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企业所得税制度改革的必要性 目前,我国的企业所得税制,由内资企业所得税制和外资企业所得税制两部分构成。内资企业所得税制的主要法律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1994年1月1日起施行);外资企业所得税制的主要法律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法》(1991年7月1日起施行)。随着经济的发展,直接税作为主体税种已经成为世界税制发展的潮流,企业所得税的地位日益提高,而我国现行的企业所得税制度阻碍了经济的发展,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2.
(一)统一内外资企业所得税法的基本立足点 改革开放以来,为了适应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的需要。我国现行企业所得税是分别按企业的内外性质立法的。1991年将适用于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合并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法》,1993年将适用于内资企业所得税条例合并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然而,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逐步完善,特别是随着对外开放向纵深发展,鉴于加入WTO的新形势  相似文献   

3.
2008年1月1日新的《企业所得税法》施行之前,我国在企业所得税方面存在两税并存的局面,即外资企业适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于1991年4月制定并于同年7月1日起施行的《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法》,内资企业适用国务院于1993年12月制定并于1994年1月1日施行的《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这种内外有别的企业所得税制度,在对外开放、吸引外资、发展经济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暴露出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4.
祖国大陆现行内外资企业所得税法分属两部不同的法律,即外资企业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法》,内资企业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简称两税并存),两税并存的局面从改革开放之初至今已有20多年.随着祖国大陆加入WTO及经济的市场化与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两税并轨呼声日渐高涨.2007年3月,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将于2008年1月1日起施行,这意味着祖国大陆将进入两税并轨时代.  相似文献   

5.
“两税合并”在经历了14年的风风雨雨之后,终于在2007年3月16日十届人大五次会议上正式通过,把我国现行的分别针对内资企业和外资企业的两部税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和《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法》合并为一套同时适用于内外资企业的《企业所得税法》,实行公平税收待遇,并在2008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从统一内外资企业所得税税法的角度出发,探讨了统一所得税法的必要性与对外商投资企业的影响,以及外资企业应对的税收筹划措施。  相似文献   

6.
2007年3月16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并且决定将于2008年1月1日起施行。1991年4月9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法》和1993年12月13日国务院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同时废止。  相似文献   

7.
金融信息     
改革后企业所得税的基本内容 (1)第一步于1994年1月1日起统一内资企业所得税。 (2)内资企业所得税实行33%的比例税率,与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的税率一致。考虑到部分企业盈利水平低的实际情况,拟增设27%和18%两档优惠税率。  相似文献   

8.
姚莉 《发展研究》1995,(8):13-14,12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自1994年1月施行,至今已一年半。从福建省情况看,运行基本正常平稳,适应了分税制的基本要求,取得了初步成效。据1994年度企业所得税汇算资料统计:福建省地方内资企业74883户,年实现销售1170.97亿元,应  相似文献   

9.
"两税合并"在经历了14年的风风雨雨之后,终于在2007年3月16日十届人大五次会议上正式通过,把我国现行的分别针对内资企业和外资企业的两部税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和<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法>合并为一套同时适用于内外资企业的<企业所得税法>,实行公平税收待遇,并在2008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从统一内外资企业所得税税法的角度出发,探讨了统一所得税法的必要性与对外商投资企业的影响,以及外资企业应对的税收筹划措施.  相似文献   

10.
2008年1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将原《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和《外商投资企业外国企业所得税法》两部法律进行统一,充分体现了“简税制、宽税基、低税率、严征管”的税改原则。近期,笔者对乌兰察布市新企业所得税法(以下简称“新企税法”)实施以来的情况进行了调查。调查显示,新企税法对于促进该市企业的公平竞争、产业结构调整、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等方面产生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1.
胡蓉 《当代经济》2006,(14):106-109
先有个人所得税应税基数的提高,后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合并的提出,种种迹象似乎都昭示着中国新一轮税改的出现.借此新企业所得税法有望出台的契机,联系WTO对中国税收法制的要求,笔者试图对中国税法改革略尽绵薄之力.  相似文献   

12.
先有个人所得税应税基数的提高,后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合并的提出,种种迹象似乎都昭示着中国新一轮税改的出现。借此新企业所得税法有望出台的契机,联系WTO对中国税收法制的要求,笔者试图对中国税法改革略尽绵薄之力。  相似文献   

13.
靳秀珍 《时代经贸》2011,(4):195-195
1991年4月9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法》,适用于在我国境内设立的外商投资企业和有应税所得的企业,1993年11月26日,国务院第十二次常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适用于我过境内除外资企业以外的其他企业和组织。此后,我国一直以两套不同的税收法规体系分包规定内外资企业的所得税纳税义务和税收征管,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税收环境的变化,两套税收法规体系并存带来了诸多问题和矛盾。本文通过对新企业所得税法与相关政策的分析,解读其重要变化极其影响。  相似文献   

14.
随着两税合并,正式实施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与内资企业所得税合并后新的企业所得税法,外商投资企业所得税的税收优惠减少,所得税税负上升.本文就此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5.
备受社会关注的新企业所得税法2007年3月16日在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获得通过。将于2008年1月1日开始实施。到时内资、外资企业将适用统一的企业所得税法,统一并适当降低企业所得税税率,统一和规范税前扣除办法和标准,统一税收优惠政策,建立“产业优惠为主、区域优惠为辅”的新税收优惠体系。中国现行的内外资企业所得税“双轨制”模式始自15年前。从1994年1月1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开始施行,由此形成了被专家称为“全球罕见”的内外两套企业所得税制度并存的所得税制模式,并沿用至今。  相似文献   

16.
随着两税合并,正式实施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与内资企业所得税合并后新的企业所得税法,外商投资企业所得税的税收优惠减少,所得税税负上升。本文就此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7.
王盈尹 《经济论坛》2006,(24):105-106
纵观中国经济,入世近三年的中国,涉外企业所得税制的概念依然存在。这是因为,中国目前还实行内外有别的两套企业所得税制,即内资企业适用《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而涉外企业却适用《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法》。这两套企业所得税制虽然存在种种问题,但毕竟已实现了各自内部的统一和相同的税率,其间的内容差异也有所缩小。但是,内外资企业所得税优惠差别悬殊这一突出问题,至今却未见采取任何实质性措施予以解决。认真分析与对待涉外企业所得税优惠制度的现存问题,提出改革该项制度的新设想,不仅必要,且具时代意义。一、我国涉外企业所…  相似文献   

18.
1991年4月9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法>,适用于在我国境内设立的外商投资企业和有应税所得的企业,1993年11月26日,国务院第十二次常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适用于我过境内除外资企业以外的其他企业和组织.此后,我国一直以两套不同的税收法规体系分包规定内外资企业的所得税纳税义务和税收征管,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税收环境的变化,两套税收法规体系并存带来了诸多问题和矛盾.本文通过对新企业所得税法与相关政策的分析,解读其重要变化极其影响.  相似文献   

19.
新《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以下简称新税法)与《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以下简称实施条例)已于2008年1月1日实施,从而实现了内资、外资企业所得税的统一。论述了新企业所得税法及实施条例在税前扣除规定方面的变化,并探讨企业应如何进行纳税筹划。  相似文献   

20.
孙健 《经济论坛》2004,(18):82-82
我国的企业所得税包括内资企业所得税和外商投资企业与外国企业所得税。应对WTO的挑战,根据国民待遇原则和反补贴原则调整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是一个有待深入研究的课题。本文通过分析WTO规则与我国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的差异,提出调整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