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苏北农村是我省经济欠发达地区,由徐州、淮阴、盐城,连云港四个省辖市27个县(市),13个区组成,1994年末有农村人口2509.9人,耕地3525.6万亩,分别占全省的47%和52.7%。1994年,农村经济发展出现了新的特点: 当前发展的特点 (一)经济发展速度加快,综合实力有所增强。 1.农村社会总产值达1500.4亿元,比上年增长57.5%(按现价计算),高出全省13.5个百分点。其中,农业产值627.5亿元,比上年增长56.3%,高出全省3.8个百分点;非农业产值872.9亿元,增长58.3%,比全省高出15.9个百分点。尽管1994年苏北四市农村社会总产值增幅明显高出全省,占全省份额也由上年的16.8%上升为18.3%,但是,仍属于偏低的水平。 2.农村经济结构有了明显的调整。在农村社会总产值中,乡村工业的增长最为迅速,占比也有所上升。乡村工业产值701.8亿元,比上年增长66.3%,高出全省22.3个百分点,占农村社会总产值的比重为46.8%,比上年提高2.7个百分点。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还体现在种植业的粮食与经济作物的比例关系上。苏北各地在稳住粮食这个大头的基础上,在推广先进栽培技术、调整作物茬口等方面  相似文献   

2.
<正>苏北是全省的重要粮、棉基地,盐城的棉花,淮阴的粮食都分别位居全省第一。苏北还是全省自然资源最丰富的地区。苏北在全省经济中占有极其重要的战略地位。 一、苏北非农化、工业化仍然任重道远 苏北农村现今仍处于农业向工业化转换的阶段。农业人口占84%以上。淮阴市农业总产值占国民生产总产值40%左右,苏北的农业总产值占全省农业总户值50%。农业劳动力占总劳力65%左右,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还是一个严重的任务。 应该看到,苏北崛起为新的商品粮棉基地,这是一个历史性的变化。苏北粮棉长期处于低而不稳的状态。60年代末,淮阴粮食单户一直没超过100公斤,人均占有粮240公斤。徐州农村为淡水走廊,易旱易涝。现在,徐州农村已成为新的商品粮棉基地。盐城棉花连续多年居全省第一;淮阴成为全国第二粮食大市,1978年粮产量为313万吨,1993年达592万吨,增长89%。1994年苏北农业生产总值为407.81亿元,占全省的49%。苏、锡、常仅为146.42亿元,占全省的17.6%。苏北是苏南的2.8倍。农业大发展解决了农民的温饱问题,大大增强了经济实力。 现在问题是,当经济发展到一定的阶段,经济发展的方向依然停  相似文献   

3.
<正>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江苏经济有了长足发展,特别是苏、锡、常高科技星火密集区和火炬带的形成,新加坡工业园区的建设,人们对苏南经济更是刮目相看,由此又形成了苏北和苏南的强烈反差.笔者认为,苏北经济落后,固然有多方面的原因,但基础设施不发达是制约区域经济发展的关键,而沿海没有一座大型的港口做依托更是制约区域经济发展关键的关键.而开发江苏中山港,则正可以起到促进苏北经济发展和全面振兴淮河流域经济的作用.一、加速开发中山港是启动苏北乃至整个淮河流域经济的必然选择位于滨海县境内废黄河入海口附近海域的江苏中山港,地处淮河流域东部,江苏沿海的中部,介于发达的长江三角洲和胶东半岛之间,与苏北盐(城)、淮(阴)、连(云港)三市基本上为等距离,地理位置独特,在此建设深水大港对于苏北沿海地区发展区域经济,并以此为中心辐射整个淮河流域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1、开发中山港是发展区域经济的需要.苏北地区徐、淮、连、盐四市,土地面积5.2万平方公里,人口2948万,分别占全省总面积和总人口的52%和44%.1994年工农业总产值只占全省的18.07%,国内生产总值只占全省的21.98%.远落后于经济发达的苏南地区.长期以来,我们没有充分利用苏北沿海黄金海岸这一难得的资源优势,使苏北地区一而再,再而三?  相似文献   

4.
苏北与苏南:经济发展对比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江苏是一个经济大省。多年来,多项经济指标位于全国前列,然而江苏的经济发展却极不平衡。区域发展差异比较大,尤其是苏北与苏南的差距更大。苏北全区域土地面积和人口分别占全省的52%、44.5%,资源丰富,区位重要,经济发展水平却较低,以GDP和人均GDP来比较(见表1)。  相似文献   

5.
江苏省区域经济差异演变的空间分析   总被引:31,自引:3,他引:28  
文章以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为测度区域经济差异的变量指标,定量分析改革开放以来江苏省区域经济差异演变的总体水平与空间变化特征;并引用国外的区域分离系数等方法,分析了江苏省经济增长与区域差异空间格局变化的相互关系,即随着江苏省的经济增长,苏南、苏中与苏北三大区域逐渐发散趋异,城乡两大区域逐渐收敛趋同。通过各市县经济增长对区域差异收敛与发散贡献的空间分析,得出江苏省城市、农村、苏南、苏中与苏北地区分别表现为向下收敛、向上收敛、向上发散和向下发散的结论。  相似文献   

6.
东水妹 《发展研究》1996,(5):33-34,39
改革开放以来,福建省乡镇企业高速发展,1993年乡镇企业总产值超过1000亿元大关,比1978年增长了近100倍。现在乡镇企业出口交货值占全省出口总额的四成左右,乡镇企业总产值约占农村社会总产值的三分之二,全省涌现出200多个产值超亿元的乡镇。乡镇企业已成为本省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经济增长点,同时,也已成为农业现代化、农村城镇化的重要推动力量。  相似文献   

7.
本文基于江苏创业活动的问卷调研数据,从区域社会资本差异、区域创业能力差异、区域创业战略差异、区域创业主体差异4个方面进行定量比较。比较发现:苏南苏北地区创业者的社会资本结构存在显著差异,不同社会资本类别对创业与创业发展的重要度也不一样,而且苏南地区创业者社会资本的冗余高于苏北地区,但在社会资本的利用方式上差异不明显。苏南地区的区域创业能力稍好于苏北,但均只处于中等水平。苏南苏北地区在创业方式、创业行业、创业规模与市场定位层面均存在有明显差异,苏南地区创业者更多的选择了独立创业,在行业上更多的进入了服务性行业,新创企业的规模整体上小于苏北,而且更多的定位于国内市场。从创业主体属性差异比较看,苏南创业者中女性比例高于苏北,创业者平均年龄低于苏北,平均受教育水平明显高于苏北,异地创业者所占比例明显高于苏北。  相似文献   

8.
<正>改革开放以来,苏北农村经济得到了较大发展.据统计,1984—1993年,该地区农村社会总产值年均递增21.4%,农村国内生产总值年均递增8.5%.与此同时,农民生活水平也有了较大提高,1994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259元,比1984年翻了一番多.但也须注意到,苏北农村经济发展还存在着许多限制性因素,与发达地区相比较,该地区农村经济水平还存在较大差距.本文从分析该地区发展优势、劣势出发,探讨因地制宜地促进苏北农村经济发展的若干重要策略.一、苏北发展农村经济的优势与劣势1.丰富的三大资源是苏北农村的优势所在(1)土地资源优势.我省土地资源尤其是耕地资源较为紧张,人均耕地仅有0.95亩.苏北因地处江淮下游,平原面积占90%以上,农业利用的限制性因素少,人均耕地高于全省平均水平,达1.2亩.从农地资源绝对量的动态变化看,苏北因为对沿海滩涂的不断围垦使得其农地不断增  相似文献   

9.
<正>90年代初,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地区发展项目小组,曾向天津、四川、湖北、山东的区域发展作过咨询,给这些省市提出了三项建议: ──必须发展各地区经济基础的关键因素; ──必须认识到经济集聚的日益增长的重要性; ──必须侧重地区的发展而不是全国的发展,增加和强化不同区域的相对优势。 区域经济基础的关键因素,是由该地区所处的经济层面所决定的。苏北徐淮盐连四市,大致仍处于工业化中期的初始阶段。 ──苏北四市GNP中农业与非农产业产值份额之比大致上为35:65。但农业劳动力份额比重仍比较大。以徐州为例,在农村劳动力中,农业与非农产业劳动力份额之比,恰恰是65:35。 ──苏北人均GNP,1994年为2980元(苏南为12371元,苏中为6022元)。 ──苏北四市农村人均纯收入,1994年,徐州为1304元,淮阴为1170元,盐城为1487元,连云港为1457元。 从目前的现实情况来看,农村工业化和非农化致富工程,农村市场化,经济外向化和城市化发展,强化区域相对优势,仍然是苏北发展  相似文献   

10.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复关”的逼近为福建省乡镇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机遇,也给其带来更多的挑战 异军突起的乡镇企业经过十四年来的艰苦创业,已成为福建省农村经济的重要支柱和国民经济的重要一翼。据统计,1992年,福建省乡镇企业总数为53.5万个,从业人员337.2万人,全省乡镇企业总产值完成544亿元,分别占农村社会总产值和全省社会总产  相似文献   

11.
1.县级经济实力不强——差距拉大的原因。近几年来,河北与其他沿海先进省份的差距拉大了,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其中最主要的在于县级经济实力发展不如他们快。这个判断是基于以下数据:1991年,广东省平均每个县(市)完成工业总产值近13亿元,我省平均仅为5亿元;广东省社会总产值超百亿元的县(市)有4个,超50亿元的有7个,河北超百亿、超50亿的县(市)一个也没有;广东省财政收入超亿元的县(市)占全省县  相似文献   

12.
一、河北省乡镇工业发展的基础与地位 河北省乡镇企业萌芽于50年代,起步于70年代,腾飞于80年代。进入90年代以来,进一步保持了高速发展的势头。到1993年底,全省乡镇企业巳发展到160万家,从业人员达到788万人,乡镇企业完成总产值1714亿元,其中工业产值达到1246亿元,占全省工业总产值的47.9%;实现利润174亿元,上缴国家税金33.8亿元,占全省工商税收的26.4%;出口交货值达到53.6亿元,相当于全省出口产品收购总值的46.3%。外向型经济发展也取得  相似文献   

13.
受自然经济基础、国家工业布局、投资、生产结构、劳动力素质等因素的影响,我国东、中、西部农村经济及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发展呈现明显的区域失衡。有关资料表明,1992年东、中、西部农村社会总产值分别为15904亿元、6327亿元和3155亿元,在全国所占比重分别为62.7%、24.9%和12.4%。到1993年7月,我国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大约为3700亿元(按1980年不变价测算),其中西部占15.3%;在4.5亿吨粮食综合生产能  相似文献   

14.
<正>江苏经济的发展,多年来,在表现出总量规模大、增长速度快这一特征的同时也显示了它的区域层次性。从区域层次性看,把江苏经济分为苏南(苏锡常)苏中(宁镇扬通)和苏北(徐淮盐连)三个层次是合理的,截止1994年,苏北拥有的国土面积占全省51%,人口占43%,国内生产总值占22%。与苏中、苏南模向比较,苏北经济发展的差距.具体表现在均量水平、产业结构、居民生活等方面。 差距是客观存在的事实,但也是发展的潜力和前进的动力。为解决南北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省委、省政府已将加快发展苏北作为工作的重点。90年代的苏北毕竟不同于70、80年代的苏北,在当前,加快发展苏北可以说是挑战与机遇并存。本文拟对加快发展苏北的投融资问题作一初步探索。 一、经济发展中的投融资增长与结构 经济的发展总是与一定量的资金投入相依存,苏北的发展也不例外。为了揭示这种相互关系,这里有必要对近十年来苏北经济发展中的投融资的增长与结构作一个实证的分析。 1.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及增长 经济发展中的资金投入的一个极重要的表现即是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动态变化,近十年来苏北四市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及增长情况如表一。  相似文献   

15.
福建作为率先实施改革开放政策的省份,培育、发展民营经济起步早。在发展过程中,曾经创造了闻名全国、与苏南模式、温州模式齐名的晋江模式。经过20多年来的发展,福建民营经济总量不断扩大、实力日益增强。民营经济已经成为福建国民经济的增长极,并将在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全面小康社会中继续发展其重要作用。截止2003年底,全省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总户数达55.14万户,从业人员182.57万人,注册资金1525.62亿元。民营经济实现销售总额或营业收入904.72亿元;总产值695.46亿元,约占当年国内生产总值的13%;社会消费品零售额591.36亿元。占当年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34%;出口创汇折合人民币124.2亿元。但是,福建各市民营经济发展很不平衡,存在较大的地区差异。这种差异已经严重影响了区域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6.
改革开放20年,福建乡镇企业得到长足发展,已成为农村经济的主体力量和工业经济的半壁江山。1997年乡镇企业实现增加值954.7亿元,占全省国内生产总值的31.8%,占农村社会增加值的62.30%;乡镇工业增加值达627.82亿元,占全省工业增加值的57.5%?出口交货值达655亿元,占全国乡镇企业出口交货值的9.43%,占福建全省出口交货值的67.23%;上交税金达87亿元,增长21.61%,占全省税收总收入的34.5%;实现工资总额280亿元,增长14.23%,在农民人均纯收入2786元中,来…  相似文献   

17.
徐翔 《经济纵横》1990,(7):40-44
<正>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吉林省农村经济得到了全面迅速的发展。具体表现在: (一)农村社会总产值有较大增长。1980年吉林省农村社会总产值为64.03亿元,1988年增长到245.73亿元,增长了2.84倍。(二)农业总产值有明显提高。1980年吉林省农业总产值为48.27亿元,到1988年达到140.91亿元,增长了1.92倍。(三)粮食产量获得了空前的增长。1980年吉林省粮食产量仅有859.5万吨,1982年突破1000万吨大关,1984年又突破1500万吨,1988年粮食产量再创1693.2万吨新纪录。1988年粮食产量比1980年提高了97%。主要农产品每亩产量从1980年的163公斤,提到1988年的330公斤,增长102%,平均每一人口占有粮食722公斤,居全国首位。(四)农村中非农产业有了较大发展。吉林省农村工业总产值1988年达到61.89亿元,比1980的8.22亿元增长了6.53倍;农村建筑业总产值1988年为17.66亿元,比1980年的3.4亿元增长4.19倍;农村运输业总产值1988年为11.69亿元,比1980年的1.35亿元增长  相似文献   

18.
中小企业是浙江经济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浙江工业基本以中小企业为主,目前全省拥有中小工业企业68.78万户,占全部工业企业的99%。2002年全省中小工业企业实现总产值19431.24亿元,销售产值18897.48亿元,工业增加值4122.83亿元,占全省国  相似文献   

19.
陈海军 《经济师》2003,(2):290-290
在县域经济中 ,中小企业无论在数量 ,还是在总量上都占有绝对地位。支持中小企业发展 ,对于促进经济增长 ,扩大社会就业都具有重要意义。而目前在许多地方中小企业信贷融资难的问题仍很突出 ,严重影响了中小企业的发展。就此我们选择处于中等发展水平的苏北某县作了调查。到 2 0 0 1年末 ,全县企业总数为 32 0 99个 ,其中 ,中小企业占99 .98%。2 0 0 1年全县实现工业总产值 95 .3亿元 ,其中 ,中小企业实现产值 84.0 6亿元 ,占 88.2 1 %。 1 999年至 2 0 0 1年 ,在全县工业总产值以年均 1 0 .4 %的速度递增的情况下 ,金融机构的信贷投入 ,特…  相似文献   

20.
利用2014—2017年江苏省13个城市月度面板数据,通过固定效应模型研究空气质量与经济增长、气象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从全省看,空气质量与固定资产投资显著负相关,与风力正相关,且风力对空气质量影响具有双重性,用电量及降雨量的影响不显著;从区域看,苏南、苏中、苏北的空气质量影响因素存在差异,降雨量、风力与苏南、苏中的空气质量都正相关,固定资产投资与苏北地区的空气质量负相关。最后提出改善空气质量的四点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