非农化问题,进而导致了农地功能变异、生态和粮食安全问题以及粗放的发展方式等累积负面效应。在经济高质量发展背景下,要高度重视粮食安全与生态保护,构建可持续的城镇化融资机制,注重私权和公权相互制衡下的土地资产开发,从而实现农地非农化向正常态的回归。中国未来城镇化发展的重心将转移至郊区和乡村,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对乡村进行更新建设和对城镇进行棕地再开发将成为农地非农化的主要方式。  相似文献   

20.
在国有土地使用权大量出让、财政收入快速增长的背景下,考量城市面积的快速扩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及建设用地利用效率的高低具有重要意义。土地是经济发展中的重要生产要素,由于土地位置的固定性使得不同地区采取不同的土地财政政策,这致使城市产出效率和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存在较大差异。因此对Solow模型进行扩展,使用我国1999—2009年数据,运用Malmquist指数分析方法对城市产出效率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全国各省市全要素生产率虽都呈现出上涨的趋势,但每个省市都存在土地使用效率不高问题。通过区域划分估算全国各省市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情况,并使用分位数回归法分析各地区不同的增长方式,并针对土地财政、城市产出效率与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差异间存在的问题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