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中国的工业化进程:阶段、特征与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成为一个工业化国家,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是实现"中国梦"的一个重要经济内涵。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快速发展,中国工业化已经进入到工业化后期。中国工业化进程的突出特征是,十几亿人口的大国工业化、快速推进的工业化、区域发展极不平衡的工业化、低成本的出口导向工业化,这在人类历史上是前所未有的。中国工业化前景是光明的,按照正常发展,中国最晚将在2025年到2030年实现工业化,但中国工业化进程未必会一帆风顺,金融危机后,世界工业化进程中出现的"第三次工业革命"和制造业服务化的重大趋势,加大了中国工业化进程顺利推进的难度,增加了中国工业化战略调整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2.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进程的推进,城镇居民收入上的"贫富差距"问题日益凸显。面对关乎人民幸福指数的"民生"问题,国家应采取积极应对措施,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在初次分配和再分配中更加注重社会公平,通过"限高、扩中、提低"的路径,带领人民实现"共同富裕"、"共建共享"的小康社会。  相似文献   

3.
东亚在后发国家的现代化进程中处于遥遥领先的地位:日本于20世纪初率先实现了近代化,20世纪60年代又再次崛起为现代化的世界经济强国;亚洲四小龙在20世纪80年代实现了现代化,成为新型工业化国家;东亚的中国和东南亚的"亚洲四小虎"、越南也处于现代化的快车道上。东亚的现代化与全球化进程密不可分,是全球化进程的一部分。全球化在东亚的现代化进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东亚国家和地区也为其他后发国家树立了迎接全球化机遇和挑战的良好榜样。  相似文献   

4.
东亚地区的区域合作是由小国集团—"东盟"发起推动并主导,在"东盟"的发展进程中,其区域合作方式成为一种独特的区域合作的方式—"亚洲方式"。东盟主导东亚区域合作进程的原因在于:中日之间的矛盾;东亚国家对中国的疑虑态度;日本"雁型发展模式"的失败。东亚这种小国集团主导的区域合作存在着两个结构性缺陷:难以调动大国参与区域一体化进程;难以建构有效的区域安全机制。从现实来看,大国在区域合作进程中的"缺位"与"不合"是导致东亚区域合作踯躅不前的重要原因。美国、中国与日本是东亚最具影响力的三个大国,推进三个大国参与东亚区域合作进程,是未来东亚区域合作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中国公共预算研究的财政学视角考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马蔡琛 《现代财经》2007,27(7):13-17
中国财政学对公共预算问题的研究,未能融合经济学的分析范式,也未实现必要的"市场细分".近期的研究取向可以从以下方面加以谋划:组建"中国公共预算研究会";尽快完成中国近代预算史的抢救性研究与实现预算术语统一化;按照正确的顺序继续推进"三部曲"的预算规范化进程.  相似文献   

6.
在全球化进程中,经济、社会、环境问题之间存在着一种强烈的互动性,企业不仅是区域经济的基本组织,也是区域社会的基本组织,更是一个可以直接贡献或破坏自己生存发展环境的一个重要角色。所以,企业不仅要追求自身的"利润最大化",而且要为创造实现"利润最大化"的经济、社会和资源环境作出努力和贡献。  相似文献   

7.
王福增 《经济师》1996,(6):65-66
关于晋中乡镇企业科技进步的战略思考王福增在实施科技兴国的伟大战略中和建经济强区的宏伟进程中,为加快提高晋中地区乡镇企业的总体发展水平,尽快在中西部地区实现新的隆起,为"九五"期间全面实现乡镇企业第二次腾飞的宏伟目标,特提出进一步加快晋中乡镇企业科技进...  相似文献   

8.
作为特大型城市上海的一个工业型城区,长期以来,闵行区在工业化、城市化的进程中,始终坚持"生态立区"理念,  相似文献   

9.
城镇化进程中要切实保护农民土地权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云华 《发展研究》2010,(12):105-107
本文厘清征地与失地农民社保、土地权利与农民变市民等关系,认为在城镇化的进程中要保护好农民的土地权益。关键在于:征地补偿应以土地的市场价值为依据,完善被征地农民的社保制度,建立农民市民化过程中土地权利的实现机制,保障农民的宅基地用益物权,明确农民对整理节约出的农村建设用地享有收益权,建立健全农村拆迁法规,遏制"拆房占地"活动蔓延。  相似文献   

10.
新生代农民离农化对农村经济发展影响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问题,农村劳动力大量剩余的观点经久不衰。近年来,以"80后"、"90后"为主的新生代农民出现严重的离农化现象,农村经济建设面临的人才断层严重制约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程。实现新生代农民"农"的回归,培育新型农民参与农村农业经济建设是统筹城乡发展、建设新型城乡关系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曾青 《经济研究导刊》2012,(13):174-175
随着中国城镇化进程步伐的加快,中国特大城市的数量快速增加,截至2008年底,中国特大城市的数量已经达到35个。"十二五"期间,中国许多城市仍把建设特大城市作为城市发展的重要目标。因此,为了实现中国的特大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我们必须认清中国特大城市的现状特征,认识特大城市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而趋利避害,探索出一条实现中国特大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2.
城乡结合部是中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形成的独特区域,该区域土地利用问题敏感、复杂且意义重大。从农户土地利用行为角度出发,通过构建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农户土地利用行为差异形成机理分析框架,采用方差分析、统计分析的方法,以辽宁省沈阳市苏家屯区238户农户的调查问卷为基础,对城乡结合部农户土地利用行为变化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该区域农户土地利用行为在空间分布上呈现"反图能圈"式的种植业布局模式,具有明显的"非农化"与"非粮化"的特征。其中近郊区农户以"粮食需求"为主,主要种植玉米,土地利用程度低,土地投入强度小。远郊区农户以"粮食需求和利润需求协调"为主,兼种大田作物和陆地蔬菜,农户土地利用程度较高,土地投入强度较大。纯农村农户以"利润需求"为主,主要种植大棚蔬菜和陆地蔬菜,土地利用程度最高,土地投入强度最大。在结论的基础上,提出应该从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健全农地流转机制、加大农业科技投入力度、优化农业产业的合理布局等方面引导农户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实现土地利用效率的提高和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13.
在推进新型工业化城市进程中,兰溪市"二产主导型"经济结构明显,过度依赖能源的消耗;"三产"发展短腿,不平衡。在建设生态文明的背景下,兰溪市必须转变经济发展模式,转变经济结构。在这个过程中,兰溪市的商贸业应该取得明显的拓展。  相似文献   

14.
吴灿燃 《经济研究导刊》2011,(14):166-170,195
经济全球化的相关进程促使世界各个大城市生化联结而成一个相对有机的体系,令城市产生新的经济活动特征和产业结构调整,并使城市的中枢地位与影响力变得更突出。"全球城市"的衍生是全球经济发展与全球化进程深化的结果。全球城市既是国际经济全球化的空间依托、区域经济集团的支撑点、各类"经济圈"的核心,也是国家实现与国外经济联系的桥梁和基地,故此对"全球城市"的形成及其发展进行研究便具有积极意义,也将对"全球化"现象具体作用于经济实体的过程提供一个独特的诠释视角。据此,尝试检视"全球城市"这一概念框架,继之指出香港正是全球化时代中的一个全球城市,并进而剖析香港城市衍生为"全球城市"的背后动力因素。  相似文献   

15.
杭颖 《江南论坛》2011,(10):35-36
当前,昆山正处于"十二五"征程全面开启、现代化建设进程加快推进的关键阶段。中央、省委和苏州市委对昆山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寄予厚望。去年底,省委书记罗志军在昆调研时要求:昆山要以创先争优为动力,继续当好科学发展排头兵,确保到2012年初步形成现代化的基本形态。  相似文献   

16.
常州位属长三角,处于"金三角"中心位置的"苏南地区",是中国率先进入工业化进程的城市之一,有着长久的工业化历史;常州已经进入工业化的后期,2007年实现了以县为单位的全面小康,现在正向全面实现基本现代化迈进;常州有着良好的产业基础,  相似文献   

17.
焦正安 《经济研究导刊》2010,(31):251-253,255
"一切艺术品只有对懂得它们的人们才显得重要"。优秀的文艺作品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可以发挥广泛、神奇的"促进社会和谐"的功能。文艺作品的创作是生产,文艺作品的接受(阅读与欣赏)是消费。最大多数国民自觉的高层次的欣赏,是文艺事业的终极目标。  相似文献   

18.
城市化进程在一定程度上由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速度和规模、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能力影响等因素制约。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是我国实现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不断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转移能力的增强能够拓展农村劳动力的转移空间,提升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动力,提高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提供,很大程度克服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阻力,增加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稳定程度。所以,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能力"是决定城市化进程快慢与否的主要要素。  相似文献   

19.
肖贤玉  侯仁勇 《当代经济》2011,(17):112-114
搭建信息化平台对区域合作具有重要的意义,信息化技术提供区域合作的手段,信息化网络拓展区域合作的空间,信息化服务加快区域合作的进程,信息设施搭建区域合作的桥梁。信息化平台是实现区域协调发展、建设信息化社会的必经阶段,是缩小区域发展差异、消除"数字鸿沟"的突破口,是打破区域"条块分割"、解决资源浪费的关键环节,是推进我国"...  相似文献   

20.
王洪春 《经济论坛》2010,(5):143-145
在工业化进程中,欠发达地区如江西上饶的产业结构已经升级且成绩斐然,但仍然处于低度化水平且进展缓慢,存在着"一偏、二多、三低、四缺"的"怪圈"。为打破"怪圈",助力产业结构升级,欠发达地区应采取提高工资标准、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等举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